现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
政治现代化是指传统政治(专制政治)转化为现代政治(高度民主的政治)的社会变迁过程,政治现代化不是简单的替代过程,而是现代人类根据一定的目标自觉进行政治变革和推进政治发展的活动。其表现在法制化和制度化的政治运作,民主和科学的政治决策,普遍与深入的政治参与,高效的政治职能和健全的廉政机制。
西北地区的政治现代化离不开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积极参与,尤其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特殊的参与主体在调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参与积极性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特殊性分析
西北地区是我国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其政治文化受到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具有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但是,西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宗教信仰、民族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特点,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政治亚文化。生活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接受着独特的少数民族政治亚文化,同时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在素质教育时期。他们的政治参与程度和强度往往影响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众的思想意识启蒙和社会制度的变迁。
1.主流政治文化与民族政治亚文化的双重熏陶
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经历了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造成强烈的冲击。他们在进入高校之前大多受到本地区、本民族政治亚文化的影响。因而民族亚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衡量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一个潜意识的尺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参与的程度、政治态度的取向和政治理想的走向。同时由于他们成长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换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们注重自我发展和理性思考。对民族和国家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
2.主流政治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并行不悖
由于宗教的差异性和排他性,使得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众观念上表现出对其他文化的排斥性,从而对接受主导政治文化造成阻碍。但是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接触外界文化机会增多,宗教对少数民族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年的影响已经开始下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主导性政治文化的学习和接纳反而不断提高。尽管进入高校使得宗教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降低,但是宗教形成的民族亚文化和思维方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仍然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3.主导性政治文化与西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
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在我国西部和北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由于文化的差异、交通的闭塞性,使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可能性不高,使他们形成了保守的思想习惯。在他们的生活中没有政治需求和文化需求,有的只是现实生活的生存需求,不会将过多的经历放在政治上,同时,也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方面有一定的抵制性,他们无法主动去接受新生事物。由于以上原因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文化政治生活的接纳,也延长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实现政治认同的时间。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统筹经济发展步骤,实现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他们的经济实力和消费水平,通过经济实力的提高来提升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同时也会增加他们的责任意识,使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感,同时也对我们的政府产生信任,从而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和认识当今社会的问题。
二、西北地区的政治现代化呼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积极参与
1.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参与锻炼了其作为参与主体的成长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表明了一种全新的责任意识,也是权利观念的改变的重要体现。在参与过程中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的政治人格。这表明现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经具备了敏锐的政府责任意识,而政府的责任是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反过来,人民也必须有权利监督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监督他们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责任。随着教育文化的发展和大众媒体的日趋发达,少数民族大学生又是较区域民众最易接受教育和现代网络的主体,他们对于国家政治制度、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知识明显增长。这对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理性的政治参与对于西北地区政治发展走上民主化、制度化的健康发展轨道是有利的。只有这样才能广泛的唤。
2.学校的教育引导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序的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渠道的相对健全,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主意识”不断觉醒,“政治参与意愿”不断提高,目前,我国高校的“两课”教学,是当前高校课堂教育的主渠道,在两课中增加了民主、宪法、政治参与、人权等方面的知识,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做事的观念意识不断健全。通过高校的“两科”教育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教育已逐步纳入正常的教育轨道,同时也提高了少数民族大学生主动参与政治的意识。另外,许多学校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党员的发展工作,现在高校已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的重要阵地,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头脑,用正确的政治观念来帮他们树立健康的政治态度,并不断扩大其人数,充分发挥这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参与促进西北地区政治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目前,大多数的社会决策都是由少部分的精英决定,忽略了广泛的民主参与,体现了高效的政治决策的同时也忽略了更广泛人民的政治参与积极性。但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化正在使社会决策向分散化、多头化方向发展。一般来说,由于最早建立的直辖市、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省份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所以其政治发展水平高于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所拥有的政治资源的质和量,地方民众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地方政府利用国家政策制定本地区政策的能力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较差。要想民众的利益要求能够较为及时和全面地反映到政府,必须发挥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探索一种新型的全体民众广泛参与的互动的利益表达与决定机制,以参与、回应、互动为特征的新型决策理念渗透到西北地区的社会公共领域,以科学理性,平等协商、利益协调的新型决策模式。
三、保障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1.以校园诚信文化构筑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道德基石
校园诚信文化规范在高教系统中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参与动机、参与愿望、参与要求、参与行为等各个环节进行的全程约束,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要求转换为行动的愿望进行约束性的调控,以适应和满足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提出的要求。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构筑起来的校园诚信文化规范,有助于调节少数民族大学生转换要求的愿望方面的缺失与不足,并对其后续政治参与愿望进行多次循环调节。所以,事实上诚信文化规范往往被校园文化建设的调节者作为化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要求输入系统出现超载问题的一个决定性普遍手段。
2.注重民族亚文化与主流政治文化的融合,实现政治参与中的共赢
西北地区传统的民族亚文化中对主流政治文化的价值。就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接受着本民族宗教教义中伦理文化所蕴含的和谐发展、平等互利、团结协作等社会伦理观念,同时在他们处在不断改革和完善西北民族地区的教育宣传机制的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其参与政治活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对政治问题的态度由冷漠变得更加关心和坚定。对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持一种更加开明自由的观点。这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和完善西北民族地区公民的教育、宣传机制。“知识是有助于形成政治技能的政治资源”。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参与政治活动的可能性就越大,对政治问题的态度更坚定,也更有思想性,对社会文化和外交政策就会持更加“开明的”、 “自由的”或者“灵活的”观点。
少数民族大学生较地区的普通民众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更能有效地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因此必须普及民族地区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宣传,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知识教育入手,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同时注重民族亚文化与主导政治文化之间的有机衔接。民族政治亚文化与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政治行为具有深层次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取决于二者之间的亲和性。一致性大,差异性小,他们就更容易接受和内化主导政治文化,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就越高。因此,充分挖掘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现代政治意义的成分,注重与主导政治文化之间的衔接和融合,对于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有效政治参与,推动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现代化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陈真形象与民族主义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民族主义经济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