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大学生政治参与引领的理性审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的讲话《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中明确提出:“要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由此可见,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尤其是有序政治参与是政治新常态下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我国社会民主化进程也起到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设的主力军,作为社会文化、科技发展中的新锐,其政治素养、政治理论修为、政治参与渠道和途径都直接关系到我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我国社会民主的发展进程。因此,分析新常态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有利于高校依法治校的和谐发展,更有利于社会民主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
一、新常态与大学生政治参与
(一)新常态的背景
“新常态”一词第一次出现在2014年5月11日的新华社稿件《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中。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提出要‘;适应新常态”,由此引发广泛讨论。后来“新常态”的提法扩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方面。本文所说的“新常态”是指政治新常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积极推进依法治国。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的一个概念,我国学术界对政治参与的界定尚不统一。笔者认为,从政治参与的主体、类型和性质来看,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各种合法形式参与政治生活,以影响政治构成、运行等的政治过程或行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在对国家政治、社会状况探寻认识的基础上,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大学生政治参与不仅仅指政治参与的实际行为,还包括政治参与的意识。
(三)新常态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义
1.有利于社会民主化进程
中国近代革命史证实大学生政治参与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大学为首的13所高校大学生游行示威抗议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欺辱,在全国引起民巨大反响,这就是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在当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开启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党在民主化道路上进行了不懈探寻。社会主义民主一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民主化进程。尤其是近些年,大批的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大批的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扎根西部,大批的大学生参军人伍支援国防建设,保卫边疆国土,他们,尤其是大学生中的党员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进行着政治参与,并且为国家、地区经济建设、社会文明、国防军事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政治参与更能实现民主全方位的进步。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官计划,以及大学生参军人伍等等积极的政治参与行为,影响并带动着广大公民更为广泛的政治参与,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社会民主化进程。
2.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想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实现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的治理现代化。这就需要政府和公民在公共权力运行、政治民主生活、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等方面用制度来规范,用法治来推进,并相互协调合作。政府和公民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各个领域的紧密合作、协同治理才是推动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保障。由此可见,公众在国家现代化治理中的作用日益重大。
当代大学生作为公民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政治参与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和政府形成良性互动后,也会对社会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学生支教支边等,这些政治参与行为都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创造了经济财富,推动了地方、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3.有利于推进依法治校和谐发展
教育部在2003年7月17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完善高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高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高校、举办者、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高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高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高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
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也是参与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过程。大学生参与助学、助研等教学工作,以这样的政治参与形式可以直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是改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题中之义。除此之外,教学之外丰富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政治参与形式,近年来也随着科教融合的发展与高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紧密相连。大学章程的制定,以及依法治校、依法治学等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也让80、90后中主观意识独立、参政议政能力强的大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这对建设和谐校园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大学生政治参与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高校决策中的失误和偏差,从而促进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锻炼微观层面上,积极有序的政治参与和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政治参与更加深刻地理解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坚定的政治参与方向,培养锻炼政治参与能力。大学是形成完整思想意识形态的关键时期,在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引导下的大学生政治参与可以加速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从而为今后走进社会J艮务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矛盾多重性分析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激情与冷漠并存
当代大学生对政治参与有较高的政治热情,从班团组织建设、民主选举、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等等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大学生表现出的政治参与的激情。但是,也看到少部分大学生对政治参与所表现出来的冷漠,他们对班级管理、社会活动等漠不关心,乃至反感,他们游离于大学校园和班级活动之外,沉迷于自己的独立世界。这两种大学生及其政治参与情绪在大学校园里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多样性与行为盲目性并存
互联网、微博、微信、校园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信息传播工具的兴起和发展,给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渠道。大学生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多利用网络,不仅参与度高、方便快
捷,而且途径多样,极易形成舆情焦点。伴随这种大学生政治参与途径的多样性也出现了另一个现象: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一旦一个舆情事件发生,没有组织、没有引导,大学生就会利用网络第一时间发出声音,表达或反映自己自己的情感和内心诉求,形成自发性的政治参与。各个高校热烈的校园BBS贴吧就足以证明这一点。而盲目性则更多地表现在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随意性上。一些大学生可能会因为一时的情感或对一件公众事件的片面认识而做出随意性的非理性的表达,图一时之快,或盲目从众。盲目性的政治参与更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出现不可控的非有序状态。所以,如何尊重和保护大学生政治参与,对其适度引领,将无序政治参与变成有序政治参与,并发挥这种政治参与行为最大的正能量,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三)大学生政治参与思想积极同政治理论匮乏并存
大学生政治参与思想积极、行动热情、渠道多样是毋庸置疑的普遍现象。然而,大学生在具体政治参与能力的表现上却不尽人意,最为明显的就是政治理论匮乏。例如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学生对于党的新一届领导人提出的发展目标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对十八大精神也积极学习,但是对会议的具体内容,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经济体制改革、新常态等等政治、经济、文化理论知识却知之甚少。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大学生同样会积极关注两会,关注民生,但是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对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却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另外,对政治学、哲学理论的专业知识则更是鲜有了解和认知。也正是因为政治理论的匮乏,导致大学生对于诸多政治问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判断。
{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理性思辨与参与动机的功利性并存
正是因为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匮乏,才导致大学生政治参与理性思辨的薄弱,最终表现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盲目。大学生在政治参与时,因为政治理论知识的不足和专业知识的匮乏,无法运用专业知识和正确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对公共事件做出理性思辨。这类情况多发生在网络上,如转发一些虚假的微信消息,像“董存瑞是虚构”这样的帖子也被很多大学生信以为真而转发、跟帖。这些都是缺乏理性思辨的典型表现。
另一方面,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功利性特点也十分突出。部分大学生是基于特定的利益诉求或利益实现的需要而政治参与的。例如,在高校大学生的推优人党中,一些学生并不是抱着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的信仰而申请人党的,往往是抱着入党是优秀、入党是光环、入党对今后职业生涯有利等等功利思想而人党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学也已然由象牙塔变成小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政治参与中表现出功利性。这种功利性政治参与极大地损伤了高校自由、平等的校园文化氛围,更会造成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伤害。
三、理性审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引领
如何正确引领大学生政治参与,使大学生政治参与从盲目、无序、功利转化为积极、思辨、理性有序政治参与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那么,如何在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积极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常态下引领大学生政治参与呢?我们认为:第一要务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意识和政治信仰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政治参与[5]。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生力军,其价值观的架构和完善在大学时期基本形成。所以,针对大学生政治参与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我们更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引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领,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教育大学生并解决其政治参与的多重矛盾[6]。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大学生,从而使大学生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坚定信念,明确立场,把握方向,不断提高自身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坚定道路自信: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消除大学生政治参与冷漠情绪
大学生政治参与中出现冷漠现象的原因,从微观层面上来看,是个人对自我的认识不足;从中观层面上来看,更多的情况是对班级管理不关心,对学生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不了解、不关注,于是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则源于对政治参与认识不够。因此,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桥头堡,作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正确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义不容辞。首先是要坚定其方向,坚定其道路自信。要通过学习、宣讲、法治教育等等形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本质,使学生树立起爱党、爱国、爱校、诚实、敬业、守信的价值观念,消除冷漠,形成良好、积极、和谐的政治参与校园文化氛围。
(二)坚定道路自信: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准确把握大学生政治参与引领方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只有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接受锻炼,才能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针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盲目性问题,在坚定其道路自信的基础上,要使其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本质,在实践过程中检验、引领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准确把握政治参与的正确方向性,根本解决大学生政治参与盲目性问题。
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我们常见的大学生政治参与形式具体有:参与班级学生干部“选举”、参与支部组织生活、参与共青团活动、参与社团集会、参与大学治理等内容。这些政治参与形式都是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结合大学生专业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需求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像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社团文化活动、学校建设与管理活动等载体,使活动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充分调动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培育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有序的政治参与行为,使大学生自觉养成遵守法律法规和纪律规范的习惯,提高政治参与素养,有序进行政治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从方向上引领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很好地解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盲目性问题,而且还能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氛围,使大学生政治参与常态化。
(三)坚定理论自信:学习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髓,提升政治理论水平
要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党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直到十八大勾勒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式现代化蓝图的历程中,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无畏探索所取得的成果。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凝练、沉淀,我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党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产物。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有义务学习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校作为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有义务、有责任旗帜鲜明地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政治理论素养髙的新一代大学生人才。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力量,解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理论匮乏问题,并且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把握正确的方向[8]。首先,要大胆改革,要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基础上,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网络教学、教互式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可尝试慕课教学方式,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培养、教育和引领的主阵地。要通过一系列课程改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理论素养。其次,要加强对于新兴传媒工具的引导和管理,发挥其正能量。主流媒体要肩负起政治思想理论传播、引导的重任。高校应将己有的政治参与途径和平台与新兴传媒工具对接起来,以多种形式灌输、传授、普及思想政治理论,充分占领并发挥新兴传媒工具的功能,用大学生能够并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政治参与理论知识普及。
(四)坚定制度自信: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将一切“寻租”行为关进制度的牢笼
当今,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表现出一些利益纠葛,校园也变成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政治参与也因此表现出较明显的功利主义。新常态下要想消除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功利性行为,就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依法治国。因此,在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新常态下,要将一切功利的行为和动机关进制度的牢笼。具体可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建立民主、平等、公正的大学生政治参与长效机制。既要用法治保障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公平、公正、民主和平等,也要用法治来规范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有效规避政治参与的功利主义。其次,高校应该开展爱国、敬业、诚信的相关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开展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育活动以及开展雷锋精神的学习、雷锋文化的传承活动。总之,要从制度上“关住”功利主义,从情感上“埋葬”功利主义。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思想教育的高地和立德树人的摇篮,要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将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纳入到法制化和制度化的轨道,让大学生政治参与和谐有序地发展。
上一篇:晚清政治文化的现代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