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优化黑龙江省网络政治生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13 13:52

  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提及政治生态。在2014七一前的政治局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及政治生态,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其进行了阐述。政治生态已成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关键词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政治运作模式,影响着当前的政治环境,网络政治生态正在逐渐形成。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拓宽了公众意见表达和参与的渠道,促进了政治发展,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网络对社会舆论和政治生态环境的改变呈现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加强网络政治生态研究既有网络时代政治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网络挑战、占领网络主阵地的需要。

 

  一、优化黑龙江省网络政治生态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扩大公众的政治参与度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扩大了公民参与公共领域的广度和深度。网络为公共舆论的产生提供了互动、交流、争论的空间。特别是随着Web2.0的广泛应用,各种社会网站的应用,网络交互性的增强,越来越多拥有各种政治利益和观念的公众通过网络聚集。公众通过网络捕捉政治信息、形成政治意愿、发表政治言论、采取政治行动,通过这种网络互动,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影响政府的政治态度和行为。网络逐渐成为政治活动的重要平台,悄然改变着传统政治生态。网络凭借其快捷、低廉、即时、互动的优势能够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公众借助网络论坛、在线互动、政务信箱等渠道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与建议,参与政治活动。许多政府网站都设立了政民互动栏目,扩大公众政治参与。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网络为公众与政府沟通创造了新的互动空间,以实施民主的理念。网络打破了传统民主时间、空间,以及代表性等诸多限制,为公民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网络的自由平等,为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创造了空间。通过网络强化民主过程,为公众提供与政府对话互动的机会,并为政府提供从社群中寻找输入的机会。网络公共论坛中倡导的公共协商精神与协商民主理论是耦合的,网络形成的公共领域与哈贝马斯提出的民主协商的公共领域相吻合,体现了民主的价值和精神。网络公共论坛为实践协商性民主的理想提供了新的空间。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正逐步成为协商民主的重要平台。网络民主弥补了传统民主的不足,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扩大了民主成果的受用群体。网络作为丰富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仅弥补了传统民主形式在践行人民民主权利方面的不足,而且开辟了数字时代的新型民主渠道。网络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带来了强大的民主政治效应,开辟了大数据时代的民主渠道,成为推动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生政治生态向量。

 

  ()有利于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

 

  网络的发展为政府治理创新提供了条件,良好的网络政治生态有利于政府转变治理理念、改善治理结构、创新治理方式,最终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网络社会的治理,要求政府树立服务理念,从公共利益出发,积极引导网络政治参与和民主协商,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和控制者,而是公共利益和公共事务的协调者与合作者,公民和社会组织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实现合作共治。这种治理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政府改变传统的治理结构,网络的出现促进了政府治理由金字塔的、集权的结构趋向了扁平化发展,网络实现了无缝隙的电子政府,推动了治理结构的整合。同时,政府利用网络汇聚民意、联系群众,不断创新治理方式,网上办公成为便民服务的新途径,建设智慧城市成为各地政府发展的重要目标。

 

  二、黑龙江省网络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

 

  ()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制度规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法治是优化网络政治生态的基础和保障。黑龙江省网络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与其他地区和其他领域相比,无论是在整体法律体系的构建,还是法律规范的内容上都有很大差距。在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的情况下,网络政治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无序的广场政治,甚至可能导致民粹主义。因此,法律法规在保障公民言论自由、保证网络政治建设的同时,更要明确网民和政府的主体责任,规范其网络行为。此外,政府应该进行网络民主的制度建设。目前,网络参与和民主的实现多数是在公众的强力推动下的政府应急管理,许多对话是在民意集中的重大事件中,由于网络舆论的压力实现的,没有形成有效的体制机制,缺少常态化、长效化的制度规范。

 

  ()电子治理能力不强、网络政治危机常现

 

政府作为网络政治生态的重要主体,其治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网络政治生态的发展。总体上看,黑龙江省电子治理能力不强,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公众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导公共舆论,网络政治危机时有发生。首先,政府网站建设落后。一些地市政府网络过于陈旧、简单,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全面,甚至个别地方存在虚假信息,网上服务项目少、绩效差。其次,政府与公众互动差。很多地方政府网站没有设置留言板、意见邮箱等互动栏目,有些地方虽然设有互动栏目但对于咨询建议回复不及时或根本没有回复。最后,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较弱。网络信息传递分散、扁平、网状的特点,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快、内容扩散、舆论放大。任何一个人的爆料”“吐槽,都可能引起网络关注,特别是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推波助澜下,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引发网络政治危机。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网络事件,考验着政府的治理能力。

QQ截图20160321163938.png

 

 ()公众参与理性不足,网络行为失范

 

  网民不成熟、非理性的言论可能出现群体极化,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我国已经进入大规模的网民社会。截至 2014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6.49 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 3117 万人。黑龙江网民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伴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逐渐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休闲娱乐、了解社会、参政议政。然而,由于对网络社会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及网络自身的开放自由的特征,一些网民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约束,网络泄愤、网络暴力、网络侵权等失范行为逐渐增多。一些网民利用网络释放仇富、仇官的情绪,通过网络论坛发表激烈的反动言论,政府必须认清其实质,并对极端化行为保持警惕。

 

  三、优化黑龙江省网络政治生态的对策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网络政治生态下推动我国政治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加强网络立法。首先,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快推进网络法治建设,形成法律、法规、具体规章全面的法律规范。明确网络政治主体的权利责任,引导和规范其行为方式,对于失范行为给予严格处罚,维护网络政治生态的良好秩序。其次,要进行网络民主的制度建设。通过有效的制度保证公民参与和民主协商的有序开展,改变以往政府被动协商的局面,形成常态化的民主制度,明确网络政治议题、议程以及政策输出的常规程序。建立定期协商制度,在政府决策中,主导与专家、民众进行讨论,合理吸收民意。最后,要重视基层制度建设。通过制度推动基层网络公共论坛建设,使其与基层民主有效结合,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提升电子治理能力

 

  政府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平台,及时、有效、准确地进行信息公开,开展互动交流,提供公共服务,切实提升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回应关切、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利用智能平台完善政民互动。注重政府网站、微博问政和移动政务等新媒体的利用,及时发布各类政策信息,通过数字化、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等方式向群众传达政策精神,搭建政府与公众交流的互动平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其次,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政府网站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倾听公众意见建议,为公众解疑释惑,及时回复网民的留言,对于无法办理的要求应予以说明,主动接受社会的批评监督。最后,通过网络及时了解网络舆情,分析网民呼声,强化对网络政治舆情监测的技术能力。对重大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通过本级政府网站发布信息,予以回应,澄清事实,并根据事件发展及时发布动态信息,引导网络政治舆论。

 

  ()引导公民理性参与

 

  公民的理性参与是网络政治生态保持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方面,要推动网络建设和网络知识普及。作为落后边远地区,黑龙江省网络建设整体水平和网络知识普及率不高。要在提高公众参与数量的同时,保证参与质量,将更多的公民纳入到网络政治中来,让他们能够通过网络合理表达诉求。在规模上扩大互联网建设的面,特别是做好农村网络建设工作,消除数字鸿沟,又要宣传教育网民提高认识能力、参与能力。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网络政治文化氛围。网络政治文化对网民的行为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影响。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多元文化相互交织,作为政治参与和民主协商的网络政治实践需要公民型政治文化。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公民责任的建立是网络政治行为的基础。黑龙江省公民社会发展不成熟,公民民主意识、道德责任感不强,政府要积极培养和提高公民良好的素养、营造理性参与的文化氛围。

 

  ()与传统政治生态有效互动

 

  网络政治生态是传统政治生态在网络的应用和映射。很多传统政治生态中的问题通过网络得到扩散、发酵,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进入政治议程。同时,网络上的政治呼吁、政治动员也会带来现实生活中政治行为的改变。网络政治生态与传统政治生态互为环境,相互影响。因此,优化网络政治生态既要立足网络,又要回归现实,坚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实现传统政治和网络政治的优势互补。在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同时,开展协同合作,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平台,传播表达意见,引起现实生活中的共鸣,使更多的公众愿意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形成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维护发展需要的良好的政治生态。

上一篇:政治系统论视角下传统信访与网络信访的 比较研

下一篇:高中学生政治学科学习的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