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稳定分析

发布时间:2016-04-13 15:32

  社会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进步的历史进程和系统工程。社会转型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运行过程和历史阶段,在整个发展历史进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政治转甩作为社会转型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政治发展推动政治转型成为转型社会的一人主题;而转型则意味着旧秩序的打破和新秩序的建立将同时并举,这是一个漫长的革故鼎新过程,其间出现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但过度的不稳定或者政治动荡就会破坏变革中的政治稳定之优先目标。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转沏时期的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作深层的思考和分析。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效应

 

  转型时期,政治的现代化进程向其政治体系提出了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双重R标。所谓政治发展,主要是指政治体系在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政治运行机制等几个层面的建构、周整与变迁,从本质上说,政治发展是政治变迁的一种进步状态;而政治稳定则指的是某一政治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处于一种持续有序状态,是种发展中的动态平衡。政治稳定是一国走向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二者之间的关系处理,直接关系着现代化发展的全局般意义上,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正相关与负相关两种互动效应。

 

  从政治发展_政治稳定的相关效应方面看,第一,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历史和经验一再证明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没有稳定作前提,政治发展也就失去了依托,艽正常进程就很难继续进行,既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程序就会因动荡而搁置、或因动荡而偏离,使政治发展失去原有的意义和目的。第二,政治发展是政洽稳定的内在要求和推动力。综观各国的现代化过枵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一般比现代化程度较低的社会更加稳定。而现代化进程中所追求和所要实现的政治稳定是动态的稳定、发展中的稳定,是个从原有的稳定到新的更卨丨i次的稳定的渐变过程,这有赖于政治发展陚予其以新的内容和活力。政治发展木身也有助十政治稳定的实现。因为政治发展在具体目标上不外乎是提高政府行政质量,提高政治制度化、K主化水平,疏通和拓宽政洽参与渠道等,这里的每一个目标都是实现和保持政治稳定的基石。离开这些,政治稳定也就无从谈起和实现。

 

  从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负相关效应方面看,政治稳定并不一定是政治发展的自然或必然伴生物,某些情况下的政治发展可能会导致不稳定的出现。同时,稳定又不是绝对的,过分片面地强调政治稳定,就会窒息政治发展的生命力,从而丧失发展时机。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强调稳是对的,但强调得过分就可能丧失时机。

 

  定是需要的,何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⑴(P377)正因为这样,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选择和追求的n标只能是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协调、良性运行,在社会政治稳定屮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努力开创改革、发展、稳定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二、政治稳定在政治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在正常情况下,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正相关效应处于主导地位,一.者协调良性运行,并行不悖。但转型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发生着深刻变化,而政治、文化发展相对于经济发展的滞后性,使社会转型中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负相关效应显现,引发政治不稳定的因素凸现,导致转铟期的政治稳定面临着严重挑战。

 

  政治发展的实质,是在制度变迁中实现社会性资源的重新配置。转項时期,社会利益格局和人的利益关系也处于不断地变化、调整之中,多样化利益格局逐渐形成并日益显现。利益意识的觉醒大大激发了人们参与现代化进程的积极性、电动性和创造性,能振奋精神,凝聚人心,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出现r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利益多元对政治稳定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显露=因此,必须对现有利益分机制作适应性调整,并运用政洽体系自身的整合、协调功能,有效调控和适度满足各种利益要求,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政治发展的民主化取向,使民众的民主意识得到强化,对政治民主的社会期望值大大提高。

 

  社会成员开始用一种新的价值理念判断、要求政府官员和其他公职人员。由于原有政治体制所具有的顽症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克服,由此形成社会期望和社会满足之间的较大反差,容易引起社会挫折感和不满足感,潜在地包含着政治不稳定闪素。美国社会学者j•戴维斯提出的j型曲线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当社会实际满足过低于人们的需求期望时,人们便会由此产生一种期望挫折感,进而引发对社会现实的不平衡心理。政治+稳定导发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心态。这一理论被西方学术界视为分析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政治不稳定的主导理论模式。转型时期,社会期望与社会满足之间的差距度,就成为判断政治稳定与否或政治不稳定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变置。

 

  政治发展的民主化进程及其体系的开放性,使得各种社会利益的代表都要求参与政治,扩大政治参与是政治现代化的标志。转型时期,因利益结构的分化、重组,不同利益群体和社会成员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迫切希望将自d的意志输人政治决策系统,关注并帮助实现他们的利益要求,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然而,政治体系整合输人要求的制度化进程由于种种原因有其发展的长期性、渐进性。这样,公众的参与愿望和要求往往会受到转型期利益表达途径不完善和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而不能正常实现。利益表达渠道的不通畅,社会公众就有可能转向制度外渠道表达这种诉求,向政治体系施加外部压力,从而形成输人超载,造成对政治稳定的冲击。丙此,发展政治民主,谋求政治稳定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政治文化作为1‘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r政治体系运行的思想基础和心理环境,并因此而对政治体系产生根本性影响。单就其特征而言,政治文化的凝聚性和稳定件可为政治统治体系的确立和连续运行提供合法性说明^•按照李普塞特的分析,合法性是指政治体系使人们产生和坚持对现存政治制度的信仰的能力,^(re5)是社会成员对政权的承认和接纳Q但转塑时期,社会政治文化领域存在着多重冲突,多种结构与成份并存,不M的政治文化不断冲掩、互动、融合D如果与民主政治相关的成份没有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传统的成份结构又对现代化具有顽强的抵抗力,就会使民众的政$价值取向经受着前所未有的震荡。而且不同政治文化的冲突和替代决不可能-朝一夕完成和实现,加之政治文化在转型期显示出的政治敏感性高、政治认同感低等原因,都会给政治稳定带来消极影响。

 

  当然政治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方面,要看到转型中政治稳定所面临的挑战带有一定的必然性,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所不可避免的一种自然现象”;同时,现代化进程中政治上的某种不稳定正是政治体系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和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著名学者王沪宁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佴另一方面,又必须重视过度的不稳定也有可能造成现代化进程和社会转型的中断或失败。因此,应在积极推进改革与发展屮不断探索、构建政治体系内外的稳定调节机制。

 

QQ截图20160328111109.png


  三、政治发展中政治稳定的机制构建

 

  政治发展中所要实现的政治稳定,是政治体系在总体上期保持有秩序,有规则和合法的协调、良性运行,它是一种变与不变相制约下的动态平衡和存效系统控制下的积极运动。

 

  实现政治稳定既取决于政治体系保持现有制度生命力的能量,也取决于政治体系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T系统,政治体系理应与之形成一种积极的良性互动机制政治稳定机制存在于政治体系之中,构建政治体系的稳定途径,应从致力于政治体系自身的完善结构及科学运行等方面人手。

 

  ()包融机制,即政治稳定的制度保障机制。社会变革中,经济多元、利益多元的政治效应就是使政治主体日趋多元化,使原有政治结构系统涵盖它们的难度在逐渐加大。因此,必须建构一个新的能够包纳融合各种政治主体的庞大政治结构,从而使各种政治主体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被共同归属到具有权威性和认同感的阶层结构、权力结构、政党结构、民族结构之中,能够在统一的结构体系中沿着合法、冇序的轨道实现其功能、释放其能量,并且这一结构体系不会因偶然性的社会事件而出现人的分化或破裂。而且,各种政治主体在一个庞大的结构体系中并存,是以各种各样的关系为纽带的。这样,以各种关系为载体就形成了上下相通、横向相联的政治结构包融机制,为变革中的政治稳定莫定固的制度保证,使各政治主体在政治发展的预定轨道上有序运行。

 

  ()凝聚机制,即政治稳定的核心主导机制。凝聚性是分析政治结构中各政治主体联结e度的重要指标。由于各政治体的利益.需求、主张会有所不M,必须建构甸心力极强的凝聚机制,以克眼离心力对政治稳定的侵蚀。各国&验表明,凝聚机制的建^.必须有一个制度轴心即核心领导力ap导。制度轴心不仅要具有政治象征功能,而且还应是真正的权力中枢,并R.能够得到社会和民众的普遍认同„"某种程度的意见一致(consensus)是所有社会组织存在的前提.”U)mi>具体国情的不閜,承担制度轴心的政治主体是不同的在中国,制度轴心这一角色是由中国共产党担当的,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政治共识2中国的政治发展,非但不能动摇中国共产党制度轴心的地位,时是要积极促使这一政治稳定机制日S牢固。世纪之交的中国政治建设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获得有序,持久发展的必要条件;“只冇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中国。

 

  ()吸纳机制,即政治稳定的动力保障机制,,对先进政治资源的吸纳+.要包括二个E面:第一,吸纳物质资源。物质资源是政治体系保持稳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保证/‘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R益增进的认识中去今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屮去寻找,第二,吸纳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对政治体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人力资源的更新和对新人力资源的吸纳,能够使政治体系在既定的目标和方向上持久、健康地运行。这一方面可以为社会上先进的人力资源提供一种政治期望,为他们提供参与政治的导向;另方面,可以提高政洽体系的运行质量,扩充政治体系的外生能量,使其本身得以巩固。第三,吸纳人类共享资源。在日益相融的世界性文明体系中,任何一个政治体系都要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积极吸纳人类共享的政治资源,以保持本国政治体系与世界文明体系的互动关系。我国-贯奉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一方面是中国迫切希望吸纳人类共享资源的表现,另一方面也补充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体系自身的发展能量,使政治稳定的动力机制日益稳固和完善。

 

  ()互动机制,即政治稳定的社会保障机制。构建政治体系子系统与社会大系统的互动机制,主要包括输人机制和输出机制两个方面u第输人机制。即社会信息向政治体系的传送。政治发展的民主化进程及其体系的开放性,使各种体系外力量迅速生成,有可能急切寻求参与政治的途径,以向政治体系大量输人其意愿、要求,由此造成的输人ffi力也日益膨胀。所以,政治体系应大力扩充其输人渠道,提高输人机制的效能,以满足新生力量参与政治的利益需求,并促使其在政治体系的预定轨道上有序运行。第二,输出机制。即政治体系的各种决策通过大众传媒和各级政府输送到社会机体中去,使社会及其大众及时了解政治体系的目的和意向。输出机制是对输人机制的必要反应,在一定的时空内,政治体系必须具有吸收输人的最大能力。一般情况下,要是不具备反馈和对反馈作出反应的能力,系统也就不能长久持续下去u”[vxre6)这就对政治体系输出信息的数量、质量、频申以及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公开性的程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总之,政治发展作为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与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中有序推进。现代化进程中,通过政治改革谋求政治发展以推动政治转咽的顺利进行,要求政治稳定机制的高效灵活运行,以创造和提供改革、发展所必需的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政治的现代化进程才能仵稳定有序的轨道上真正得以实现,向现代社会转项的伟大系统工程才能取得更加蓬勃、健康的发展。

上一篇:政治机关干部的必备素养

下一篇:正确对待西方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