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面向全球政治经济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前

发布时间:2016-04-18 10:09

  世界的进步与发展归根结底是生产力与科技水平的提高。随着当今世界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科学技术与由科技水平决定的产业结构又有了新的内容,赋予了工业化发展新的方向,新型工业化必须涵括过去没有的内涵。

 

  我国当前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既有继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又有增速下降的客观事实。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我国提出的新四化同步发展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新型工业化既要与其他方面紧密结合,又要严格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汲取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发展经验与教训。为此,我国必须要科学认识新型工业化的深刻内涵以及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背景,走出一条科学的、动态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由此可见,我国发展新型工业化,既要面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下降的过程,又要切实提高工业整体发展水平,充分结合政策、理论、实践的优势,在新常态下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注入新内涵。

 

  1.1 科学理解新型工业化与技术进步关系,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并且要求新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就是要科学理解工业发展与技术进步关系,抓住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技术方向。每个时代都具有自身不同的技术特征,在经济增长与工业化并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公认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是英国,当时正处于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械革命代替了过去的动力提供方式,使得工业效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工业革命抓住这一机会,成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工业化的经济强国。同样,我国当前面对的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必须要牢牢掌握信息技术发展的脉搏,把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融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新型工业化水平真正达到世界的高度。

 

  1.2 科学理解新型工业化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关系,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工业化发展不能脱离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必须按照产业发展的客观路径进行推进。为此,新型工业化必须要遵循产业结构变迁的规律,我国的工业化要牢牢面对工业产业比重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逐步下降的事实,并且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越是上升,这一比重将越是降低。应对这一客观实际要求,我国要提高工业发展技术水平,使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并以此为平台,充分带动农业和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伴随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二、三产业的相互交织与相互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必须在产业结构变迁的基础上提高工业发展水平,激发服务业生产效率,进而提升国家经济实力。以近来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为例,已经很难严格定位在哪个产业,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包括生产、信息、金融、物流等多个环节,高度整合了经济资源,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效率,极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1.3 充分重视新型工业化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更加注重工业化质量

 

  新型工业化是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的必由之路,我国发展的最终目的从国际层面看是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与世界影响力的提高,从国内看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切实改善,因此,新型工业化必须不能再走传统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要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与工业化的发展质量。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自身工业基础薄弱并且国际政治环境恶劣,从发展伊始基本上一直依靠自力更生进行工业生产,虽然成果显著,但是在技术创新上一直处于落后和赶超的状态,造成工业发展出现各种问题。一是较多考虑政治、军事等方面因素,导致产业布局不合理,浪费资源,降低效率,影响了工业化发展。二是技术水平不高,工业生产粗放式经营,三高两低情况严重,继而经济效率不高。三是长远与整体规划不够合理,导致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资源浪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当前的新型工业化,是重视经济效益与发展质量的工业化。

 

  1.4 合理认识新型工业化与实际国情的关系,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优势

 

  不同国家实现工业化都有符合自身情况的不同发展道路,我国发展新型工业化也必须结合我国的自身国情,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本优势。工业化进程中,人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条件,是提高工业生产力的能动因素,是整合各种生产要素的关键所在。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劳动复杂程度也必然相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就同样相应提高才能适应客观发展情况。只有劳动者的生产技能达到工业化生产水平,新型工业化生产与创造能力才会得以释放,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在知识经济和新型工业化替代过去劳动经济和传统工业化的今天,劳动力是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经济资源。当前发展新型工业化,我国要借助人力资源丰富的国情,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人力资本优势相互促进。

 

  1.5 科学理解新型工业化与持续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工业化发展道路

 

新型工业化,既是高效发展的工业化,又是持久发展的工业化,在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展新型工业化,资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与物质基础,必须节约利用、循环利用。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吸取先期工业化国家的沉痛教训,努力避免剥夺资源、牺牲环境,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互相协调,使得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也是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 面向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反思

 

  我国过去的工业化发展历程,为当前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奠定了坚实物质和技术基础,也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1 新型工业化要面向未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充分领悟新型工业化发展内涵,跟紧世界工业化发展趋势,面向未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加速弥补发展水平差距。我国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相对比于自身状况可以说有了天翻地覆的巨变,成绩是可喜的;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当前的客观形势是已经大大缩小了双方的差距,但是要全面达到世界工业化先进水平还要进行更加科学的发展,通过金融与创新支持、与信息化紧密结合等手段加快是我国的必要选择。

 

  2.2 加强整体规划,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

 

  纵观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伴随着整体经济水平提高、工业化水平不断上升的过程,我国的工业发展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与优化,这其中既有现实因素,也有过去政策不够科学严谨的因素。因此,在我国当前与未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具有高屋建瓴的眼光进行超前规划,在工业发展上提前科学布局,实现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

 

  2.3 注重国际竞争,逐步实现向国际产业链高端上移

 

  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过程中,世界的工业发展水平不会停滞不前,经济全球化竞争也会愈演愈烈,因此,我国的工业发展在与自身比较的同时,还要与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力争占据国际产业链高端位置,获取更多经济附加值,进而实现良性发展。因此,我国进行工业化,必须综合考虑多重因素与未来发展趋势,最终实现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转变。

 

  2.4 合理配置经济资源,重视人力资源因素

 

  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须要认真审视自身的国情,制定与国情相符的发展政策。我国是人口大国,发展中必须要科学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索洛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指出人口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之一,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需要比以往更加认清人力资源的意义,趋人口发展红利避摊薄经济总量之害。同时,我国还要改变过去不充分重视资源、环境因素状况,改变三高两低发展模式,统筹规划,科学发展。

 

  3 大国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重点前瞻

 

  目前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经济总量第二的大国,实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必将对国内国际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有长远的眼光看待未来的发展。因此,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无法也不能完全复制其他国家工业化历程,必须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QQ截图20160409104335.png


  3.1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新型工业化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已经开放成为一个地球村,任何国家都无法完全闭关锁国,必须切实面对经济全球化、迎接经济全球化才能顺应潮流、获得发展。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发展新型工业化与经济全球化密不可分。

 

  第一,正确认识工业产量世界占比的变化。我国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生产效率相比过去将有大幅提高,主要行业工业产品数量的所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会增长到一个较大比重,因此,在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我国必须提前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合理规划,避免经济资源错配。过去,我国工业规模小,可以通过外贸进行调剂;当我国高度工业化实现后,如果再不计后果盲目发展,将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这种情况已经在钢铁、光伏等行业初步显现。一是产能过剩,资源浪费惊人。我国由于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与工业生产能力开发,已经成为世界生产大国,多种工业产品产能高居世界第一。这种情况有喜有忧,负面作用是不注重产品内在质量与科技含量将会导致大量滞销,严重浪费经济资源;同时,如果不加合理规划,大量重复建设,导致产能极大过剩,投资效率低下,扭曲经济结构。二是恶性竞争,效益损失严重。工业产品盲目生产过量的后果经济学中早有研究,马克思在《资本论》就已详细论述,恶性竞争导致企业入不敷出,产品积压,最终破产。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经济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效率低下,生产停滞。如今,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保证合理竞争的同时,要正确认识生产领域的产能问题,不再重复以往的错误。

 

  第二,正确认识生产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意味着工业产量与质量极大提高,进一步奠定我国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的地位。但是,我国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工业产量占比到达世界整体较大份额时,由于世界经济的深刻相互影响,会反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目前本身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生产与消费结构对比于发达经济体的情况相对扭曲,因此要正确认识并改变这一情况,适应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深远影响。我国的新型工业化,既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发达国家的必要保证,又会对我国与世界的经济结构产生巨大冲击。具体来看,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大量高精尖工业产品进入世界市场,会极大影响世界的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市场收入的大量外汇储备及其衍生的基础货币对于国内的生产与消费也会进一步叠加与影响到我国本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合理的经济结构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我国要充分科学前瞻、合理调控,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3.2 政治复杂化与我国新型工业化

 

  世界经济与政治关系密不可分,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必将极大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也就意味着我国成为发达国家的一员,在此情况下,必须未雨绸缪,前瞻性预期与化解潜在的复杂政治风险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切实重视创新问题,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新型工业化意味着更高技术水平的工业化,在当今世界政治领域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国必须要切实重视创新问题,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我国当前作为世界生产大国,处于产业链的中下端,主要为世界提供附加值较低的工业产品,出口商品具有较大的替代弹性,所以即使出现一系列经贸摩擦,目前与控制产业链高端的发达国家互补性高竞争性低,对出口等方面影响相对不大。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是科技水平发生质变飞跃的工业化,必将上升一个层次与当今世界先进国家展开竞争,这时已经不可能再依靠技术引进等方式进行工业技术升级,必须要重视创新问题,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规避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对我国实施的技术封锁。为此,我国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第二,以全球化视角安排配置生产资源。我国发展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在当今国际政治形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必须以全球化视角安排配置生产资源。我国的新型工业化是科技含量与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的工业化,对于全球资源的开发利用必将影响到世界资源的贸易结构与出口价格。以当前我国生产情况为例,由于我国逐步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对于石油、铁矿石等商品的进口已经占据世界市场的较大份额,对国际与国内的市场价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深远影响着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经济发展。我国是资源消耗大国,但是不是资源价格的主要决定者,资源价格的剧烈波动会对我国工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严重干扰我国的经济发展,进而影响新型工业化进程。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竞争者,必然会出于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采取相应的策略,谋求自身发展。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必须前瞻考虑国际政治因素,统筹安排资源配置,降低资源获得成本,顺利完成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

上一篇:高中生学好政治经济的方法探究

下一篇:日美TPP谈判的政治经济博弈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