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政治观调查分析及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12 11:10

  随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合作办学的教育环境、条件和手段都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开放性的特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面临着国内、国外各种思潮的冲击,合作办学下的学生的政治观复杂,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理论不扎实。在此背景下,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生政治观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基于系统的问卷调查,本文对合作办学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观进行剖析,尝试找出大学生政治观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通过相应的政治观教育对策,对于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形成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合作办学大学生政治观基本现状

 

  ()大学生政治观总体积极

 

  1. 政治立场坚定,政治观点正确

 

调查结果显示,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生群体呈现出基本政治观点正确,政治立场坚定的特点。时值两会期间,谈到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及其走向时,84.60%的受调查学生表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前景一片光明,对此充满了信心;在谈到一路一带规划问题,93.29%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一路一带规划可以让中国与沿线各国合作共赢,共建繁荣。

 

合作办学条件下的大学生出生、成长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真切享受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美好果实。此外,处于合作办学环境下的他们对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项目更是充满了兴趣与热情。正是基于以上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他们内心更加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走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对实现中国梦抱有十足信心等特征。

 

  2. 政治责任感高,政治使命感强

 

调查显示,95.66%的受访学生表示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谈到入党动机时,80.23%的受访者表示入党动机是为了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或是受到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的感染。在谈及是否愿意当海归’”的问题时,有69.35%的学生表示希望在境外接受良好的教育后,回国进行工作。

 

在谈及如何看待中国威胁论这一不正确言论时,作为面临即将走出国门或部分曾在国外接受教育的大学生,88.6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也是祖国的小小影子,希望以自己勤勉、踏实的形象改变其他国家对我国的错误的论调。合作办学下的学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强烈的政治使命使得他们自身主动寻求进步和发展。对于祖国和民族所面临的挑战和威胁,他们更能感同身受,以自身行动保护和捍卫祖国的威望。

 

  3. 政治敏锐度强,政治参与性高

 

  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通过网上浏览、电视新闻、参与朋友讨论、读书阅报和其他渠道关注时政新闻的比例分别为50.68%22.52%15.54%9.68%1.58%。在问及通过何种途径能进行自身政治观培养时, 37.68%的被调查者表示学校社团政治观教育活动受到启发,28.41%的大学生表示通过相关课程的开设培养自己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25.51%表示在学校开办讲座中受益匪浅,同时还有8.40%的学生认为开展班会讨论也是提高参与热情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政治观存在的问题

 

  1. 基本政治理论薄弱

 

  调查结果显示,33.55%的合作办学的学生表示在思政课堂上存在逃课现象。对于逃课原因,他们大多认为思政教育仅是形式,学习政治基本理论用途不大。许多受访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包含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唯物辩证法概念含糊不清,而在关于中国近代史,他们对于中共共产党艰苦卓越的奋斗历程更是不了解,甚至相信网络上不实的谣传。合作办学的学生相较于普通在校大学生学习压力更大,因此基本政治理论薄弱现象更为明显。

 

  2. 政治目的急功近利

 

  调查发现,25.38%的受访学生表示,入党动机是为了能够在就业、升学中得到一些好处,为自身发展增添优势。26.61%的受访学生表示,出于公务员岗位的福利的向往等动机,考虑在接受完境外教育后,回国加入 考公一族。在大学生群体中,这种以功利作为参与政治活动、进行政治评价的指标的现象有着萌芽的趋势。这种功利化的诉求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如果这种评价体系一旦得到一个群体的认可,流行开来的话是十分危险的。

 

  3. 政治选择非理性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今年来我国于领土纷争的问题上,40.20%的被调查者持有是可忍孰不可忍,希望开战的态度。虽然大学生对于捍卫祖国领土完整抱有坚定的信念,但是在对待类似的国际争端问题,盲目支持以暴制暴的做法,甚至采取过激行为都是非理性的。此外,政治选择的非理性还体现为盲目性,有12.19%的大学生表示入党是处于追随大众选择,处于跟风心理。这种盲目心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的话,会埋下严重的隐患。

 

  二、合作办学大学生政治观问题成因

 QQ截图20160405191057.jpg

  ()合作办学思政教育的特殊性

 

和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合作办学的生源明显层次不齐。由此带来的合作办学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办学的专业有限,主要为发电厂技术、酒店管理和语言教育等常见的专业。因此,学生的专业局限性明显。(2)生源质量不一。

 

合作办学项目跨度大,范围广,导致了生源质量不一的局面。(3)合作办学学生特长突出,知识面较广,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社会能力强,与此同时,带来的复杂甚至错位的价值观也必须引起重视。(4)合作办学的学生对西方价值观、世界观呈现出倾斜的趋势,忽视了传统的价值观。这些心理特点、环境因素给中外合作办学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传统思政教学工作从未遇到的难题。

 

  ()合作办学学生环境的复杂性

 

网络的渗透性促使许多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性,因此无法从区分网络生活和真实生活的区别,甚至将网络规则奉为真理。而一些别有用心的分裂分子更是利用网络将含有恐怖主义、煽动性质的信息传递给大学生。而合作办学的学生所处的环境更为复杂。除了普通大学生所面临的网络信息的井喷,可以预见的是,他们还将身处境外,生活在不同的政治体系下,面临各种思潮的冲击。

 

大多数学生在后期的境外学习阶段,由于语言和环境的生疏,除专业课程的课堂学习外,大多依靠网络完成课程学习。此外,相较于普通在校大学生,他们也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接触到不同信仰、不同种族的人,而据以往新闻报道,境外一些恐怖组织正是通过蒙骗的手段对青年进行洗脑。

 

  三、针对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存在问题所提出的对策

 

  ()树立政治观培养的重要性

 

  在高校进行合作办学的项目过程中,首先便要认识到对学生政治观培养的重要性。合作办学组织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态度对大学生政治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必须从源头上做起。这就要求合作办学组织在管理思政教师队伍、制定学生培养计划、跟踪思政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严格把关。

 

  在思政教师队伍管理上,应加强对思政教师的专业考察管理,有条件的合作办学机构可以成立相应的思政教学研究团队;在学生培养计划制定上,要更加注重政治素养在全部培养内容的比重,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并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在思政教学质量跟踪上,注重政治理论教学方法的科学性,着重引导和启发式教学,改变灌输式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注重政治观教育的特色性

 

  相对于其他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而言,合作办学机构在政治观教育过程中应更加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如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方面,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遵循宪法精神的中国法律体系意识;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旧社会压迫,赢取发展新局面的深刻解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解的过程中,应注重马克思主义精神内核的准确讲解,将其与中国发展的各个阶段事情结合起来,突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科学性和优越性;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的剖析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深入分析党的十八大后提出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在形势与政策分析时,应教会学生辨证的看待资本主义发展现象,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体现政治观教育的实践性

 

  内化认知与外化实践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无论何种办学形式,政治观教育的最终落脚点都是外化实践。马克思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和各种形式的思政讲座是十分有效的渠道。通过适当组织学生参与政治教育活动实践,在实践中将呆板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真实,对学生正确、坚定的政治观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各种实践活动也会对大学生政治观的形成产生良好的反馈,在政治观形成过程中,及时改正不足,总结经验。

 

  合作办学条件下,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是个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对于高校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的国际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或项目规模的扩大,借助这一国际化的教育平台培养中国学生称为具有良好的思政政治教育水平的人才是合作办学所面临的必然选择。正确认识和把握合作办学下的大学生群体政治观的现状和特征,积极纠正和解决大学生政治观形成过程中的偏差和问题,是高校完成其最终教育目的根本保证。合作办学下的政治观教育,培养具有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立场正确、政治认知科学、政治情感理性的合格大学生,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个人梦的优秀大学生。

 

  作者:冯跃飞 柳萍 来源:湘潮(理论版) 20163

上一篇:文综高考政治学科复习模式浅探

下一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