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发展策略
思想政治课是高校课堂中必备的一门课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科学树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与行为习惯,对未来社会高素质的人才的培养起着有效的促进作用。
1 前言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进行改革是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传统的教学观念向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以创造性课堂教学思想为主,在高校组织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社会主义人格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培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来创设具有德育性质的教学方法,发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所不可替代的道德培育作用。
2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缺陷
2.1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方法过于陈旧,面对新课改下的教学改革与高校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教师不能很好的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地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将思想政治教学作为一项机械的教学任务开展,学生没有得到教师的引导,只能盲目、被动的接受知识,师生课堂交流与日常联系不足,缺乏实践活动的参与,自身的个性化特点得不到体现,更加不利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科学树立与培养,没有创新性探索的热情,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内涵的丰富与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1]。
2.2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认识不足
学生从小学时代起就已经开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不足,认为思想政治课并不重要的思维已定型。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强了学生以学习实用知识技能为主,忽视思想政治内容的专业教育,让很多学生选择放弃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些学生强调个人本位,在过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中导致自我意识膨胀,缺乏自律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现实社会脱节更是削弱了对学生的实证说服力,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视。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所学内容充分运用到社会实践分析中,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3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策略
3.1改进课堂教学策略
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感兴趣并主动学习,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创新能力,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将不同的知识重新组合,在开拓思维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遇到和教师观点不一致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教师只负责在学生遇到理解不了的问题时进行点拨讲解,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打好,将课堂形式的转变落到实处,学生全面成长的目标才能实现[2]。
为尊重学生所具备的不同特性,让学生的个性化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置口头演讲这一环节,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力争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展示的机会,通过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来展现自我,将思想政治理论熟记于心,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过程。
3.2联系时事政治内容
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要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时事政治教育,学生在对时事政治的探讨中活跃课堂气氛,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增强教育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以《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中“如何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一节内容为例,人类根据自身需求利用和改造自然,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在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与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所带来的工业污染与环境问题也不可忽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给许多国家领导人和谈判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习主席指出,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也承担了资源环境方面的代价。中国的鲜明态度显示,全球气候治理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有诚意、有决心为建设“绿色世界”做出贡献。把理论教学与时事政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教材中的重要理论,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和功能。
3.3运用网络教学拉近师生距离
多媒体设备因其所具备的独特性与便利性,已成为高效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多媒体课件与教学视频的使用,教学直观性强,让学生在图片、声音、画面等形式下学习,能够加深印象,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高校互联网的普及,让学生能够下载到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打破传统教学中的空间限制,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思想政治内容做成相关的测评问卷,鼓励学生在校园网内进行答题,遇到不明白的内容在页面留言,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解答。
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中学会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3]。
4 结语
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改进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提高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认识与重视。注重知识学习与实践的多元化,将时事政治教育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体现思想政治课时代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作者:欧阳春根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