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职业核心能力在技工院校政治教学中的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是适用于各种职业、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基础能力。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将为他们提供最广泛的就业机会和终身发展基础。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在技工院校政治教学中与人交流、自我学习、与人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一切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可迁移性的一种核心能力,是从事各种职业和进行日常生活必备的方法能力,适用于所有工作岗位和人员,对人的持续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
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获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和应用。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将为他们提供最广泛的就业机会和终身发展基础。
根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技能鉴定中心组织制定的试行标准,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大项:与人交流、数字运用、自我学习、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和外语应用。在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在技工院校政治教学中与人交流、自我学习、与人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与人交流能力的培养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在生活和工作中离不开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能力在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不论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这一核心职业能力。在技工院校思想政治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与人交流、与人沟通的这一职业核心能力呢?在此,笔者通过例举举办小型辩论会这一方法来说明如何培养这种能力。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师则不如无师”。在政治课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辩论的方法,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首先在学生中征集辩题,然后由教师和学生代表最终确定辩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进行准备,辩论的整个过程从主持人、辩手、记时员到评委全部由学生担任,教师只负责组织、管理、确定评价标准和做最后的点评。所选的辩题有关于盗版问题、早恋问题、学生打工问题、成功与失败问题等,都是学生最关心最困惑的问题,理不辩不明,经过辩论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加强,而且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学生自由辩论,各抒己见,辩论内容只要不违反原则,一律予以肯定。在辩论课上,教师完全给予学生平等、信任、尊重,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大胆探索、畅所欲言、积极讨论 、互相辩论,不知不觉就培养了学生的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这一职业核心能力。
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他在学校求得的知识和技能远不能满足其参加社会实践的需要,必须“要自学,靠自己学”,才能获得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及技能,自学能力是今后解决新问题和“终身教育”的基本能力,也是一个人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
笔者在多年政治课教学中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自学法。自学法是学生与教材的直接对话,我们要解放学生的眼让她们去阅读,要解放学生的嘴让她们去讨论,要解放学生的脑让她们去思考。
我们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把教材的知识按照其内在体系罗列出来,列出提纲;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自学课本,而且教师和学生一起重新编制课本,使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更适合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寻找答案,使教材具有了崭新的意义;我们还要求学生在教师未上新课前,完全靠自学独立地完成相应的作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关注学生在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冒出的大量创造性思维火花,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形成自己的看法,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来“保护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火花进一步燃烧、扩展,使学生的“不同意见”成为进一步学习和讨论的材料。
二是在实验、实践方法指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直觉力和想象力,养成研究思考的习惯。自学方法指导分三个层次加以训练:第一步,由教师分析精读教材的步骤与方法,指导查阅资料;第二步,列出问题式自学提纲,指导学生根据提纲自学归纳;第三步,由学生经过精读教材和查阅必要的图册文献,独立思考,列出自学纲要或画出知识框架图。让学生自觉学习,必须首先调动其积极性,强化思维动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
与人合作能力,是指根据工作活动的需要,与小组其他人员一起制定合作目标,相互配合工作,并调整合作方式不断改善合作关系的能力,它是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社会能力。
与人合作能力非常重要,在一个充满个性化的年代,大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有些人过于突出自己的个性,不能在合作中适度地磨平自己的棱角,做到互利共赢。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想实现双赢,需要我们在与人合作中有妥协,有协调,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与人合作能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培养主要有“三大”基本教学应用模式:即专题讨论式、双方辩论式、专题调研式。
(1)“专题讨论式”主要就是依据教学大纲和目标,拟定学习专题,分小组查阅资料,最后讨论,代表发言。这是一种最为基本的教学应用模式,这种方式可以适用于资料比较多,内容容易理解和讨论的专题,例如《毛泽东生平》《邓小平生平》等,可将班级成员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主要以寝室为基础,寝室长为组长)。教师可提前1~2周布置专题,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汇总,选出代表进行发言交流。课堂上由学生主讲,教师引导和纠错。
(2)“双方辩论式”主要就是根据观点的不同,将学生分为观点对立的两方,把课堂变成辩论赛的现场。进行辩论的过程中也可以参照辩论赛的形式,由双方选出几名辩手进行对决,教师成为辩论赛的主席。让学生在思想观点的碰撞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说服学生,学生教育学生。
这种方式适用于容易产生不同观点的专题,尤其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可以大量运用,例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人生观、人生价值观》《社会公德》等。(3)“专题调研式”主要就是利用学生社会实践和调研的机会和方式,开展专题合作学习,形成小组调研报告。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而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这种方式适用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性专题,例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等。分组分专题提前布置任务,准备调研提纲,让学生分组拟定调研方案。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课是中职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更应该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标志,知识经济的成败取决于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笔者的做法主要是开展时政性专题研究,纯粹的知识不是教育的目的,知识是创新的起点,再向前跨出一两步或更多才会迈向创新。政治学科是与现实结合很紧密的学科,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下一步便是创设情景,利用现实生活鲜活的材料,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根据当年的时事热点,如2004年把修改宪法、三农问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税费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弱势群体、三个代表、城镇化建设等,通过文字、图片、表格、柱状图、曲线图、漫画、地图等展现出来,配合巧妙的发问,让学生思考,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挖掘。
提炼材料中的问题,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这些现象,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我们提供的材料是最新的,又是社会上的“热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呈现出情绪饱满、精神愉快、充满自信、联想丰富的最佳状态,创新能力就会体现出来。同时,教师结合教学的需要,只给学生专题的名称,而专题资料的搜集、整理,知识的运用分析都必须由学生亲自来完成,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完全处于独立思维、开放民主的状态,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是适用于各种职业、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基础能力。在知识经济社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世界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是我国能力建设的重要内涵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归宿。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期在教学中实施,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提高,有所突破。
作者:李娜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2期
上一篇:提高中职政治课教学效率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