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政治心理特点及调控对策
从大学生政治心理的概念和构成入手,从政治认知、政治动机、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党员政治心理的调控原则和优化策略,为大学生党员政治心理的教育引导提供借鉴。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的优秀代表,他们的政治心理直接反映出大学生党员对我党各种政治活动的认知、情感反应和行动力,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其自身职业的发展,更关乎到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能否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党员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还将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的建设以及我党执政能力的提高,从而推动中国政治文明的快速发展。
一、政治心理概念解析
1.政治心理及其构成要素
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的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是一种直观的自发的心理反映[1]。
一般而言,政治心理由政治认知、情感、动机和态度构成。政治认知是个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事物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与评价;政治情感是指个体在政治生活中对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包括:好恶、爱憎、美丑、亲疏、信疑等的统称;政治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个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政治目标的内在驱动力;政治态度是个体对政治客体相对稳定的综合性的心理反应。
2.大学生政治心理及其构成
大学生政治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对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心理反应。从结构上来说,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可以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四个主要要素。
政治认知是指大学生对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以及一系列政治问题的认识;政治情感是指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等对象所产生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如:喜欢、热爱、厌恶、憎恨等;政治态度则是大学生对政治权利和政治制度及其实际形态所产生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如:肯定或否定,赞成或反对等。大学生政治态度是其政治信仰是否坚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政治动机是大学生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行动的诱因,是激发并促使大学生党员维持政治行动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的内在驱动力。
二、大学生党员政治心理特点
伴随着90后大学生步入大学校门,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心理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大学生党员在政治认知方面的特点
在90年代,我国的经济已经开始逐渐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进步很快,经济发展也很快,在这种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着以往时代大学生不能体会的政治大环境。
他们有着优越的物质条件,从小就接受着更为先进的教育,他们的整体素质较高,掌握有关政治理论知识的能力增强,他们多从自身的现实生活和实际感受中去认识、理解和分析政治问题,在学校的党性教育中去进一步了解有关政治的问题,政治认知的大致方向是正确的,但由于他们没有经受过现实生活的考验,在思想理论方面很难达到感同身受的体验,在某些方面尚处在肤浅层面。
2.大学生党员在政治情感方面的特点
政治情感一般表现为个体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制度、政治事件等方面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和感受。90后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他们有着深刻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对政治问题较为关心,热情高,情感丰富。在一项涉及全国16个省市40所高校大学生的观念调查中问到“祖国”一词对你意味着什么? 有80.6%的大学生认为是一种深沉的民族情感,59.9%的大学生认为是必须承担的某种责任和义务,49.9%的大学生认为祖国是一种巨大的力量,54.6%的大学生认为祖国是自己的根[2]。从一些热点政治事件中,如,钓鱼岛事件,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党员政治情感丰富,对有关国家命运和民族振兴的问题十分关心,有着非常深沉的爱国、护国主义情怀。当然,也有部分大学生党员存在着比较功利化的政治情感,他们缺少政治信仰支持,导致他们存在入党动机的偏差和一些不利的政治行为。
3.大学生党员在政治动机方面的特点
政治动机直接决定着政治行为,它是激励并维持个体从事政治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对于党的认识和一切政治行为的动机也很明确,他们能够自觉规范自身政治行为,深知身上肩负着实现共产主义的使命,懂得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激励自身,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面对一些政治问题和事件时,能够站在国家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同时,少部分大学生党员中也有一些不正确的政治动机,如,认为党员身份给自身带来的优越感而不是使命感,企图以党员身份来获取某种特权或好处等。
4.大学生党员在政治态度方面的特点
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态度其实质就是大学生党员对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等持赞成还是否定态度的问题。2012年,中共中央党校第32期中青一班课题组在全国9个省区发放3700余份问卷,调查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态度。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对我们党和国家是热爱、支持和拥护的,对党和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认同的。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可以充分肯定他们的主流政治态度肯定是积极、健康、向上的[3]。但由于大学生的心理还未发育完全成熟,因而较容易受外界声音影响,政治态度偶尔也会出现不坚定的现象,但主流上还是积极的。
三、大学生党员政治心理调控策略
(一)大学生党员政治心理的调控原则
如前所述,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心理总体上是健康、积极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要对大学生党员政治心理进行调控,需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化原则
在进行大学生党员政治心理教育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化的原则,用最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教育开展政治心理教育工作,用最先进的党的思想武装学生头脑,认清形势、与时俱进,应用新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学生。
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要求教学必须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这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反复证明的教学原则。我们在进行大学生政治心理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充分遵循系统性原则,将大学生党员政治教育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并且充分考虑到当今大学生党员所处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连贯、系统地开展政治心理教育。
3.差异性原则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大学生党员政治心理教育也不例外。对于不同年级、性别、背景的大学生党员,其政治心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因而要遵循差异性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心理教育,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二)大学生党员政治心理的优化途径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代大学生党员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政治心理,不断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心理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第一课堂教学,优化大学生党员政治认知
凤台县在高校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公共必选课程,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课堂作用,利用第一课堂教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认知。另外,也应根据国内外政治形势的新变化,及时开展以讲座为主要形式的第一课堂教育,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政治修养,优化他们的政治认知。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优化大学生党员政治情感
在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除了第一课堂之外,各个高校都设有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如:慰问老党员老战士,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之旅等等,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党员亲身体验了革命成果来之不易,从革命先辈身上感受到莫大的鼓舞,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责任感,进而优化了他们的政治情感。
3.把好入党教育培训,端正大学生党员政治动机
据对大一学生的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伊始就有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其中大部分同学有着正确的政治动机,但也有部分同学的政治动机存在偏差,如:认为入党很有面子,入党能给自己将来带来好处,入党是父母对自己的期望等等,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动机可以说在入党之前就该得到严格的把关和端正,并且在正式入党之后也不断地跟进教育,以此确保大学生党员的正确入党动机。
4.正确传递政治信息,端正大学生党员政治态度
在大众传媒迅速发展,互联网迅速普及的今天,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快捷和便利,但同时,也使一些虚假消息,歪曲事实趁虚而入,干扰大众视听。在政治信息方面尤其敏感,要引导大学生党员正确对待各类政治信息,增强大学生党员对各种政治信息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帮助大学生党员从合理渠道获得政治信息,进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
作者:陈晓蕾 赵玉英 陈永华 来源: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6年2期
下一篇:高考政治计算题专题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