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融入思想政治课堂
作为社会科学学科的思想政治,它承担着自己所特有的任务。那就是它是一门对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积极思考并回答所面临的自然、社会及人生的重大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本人认为,要改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冷清、低效、不被喜欢的局面,必须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非智力因素。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的因素,它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在学习过程中,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非智力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超过智力因素的作用,正如爱迪生所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尤其是对于思想政治学科而言更是如此。下面本人就从情感、兴趣、需要、目标等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投入情感,以情感人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教育有时会压抑情感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一定的情感,容易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对相关事物的情感。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是懂得感恩的动物,通过情感的投入打开学生的心门,学生就会报之以桃。
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作为课堂主导作用的教师,一定要避免把自己高高地凌驾于学生之上,而要走到学生中去,关心学生、融入学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老师在关心、关注自己,而不是把自己拒之于千里之外。具体做法是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内容巧设一些情境,用情感带着学生进入课堂,主动参与、主动融入,最终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
另外,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学生回答错误或者是故意搞恶作剧,老师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千万不可用批评、挖苦、体罚,甚至暴力的方式,而应该授之以理,动之以情。例如,在我所带的班级里,有一位体育特长生,平时在课堂上喜欢和老师唱反调。有一次,我在讲《政治生活》中“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一内容时,他当时就起哄,说那是骗人的,现实中并非如此。当时,我并没有跟他对着干,而是心平气和地让他把话讲完。课后,我单独把他叫出来,就上课的事情让他谈谈自己的想法。之后,我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和他进行了交流,谈完之后,他从开始的激动转向了欣然接受。
当时我就问他为什么转变这么快,他说平时在课堂上唱反调时,其他老师都是用批评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对自己,并非像我这样有耐心,这样关心他,并且当时就承诺一定要把政治学科学好,果然,我发现这位学生就政治这门学科而言,不管是态度还是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如果每个政治教师都能更多地投入情感,我相信一节节新鲜的、充满活力的、被学生所喜欢的政治课堂就会不断地呈现。
二、立足实际,需要出发
事实证明,只有当一个人有需求时,他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获取知识。因此,需求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动力。需求是多方面的,根据从低级层次到较高层次的排列,马斯洛需求理论把它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对于正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一切正在形成之中,对自我未来的人生规划、自我需求都还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教师,除了传道、授业外,还要帮助学生进行解惑。
曾经有一个学生,他问我学了高中思想政治有用吗?这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实际上却是一个人的内在需求问题。针对他提出的问题,我首先问他以后准备从事什么工作,他说不知道。我对他有一些了解,知道他家里是办企业的,因此,我半开玩笑地跟他说毕业后你可以接手家里的企业呀,他说他的爸爸也有这个意思。之后,我提了一些有关企业的问题,他哑口无言。此时,我建议他去翻看《经济生活》中有关企业的知识。事过一天,他特意跑过来跟我说,他对这块内容很感兴趣,并要好好地把它学好。
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这位学生听课特别认真,当然成绩也是遥遥领先了。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我们政治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并且进行正确的指导,就会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那学生是否喜欢政治学科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坚定信念,明确目标
当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念,并拥有明确的目标之后,他才会有强大的驱动力。当前,一部分在校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成为“后进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信念和目标,过着“过一天算一天”的生活。所以,作为政治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立德育人的功能,贯彻落实“成才先成人”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明确学习的目标。
例如,我在讲“我国的政党制度”这一章节时,在讲到中国共产党时,我充分利用共产党这一鲜活的形象载体,多角度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帮助学生认识到信念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信念养成教育,让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而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又有利于科学文化修养的进步,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当然,滴水穿石,信念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日积月累,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进行,当有一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思想政治这门学科也会被他们列入所学习的对象,到那时,政治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会落实到位。因此,作为一个政治教师,在每一节的政治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德育功能,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信念、明确目标。
四、兴趣激发,主动学习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个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当前,思想政治学科不被学生所喜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来自教材的本身因素。首先,政治教材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学起来相对要枯燥得多。其次,教材的信度、理论上的阐述与现实的感性认识存在一定的差距,难免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怀疑,从而失去兴趣。
另一方面来自外界的因素。首先学科的不重视,从小学一直到初中,思想政治学科一直被当作副科对待,自然不被学生重视。其次,家庭、社会的片面认识,他们认为只要学好语文、数学等学科就可以了,正因为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政治学科被学生打入冷宫也就不足为奇了。针对客观存在的事实,本人认为,要改变政治学科的被歧视地位,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首先,课堂教学要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善于巧设情境,变抽象为具体,回归生活,进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其次,要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比如辩论、亲自模拟情景、我来当老师、我来当新闻发言人等,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政治生活》中“民主决策”这一内容时,我组织了模拟价格听证会,课堂上学生踊跃参与,热情高涨,在参与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再次,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勇于实践。比如,在讲《经济生活》中“多彩的消费”时,我事先布置收集有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当主角,结果,学生不但展示了自己的成果,还善于把成果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举步艰难,困难重重,但是如果每个政治教师都能更多地去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相信政治课堂教学同样也会被学生所喜欢,同样也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作者:叶未捧 裘优珍 来源:新课程·教师 2016年2期
上一篇:探讨政治课堂生活化
下一篇:关注时事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