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首都地区信息安全产业

发布时间:2016-06-05 16:23

  首都地区作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龙头,在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和下一代移动互联技术等各方面发展势头迅猛,而信息安全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产业亦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立足于首都地区当前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状况,探寻未来产业发展路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十分突出。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快速推进,首都地区政商模式信息化程度逐步加深,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能设备等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应用广泛,尤其是金融领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安全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2014年中央确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国家战略,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云集了全国80%以上的大型信息安全企业和研究机构,初步形成了信息安全产业链及配套政策环境。

 

在享受网络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发展活力的同时,北京也面临更为复杂多元的信息安全挑战,探究进一步推动信息安全产业优化升级,通过健全制度法规实现同步治理、探求未来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战略,成为考验首都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首都地区信息产业现状

 

  首都地区信息安全产业发轫于本世纪初,历经10余年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安全企业,产品线日益丰富,细分程度高,已形成三大类、约二十小类、近百种产品的行业格局,与其他行业融合程度全国领先。

 

  1.产业链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较为初级

 

  首都地区信息安全产业起步较早,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覆盖基础硬软件研发设计信息安全产品制造信息安全系统集成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安全硬件、安全软件和安全服务三部分市场均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发展初期缺乏系统性规划和引导,企业产品种类过度集中,低水平重复开发较为严重,资源配置不当,缺乏市场竞争力,简单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结构发展极不均衡。

 

  2.产业基础薄弱,体系化程度低

 

  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以信息化基础产业为依托,对于核心领域的安全要求根源于上游产业的自主化发展程度,如操作系统、主控芯片等基础领域,而该领域正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缺项和短板。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缺位,导致信息安全产业基础受制于人,安全产品大多集中在杀毒软件、漏洞修复等网络周边防护和密码设备上,而身份识别、信息审计等体系化防护产品较少。虽然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了大力的扶持,但由于市场化运作经验的缺乏,始终难以形成基础性研究成果向信息安全核心能力转化,产业升级进程缓慢。

 

  3.技术领域发展迅速,宏观需求研究不深

 

  信息安全逐步成为国内高校重点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首都地区如北京邮电大学等纷纷设立信息安全专业,针对不同层次需求的信息安全培训、认证机构的发展也相当迅速,加之国家和社会资本投入可观,吸引了大批技术人才从事信息安全领域技术研发工作,应用级技术发展势头迅猛,产品线不断丰富。然而从事宏观领域的安全战略和需求研究投入不足,导致信息安全应用需求不明确或对需求的研究不够深入,使得产业的技术推动性太强,应用针对性不够。表现在技术、产品的发展趋向主要跟踪国外信息化发展的商业趋势,而国内的信息安全需求却得不到很好满足。

 

  二、首都地区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机遇

 

  信息安全带有明显的主权特征,国家层面的信息安全必须立足于自身发展,因此加快发展自主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迫在眉睫,这也为原本已初具规模的首都地区信息安全产业提供了战略机遇期。

 首都地区信息安全产业

  1.产业区位优势明显

 

  信息安全涉及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民众安全,棱镜门等事件促使国家和行业对信息安全的重视逐渐加强,而首都地区作为国家级党政军机关所在地,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总部以及全国顶尖科研院校云集,国际交流极为便利,天然具备政策把握、人才聚集、资金引进和国际合作等产业优势,催生了众多国内一流安全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

 

  2.政策扶持力度空前

 

  近年来随着首都经济转型的加速实施,新兴高科技行业受到重点关注,市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实际动作加大在信息安全领域的投入和对产业的支持力度,并于2014年成立了北京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意见》,提出采购与装备、投融资、产品研发、安全评测、产品认证、销售管理等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用户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品,为本土信息产业创造了极为良好的发展环境。

 

  3.市场潜力巨大

 

首都地区作为全国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众多要害部门的基础设施信息化、智能化进程势在必行,传统领域安全服务需求市场依然广阔。与此同时,随着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迅速普及和信息设备国产化的不断推进,信息安全行业的服务对象将从以往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向中小企业和普通网民下沉,同时更多适合小微客户的信息安全产品有待进一步挖掘,市场新增长点潜力巨大。

 

根据IDC的数据,中国信息安全产业产值与整个信息服务业产值的比例为1%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在10%左右。未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逐渐普及,会有更多的下游行业和客户提高对信息安全建设投资的比例,使得我国的信息安全产业的产值比例逐渐接近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本世纪初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总产值仅19亿元,而保守估计到2020年,信息安全行业在万物互联这一领域的增量市场将达6000亿元,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三、首都地区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水平如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关系到中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建设和网络强国的实现。可喜的是,中国各层面对网络空间安全的社会认知日趋增强,并将其上升到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基于这样的前提,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既重要紧迫,又面临着巨大机遇。在未来时期,明确发展地位、转变发展方式、完善产业发展制度、优化产业分工和增强产业衔接等都是信息安全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还需要从产业扶持、产业布局优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产业国际合作等方面来推进。

 

  1.加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首都地区信息安全产业布局相对合理,聚集效应明显,产业调整重点在于结构优化和产业链升级。通过协调信息安全产业与上游产业发展,调整完善信息安全产业内部结构,最终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通过产业科技园区发展产业集群,减少制度运行成本,消除信息不对称性,促进信息安全与上游基础信息产业之间产业交叉,形成跨行业人才和资金交流,解决核心信息化产品自主知识产权不足的问题,提升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引导信息安全产业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精细发展模式转变,重点扶持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扭转当前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态,同时加强市场引导和政府采购力度,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利润空间,提升本区域企业竞争力。

 

  2.构建产业人才队伍培养和管理体系

 

  对于整个信息化产业而言,信息安全产业既是基础也是前沿,具备知识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特点,以尖端人才为核心竞争力。首都地区在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和聚集方面基础良好,但尖端人才选培还缺乏经验和制度支持。一方面,要为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和聚集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创新环境和人文环境,利用首都地区吸引力加大对尖端人才引进的政策鼓励,同时完善技术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对整个信息安全产业链形成支撑;另一方面,加大对民间技术组织的支持力度,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将部分管理职能下方给行业协会或其他民间自治组织,建立政府和行业协会间的良好互动,利用其公信权管理和维护行业共同利益,率先在全国形成标准和示范,提高政府对民间力量的管控能力。

 

  3.加强产业发展国际合作

 

  在信息安全领域美俄等主要发达国家较我国有很大的先发优势,通过学习、借鉴国外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经验,是作为后来者加速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首都地区凭借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在开展国际交流、吸引国际人才和资本方面有较大优势,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区域内大型信息安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通过竞争促进国际前沿技术吸收和尖端人才交流,打开技术和产品研发合作渠道,引入先进资本运作模式,为产业升级建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要为打造信息安全产业国际竞争力制定战略规划,完善法律法规,制定针对性扶持政策,化解国际人才和资本引入存在的风险,为企业提供坚实后盾。

 

  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过程,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随着信息安全立法以及产业发展政策的逐步完善,行业管理水平以及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的逐步提高,更有利于信息安全产业快速发展的地区产业环境必将很快形成。未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业自治协会和企业三方共同推动建立的首都地区信息安全产业龙头将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全面带动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大发展。

 

  作者:熊雪晖 来源:商 20162

上一篇:可视化技术在信息安全分析领域的应用

下一篇:公民的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