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利都的政治体制
米利都是古希腊早期文化中心,是伊奥尼亚(Ionia)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5世纪中期,其政治体制的变更形式具有普遍意义。本文拟从有相关记载的五份文献着手,结合国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推测公元前5世纪中期米利都的政治体制;并简要地谈谈其政治体制的类型,以及这一时期较小城邦政治变革产生的主要原因。
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短短二十年间,米利都邦内的政治体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系列变化可以从有相关记载的五份文献中看出,并可以从中推测出米利都的政治体制。基于以上两点原因,笔者选取公元前5世纪中期(B.C.460—440)作为时间截点,结合这五份材料,谈谈米利都的政治体制。
一、背景
米利都位于安纳托利亚西海岸线上,靠近米安德河口,是伊奥尼亚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6世纪,它成为全希腊最为重要的哲学和科学中心。公元前6世纪中期(前546年),波斯吞并了吕底亚,接着征服了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米利都旋即处于波斯的统治之下。公元前479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海军反攻波斯,进攻小亚细亚,使小亚细亚诸城邦得以脱离波斯的统治;次年,米利都加入了“雅典海上同盟”,与雅典的同盟关系得以确立。此后,随着雅典在同盟实行霸权统治,米利都发动了两次反对雅典的起义,虽然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但这两次起义给米利都的政治体制带来了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以下文献中。
二、五份文献
公元前5世纪中期,米利都政治体制的“重建”主要是依靠以下五份文献来完成的。这五份文献都经过了学者们的考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I. 第一份盟捐配额单1
从配额单中看到:米利都在公元前454/3年没有向雅典缴纳盟捐,直到前452/1年,米利都缴纳盟捐的记录才又见于名单之上。从中似乎可以推测出:米利都于前454/3年发动起义,起义于前452/1年被镇压。
II. 公元前450/49年 雅典为米利都制定的管理条例
条例提到:选举五名雅典地方官担任米利都Aisymnetes和Prosetairoi官职的顾问。显然,雅典插手米利都的内部政治事务,是由于其反抗的结果。3
III. 伪色诺芬的相关记载4
伪色诺芬在《雅典政制》中提到了前450/49年统治米利都的政府,并说在此之后,米利都发生了寡头领导的起义。
IV. 米利都的惩罚法令5
这份文献是碑文残片,从书写格式推测应该刻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铭文的内容是:永久驱逐宁法尔图斯的儿子,以及斯特拉托斯的儿子阿尔基姆斯和克雷斯托斯,他们未出生的子孙也包含在驱逐之列。这种包括整个家族的驱逐说明他们犯了叛国罪。
V. 公元前380/79年 米利都法令6
从法令中可以看出,前380/79年,米利都的政治体制是具有雅典特色的平民制。其中有两个明显的证据:第一,米利都的执法官和主席团两个官职名称与雅典部落官职名称相同。第二,这一时期,米利都也实行了贝壳放逐法。平民制应该是在公元前412年,即雅典霸权瓦解之前引进的,但引进的具体时间,学界目前并无定论。
三、从文献推测米利都的政治体制
盟捐配额名单表明,公元前454/3年米利都没有向雅典缴纳盟捐,前452/1年才恢复缴纳盟捐。仅从这一点似乎并不能直接推测出第一次起义的时间就在前454/3—452/1年之间,若得到其他事件的佐证就可以肯定这一时间点。前454/3年,雅典将提洛同盟的金库转移到雅典,引起了很多盟邦的不满,伊奥尼亚许多城邦于此时发动起义表示抗议;是年,雅典远征埃及惨遭失败的消息传到米利都,引起了普遍的不满情绪。另外,还可以从以下史实来反证起义爆发的时间。前457/6年担任Aisymnetes官职的是阿尔克曼,他是尼尔雷德家族的成员(尼尔雷德家族是得到雅典支持的米利都寡头统治者,下文中有详细论述);因此,起义不会发生在前457/6年以前。根据以上三个史实,再结合盟捐配额单中的情况可以确定起义的时间为前454/3—452/1年间。
镇压起义之后,雅典势必会调整米利都的政治体制。按照雅典的一贯做法,通常会鼓励从属城邦或盟邦建立平民制政府,7但是它在米利都扶植的不是平民制政府,而是寡头制政府。这其中的原因是由于在前478/7年,提洛同盟成立之初,“它还处于自治外表掩盖下的成长阶段”8,雅典允许入盟各邦保持原有政体。因此,米利都保持了寡头制政体。根据第二份文献得知:第一,领导第一次起义的并不是米利都的统治集团;第二,在第一次起义被镇压之后,雅典只对米利都政体作了局部调整:派驻五名本地官员出任米利都内部官职,即Aisymnetes和Prosetairoi的顾问。这一做法扩大米利都寡头集团的阵营。根据史实得知,在加入提洛同盟到第一次起义之前,米利都是寡头政体,而且是具有“门阀独裁统治特征的寡头制”9,它“是与僭主统治最为接近的一种”10。随着统治集团阵营的扩大,米利都的寡头体制类型也随之改变,官员不仅有达到财产要求的亲雅典派,还有雅典人。
厄普关于第四份文献的推测得到了格洛茨说法的佐证。格洛茨是研究第四份文献最为著名的学者。他认为这项法令惩罚的是尼尔雷德家族,他们声称自己是尼尔鲁斯的后代,而尼尔鲁斯是伊奥尼亚米利都的建造者,而且还是雅典国王科德罗斯的儿子。他们是米利都的亲雅典派,得到雅典的支持,在亲雅典的寡头政府中充当了重要角色。他的推论是通过法令中包含的人名得知的,即斯特拉托斯的儿子阿尔基姆斯和克雷斯托斯,他们是尼尔雷德家族的成员。11如果格罗茨的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再结合伪色诺芬的说法,即这次起义是由寡头领导的,那么关于第四份法令通过的具体时间也就可以确定了:第二次起义被镇压之后。
至于说尼尔雷德家族由亲雅典派转而成为反雅典派的原因就比较好理解了。公元前449年希波战争结束以后,提洛同盟的性质由防御波斯入侵变为雅典实现霸权的工具,盟捐成为雅典强令缴纳并随意用于本国需要的贡款。并且,雅典向盟邦派出大批军事殖民者,支持建立亲雅典的平民政体。尼尔雷德家族便成为在米利都建立平民政体的绊脚石;随着雅典霸权的逐步建立,最终势必会抛弃他们。因此,尼尔雷德家族孤注一掷,发动起义,意欲再一次退出同盟。起义爆发的时间为前446/5年,这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关。是年,埃维厄各邦和麦加拉起义反叛雅典的统治,斯巴达大军进逼阿提卡,威胁雅典城邦的安全。雅典麻烦缠身,为米利都起义创造了条件。然而起义于前444/3年遭到镇压,随后尼尔雷德家族被流放,雅典为米利都设计新的政治体制。
根据“公元前380/79年米利都的法令”得知:这时米利都已经建成了具有雅典特色的平民制。第一个证据是执法官和主席团两个官职名称与雅典部落官职名称相同,这一名称应该是在建立平民制之后才出现的;第二个证据是这一时期,米利都也实行了贝壳放逐法,具有雅典式平民政体的特色。米利都建立具有雅典特色的平民政体应该是在第二次起义之后,到前412年雅典霸权瓦解之间的某个时间;但是建立的具体时间,学界目前暂无定论。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五份文献和一些具体史实得知:米利都在前478/7年加入提洛同盟时是“具有门阀独裁统治性质的寡头制政体”12,前454/3年第一次起义后,寡头阵营扩大,加入了雅典人;政体形式依然是寡头制,但是与前一阶段的寡头制具有一定的差别。随着雅典霸权的逐步建立,米利都的寡头政体随时有覆灭的危险,于是当政者中的尼尔雷德家族于前446/5年发动了第二次起义,起义失败后,雅典重新规划了米利都的政治体制。前380/79年米利都已经建成了平民政体,但具体建于何时以及建成的平民政体达到了何种程度,学界目前暂无定论。
显然,公元前5世纪中期,米利都的政体形式受到外来因素,即雅典的极大影响。随着雅典帝国的建立,无论米利都是否会发生第二次起义,为了更好地控制米利都,雅典都会推翻其寡头政体,建立较为平等的平民政体。米利都的政体变更形式是这一时期较为典型的例子。古风时代以后,较小的城邦政治变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较强大的城邦,如雅典、斯巴达、底比斯,它们“企图控制周边国家,并迫使它们采用与自己政体类似的政治体制”13。
这一点在米利都的例子中得到了很好地的反映。“城邦政治中的这些发展与变革通常是政治、经济发生剧烈冲突的结果,而且常常要诉诸暴力”14,这与米利都的情况也非常符合。两次起义都给了雅典插手其内政的机会,尤其是第二次起义。这时,雅典帝国正逐步发展;于是,它直接推翻了米利都的寡头政体,并为其规划了新的政体形式。随后,米利都建立了平民政体,这与雅典的影响(或者说压力)有明显关系。这一时期,较小城邦的政治变革基本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
作者:高天佳蕊 来源:湘潮(理论版) 2015年12期
上一篇:德国政治体制
下一篇:领袖的手腕只谈品质,不谈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