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京剧艺术的现实价值与当代推广

发布时间:2016-06-08 17:23

  京剧之所以能成为国粹,除了历史积淀之外,其内在的表演艺术优越性亦是关键促成因素。京剧艺术具有独特的唱腔魅力,非但融合多种剧种的唱腔风格,更加具有普遍的接受性,地域限制较小,对我国当今的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呼唤民族记忆、凝聚民族精神有着极大的价值。应当多方合力,充分挖掘京剧艺术的价值,通过科学的策略推动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实现其政治意义上的综合价值。

 

  艺术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了反映和引领人类思想、生活状况,体现主观价值取向,推动社会思潮和实践运动等的政治功能。古今中外,无数的艺术家通过艺术来传达社会政治主张,艺术与政治,天然地成为了密切关联的伙伴。

 

  承载着我国民众集体文化记忆的优秀文化遗产——京剧艺术,如何在当今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得以继承和弘扬,如何抵御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如何发挥凝聚民族力量的功能,是值得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民众深思的政治性问题。

 

  一、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京剧基于长期的沉淀,具有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它主要由著名的 西皮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京剧唱腔的这一构成模式,及其内在的特征和效果,对于综合表达丰富的剧情内涵有先天的优势。

 

  皮黄腔所包罗的两种主腔调,恰好形成了辨证互补的关系,既相互联结,彼此弥补声腔方面的弱势,又相互对立,风格迥异地展现差异、凸显自我的优势,二者是剧目演出的核心基础。西皮音程多跳进,多以调式为主,其音区总体上偏高,在艺术效果方面,多呈现明亮、华丽、尖锐的基调,旋律平缓时,多呈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旋律节奏轻快或强劲时,多表现热烈、激烈的场面和活泼、激动的人物情绪。与此相较,二黄音程则以级进为主,多以调式为主,音区偏低,多呈现暗淡、凝重、平静的基调,旋律节奏缓慢时,多用以传达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旋律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

 

  因此,京剧唱腔的两大腔调建构起京剧艺术的多元和多彩。即便在其所融合的其他唱腔情形下,也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比如,其派生的反调西皮和反调二黄,以及吸收四平调南梆子娃娃调等一些其他地方剧种腔调形成的二黄四平调西皮南梆子西皮娃娃调,都共同形成了多元呈现戏剧剧情和人物情感声腔艺术体系。

 

  在唱腔节奏运用层面,京剧唱腔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具有的诸多板式成为铸就京剧国粹称号的重要基础。京剧唱腔的典型板式不仅涵盖了现代声腔艺术的几乎全部要素,更是将诸多板式进行了富有特色的演变,原板”(2/4节拍)慢板快板”(1/4节拍)摇板”(自由节拍)三眼”(4/4节拍)流水散板等板式构筑起京剧唱腔立体的艺术展现平台。

 

  此外,京剧的剧情和表演系统,蕴含着中国历史文化基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现。京剧的人物角色,也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是我们与古人实现情感交流的重要平台。京剧语言采用的是普通话体系,这对于其广泛传播和发挥作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京剧艺术的价值与困境

 

  京剧艺术是一项活着的文化遗产,在声乐艺术、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等领域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声乐艺术价值

 

  京剧唱腔中的字正腔圆、归韵齐整、辞情交融、起伏有致、富于变化等特点,对于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有极高的价值。”②由于民族声乐艺术本来就基于中国的民族曲艺,近代以来借鉴了西洋音乐元素,尤其是美声唱法的元素,才最终得以形成,因此,注重对京剧唱腔的运用,乃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京剧唱腔元素的引入,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创作的主要方向,也应当是基本方向。《咏梅》《梅兰芳》《千古绝唱》等中国优秀民族声乐作品的成功,充分表明作曲者要与作词者灵魂上进行沟通,回归到词中的情境,让音符与作者情志相连,将我国的本土文化作为创作的基本依据,适合我国观众最大多数的口味,符合我国文化传统的发展规律。唯有如此,创作出来的乐曲才能打动人心。创作好的作品,是表演好一个作品的根本前提,因此,将京剧要素循着词人的心路历程巧妙地设置,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如此还有利于中国传统美学的重新诠释,将新时代的审美与传统审美进行艺术的结合,创作出经典的美学作品。尤其是在当今国际文化多元化、个性化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及时把握时机,把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资源推向全球,杜绝其他国家利用我们的文化传统来攫取我们的财富。

 

  ()文化思想价值

 

  民族情感的记忆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民族艺术传播的基础。京剧等民族特色艺术的传承,极为重要,因为其中的声调、共鸣和情感表现方法,都是我国民族长期历史沉寂下来的文化符号,倘若对此予以忽视,中国民族声乐便不可能称之为民族声乐,只能仅仅是声乐,因为缺乏历史的民族传承,再好的声乐作品也缺乏灵魂,缺乏人文气息,也不可能成为经典之作。京剧唱腔元素的应用,能够更好发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民族性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③反而言之,将京剧唱腔等民族唱法元素有效地传承、融入民族声乐之中,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便可有长足的发展。在思想方面,国家对待京剧艺术的态度和政策,对整个社会思潮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市场对待京剧艺术的反应和表现,也对整个社会对待传统艺术的态度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当今西方工业文明衍生出的现代艺术大行其道,日流”“韩流充盈中国文化市场的背景下,京剧等传统文化艺术遗产的生存和发展,就更加具有了政治色彩和思想引导作用。京剧艺术背后所蕴藏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记忆,包含着中华民族最为基本的精神内核,有对国家的忠诚,有对社会的奉献,有和谐、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想要素,值得我们予以弘扬。

 

  ()社会生活价值

 

  京剧艺术在当今,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生活价值,尤其是在国学和高雅艺术领域,我们的国民依然将其作为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在全国范围内,不受语言限制的传统声乐艺术,目前也只有京剧最有群众基础,在我国大部分大型城市,都存在着京剧艺术团,并且其受众日益向低龄人群扩展,而其他类型的传统艺术遗产,则不具备这种条件,有的甚至在其文化策源地都危在旦夕,跨区域的传播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京剧独特的优势,促使其在修身养性、文化交流、体验历史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价值。尤其是随着京剧走向国际化,与现代音乐艺术开始有所融合,它的内在生命力得以彰显,近年来,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家创作出的音乐作品,很多也采用了京剧唱腔元素,甚至流行音乐家也在尝试将京剧唱腔融入流行元素,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品质的提高,民众对高雅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被尊为国粹的京剧自然成为大受追捧的首选。在这种情势下,京剧艺术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对我国民众的语言表达、音乐欣赏,甚至服饰造型,都将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京剧艺术发展的现实困境

 

  尽管京剧艺术具有多重的价值,但是在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一是传承与创新关系没有处理妥当。譬如,交响乐和钢琴的引入确实为京剧艺术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气息,但却丧失了京剧的基础要素和特色,变得失去了文化的基因,变成了相异于中外音乐艺术的畸形产物,成为典型的拼接艺术。然而有些地方又过于受到束缚,保持了过于呆板的京剧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发声和形态上,声调程式化痕迹较重,板眼拿捏的要求过多,缺乏现代音乐的自由发声精神,尤其是在目前为止所有的演唱版本中,几乎都是一样的声调,就连转声处理也高度一致,这种情形显得有些过于守旧。

 

  二是带有京剧唱腔特色的声乐曲目表演形式过于拘泥。有为数不少的曲目是通过独唱与合唱形式展现,缺乏自由变通的舞台表现形式,并且演唱者动作过于程式化,未能将京剧动静结合的艺术特色发挥出来,也未能将歌词的创作者当时的心境展现出来,应当在演唱中配合以恰当的动作和神情。

 

  三是畸形的审美舆论扭曲了京剧唱腔代表的传统艺术。由于媒体日益爆料恶搞艺术的传播,造成了整个社会审美标准的扭曲,如若不进行超乎人们想象的艺术嫁接和恶搞,人们甚至会觉得不正常,这种倒置的审美舆论环境,导致很多传统优秀文化遗产被恶搞、玷污,京剧比基尼等现象的出现,一再挑战社会审美的底线。

 京剧艺术的现实价值与当代推广

  四是受众人群老龄化日益加剧。京剧的受众绝大多数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群中,中青年人士,尤其是当代青年学生,热衷京剧的人数少之又少,加上京剧艺术演出的地点转到室内,纯粹的商业化运营导致青年受众培养的机会锐减。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之前,尤其是北方农村,每逢重大节庆,都会有民间京剧团体的演出,这无形中培养了一大批青年观众,而当前,民间京剧团几乎在广大农村消失,大多整合到室内进行商业演出,这种模式也致使培养青年观众的机会丧失,加上数字化时代到来,足不出户可以欣赏音乐的模式给京剧艺术传播带来了较重大的冲击,如此一来,京剧的观众群平均年龄相对而言在一直升高,老年人的比重日益增多。

 

  三、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策略

 

  ()辩证对待传统艺术

 

  中国的传统艺术丰富多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在当代和今后的中国民族艺术中,不能简单地完全贯穿传统艺术,要辩证地对待,要根据不同的情形和作品来辩证地应用。既要吸取京剧等唱腔艺术的精华,将优秀的吐字、发声、肢体、神态、服饰等艺术要素进行继承,把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唱表一体的优秀传统弘扬开来,科学地融入到全新的声乐作品创作和表演之中。”④又要分清哪些是传统艺术中的糟粕和陈旧元素,要将过于程式化的、违反人的生理机能的发声方法和演练方法予以抛弃,在创作新的乐曲时或者表演时,对于固化的套路应当予以避免,提倡自由的艺术风格。

 

  ()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关系

 

  在辩证地传承京剧艺术精华的基础上,要注意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要传承好传统艺术的精华,做好扬弃工作,将传统艺术设计到新时代流行艺术之中,用以展现新的时代面貌。另一方面,要推动创新,依照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特色,结合西方艺术元素和新时代的技术条件,进行深层次的综合创新,既不能丢掉传统全盘西化或者全部混搭化,因为那样会出现众多粗制滥造、缺乏灵魂的作品;也不能过分按照传统搞复原工程,试图重现古代的艺术作品。事实上,每个时代的艺术作品都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古代的艺术作品有其依托的社会环境,大多是封建政治的依附品,因此,我们应当保持理性态度,只吸收其抽象的艺术精华、表现手法,至于创作的核心精神,还是要紧跟时代,不宜脱离当代人的生活。也就是说,传承与创新,二者要相辅相成,不能偏废其一。

 

  ()多方合力推动传承与创新

 

  对京剧等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艺术工作者的推动,必须多方合力共同推动。

 

  国家应当从制度和政策层面支持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在文化市场方面推行有利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政策,尤其是声乐市场,应当鼓励传统声乐艺术家们的演出和活动,通过一定的政策倾斜来支持其发展。特别是国家的广电传媒主管部门,应当在平台建设上多下功夫,支持一些地方卫视推出一些以弘扬传统声乐艺术为主题的全面选秀节目,或者其他艺术展演节目,营造优良的传播环境。

 

  各大院团和艺术教育机构、各高校,应当承担起创作、创新、研究的责任,推出精品剧目、推出优秀人才、推出创新艺术表演形式、推出传承创新的科研成果。要敢于走出国门,抢夺国际文化市场,打造精品剧目,到国际市场接受检验。高校的师生应当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重任,带头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进校园,主动发声,支持大学生走进戏院和剧场体验文化,主动谋求传统艺术表演团体走进校园和基层现场演出,可尝试通过现代媒介专门推动传统艺术在高校的传播,也可通过学生社团或其他组织的力量,进行专门宣传和传播,例如通过党支部立项活动,与艺术院团进行充分合作,推动文化艺术遗产进校园。

 

  社会企业应当结合政府政策开设声乐类的营销推广公司,用现代化的经营理念来推广京剧艺术,也多多进行社会募资,采用类似众筹的运营模式提供声乐艺术展演的舞台。传统媒体也应当担负起传播优秀传统艺术的责任,多报道充满正能量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创新声乐艺术作品,多种渠道发布相关演出信息,形成社会支持优秀传统文化的舆论氛围。网络传播公司可以考虑与各大文艺院团合作,开展线上、线下的演出互动,以商业化的形式促进精品剧目的广泛传播。

 

  具体到社会个人,作为新时代的艺术欣赏者,应当尝试观赏不同层次和类别的艺术形式,陶冶情操,尤其注重对传统唱腔艺术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的培养。作为艺术工作者,尤其是艺术教育家和表演者,是推动传统声乐艺术传承与创新的主体,应当遵从自身特点和传统艺术的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尝试将诸多元素有机地融合,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有机融合,秉承开放的教学理念,推动声乐艺术发展。

 

  总之,应当多方合力构建起立体化的艺术发展体系,推动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声乐艺术的发展繁荣。

 

  四、结语

 

  京剧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极强的生命力,直至今日,对于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创作、文化仍有着极强的价值,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些价值、发挥这些价值。因此,我们需要辩证地对待传统声乐艺术、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多方合力推动传承创新,最终实现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发展繁荣,促进艺术的正向政治功能的发挥。

 

  作者:常陌塘 邓景锋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61

上一篇:当代俄罗斯的政治激进主义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政治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