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式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堂的应用
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其质量高低对学校育人目标能否实现产生重大的影响。文章就论题的选取、辩论实施过程、总结陈词等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将辩论式教学法引入政治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更加熟悉课程内容,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中学政治课是向广大学生传授政治知识的一门课程, 又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其质量的高低往往对学校育人的目标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重点放在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际操作上,政治课没有考核任务,政治课怎么上才更有实效是每位政治教师都在努力思考的问题。
政治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知晓,指“由不知到知”,即晓得知识所反映的政治(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现象;二是理解,指“知其所以然”,即了解知识所反映的政治(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现象的内在联系(规律);三是运用和实践,指“行”,即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加以运用,用于解决新的问题。“理论之树常青”,从“学会学习”的角度上讲,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更为重要的。没有理解,政治课就会变为鹦鹉学舌的输灌式学习;没有运用,政治知识就会成为死知识,变得僵化而失去其价值,政治知识的德育教育任务也就难以实现。由于政治课程本身的内容相对比较固定枯燥,显得相对难教,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唤起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笔者在几年的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教学中探索了一些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模式和方法,其中辩论式教学方法比较成功。
辩论的本质源于博学、智慧、涵养,推理与口才。大凡有人群的地方总少不了“辩”。中国自古就有推崇辩论的传统,“辩”,是为了认识和掌握真理;“论”则是为了诠释和捍卫观点。辩论式教学法即教师有针对性地创疑设疑,全体学生始终围绕同一辩题,自主选择观点,形成正反两方,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在课堂上运用一定的事实来说明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见解,并力求驳倒对方的论点。下面分三个关键环节,谈谈辩论课堂的有效组织问题。
一、辩题的设计与选取
辩题的设计与选取是辩论课型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选择教学重点和难点
把体现教学重点、难点的内容作为辩题,应该说是最佳选择,它除了具备其他辩题的一般效果之外,还利于课堂结构的最佳组合以及课文内容的合理安排,使一节课的高峰期处在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之中。
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辩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选择富有新意的、学生感兴趣的辩题,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好政治的信心。
3.选择中性的辩题
就辩题的内容而言,要使学生双方在辩论中辩得起来,辩得下去,辩得公平,尽可能选择没有定向性的辩题。但作为政治课中的辩题,难以做到这一点,因为既成事实,成为规律的东西,一般已有定论。这就给政治辩题的选择增加了一定难度。鉴于上述因素,我们考虑在辩题文字上下功夫。例如,政治常识国际关系中“美苏争霸”内容设计的辩题是“美苏争霸中苏联的失败是否可以避免”,因为美苏争霸的结局已定,苏联在美国的冷战政策中失败,不可避免,因此无从辩起,我们就在“失败”两个字上做文章。又如,在哲学常识中“发展规律”的辩题是:“事物为什么会发展——内因还是外因占主要因素?”也是在“为什么发展”上下功夫,而不是“有没有发展”或“是否一定会发展”,通过文字修饰使辩题趋于中性。这样,双方辩手不仅有可辩之处,而且辩得轰轰烈烈,精彩纷呈。
4.难度不宜过大
对高中生来说,难度过大的辩题,他们辨不起来。从尝试的几节课的情况进行比较:国际关系中“美苏争霸”的辩论,学生反应敏捷,表现机智;而哲学常识中“发展规律”的辩论,学生表现不太理想。
二、辩论实施的过程
1.个人准备
辩论式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堂的应用
个人准备是小组学习与讨论的前提。即学生接受任务后,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图片,收集课外书籍、报刊资料和影视图片资料,并根据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建立和论证其观点。教师在布置任务时一般应注意:任务的布置应提前,以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查找和整理资料。同时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收集、整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2.小组讨论
小组学习与讨论是辩论式政治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它既可以安排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一般各小组人数宜在5人至8人,人数太多反而不利于组内交流。教师有必要及时根据各小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予以个别化辅导。小组的组成很重要,一般可自由组合或持“同类观点”者组合,小组的任务要明确,不同组应给予不同任务,有的观点甚至是对立的,这样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小组内需推选负责人,学生不但责任心强,而且善于收集有效信息和归纳整理材料,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是小组的主要发言人。
3.班级辩论
班级辩论是辩论式政治教学的主场重头戏。一般可由教师或科代表或另选他人主持。首先是各小组代言人依次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己方同学可补充发言;然后是自由辩论,每位同学都有权力对他方的观点予以质疑,也有权力为己方进行答辩。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概括和总结。班级辩论应尽可能做到:个人发言言简意赅,主要发言人有发言提纲。主持人公平、公正,避免持某种观点并处于支配地位。开始气氛要热烈,议程不宜太呆板。教师有必要根据情况适当提示与诱导以避免“冷场”。对“离题太远”和“攻击性语气”应及时制止。要注意保护少数人的意见,对那些性格腼腆不善辞令的学生,在发言时应给予支持和鼓励。可能情况下调整座位,如变成“圆桌会议”,尽可能让人人都能看到对方。
三、辩论的总结陈词
总结和概括很重要。除讲评辩论的过程外,主要应就观点和论证的充分与否予以客观评价,但要避免重复性的阐述。同时,课堂辩论的总结陈词与一般辩论赛略有不同,它除了由正反方各自进行总结外,主要的是作为“主席”的教师所担任的全局性的总结陈词,它既不代表一方的观点,也不单是分析赛情、点评赛况,而应该代表一节课的小结,要对正反两个辩论组分别作客观的评估,并提醒学生们以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去检讨整个辩论的过程,且避免个人的情绪化表现。
通过教学尝试,在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堂中,辩论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教师有针对性地创疑设疑,创造辩析情景,在课堂上运用一定的事实来说明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见解,并力求驳倒对方的论点。让学生辩别是非,识别美丑,判断真伪,对培养他们学习专业技能和参加社会实践时的创新意识、思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促进性作用;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和价值观具有导向性作用,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智能力、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在辩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高速度的思维,做出快速的反应,也就是一方学生既要注意听清另一方发言论证是否严密,又要顾及本方的总观点,坚守住自己的分论点,还要有机地组织自己的材料,不失时机的给予对方有力的反击。
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发散性的多向思维能力。要想在辩论中取胜,必须养成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这个角度攻不进,换个角度攻;这个角度不好驳,换个角度驳。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发散性的趋向,同学们各抒己见,探新求异,增强学生周密全面看问题的思维能力。
作者:谢郁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5期
上一篇:刘洪波:政治不必一味严肃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