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感

发布时间:2016-06-13 10:49

  大学生政治认同感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对政治实体、政治目标、政治效能的体验与意识,是指导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精神力量。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感存在着政治实体上的国家高度认同与政党低度认同并存,政治价值上的核心价值观低度认同与价值观西化并存,执政效能上公平性与效率性的冲突等现状。在新形势下,构建大学生政治认同感,要积极发挥青年正式群体的引领作用,注重青年非正式群体的渗透作用,加强青年文化建设,通过三者的有机配合建构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感。

 

  大学生是否对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政治实体,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价值目标,对以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为代表的政治效能具有积极的政治认同,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发展前景和社会稳定。因此,正确分析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现状,提出积极有效的对策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政治认同感概念辨析

 

  认同即主体对客体在同一性上的情感归属,是对我是谁”“我们是谁的最终信仰。不同学者从认同概念出发,对政治认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美国政治学家罗森堡姆较早提出这一概念,指出:政治认同,是指一个人感觉他属于什么政治单位(国家、民族、城镇、区域),地理区域和团体,在某些重要的主观意识上,此是他自己的社会认同的一部分,特别地,这些认同包括那些他感觉要强烈效忠、尽义务或责任的单位和团体。”[1]薛中国认为,政治认同是政治主体(个体的或群体的)对政治体系的能动的认识、判断、评价和行为反应过程,是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伴随着积极的政治情感体验,并经过一定的政治意志努力而形成的对一定的政治体系的价值认可、赞同和确信,并自觉地按政治体系的要求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积极地参与、维护和促进政治体系的运行、稳定和发展的一种政治心理过程,体现着政治主体的政治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政治心理因素的统一。”[2]基于以上分析,作者认为,政治认同是在政治社会化实践中产生的对政治实体、政治目标、政治效能的体验与意识,是政治体系合法性的力量源泉,是指导人们政治行为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认同危机: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是积极的,但是当代大学生认同存在危机也是值得注意的现象,突出表现在政治实体组织上国家高度认同与政党低度认同、组织价值上核心价值观低度认同与价值西化、政府效能上公平性与效率性的冲突。

 

  ()对政治实体组织:国家高度认同与政党低度认同并存

 

  政治实体认同主要是指对国家政党等实体的归属感。总体上,国家归属感和国家责任感的加权值在4分以上,这表明大学生对国家高度认同[3]大学生大多对中国的国歌、国旗、国徽等象征符号怀有敬重感,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与高度的国家认同相对应的却是,大学生对于政党却属于低度认同,这也许与当前我们的政党腐败问题密切相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官员纷纷利用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的行为使政党越来越不信任,虽然十八大以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网络反腐,实现新形势下的反腐常态化,但仍有大学生发表反腐反腐、越反越腐等言论,这些折射出他们对于政党的不信任。

 

  ()对政治实体的价值目标:核心价值观的初级认同与价值观西化并存

 

  政治实体的价值目标认同突出表现为对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认同。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国家、社会和个人在当前社会的最大价值共识,为大学生政治价值认同指明了方向。但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层次一般处于初级,即仍处于被动本能的接受范围,只有少数处于中级情感认同阶段,极少数达到认同的高级阶段,其价值观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其政治信仰还缺乏持久性和坚定性,大学生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灌输、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理想还需要经过实践的不断检验。”[4]全球化的纵深发展,承载着西方价值观念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入侵,削弱本国文化的凝聚作用,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更易受到影响,从而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多元化与西化的特征。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感

  ()对政府执政效能:公平与效率的冲突

 

  政府执政效能认同是指大学生对政府制定政策的公平性与效率性的认同。大学生作为在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享受到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所以大学生对政府政策的效率性是比较认同。但是对政策的公平性却是存在很多怀疑的,这就在总体上使得大学生对政府效能的认同较低。大学生就业面试的不公平待遇更是层出不穷,比如企业面试直接查户口、只要“985”高校毕业生,农二代贫二代的能力加学历比不上富二代官二代的财富加权力,这些都严重削弱着大学生对政府执政效能的认同。

 

  三、转危为机:在群体中建构大学生政治认同感

 

  青年处在生理性成熟向社会性成熟的过渡阶段,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与弱化的自主能力之间的冲突、高成就动机与低成就感之间的冲突、开放性与闭锁性之间的冲突,所以青年极易形成各种各样的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我们要充分发挥青年正式群体的积极引导作用和青年非正式群体的渗透作用,以积极健康的青年群体文化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发挥青年正式群体的积极引导作用

 

  青年正式群体主要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等全国性青年组织以及存在于学校系统内部的学生组织如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等,它们的群体意识与群体目标都是由国家机构规定的,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对群体内成员政治观念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学校内部的青年组织如党组织和团组织,要了解青年特点,关注青年身心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大学生政治认知水平,培养积极的政治情感,增加政治参与能力,在大学生群体成员的持续社会互动下构建大学生政治认同感。

 

  ()注重青年非正式群体的渗透作用

 

  青年非正式群体中,影响最大的即网络群体。网络的平等性、匿名性和交互性等特点极易是大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形成具有共同情感、态度和行为的群体感。这种群体感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感是有正向作用的。建构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我们必须利用微博、微信、QQ、等形成的网络群体,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机制和传播机制,建立与网络领袖的沟通机制,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网络当中。

 

  ()增强群体文化的感染力

 

  青年文化是青年群体在社会实践中,在与主流文化的相互交织中形成的表现青年群体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亚文化系统,对青年群体具有巨大的凝聚力。青年文化建设要贯彻落实中宣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加强青年文化建设的通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青年文化建设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始终坚持改造现有青年文化和建设新的青年文化精品的统一,探索青年文化建设的规律性,了解当代青年多样化的需求,跟踪青年文化发展动态,以此为依据对现有青年文化加强引导,同时要整合资源,创作、生产、推广青年文化精品,让青年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为大学生政治认同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作者:雷小梅 来源:金田 20156

上一篇: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当代价值

下一篇:政治文化发展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