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政治侧影下的当代艺术

发布时间:2016-06-14 16:33

  对照现如今,确实,艺术不再单纯是艺术,在今天商业化的美好图景下,不难发现的一个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人把艺术当作摇钱树了。在今天的现实面前,我们常常会感觉看不懂艺术,各种各样的博览会、拍卖会,再加上当代社会发达的媒体,再被一哄而上的各类劲爆话题博了眼球之后,使得社会不免把市场当作标杆,而忘了艺术的功能。这也是当代艺术在当代社会的尴尬,它被混杂了非常多的身份指向和价值标准绑架,似乎没有了自己的准绳。要想理清这团迷雾,关键还是我们怎么看它,能不能区分它的不同层面。现在不是艺术与生活的分界线被打破,而是以艺术为名的东西需要被分界。要让一种艺术永生,离开了时代性、现实性、政治性和真正艺术性,还真没有别的东西可以依托,也许,艺术的复杂性就是艺术的魅力,说不清楚才是他的政治

 

  艺术是什么?为何而创造?

 

  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艺术的起源中获取一些蛛丝马迹,也可以从周围从艺的人中获取纷繁复杂的具体答案,梳理这些答案,从中我们可以获知这样一些认识:是人造了图像;是机器制造了图像;是时代制造了图像;是欲望制造了图像……

 

  但为何而造?

 

  近日,我在阅读的书中,感觉到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某些思考,至少在我们目前生存的现当代中国社会这一大背景下,提出了某种讨论。

 

  书中提到了一个展览,它特别提到,在这个展览中,有个别几个人的作品被禁止展览,实际上,这几幅作品与众多符号化的作品相比太平常了,但在审批部门看来,这绝对是犯了忌讳,这也是塑造中国的良好形象考虑,所以此等不良作品不得出境展览,以免让国际误读了我们国泰民安、莺歌燕舞的和谐形象。

 

  此类事件,再次让我们读懂了,艺术在特有环境下,从来摆脱不了政治的阴影。

 

  即使艺术家认为他们是在做艺术,但社会仍然认为这不是艺术,而是政治。中国的当代艺术经过八五新潮,以及其后引发的一系列轰轰烈烈美术运动,直至九十年代我们步入小康社会,艺术在经历的市场化浪潮之后,窃以为从此中国将与国际接轨,可以是艺术家自己的创作时代了,但事实上远非如此。因为受市场化的影响,人们把艺术拉向唯美主义之路,在当今仍然特殊的政治背景下,艺术是否为所谓的纯艺术这都不明确,更别提用所谓的艺术性来看当下的艺术了。有一点明确的是,当代艺术这个定义,不是从书本中演绎出来的,而是来自我们的当下现实,即便是在国际上,也明确是来自于艺术对当代社会的再认识、在批评、在否定,为一种特定的当代艺术而不是一切的当代的艺术。

 

  在今天商业化的美好图景下,与过去对照一下,也确实,艺术不再单纯是艺术,不难发现的一个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人把艺术当作摇钱树了。在今天的现实面前,我们常常会感觉看不懂艺术,各种各样的展览、拍卖会和博览会,再加上当代社会发达的媒体,被一哄而上的各类劲爆话题狂轰乱炸之后,不免使得社会把市场当作标杆,当作什么是艺术的标准,而全然忘了艺术其本质的功能。这也是当下艺术在当代社会的尴尬,它被混杂了非常多的身份指向和价值标准绑架,似乎没有了自己的准绳。要想理清这团迷雾,关键还是我们怎么看它,能不能区分它的不同层面。现在不是艺术与生活的分界线被打破,而是以艺术为名的东西需要被分界。离开了时代性、现实性、政治性和真正艺术性,艺术可以依托还有什么?也许,艺术的复杂性就是艺术的魅力,说不清楚才是他的政治

 

  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图像的政治只能是一部分的艺术所涉及的,并且也只能是某个时刻的某些人所涉及到的。

 

  就此,令我联想到国际上两位令我深受启发的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和扬·史云梅耶。若非要说出他们之所以令我感兴趣并使我与之产生共鸣的东西,那就是曾经的他们和现在的我同作为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经历的那种制度以及制度留下的烙印。可以说相似的社会主义生活经历暗中将我引向他们,与之一起观察和感悟。

 政治侧影下的当代艺术

  谈到玛丽娜,人们除了谈论她的美貌,谈到她的出生地南斯拉夫,谈到她的爱情,更多的人谈到她的还是她那惊世骇俗的行为艺术,以及对她的反叛和对于灵魂的无终极探索的深深佩服。出身于南斯拉夫的她父母均是铁托政府的支持者,每天她的母亲都会给玛丽娜一张清单,上面列举着她当天要做的事情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事实上,早年母亲的这种教育使得玛丽娜养成了她伴随一生的品质——严于律己,并在她的行为艺术中得到集中体现。但母亲的教育也造成了她另外一个品质——倔强反叛,使得她此后的人生中对自由和爱的渴望超越常人,并最终成就了她不凡的一生。

 

  凡人都很讨厌痛苦,所以躲避痛苦,拒绝痛苦,而玛丽娜却从痛苦中得到启发,她以各种方式研究痛苦,偏头痛之后的感觉是世界上最好的感觉,就好像绝对的幸福。每件东西都放在正确的地方,都是那么安静,那么完美。你找不到更好的感觉了。这是她对痛苦的态度,痛苦没有把她击倒,相反,痛苦让她得到更多。

 

  在她后来的《节奏》系列中,她将这种危险地并常常伴有身体伤害的行为倾向发挥了出来,并且一次比一次疯狂《节奏10》,她拿起刀刺扎手指间的空隙,每扎到自己后,又换另一把刀,直到十把刀用完,用录音记录下来,再重复;《节奏5》他将自己置于燃烧的五角星里,几乎要窒息;《节奏2》她吞吃了两种药,暴力的强迫自己失去意识;《节奏0》她自己什么也不做,但在桌子上摆上72件物品,有花,有刀,还有上了膛的手枪,任凭观众使用这72件物品来摆弄它,事实上最后有观众将上了膛的手枪放在她手中指向她的头……

 

  回头再看她的出生和成长的环境,不难理解她这一切行为背后的动机,对于她的行为艺术,她认为艺术家的本质责任,并不是通常人们以为的批判、反抗之类的东西,而是必须尽可能的广泛地传达思想并教育公众。对于那些想要知道为什么她的作品总是能在让人充分感受到残酷的同时有深深的触动人的心灵,那是因为她的艺术的力量,来自于对爱和关注的永不知足的需求她把它们升华为极有雅量的侵犯式教育和友好的萨满主义。当这种微妙的平衡开始起作用时,不管是在社交领域,还是在审美领域,都成为一种不可抵御的力量。

 

  史云梅耶,法国的《电影手册》这样评论他:对于人生超现实的悲观诠释,只有文学巨擘卡夫卡可以和史云梅耶相提并论……”“如果你认为动画只是一种充满情趣的娱乐,那么你千万不要选择史云梅耶的作品,虽然他的动画形式诙谐幽默,但是蕴藏在深处的却是对政治、对人性最深沉的批判。

 

  出身于1934年布拉格的史云梅耶,他在经历了1945年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被苏联红军解放,也深受1968布拉格之春苏联军队入侵,以及改变了共产党体制并使局部的社会民主化尝试失败的影响。在苏联的经济政治强压统治下,捷克斯洛伐克迎来一个艺术创作的高峰期。这其中以讽刺时政信息相关的黑色幽默为主要代表。史云梅耶在学校学习时钟情于超现实主义艺术,在学习了欧洲的传统木偶戏之后,还学习了诗歌,舞台,电影艺术等艺术范畴。其作品不限形式和材料:泥塑、纸片、木头、植物、甚至真人也可被用作动画的材料与元素。他的代表作品有《波西米亚斯大林之死》、《对话的维度》、《极乐同盟》、《黑暗光明黑暗》、《食物》、等。

 

  初次看史云梅耶的动画电影,人们首先会有惊异于其直接赤裸裸的表达,但是虽然赤裸,在他的动画中却又充满了无处不在的神秘主义和超现实的色彩,他完全抛弃了好莱坞式的花招和套路,以最经济、最简单的手法,来表达人类正在面对的许多深奥的话题。史云梅耶的动画,往往以人类的动物性为对象,展现了人类灵魂世界里的潜意识欲望——恋物癖、性欲、梦靥等等。他冷眼旁观现代电影语言和叙事技巧的人造痕迹以及含蓄、内敛、细腻的表达方式,用闹剧来还原电影的原始形态。对他来说动画师专注于自己建造的密封世界,一如玩赏白鸽以及饲养白兔的人,我不会是自己为动画电影人,因为我并非对动画的技术感兴趣;我制造全新的幻觉,目的只为让日常物体回复生命。超现实主义存在于现在,而非与现在毗邻。史云梅耶认为现代动画家的盲点在于过于在乎技巧,对他而言,故事才是至关重要的。

 

  在《对话的维度》中,就讲述了这样几个故事,其中的一个故事,具有很强烈的政治色彩。第一个场景中出现了一个有机械零件组成的机器人形,而一旁则出现了一个有瓜果蔬菜组成的植物人形,尽管题为对话,冷冰冰的机器人并没有给植物人谈话的余地,而是将其削斩砍切,彻底粉碎,粉碎完之后又去寻找下一个目标。若机器人代表的是暴力机器及其巨大的破坏力,那么植物人则代表的是世间最淳朴自然地物象或状态,可见,再淳朴美丽的东西在无情的冰冷机器面前是多么的脆弱,这既影射了现代的发展是以自然的毁灭为代价,也影射了暴力专制对人单纯自由思想的钳制。第二个场景是由文具组成的人形与机器人相遇,文具人不同于植物人,文具人在对话中损毁了机器人,利用书本,信封等看似脆弱的物品轻易把金属、陶器等零件损毁。书本显然代表的是思想文化,意即伟大的思想文化可将暴力、专制、冷酷战胜。而在第三个场景中,文具人与被改造后的植物人相遇后,这次植物人摧毁了文具人,意即,思想文化在被洗劫过的大众头脑面前,成为了异端,于是大众开始自发的对思想文化进行改造……之后,三者循环往复的对话不断的改造对方,直至每次改造对方,对方都被更加碎化,直至最后,谁对谁的改造,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同质化的单一形象,意即由原本抽象的、异质化的拟人变成具象的同质化的

 

  这段故事放在如今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不可不谓一针见血,原本各文明有各自的形态特点,都有各自的棱角,可却在当今全球化热潮中,在一次次对话中,在一次次融合中,牺牲掉太多自我,直至原本各自为了各自理想而来,原本一个认为可以压制另一个,做到铲除异己,却不想,大家就是在这样的一条道路上最后都被同质化成为一个异化的形象……

 

  今天,我们再度回望艺术,艺术之所以在今天享有如此之高的盛誉,既在其展现了人类对物最伟大最精致的思考的同时,双手也一直在追求着人类所能做到的极限,亦不可忘记的是在这些之外,还有艺术家在特定历史时期以其坚定地政治立场展现其理念的信念。正如阿图尔·茨米耶夫斯基所说:所有的艺术家都代表一定的政治立场,即使他们并不清楚的表达的这一点。对艺术家来说有一条规则,即所谓政治用非身份化的政治地位来塑造,而其本人则保持中立,即便很明显,他们并不中立。他对艺术的解读和体会,旨在说明在今天这个时代,艺术不姓艺术,而姓政治。既然我们生存的现实是政治塑造的,这也就意味着艺术建筑在这个基础之上。因而艺术也就赋予了一种责任,那就是描绘那些看不见的,被隐蔽的,隐藏的问题,这些被认为不雅的,需要被粉饰的背景。尽管政治在很多时候被政治家以各种方式使人信以为是权力斗争和肮脏游戏的代名词,并迫使众人驱离,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终究是我们人类共同的需要。

 

  作者:林露 来源:商 201431

上一篇:案例教学与初中政治教学的相互结合

下一篇:论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中公民的权利维护与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