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元代以前政治对文人及其诗词创作内容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06-15 16:39

  文人与政治的关系是复杂的。本文主要从对作品思想内容发展变化的影响角度入手,探讨元代以前政治对文人及其诗词创作内容的影响。

 

  中国的文人与政治史密切相关的。在对于士人自身思想表达上,即文学作品的创作上,其政治意图或政治背景必然有深刻的烙印。可以说,政治上的动机是导致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政治是影响文人生存状态、精神风貌和诗词思想内容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的重要因素。

 

  政治生活中的诸多现象对诗人产生的影响在诗词中都有所反映。政治对于诗人及其诗作的思想内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局势对一代文人生存状态、心理状况和精神风貌的影响。

 

  1.当朝的国力强弱、政治制度和政策措施对于文人的影响。

 

  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标志着唐朝国家综合实力达到了顶峰,统治政治上的开明,思想文化上的兼容并蓄,造就了一批具有开阔胸襟和自信气质的文人。有对祖国山河的丰富想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1];有大丈夫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和建立功名的英雄气概:尽系蕃王颈,归来报天子[2]

 

  宋代重用文人的政策和贯穿整个朝代的边患,使文人的社会使命感骤然增强,诗歌中也更多地有了爱国成分和政治说理成分。如苏轼晚年所作的《荔枝叹》,对官吏的媚上取宠、宫廷的穷奢极欲予以尖锐讥讽;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

 

  2.外敌入侵、国家兴衰和严重的政治动乱对文人生活和性情的影响。

 

  东汉末期的政治动乱激起了文人的政治热情,建安风骨普遍高扬政治理想,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如曹操的《短歌行》、曹植的《白马篇》。

 

  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苟安则在诗人们心中燃起了杀敌报国的热情。爱国主题至宋代弘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宋代文学也因此有了英雄主义和阳刚之气:岳飞的《满江红》,陆游的《书愤》、《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成为广为流传的爱国佳篇。南宋末期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把这种爱国情怀表现得更为悲壮。

 

  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它给唐诗的风貌带来了及其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和变化。从诗的内容题材上,绝大多数诗人把视角转入了社会的现实生活,更加关心民生疾苦。《石壕吏》描写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无家别》展现安史之乱后百姓家园荒芜的凄惨景象。山川草木和漂泊流寓之感也往往成为了这一时期诗歌的共同主题。杜甫千古名作《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就诗歌体现出的精神风貌而言,安史之乱后,人们一改盛唐时的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出现了衰飒低落的精神状态和哀婉低沉的诗风,曾经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王维此时是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大历十才子中的多数更是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的哀叹之音。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二、诗人个人对政治生活的参与,作为政治人物对宦海沉浮的态度,对政权建设的关注。

 元代以前政治对文人及其诗词创作内容的影响

  1.诗人政治生涯中政治理想、政治斗争和政治命运对诗人生活方式和思想性格的影响。

 

  在诗歌中表现得最普遍的是诗人远大的政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导致的苦闷无奈与自我解脱,所谓诗可以怨。以屈原的《离骚》为先驱,后有文人诗《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中仕途挫败后于耳目口腹之欲的放纵,有阮籍《咏怀》这一政治抒情组诗的出现,有左思《咏史》表达寒士的不平与对世族的蔑视与抗争。李白的政治豪情和政治苦闷表现得最为明显。他的《行路难》、《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所写的寂寞之感和纵酒潦倒之态,表面写人生感慨,其实都与他政治怀抱难以实现,或仕途失意,无法安社稷济苍生有关,都有其丰富的政治内涵。

 

  贬谪经历是大多数文人在政治失意时都经历过的。贬谪诗也就成了一种有代表性的类型。白居易在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写下了著名的《琵琶女》,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沉痛慨叹。韩愈、元稹等也都由于政治上的不得志而有着这种悲愤与痛苦。如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再如伤心自比笼中鹤,剪尽翅翎愁到身。宋人严羽讲,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3]。的确如此,在逆境中的创作更深入人心。政治生活严重的影响到诗人的创作。现实生活决定了诗歌创作的具体内容……同时具体的创作内容也要求了与之相适应的创作风格”[4]。苏轼作诗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5]这是宋代贬谪文人的一个缩影,但是不难发现,宋诗的快直发露,明白畅晓,是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是诗人们时代责任感的反映,是有意识追求的结果。

 

  2.对政治黑暗的不满而导致的以诗讽喻

 

  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6]诗人们处于高层的统治阶级与底层的被统治阶级的连接处,他们或以政治的身份或以平民的视角,对于当时的政治弊病加以揭露和抨击。有的直陈时弊,如《大雅民劳》《大雅荡》;有的讽刺奸佞邪恶,《小雅巷伯》、杜甫的《兵车行》;有的词婉而讽,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借古讽今。

 

  三、以一个文人的视角对各种政治现象的关注。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诗人出于社会责任感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这种社会责任感既是诗人本身所具有的,也与他的政治身份密不可分。他们所关注的民生疾苦有:战乱的苦难——屈原的《九歌国殇》,汉乐府《战城南》,曹操的《蒿里行》,王粲《七哀诗》,杜甫的《十五从军行》、《兵车行》、三别、李白的《子夜吴歌》;有阶级对立的图景和横征暴敛的罪恶——《魏风硕鼠》,《魏风伐檀》,李绅《悯农》,范成大《催租行》,杜甫三吏、王安石《河北民》、白居易《轻肥》。

 

  2.对边塞战争的再现,对将士戍边生活的评价。

 

  如王翰《扬州词》鲜明地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塞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格;高适《燕歌行》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颂扬。岑参写军容军威,写风光旖旎,显示旷达的心境和民族自豪感。

 

  当然,文人所面对的政治现象不只以上两种,以上仅举两个典例说明。

 

  四、政治对诗人诗词作品的影响还有最直接的方式,即单纯的政治诗,如劝谏诗、省试诗、行卷诗、干谒诗等。

 

  劝谏诗从先秦时候就有此传统。《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式讹尔心,以畜万邦。这是周大夫嘉父斥责劝谏执政者的诗。再如《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这是劝告厉王安民防奸的诗。至后代,有唐李白《古风其三秦王扫六合》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有宋利用科举考试勇于提出讽谏者陈渊《省题笔谏诗》、丁偃《迩英延讲艺诗》,都意图效仿先贤直言劝谏。

 

  省试诗是与从政直接相关的,流传在唐宋两代。以科举取试,在唐宋也表现为对诗文的重视。省试诗多是歌功颂德和对仕途的希冀。流传下来比较有名的是唐祖咏的《终南山望余雪》、钱起的《湘灵鼓瑟》、宋吴吉甫《捣药兔长生诗》。

 

  以诗取试并不仅仅局限于省试诗,因为在考场上较难产生优秀的诗篇。所以,还有一种盛行的方法,即行卷,主要是在唐和宋初。其中著名的是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行卷是士人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以便更加顺利的进入仕途。

 

  王维曾以诗干谒张丞相,写下了《上张令公诗》。无独有偶。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公即荐之。

 

  可以看出,在我国古代,政治上的动机是导致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上所举诗是出于直接的政治目的而写诗表明入世心迹。

 

  之上所述政治对诗人的影响都是正面或者说是正常的,也就是说,诗人对于政治局势和政治生活的心理回应和表现在诗词中的内容情感都是一种直面的姿态,积极也好,苦闷也罢,他们始终没有主动退出政治舞台,仍然以笔墨坚守着政治阵地。而受政治影响的还有这样一群诗人,政治上的黑暗混浊与仕途上的失意遭贬是一种反面的刺激,成为诗人归隐山林、淡泊宁静、志趣爱好转向山水田园的重要因素。

 

  陶渊明在经过一番仕与隐的挣扎之后,终于彻底觉悟到他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再加上对政局的失望,于是坚决地隐居辞官。陶把生活诗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谢灵运则试图从山水中寻找人生的哲理与趣味。如《登池上楼》。他们都以巨大的代价换取心灵的宁静,这就是陶谢一代的新姿态,他们以这种另类的方式回应着政治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

 

  对于宋代,一个儒释道结合的大的思想体系下,宋代出仕作家在经历起起伏伏之后,政治对文人,文人对于政治的反映也是呈现一种特有的情势。诗词都是以一种外在的形式来折射内心。有宋一代,由于对文人的重视,往往呈现文人、官僚、士人三位一体的局面,而政治上经历的宦海沉浮,文人又争相在内心深处建造一个心灵家园。他们以文人的魅力使才子萦绕周围相互酬唱,他们以远大的抱负去改革政治,以文人的笔触回应敏感的政治。惆怅时,回顾此生得意与失意,最终都归于平静。在文学的表现上,他们以以释治心”[7]。欧阳修晚年以佛者自居。王安石暮年以一种空明宁静追求顿悟赋予诗词,如有关于禅宗的《诉衷情和俞秀老鹤词》等。苏轼作为一个真正的禅者,从仕途梦中觉醒,内心解脱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无别胜解”[8]

 

  这是政治给他们最后的礼物。缘于兼济天下的抱负,却又不囿于其间。政治曾在他们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记,但最终,政治之于文人,文人反观政治,达到了一种真正的超脱。尽管这是一种反面的刺激,但不得不重视这一类政治引发的深刻影响。

 

  政治,一个不可言说的苦,历代的文人用每一个一生去感悟。本文仅就政治对文人及其诗词创作的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以小小的感悟去揣测政治这一亘古不变的因素在文人和文学方面的塑造。政治不是不可解的玄妙,对政治及其影响的解读是为了更好的去理解和创造生活。文学的魅力之一在于改造灵魂,在于对于读者尤其是迷茫者的一种不强迫的关照。经历了政治,甚至是被政治揉压过的文学是文人的一种态度,是流沙滑过的贝壳,留给我们的是一颗颗精美的珍珠。

 

  作者:李佳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14

上一篇: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下一篇:农村养老保险政治背景与公共政策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