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政府对西方近代政治理念的演绎
法国大革命以来弘扬的民族主义与人种优劣论、社会进化论相结合,成为列强殖民落后地区的理论依据。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加入西方条约体系,依据《万国公法》演绎着赤裸裸的霸权逻辑,譬如以“文明野蛮”二元对立思维将虾夷地、台湾、朝鲜、琉球定位为“未开化之地”,进而将其纳入自国的殖民体系之内。为了驱逐在朝鲜的清国势力,日本诉诸武力。为了独占朝鲜和瓜分满洲,日本又不惜与俄国开战。
日本的近代史是一部侵略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然而他是如何为其侵略行为正名的?对此,有学者指出,他“以‘民族国家’的‘国际法’名义和‘文明野蛮’的‘近代化’价值,对周边邻国实施了一整套有计划的吞并和侵略行动。”[1]但是该学者并未阐明近代国际法与近代化价值的实质内容,以及日本政府对它的具体运用,而这两点对于我们理解明治时期日本的扩张政策至关重要,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作出补充,探讨日本明治政府对西方近代政治理念的演绎。
一、西方近代政治理念的内在构造
在欧洲中世纪,军队是由国王或封建领主的雇佣兵组成的,所以“为国而战”的观念比较淡薄。高桥哲哉认为,法国大革命的贡献在于树立了“国民”观念,成立了“国民军”。[2]198体验了国民伟大力量的拿破仑正是依靠民族主义这一有力武器,才实现了称霸欧洲大陆的美梦。因为法国的成功经验,之后的德国也竭力宣扬民族精神,最终走上民族自决的道路。
民族主义是以原有民族共同体为连带旨归,从而加强民族和地域凝聚力的。这一隐含政治因素的“想象的共同体”在欧洲很快就获得认同,成为号召人们争取民族利益的有效宣传工具。
但是,“民族的权利和利益被反复夸大,而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遗传学说和进化论,又出人意料地被扭曲为社会领域的种族主义和社会进化论。”[3]19因为在当时唯有西欧诸国具备称霸世界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这使得他们深信白色人种是优秀人种,而有色人种则是劣等人种。与此同时,以斯宾塞为首的一批学者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推展到人类社会,使人类社会的进化被理解成弱肉强食的过程。
经过近代民族主义、人种优劣论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学理论证,“在《万国公法》的世界里,以欧美列强为中心的基督教诸国被划分为‘文明之国’,而其他地域则成为‘未开化之国’,‘文明之国’可以将‘未开化之国’的领土视为‘无主之地’加以殖民支配。”[4]15不仅如此,《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战争是解决国际纠纷的正当手段。
但是正如子安宣邦所说的那样,近代主权国家“仅凭国家(或国民)利益这一条理由就可以正当化战争”,而非主权国家人民的战斗则被认为“是叛乱,是暴动,绝非战争”。对于他们的斗争“只能采取镇压这一军事行动”。随着欧美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将世界划分为文明与野蛮这种二元对立图式的狭隘的殖民主义话语逐渐成为全球普遍标准。为扭转被殖民的局面,日本明治政府对欧美列强采取屈从政策的同时,积极吸纳以《万国公法》为核心的欧美外交模式。
二、日本明治政府对西方近代政治理念的演绎
占有北海道是日本政府利用万国公法逻辑的首次尝试。1869年,明治新政府称虾夷地为“无主之地”而改其名为“北海道”,并设置“北海道开拓使”。继北海道之后,朝鲜半岛作为新的“野蛮”者被纳入视线之内。1871年,日本向朝鲜的宗主国清国派遣使节并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通过该条约,日本取得了和清国同等的国际地位,从法理上凌驾于其属国朝鲜之上。
以同年的废藩置县为契机,日本外务省接收了日朝两属的对马藩的朝鲜外交。位于釜山的草梁倭馆原本是朝鲜为处理与外国有关的外交、经贸事宜而设立的机构,但日本外务省于1872年单方面接管了它。面对日本赤裸裸的侵略行为,朝鲜从1873年开始停止向草梁倭馆供应粮食。
资产阶级改革使大批日本士族日趋没落,西乡隆盛、板垣退助等日本政要企图借助对外战争来转移他们的不满情绪。以草梁倭馆事件为借口,西乡主张征韩。但是,从欧美视察回来的岩仓具视和大久保利通深深体会到横亘于日本和欧美列强之间的巨大经济和军事落差,因此主张“内治优先”,反对征韩。
在“征韩”这一政治论争中,西乡等征韩派处于下风,最终下野。1874年1月14日,岩仓具视遭到不平士族的恐怖袭击。出于恐惧,以岩仓和大久保为核心的政府首脑将西乡等人制定的台湾远征计划付诸实施。其实这次台湾出兵也是以《万国公法》为依据的。
因为1871年琉球54名船员漂流到台湾东南海岸后被当地人杀害,1872年日本备中小田县诚江郡4名漂流民在台湾东南岸遭到当地人的掠劫,而清政府为规避自身责任,称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台湾高山族为“化外之民”。以此为依据,日本将该地定义为“无主之地”并以武力占领。大久保政权还于1875年唆使日本海军挑衅朝鲜江华岛,诱使朝鲜守军回击,然后占领永宗岛。以武力为后盾,日本于1876年2月26日迫使朝鲜签订含有治外法权和无关税等不平等条款的《江华条约》。
朝鲜的国门从此洞开于列强。关于琉球,日本在1872年就把琉球王国当做琉球藩接收其外交权,但是琉球王府继续保持和清国的宗属关系。对此,日本以“琉球处分”为名于1879年通告全日本废止琉球藩并强行设立“冲绳县”。
为了主导朝鲜,日本政府从1880年开始就着手扩军备战。清政府在中法战争中的溃败助长了日本军方的扩张野心,使得他们乘机支持朝鲜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改革派发动政变,即“甲申事变”。但在驻汉城清军的反击下,该政变化为泡影。经过14年的备战,日本在英国的支援下终于发动了剑指清国的“甲午海战”。将清国势力完全清除出朝鲜后,日本遇到了比清国还要强大的沙俄。直到1884年7月,俄国才和朝鲜缔结通商条约。
在同年12月发生“甲申事变”之际,朝鲜政府因为担心朝鲜成为清日冲突的战场而向俄国沙皇寻求保护。从此,俄国开启了涉足朝鲜事务的序幕。在甲午战争中,面对日本的高压政策,朝鲜支配层暗中倚赖俄国。战争结束后,日本碍于俄法德三国的压力被迫返还辽东半岛一事使朝俄关系更加紧密。与此同时,日本资本主义在甲午战后的飞速发展使帝国主义赞美论在1900年前后达到顶峰。面对日本和欧美列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落差,人民大众很容易就被帝国主义宣传所迷惑。在全民的对俄战争热潮和英美列强的协助下,旨在瓜分朝鲜和满洲的帝国主义争夺战日俄战争于1904年爆发。
三、结语
法国大革命以来弘扬的民族主义与人种优劣论、社会进化论相结合,成为列强殖民落后地区的理论依据。日本是后发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在经济竞争中取胜,往往依赖军队、警察等暴力装置来为本国的产业资本保驾护航。他加入西方条约体系,依据《万国公法》演绎着赤裸裸的霸权逻辑,譬如以“文明野蛮”二元对立思维将虾夷地、台湾、朝鲜、琉球定位为“未开化之地”,进而将其纳入自国的殖民体系之内。为了驱逐在朝鲜的清国势力,日本诉诸武力。为了独占朝鲜和瓜分满洲,日本又不惜与俄国开战。
作者:董丽仙 来源: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5年11期
上一篇:西方富豪为何热衷政治?
下一篇:西方政治文化入侵的反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