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政治学视野中公信力概念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16 18:01

  学术概念的研究体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分析和界定学术研究中所运用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确保研究学者保持共同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向。政治学视野中公信力概念的研究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领域的前提内容,但随着社会的不断更新发展,学术界不同的研究学者对这一概念认知与理解众说纷纭,甚至相互矛盾,不利于研究学者后期的探讨研究,阻碍了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所以,公信力概念的研究在政治学视野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公信力具有变动性、心理性、继承性、资源性和权威性等特性。政治学视野中公信力概念的研究主要涵盖四个环节,它们分别是社会大众、公共权力、公共领域和价值评价。信任是研究政治学视野中公信力概念的核心内容,是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因此,必须先从社会交往关系下探讨信任问题。

 

政治学视野中公信力概念研究


  一、基于信任之上的公信力概念

 

  ()何为公信力

 

  从社会公众的角度考量,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参与各项社会公众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公众评价政治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有一个政治组织能够使社会公众产生信任,这个政治组织就能在群众中产生一个良好的印象,在社会范围内能形成一定的满意度和信誉度,这也就是本研究所探讨的公信力

 

  首先,公信力不是单方面的社会政治所能产生的,因为社会大众是产生公信力产生的必要条件,有社会大众的参与政治,公信力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在探究政治视野中公信力概念时,不能忽略社会大众这一重要因素。第二,公共权力是社会大众在政治社会中的一种反映,社会权利体现了社会公信力,政治体系奠定了公信力的基础,只有在行使公共权力的基础下才能产生公信力。第三,公信力是在公共领域产生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所产生的不能体现民意,不能算作公信力。第四,公信力是基于社会公众的政治意向和政治心理而存在的,社会群众中的大部分人都没有直接参与政治活动,而是在社会中感受和体验政府组织点来的便利,群众的价值评价能够较全面的体现公信力。从上所知,公信力包括了社会大众、公共权力、公共领域和价值评价四个部分。

 

  ()诠释信任

 

  信任公信力的核心内容,要探究公信力的概念,就必须先弄清楚信任的本质。

 

  信任是指在交往关系中对另一方的信任,社会需要基于社会积极方面的信任,前提是社会需要。如果社会没有了正义、积极的形象,就无法产生社会的广大信任。对别人信任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时希望他人满足自身需求时的一种期待。所以,如果一个人能够有能力去完成自己的愿想和目标,便能不依靠别人的信任完成。反之,对他人的信任是自身信心不足,从而让渡了对自身的信任。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便是自身具备完成某事的能力,但仍然相信别人能完成好这个事情,这属于一种低程度的信任。而政治视野中的公信力是政治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此时就必须探析信任的层面和维度。信任层面分为情感性和利益性两种信任关系;信任维度分为一对多一对一两种。信任关系主要依据信任关系的需要和选择,信任具有不同的层面和维度,所以就需要先分析不同的层面和维度,然后依据探析结果建立信任关系,以此提升政治公信力。

 

  政治视野中必然会有政治事务,政治生活需要政治设计和政治秩序,还要制定相应的政治规则,通过一定的规则来规范和约束政治行为。严格的来讲,制定规则就是不信任的表现,但就政治体系而言,如果具有绝对的信任,俨然就不需要规则制度的限制和约束了。信任是一种社会心理,需要外化的政治行为,且常会借助社会舆论展现支持的态度,主要体现在心理支持、行为支持和思想支持等。

 

  二、公信力形成的条件

 

  ()“公信力形成的客体条件

 

  从客体方向考虑,要形成公信力,首先具有需求公共利益这一条件,这一条件是指社会大众普遍具备的内在需求,民主政治下,一切都是为了公众利益,若是不具备这一条件,社会或大众将逐渐消除对政治组织的期待和希望,也不会对政治组织产生公信力。第二,因社会大众都会有趋利避害的心理,群众往往会倾向于有利于自己的一方,而且,在社会的公共领域,很多利益通过独立个体的努力无法实现,常常会寄希望于当地的政府组织,如果政府能够较好的处理,自然会提升公信力。在此领域,民众在实现自身利益时能力不足,从而会将自我信任的一部分让渡给政府,以此获取民众对政府的认同,产生政府公信力。

 

  ()“公信力形成的主体条件

 

  从主体方向考虑,保证政治组织的合法性适形成公信力的首要条件。只有政治组织合法,民众才会选择信任。世界各国不同政党的合法性来源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大体而言路具有一下几个来源:历史继承、政治绩效、政纲方式、文化传统、领袖魅力等。以往,政府为了获取社会公信力,需要下大力度促使政治合法。同时,在政治合法后,还需在政策、政纲、措施等方面对民众许下一定的承诺,这种承诺既能树立良好的政治形象,还能指引政治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政治组织需要具备许下政治承诺和实现政治承诺的能力,这样才会是民众对政治组织认可和支持。若是需要具备实现政治承诺的能力,则还需要政治组织提供可供政治活动支配和使用的政治资源,因不同的政治组织具有不同的性质,其政治合法性也是不同的,社会大众在考虑政治合法性的同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所以,民众常会根据政府的可支配资源来评价政治组织是否有能力实现自身的利益。对政府而言,只有不断增加政治资源,并将政治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整合,才能获得民众的信誉和政治支持,以此获得公信力。

 

  作者:姜猛 来源:大东方 20161

上一篇: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