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动乱引发对国外政治风险的思考
2011年2月16日,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爆发了反政府抗议、示威活动,之后,冲突呈现持续升级态势。利比亚动荡局势对在利投资的中资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根据商务部统计,目前,中国在利比亚开展投资合作的企业共有75家、大型项目共有50个,涉及合同金额188亿美元、人员3.3万人。在这场动乱中,部分中资企业机构和项目营地遭到了持枪持械歹徒的袭击,甚至还有一些人员因歹徒袭击而受伤。由于骚乱的影响,中方驻利比亚的企业基本都停止了施工,工程项目被迫暂停,设备、工程款等被迫搁置甚至放弃,随后中方进行了大规模的撤侨行动,这给工程企业在当地的发展造成了损失。
中东、非洲国家由于其能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等优势,成为全球投资者的热土。在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对这些国家的投资存量也日益增大。但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企业必须要有投资风险的意识。因为长久以来,中东、非洲国家就是战乱不断、政治急剧波动的高风险地区,存在着巨大的政治风险。而政治风险将导致在这些国家投资的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中国企业对其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发生在利比亚的动乱,给中国企业“走出去”上了生动一课,它提醒我们,国际利益总是和经济风险相伴而行,并警示中国企业在参与海外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走出去”安全保障体系。
中国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政治、社会不稳定以及突发的政治事件等原因,使外国投资者面临着战略、财务和市场等方面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来说,我国企业可能遭受的政治风险表现为以下几点。
政局不稳定政局不稳定包括国有化风险、战争风险以及局部武装冲突风险。已平息的埃及动乱以及正在上演的利比亚战乱就是一种局部武装冲突风险。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在中东、非洲国家,“蚕食式收用”已经逐渐取代直接、一次性剥夺外国投资者的国有化,这也间接地影响到我国企业的财产权。例如,非洲国家一般都存在关税高峰和关税升级现象,并且腐败现象非常严重。还有些国家的有关部门,以检查偷税漏税、走私、卫生等为名频繁搜查中国企业,干扰其正常经营,动辄处以罚款,甚至以此为借口没收财产。这种蚕食式征收使很多中国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社会治安不稳定社会治安不稳定一直是中东、非洲国家的显著社会问题。在中东、非洲国家,由于种族、宗教的矛盾,经常上演对抗政府的暴力事件,这严重威胁了我国投资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同时,很多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往往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不注重建立本土化的公共关系,很难真正融入到这些国家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体系中,而且与当地政府和民众又缺乏有效沟通,很容易遭遇民族主义风险。
东道国违约由于大多数非洲国家法制尚不健全,因此发生违约风险的几率较高。比如在主要政党轮流执政、缺乏政策连贯性的一些非洲国家,新政府上台后往往对上届政府执政期间签署的合同多方刁难,甚至单方面中止上届政府签署生效并已实施的合同或协议。这些都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项目造成了重大损失。而导致这一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互利共赢的机制。因此,如何降低东道国违约风险,很大程度上在于我国企业如何营造一个共赢的局面。
规避政治风险的管理策略
利比亚突发的动乱以及数目未卜的损失额,暴露了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欠缺。从公司层面来说,中国企业去中东、非洲国家投资应该从预防性策略、投资经营风险管理、退出策略以及后续补偿四方面来考虑。
预防性策略首先,我国“走出去”的企业需要强化政治风险意识,充分了解中东、非洲国家的投资环境,根据定期的投资环境报告,分析并掌握这些国家投资的动态变化及发展。在进行跨国项目投资的初期,具体针对项目来调研并分析其投资环境,从而制定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报告,减轻政治风险造成的损失。
其次,在评估政治风险后,对于政治风险高的项目,我国企业可以通过对资产进行投保的方式,借助政策性保险公司或商业性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来规避东道国国内的各种风险。如中国于1988年签署的《汉城公约》,就是一项关于海外直接投资政治风险保险的国际公约。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我国唯一的承保海外投资政治风险的机构。在结合自身业务和深入研究投资国政治风险的情况下,中国企业通过采取投保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政治风险。
强化管理策略中国企业在投资经营活动中应该加强政治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本土化策略。它是指跨国投资企业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经营方面全方位融入东道国经济中的过程,同时积极承担所在国的公民责任,并将企业文化融入和植根于当地文化。对我国企业在中东、非洲国家投资来说,本土化策略有利于我国企业了解中东、非洲国家的市场状况、风俗习惯和政策法律,并与当地社会文化融合、改变当地居民对外国资本的抵制情绪,从而帮助我国企业顺利进入这些国家,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有效规避政治风险。二是多元化策略。多元化能有效分散风险。中国企业采取的多元化策略的方式有多种,比如我国企业可以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策略,在投资过程中,采取与中东或非洲国家的政府或企业进行合作、合资的方式,实现与东道国或企业共同投资、共担风险,以转移与分散政治风险。三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不应该仅仅关注投资收益,而应该加强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沟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有利于实现高速可持续发展。
退出策略在紧急状况下,我国企业可以采取退出策略。这次利比亚骚乱带给我国企业的一个警示就是要加强紧急风险的处理能力。退出策略是指根据对政治风险的评估结果,在风险发生可能性极高或后果极为严重的情况下,我国企业选择撤回投资、退出东道国市场,从而回避风险、减少损失的策略。退出策略并不意味投资的失败,在某些情况下,退出策略是规避政治风险的明智之举。由于中东、非洲国家部分地区政局很不稳定、社会治安恶劣、局部暴力冲突时有发生,在高政治风险的情况下,我国企业采取切实有效退出策略,以保障人员、财产的安全,将政治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而退出策略的选择需要企业在利润率和政治风险之间权衡。
后续补偿策略投资风险管理只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治风险带来的损失,要完全杜绝是不可能实现的。在遭受了政治风险损失后,中国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后续补偿策略,如向中国政府申请保护。
向我国政府申请保护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我国政府可以通过与东道国政府的沟通协作,向其施加压力,促使其有效控制政治风险,同时我国政府可以调动各种资源,高效率的处置政治风险。当沟通策略失败后,我国企业应该果断地向国际法庭以及东道国法庭诉讼,以期获得赔偿。一般是先向东道国的法院起诉,因为它的判决在东道国具有重大的法律效力,而且不致因此引发东道国的民族情绪。
随着我国企业对中东、非洲投资的快速增长,所面临的政治风险形势也愈发严峻,中国企业为了能在风云变幻的海外市场立足,建立和完善“走出去”安全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作者:盛琴雯 来源:进出口经理人 2011年4期
上一篇:浅谈国外工程思想政治管理工作
下一篇:国外中国农民政治行为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