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三个新术语辨析
在IPE(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范畴中,金融与恐怖主义组合有三个术语:恐怖主义组织金融、恐怖主义金融和金融恐怖主义。文章先介绍了三个术语的基本内涵,然后重点解读了金融恐怖主义。
在IPE(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范畴中,新思维、新组合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全球政治经济研究领域的整体内涵,更完美地诠释了全球政治经济领域发生的种种重大事件。金融与恐怖主义组合的三个新型术语,正是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学对全球政治经济研究领域的贡献之一。三个术语之中,恐怖主义组织金融、恐怖主义金融更容易为世人所理解,最隐秘的是金融恐怖主义,更难让普通民众认识的也是金融恐怖主义。
一、 恐怖主义组织金融
“恐怖主义组织金融”是指恐怖主义组织借助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行为来融通资金的行为。比如本·拉登的“基地”组织,由于学会了利用经济手段和钻西方倡导的自由经济的空子,他们通过成立经营性公司甚至银行,大规模地贩毒和走私,倒卖军火,印制巨额伪钞,以及成员捐款,获得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在此基础上,这些新恐怖组织的触角伸向了更为广阔的领域,手段也更加多样,如广泛利用邪教组织,发展自己的宣传媒体,组建反政府民兵组织等等。经费方面的游刃有余,确保了他们能获取和掌握大量高技术手段,使得他们轻而易举地就能杀死更多的人。尽管迄今为止,他们所发起的攻击,大多针对西方国家,特别是有控制别国能力的大国,但他们对现存秩序和公认规则的破坏,却是对国际社会的共同威胁。
二、恐怖主义金融
“恐怖主义金融”是指一些具有超强组织和运筹能力的利益集团,不管其本身是否为恐怖主义组织,精心策划和组织国际恐怖主义事件,造成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幅震荡,从而达到攫取巨额财富的目的。以“9.11”恐怖事件为例,如果它是一个被恐怖主义分子充分利用的,对于美国乃至全球金融的恶性做空行为,那么,已经难以被各国主动监控的国际金融市场就在事实上成了恐怖分子的提款机。可以想象,恐怖分子在精心筹备了恐怖主义行为方案后,必然会预计到这些恐怖活动的实施会对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剧烈的冲击:美元必然会受到空方力量的剧烈打击,股票市场会显著缩水,保险业会陷入困境,全球资本流动会出现变化……这些基本的市场走势预期,都蕴藏了巨大的赢利机会。
三、金融恐怖主义
当今全球都在痛贬恐怖主义,但似乎没有人公开去指责可能是当代最大的恐怖主义,那就是“金融恐怖主义”。与传统的恐怖主义相比,金融恐怖主义是当代经济恐怖主义之一,是一种新型的、巧妙的恐怖主义。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认为西方经济恐怖主义已经构成威胁,对人们的影响如同其他形式的恐怖主义所造成的危害。①
当今世界,涌现出许多新恐怖主义组织和恐怖分子:比如“黑客”——网络恐怖分子,比如“炭疽菌投放组”——生物恐怖主义分子。从已知的情况看, 这些正在显形的新恐怖组织,只是新一轮世界性恐怖活动泛起的几股黑潮。可以肯定,还有更大量的不为我们所知的浊流,尚在水面之下涌动。
同样汇入这一逆流的是美国的国际金融投机家。虽然眼下还没有人把这些衣冠楚楚、风度翩翩的家伙们列入恐怖分子之列,但他们先后在英国、墨西哥和东南亚的所作所为,及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却令所有的“网徒”和拉丹之辈都难以望其项背。以索罗斯为代表的金融大鳄们,凭借日交易额超过1.2万亿美元的国际游资,运用金融衍生手段,利用自由经济规则,在世界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兴风作浪,引起一波连一波的金融动荡,使受害国的面积逐次扩大,从东南亚到俄罗斯再到日本,最后连隔岸观火的欧洲和美国也未能幸免,使现行的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秩序从根本上遭到了动摇,已然成为危及人类社会和国际安全的另一股新祸水。其跨国性、隐蔽性、无规则性、巨大破坏性等恐怖主义的典型特征,使我们有理由称之为金融恐怖主义。金融恐怖主义虽然不像传统恐怖主义一样直接杀人,但可以间接剥夺人们的生命。1997年的经济危机,使得日本的自杀人口增至3556人,增幅达17%。由于日本的保险制度未曾涵盖部分工时之劳工,因而有20%的劳工毫无保障,失业即沦为乞丐,他们为了残余的尊严,唯有选择自杀一途。日本的这种情况与韩国极为接近,金融危机中的中产阶级自杀率以20%的速度增长。②
四、金融恐怖主义的特点
金融恐怖主义与传统恐怖主义相比,具有鲜明特点。绑架、暗杀和劫机这些传统恐怖主义色彩的词汇与金融恐怖主义分子几乎扯不上任何瓜葛。金融恐怖主义是奇特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金融恐怖行径席卷全球,酿成的金融危机使大范围的国家及地区深受其害,数不胜计的老百姓感到切肤之痛,金融恐怖似乎尽人皆知;另一方面,金融恐怖似乎是藏在深闺的绝色靓女,无论是策划恐怖活动的宗主国或者是受害国家的官方与学界对其都知之甚少,几乎没有什么媒体出来揭发金融恐怖的罪恶行径,甚至有的受害者国家与学界为它大唱赞歌。
五、金融恐怖主义的执行力量和行动帮凶
金融恐怖主义的执行力量是投机资本的代表——对冲基金。对冲基金是随着股票、债券市场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一种间接金融工具和中介机构,以金融资产为专门经营对象,以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根本目的。它包括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20世纪80年代后的金融改革,大大增加了美国金融业的活力,美国新的金融机构纷纷涌现,金融工具的创新层出不穷,这些都远远走在西方发达国家前列。这一方面大大增强了美国资本市场的活力,增加了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这些从事新的金融衍生交易的新的金融机构日益频繁的活动,大大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并且客观上成为美国金融霸权的又一重要工具。在诸多从事新的金融衍生交易的新的金融机构中,对冲基金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对冲基金是随着美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期货和期权等交易的出现而兴盛起来的,是美国投资风险最大而联邦金融监管最松的一种基金。然而,直到1990年,美国的对冲基金仅有1500家,资本总额不过500亿美元。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广大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的开放,美国对冲基金每年都以极快的速度增加。据估算,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至少有4200家对冲基金,资本总额超过4000多亿美元(不包括基金的借贷款)。据统计,目前美国对冲基金数量在7000至9000家间,共握有约1万亿美元资产,占据了美国股票市场1/5的交易量。③
由于美国股票总市值十分庞大,外加金融监管严格完善,对冲基金很难在国内兴风作浪,但是对于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美国的对冲基金则往往能够掀起惊涛骇浪,严重威胁金融市场业已开放或正在开放的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从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一系列的金融危机来看,对冲基金客观上已经成为金融资本策动恐怖主义的“急先锋”和整个恐怖过程的执行力量。
对冲基金受到美国金融资本家青睐和保护的重要佐证还体现在:首先,官方和经济学者对对冲基金的严重违背人类道义的无赖行为——“于乞丐钵中取食”,聚敛不义之财——声嘶力竭的辩护;其次,美国官方和经济学者纷纷指责我国香港特区政府对对冲基金迎头痛击,违背自由市场原则,“损害”香港的长远利益;再次,美联储对因在俄罗斯金融危机和日本金融动荡中兴风作浪而遭受严重损失的本应惩罚的“长期管理基金”给予迅速而且及时的救助。
紧跟“急先锋”的帮凶更不可小视,全球金融市场上每天超过1.5万亿美元的国际游资充当了这一角色。由于获取超额利润的本能和美国金融资本家的引诱,国际热钱在一次次的金融危机中演绎了“墙倒众人推”的一出出戏剧。
作者:胡惠民 来源:经济师 2007年12期
上一篇:国际政治资源与国际政治动力
下一篇: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