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6-06-28 17:27

  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的成果散见于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教材和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或外交战略思想、毛泽东外交思想、中国外交、毛泽东政治学说等专题性研究成果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著述中,至今"-还没有从国际政治角度全面系统地研究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的著作。

 

  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是一位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在国际政治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国际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产物。虽然毛泽东没有写出专门的国际政治理论著作,但是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的内容却十分丰富。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外学术界和理论界对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研究情况述评如下。

 

  一

 

  国内学术界对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研究是从专题研究开始的。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主要是集中研究毛泽东著作中关于反对帝国主义和新中国外交以及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等内容。根据《毛泽东生平、著作研究索引》一书的统计,研究毛泽东《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成果,从1957年到1984年年底,共有著作8部,有文章135;研究毛泽东《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文章,从1957年到197610月,共有6篇,无专著;研究毛泽东《支持美国黑人反对美帝国主义种族歧视的正义斗争的声明》的文章,从1966年到1976年共有2篇。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在中苏论战时发表的一些文章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国际共运总路线、时代特征、战争与和平、民族解放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等内容。由于毛泽东领导了这次论战,并且几乎亲自修改了其中的每一篇文章,所以这一系列论战文章实际上是对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比较系统的论证。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官方发表的关于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战略思想的文章,反映了毛泽东反对霸权主义的理论。

 

  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中共党史学界和中国现代史学界在研究新中国外交的有关著述中涉及了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和国际战略思想以及理论界研究毛泽东反对和平演变的战略思想。1993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前后,研究毛泽东外交思想和国际战略思想形成了一个高潮,发表的文章和著作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编的论文集《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和国际战略研究会编的《环球同此凉热——代领袖们的国际战略思想》。同时,还有一大批研究毛泽东外交思想和国际战略思想的文章得以发表。根据统计,从1994年到20054月,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能查到的研究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文章有87篇,研究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和外交战略思想的文章有92;同时,研究毛泽东一边倒思想的文章有29篇,研究毛泽东三个世界思想的文章有28篇,研究毛泽东时代观的文章有4篇,研究毛泽东战争与和平思想的文章有8篇,研究毛泽东世界革命思想的文章有3篇,研究毛泽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文章有15篇,研究毛泽东战争与革命理论的文章有9篇,研究毛泽东国家利益观的文章有11篇,研究毛泽东反帝、反霸思想的文章有9篇。另外,一些研究新中国外交思想的专著中设有专门的章节研究毛泽东外交思想,比较突出的有:谢益显著的《外交智慧与谋略——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原则》和《当代中国外交思想史》、叶自成著的《新中国外交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李捷的论文集《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内政外交》等。另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现存的该校的博士毕业论文中,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研究、毛泽东与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和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文章各1篇。此外,在近年出版的一些著作中也多少涉及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如邢贲思、陈登才主编的《毛泽东与20世纪的中国》,姜长斌、()罗伯特·罗斯主编的论文集《从对峙走向缓和——冷战时期中美关系再探讨》,孙其明著的《中苏关系始末》,杨公素著的《当代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韩国学者洪停杓和中国学者张植荣合著的《当代中国外交新论》,宫力著的《毛泽东外交风云录》,孙津著的《新中国外交启示录》,刘万镇和李庆贵主编的《毛泽东国际交往录》.杨奎松著的《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李丹慧编的论文集《北京与莫斯科:从联盟走向对抗》,等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一部分国际政治理论的专著或教材的绪论、导论、前言里提到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指导作用和地位时,学术界开始明确地提出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这一概念或者命题。这一概念或者命题多数是从研究国际政治学理论的指导意义上提出来的。其中有的教材还在绪论中列举了几条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观点或者内容,但是没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论述。如梁守德、洪银娴合著的《国际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一书的导论中概括出了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的三个主要观点:(1)国际社会以两大阵营的对抗为中心,日渐出现第三种立场第二个中间地带(2)现在的世界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3)认清敌友是国际关系的首要问题。有的教材还专门列出章节介绍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或者毛泽东国际政治思想。如邢爱芬等著的《影响世界格局的国际关系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中第九章有两节专门论述了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当然,仅仅把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当作毛泽东的国际政治理论的全部或者标志明显有些偏颇,但这毕竟在中国国际政治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再如郭树勇和郑桂芬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军事译文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七章论述了毛泽东的国际关系思想,在中国国际政治理论教材中,第一次完整地记述了毛泽东国际政治思想发展的过程,但仅是以思想发展史为线索进行记述,而不是按照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体系进行论述,虽然很可贵,但也不无遗憾。徐育苗主编的《毛泽东政治学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中的第十章,以国际政治与对外关系论为题论述了毛泽东的国际政治理论,但重点是论述了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以及对外关系理论,也没有完整地系统地总结和论述毛泽东的国际政治理论。另外,娜芹的《略论毛泽东的国际政治思想》和杨成等人的《毛泽东国际关系价值取向初探》两篇文章是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研究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的学术文章,这两篇文章具有开创性,但要么是篇幅较小.涵盖不了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的全部内容,要么是仅仅研究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中某一方面的内容。

 

  另外,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了一些关于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的主要文献,为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如1960年北京大学政治系资料室编印的内部参考资料《毛泽东同志论战争与和平》、1963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基本理论教研组编的内部读物《毛泽东同志关于国际问题的语录》等,是我国较早汇编的此类文献。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些文献都没有公开出版发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早期文稿》、《毛泽东选集》(1-4)2版、《毛泽东文集》、《毛泽东军事文集》、《毛泽东外交文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13)、《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下)等文献资料相继出版。同时,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毛泽东传》(1893-1949)、《毛泽东传》(1949—1976)也相继出版,为研究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大量珍贵可靠的文献资料。另外,出版的有关周恩来外交理论与实践的文献、一批与毛泽东共事多年的老同志的回忆录,也是研究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文献。

 

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研究述评


  

 

  国外学术界也没有专门研究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的著作,只能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关系的著作中偶尔找到对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的论述。如ovashank在其所著的《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关系》中论述了中国国际政治和外交思想,认为中国对国际问题的分析方法是民族主义的视角,毛泽东是民族一阶级论者。国外学术界更多的是在一些研究新中国外交的著作中涉及毛泽东外交思想。如JosephCamilleri写的关于毛泽东时代及其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Peter Van Ness从研究中国政府支持民族解放战争的角度写的革命与中国外交政策,z从意识形态角度研究中国的外交,Maurice Meisner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了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包括毛泽东的外交政策和行为,ong对毛泽东的革命外交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虽然都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反映出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的某些内容和基本特征,但是其研究方法,尤其是实证分析方法,对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近年,国外学者研究毛泽东的外交理论和国际政治理论的成果大多集中在一些案例分析上,如对毛泽东乒乓外交的研究和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外交中面子问题的研究等。还有通过研究毛泽东来研究中国共产主义外交起源的论著。另外,美国部分国际关系理论教材中也涉及了毛泽东的部分国际政治理论。如美国学者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的《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5)一书中介绍了数百名为国际关系理论发展作出贡献的学者,其中在近现代的理论中就吸纳了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和反帝远交近攻策略思想等。此外,国外学者还出版了多种毛泽东传记,同时,还出版了许多研究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的政治理论以及毛泽东的政治哲学等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的出版为我们研究毛泽东的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

 

  三

 

  综上所述,学术界和理论界对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的研究是零散的、专题性的,而且主要集中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或者外交战略思想和外交思想的研究上,或者说主要是从国际战略学和外交学的角度研究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的。虽然发表了不少优秀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不能够全面系统地概括出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因为国际政治虽然与国际战略和外交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国际战略是一个主权国家在一定时期为了维护和实现国家的根本利益,在客观分析国际形势和正确估量自己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制定的对外谋略,外交则是国家实现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与国际政治学研究的是整个国际社会各个行为体之间关系总体发展演变的规律不同,国际战略学是以国家的国际战略为研究对象,探讨一国国际战略的内容及其相关问题;外交学是主权国家通过一定的机构,依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来处理彼此间事务的一门艺术和科学。无论是国际战略学还是外交学都主要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研究如何处理本国对外关系的,显然它们与国际政治学研究国际社会各种行为体间相互关系的角度不同。

 

  研究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学理论和国际政治学科有着积极的意义。就国际政治学理论和国际政治学学科的诞生而言,政治家的理论对学者的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接推动了国际政治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人们通常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并且最早出现在讲英语的国家,即英国和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处理战败国和战后世界秩序的巴黎和会上,身为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教授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著名的《十四点》,阐述了集体安全的思想,倡议建立国际联盟,以集体安全方式防止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威尔逊的《十四点》不仅直接推动了战后国际联盟的成立,而且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者们十分赞赏威尔逊那理想主义色彩极为浓厚的国际政治理论主张,形成了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第一个影响深远的学说和派别——理想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和理想主义国际政治学学派。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这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句。因此国内有学者认为,国际政治理论区分为政治家的理论和学者的理论。政治家的理论在先,学者的理论在后,大多同时出现和同时存在。政治家的理论,随着国家间的接触、联系和发生关系而出现在世界舞台,学者的理论必须依托大学相关专业的招生、相关课程的设置和相关学者的定位这说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研究,首先是政治家的领域,然后才是学者的领域,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中国的情况的确如此。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政治家毛泽东的国际政治理论在中国确实先于学者的理论,并且一度成为中国唯一的国际政治理论。至今,甚至仍被相当一部分国内学者当作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很多学者倡议把毛泽东的国际政治理论作为建设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和国际政治学学科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笔者虽不完全认同这种说法,但这些说法充分说明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对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和学科建设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同时,笔者认为,毛泽东的国际政治理论是国际社会弱势群体(包括阶级、民族、国家)为争取和维护自身正当权利,追求国际社会正义和人类进步的一种国际政治理论,是以权利本体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中国马克思主义特色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与国际社会强势群体所追求和建立的以权力本体论为基础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甚至是相对立的。从国际政治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意义上讲,毛泽东的国际政治理论对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学理论和学科的建设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

 

  从国际政治学上对毛泽东的国际政治理论进行系统和规范的研究,有助于从理论上全面揭示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的-基本内涵,也有助于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体系。尽管学术界对国际政治和国际政治学的概念在认识上有很多分歧。但是从本质上看,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国际社会是当代世界的客观存在,它主要由阶级政党、民族解放组织、国家和国际社会所组成,以它们为行为体,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国家,国际政治学主要是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来认识和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任务是揭示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及其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际社会中政治体系、格局、秩序的形成和演变的规律。因此,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最基本的内涵,是他对国际社会本体和对国际社会的行为体、体系、格局和秩序的分析、判断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的期望和设定,是研究整个国际社会各种行为体之间相互关系演变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按照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基本范式对其进行专门的挖掘和整理,对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探讨,通过研究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基本内容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力求从理论上和学术上对毛泽东的国际政治理论进行系统的总结、概括和分析,可展现出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丰富的内涵,进一步完善毛泽东的科学思想体系。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学术界就有人呼吁坚持毛泽东思想原则,发展国际关系理论,但是,学术界至今还没有从国际政治学上全面系统地研究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的著作。因此,对毛泽东国际政治理论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作者:孙君健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20055

上一篇:20世纪西方国际政治伦理主义的历史演进

下一篇: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中的国际政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