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中南亚:美国主导下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16-07-02 15:42

  近年来,作为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概念,中南亚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和研究。从概念区别来看,中南亚的出现与一般意义上的地区主义概念差别较大,它是美国主导下出现的地缘政治概念,是中东的延伸。从地缘位置来看,中南亚紧邻我国,美国对中南亚的控制和影响对我国能源、社会、国家安全等具有重要影响,这无疑值得我们关注。

 

  一、从破碎心脏边缘地带

 

  中南亚这一地缘政治概念多为国内学者所用。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中南亚概念进行了学术塑造,从学理上分析了这一概念的重要性,提出“‘中南亚这一广大区域所蕴含的国际政治张力,不仅直接关乎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还关乎主要大国权势斗争的走向,因而格外具有战略意义。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学界对中南亚所界定的范围并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宋德星认为中南亚包括了狭义的中亚,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五国,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七国,以及位于伊朗高原上的伊朗,总共13个国家。这一界定最突出的问题是处于南亚与中亚之间的阿富汗未包括进去,削弱了中南亚地区概念的整体性。新疆社科院学者潘志平将中南亚界定为中亚五国、高加索地区、伊朗、阿富汗、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王野鸣在《美国的欧亚战略与中南亚五国》一书中则把中南亚界定为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傅小强则认为中南亚主要包括中亚五国、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潘傅二位学者的中南亚界定中,印度都只包括其西北部,无形中削弱了印度崛起可能对中南亚所产生的影响力。余建华提出的中南亚界定范围又有所不同,包括中亚五国、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以及阿塞拜疆等外高加索国家,在一定意义上其外围还涉及俄罗斯和中国的接壤区域。这一界定显然纯地理性意味较强,未能注意到地缘政治发展现实的变化。西方学者的界定则要简单得多,一般指中亚和南亚。应当说,对中南亚核心区域,如中亚五国、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及印度部分地区,多数学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外延上有所差异。

 

  早在20世纪初,麦金德就指出欧亚大陆是历史的地理枢纽。从地理范围来看,麦金德所说的历史的地理枢纽地区大致与沙皇俄国的地理范围相当,但后来在1919年发表的《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一书中,他不仅用心脏地带取代了历史的地理枢纽的概念,而且也拓展了心脏地带的范围,增加了东欧腹地、中亚地区、中国北部地区以及印度巨大河流的上游。而另一位地缘政治理论家斯皮克曼则提出了边缘地带地缘政治理论,认为控制世界的关键并非心脏地带,而是边缘地带,包括了欧洲海洋国家、中近东、印度、东南亚和中国。从地缘属性看,笔者认为中南亚包括了破碎的心脏地带高加索地区、中亚地区以及边缘地带的西亚北非、伊朗、阿富汗、南亚七国。因为上述区域正好位于中国、东南亚、俄罗斯、欧洲及非洲等几个板块之间,正好构成了大国与新兴市场之间的中心区域地带

 

  从地缘文化来看,公元7世纪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地区的伊斯兰教经过几个世纪的扩张、传播与发展,使中南亚成为伊斯兰特性最突出的地区。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中亚五国、西亚北非、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等在伊斯兰文化联系上形成了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伊斯兰教的影响(较大规模)甚至达到了西非及东南亚地区。尽管印度以印度教徒为主,但其庞大的人口却使其成为伊斯兰人口较多的国家,且深受中南亚伊斯兰文化圈的影响。

 

  从地缘政治发展的现实来看,中南亚正作为世界地缘政治版图中一个整体的面貌出现。从19世纪中后期迄今100多年时间里,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下的中南亚发生了微妙变化:一方面,从沙皇俄国到苏联,再到今天的俄罗斯,心脏地带经历了逐渐强大到最终破碎的过程。苏联的解体使欧亚的心脏不再完整,不仅如此,独立初的俄罗斯甚至认为独联体对俄罗斯没有意义,这为美国插手高加索、中亚地区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在边缘地带,英国霸权逐渐衰落,美国代之成为苏联及后来俄罗斯的地缘战略对手。21世纪以来,美国最终以反恐战争的方式占据了中南亚战略要地阿富汗,同时借助反恐需要和补充给养的机会进驻吉尔吉斯斯坦的马纳斯军事基地,加强在中亚的军事存在。随后,美国又利用各种手段在高加索、中亚掀起一系列颜色革命。等俄罗斯醒悟过来时,美国在中南亚的地位已迅速巩固,具备了影响和控制心脏地带的能力。

 

  在此背景下,20061月,美国国务院建立中亚南亚局,前国务卿赖斯发表讲话称,美国正在把中亚、南亚视为重要的整体地区。分管中亚南亚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包润石则称,作此调整的原因除了文化与历史上的联系外,更主要的是21世纪的现实,如反恐战争、能源输出线路、经济合作与民主机会等将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一事实表明美国已将俄罗斯失去的破碎心脏边缘地带结合并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美国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固然西方盟国功不可没,但处于边缘地带的西亚北非盟友的支持更为关键。布热津斯基就曾经讲过,包括东南欧的一部分、中亚、南亚的一部分、海湾地区和中东等其他地区是欧亚的巴尔干,而中东无疑是美国对欧亚巴尔干的控制杆。换言之,包括了西亚北非在内的中南亚是美国地缘政治战略下的一个整体。只有在这个整体的概念之下,探讨中南亚的地缘政治特性才会显得更完整及更有战略意义,也才能更清晰地看清美国插手中南亚的战略意图,也决定了中南亚必将成为未来决定世界力量对比的重要地缘政治区域之一。  二、美国对中南亚地缘政治战略价值的认知

 

  以布热津斯基为代表的美国地缘政治理论家们充分论证了中南亚的地缘战略价值。虽然布热津斯基并未提出中南亚的地缘政治概念,但在其著作《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无疑将南部地区,即现在我们称之为中南亚的地缘政治价值已经表达出来了。在分析欧亚大棋局时,布热津斯基为其棋局大致划分了如下几个区块:中间地带、西部、南部和东部,南部所划定区域大致包括西亚、伊朗、阿富汗、中亚及南亚的印度等,虽然在具体范围上依然与我们所定义的中南亚有所差别,比如南亚中的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等并未包括在内,但并不影响我们依据布热津斯基的论述来看南部地区(中南亚)的地缘战略价值。

 

  事实上,判定中南亚地缘战略价值并不复杂,一看其地理位置,二看其资源状况。按照布热津斯基的理论,可以看到,中南亚的地缘战略价值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该区域不仅包括了他所认为的五个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中的三个,即土耳其、伊朗和阿塞拜疆,而且包括一个积极的地缘战略棋手印度。阿塞拜疆之所以能成为支轴国家,不仅因为其本身能源资源丰富,而且是装满了里海盆地和中亚财富的大瓶的瓶塞。土耳其能成为支轴国家则在于控制着从里海到地中海的通道,不仅在高加索地区抗衡俄罗斯,而且是北约的南部(中南亚)支撑点。伊朗不仅油气资源丰富,更为重要的是伊朗控制着海湾的东海岸。通过这些支轴,我们可以看到,中南亚的地缘战略价值更加体现出来。这些支轴将能源丰富的中东及第二个中东(中亚)连成一片。因此,控制这些支轴,无疑就控制了中南亚这个重要地缘战略要地和世界能源中心。从整个中南亚地地缘位置可以看到,它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交通要道。如果以我国为坐标来看,中南亚分布着我国向西边开放与合作的多条通道。古有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现今第三亚欧大陆桥途径印度、伊朗直达欧洲。

 

中南亚:美国主导下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其影响


  作为中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印度的地缘战略价值无疑是值得重视的,因为印度对其地区作用的地缘战略构想不仅涉及邻国,也涉及世界重要航道——印度洋。印度一直有把自己看作全球性重要角色的梦想,为实现该梦想,印度跻身核大国。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同为地缘战略棋手,布热津斯基认为印度不会像俄罗斯和中国那样成为产生地缘政治问题的根源,即挑战美国在该地区或全球地缘政治战略。不过这种看法无疑正在发生着变化,因为在布热津斯基阐述这一观点时,印度没有公开进行核试验,经济增长虽略有起色,但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没有人对讨论印度崛起感兴趣。

 

  1998年核试验及新世纪以来印度所取得的经济及军事成就,凸显了其可能在中南亚乃至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作用,印度崛起的呼声开始为人所熟知。由于印度是中南亚最大的国家,其崛起必然带来地缘政治观念的变化,从而深刻影响中南亚地缘政治的变化。事实表明,已有印度学者开始从中南亚的整体变化形势来看待印度的中南亚战略,提出鉴于中南亚(包括西亚)变化的地缘现实,印度应当加大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如土库曼斯坦。随着印度实力的不断增长,印度对印度洋影响能力也必将不断加强,印度对控制印度洋的追求已不是什么秘密。美国无疑注意到了印度地缘战略地位的变化,因此在21世纪积极调整对印政策。

 

  布热津斯基在论述美国应如何实施欧亚地缘战略时,提出了两个步骤:一是确认地缘政治非常重要的国家(包括支持或反对美国的国家);二是根据第一个判断制订美国的具体政策,抵消上述国家的影响,有选择地吸收它们加入联盟和()控制它们,以维护和促进美国的重要利益,同时形成更全面的地缘战略概念,在全球范围把较为具体的美国政策互相连接起来。从他的表述中可见美国当前中南亚地缘战略的影子,事实上21世纪以来的美国中南亚地缘战略无疑是对其地缘战略思想的实践。

 

  21世纪初,美国要深度介入中南亚地区,实施其中南亚地缘战略并不困难,因为南部地区并无主导国家。尽管中南亚一度是世界上许多宗教的发源地,而今则成为世界宗教矛盾最为复杂的地区,其中包括了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主要体现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不仅经历了多次大规模战争,而且直到今天,印巴之间的和平进程仍然任重道远;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体现为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爆发了多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世界内部教派的分歧有时比与外部矛盾还严重,如两伊战争中就有着什叶派和逊尼派间矛盾的影子。因此,美国要介入中南亚地区只需找到合法借口便可。21世纪初,美国以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恐为切入点,发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全面部署美国的中南亚地缘战略。正如布热津斯基所指出的那样,美国的中南亚地缘战略与美国全球范围内的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联系到让美国食不安寝两个地缘战略棋手——俄罗斯和中国。

 

  三、美国中南亚战略及其影响

 

  尽管冷战结束后人们期待着新的世界格局,爱德华·鲁瓦克(EdwardLuttwak)认为地缘经济将取代地缘政治成为国际政治发展的推进剂。但从冷战后美国参与或发动的战争来看,美国不仅没有放弃地缘政治竞争手段,反而变本加厉。正如一名美国学者指出的那样:没有理由相信21世纪会有任何不同。雅库布·格利吉尔(Jakub Grygiel)认为,即使是在全球化时代,依托地理位置的地缘政治依然对美国非常重要,控制资源(如石油)及其通道仍是美国地缘战略的关键。事实表明,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正加紧在全球实施其称霸全球的地缘战略,而地缘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中南亚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综合来看,21世纪以来,美国通过以下多种手段推进对中南亚的战略布局:一是在中亚地区发动颜色革命,扶持亲美政府,如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和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二是通过两场战争,即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控制中南亚的核心区域。美国通过这两场战争所达到的目的其实都是为影响和控制中南亚,实现地缘战略目标,控制资源要地及战略通道,同时以中南亚为前沿,遏制中国和俄罗斯;三是积极拉拢印度和巴基斯坦,为其中南亚战略服务。印巴无疑是中南亚地区非常重要且是实际拥核国家。就巴基斯坦而言,其本身就是美国反恐战争的盟友,在美国进行的阿富汗战争中,巴基斯坦曾是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军队的运输生命线之一,对阿富汗战争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印度而言,21世纪以来,美国改变了对印政策,以拉拢为主要手段,不仅在核扩散问题上对印让步,而且承诺要帮助印度成为世界大国,美国真实目的其实在于稳定印度,既让印度从道义上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更让印巴和平相处,不至于给美巴反恐战争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从更广层面来讲,美国拉拢印度显然有遏制中国的意图在其中;四是利用阿拉伯之春清洗敌人。很多学者对中东剧变发生的原因进行过很多研究,如威权政治、宗教原因等。但美国及西方盟友无疑抓住此机会,积极推波助澜,全力支持反对派,过去在利比亚如此,现在叙利亚仍如此。美国急切地希望推翻中东很多国家的现政权,其本质不过是以民主的名义,主导中东地区,服务于美国全球地缘政治战略;五是利用核问题向伊朗施压,拟根除这个中南亚大国对该地区的影响力,消除美国主导中南亚的障碍。美国一直在核安全问题上表现积极,但在美国国家战略中,任何安全问题都必须服从于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中南亚已有两个拥核国家,即印度和巴基斯坦。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当美国认为印巴在其战略中不重要时,美国就会举起大棒,对其进行制裁,一旦发现印巴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可能上升时,核安全问题就自然避开了。2012年初,美国国防部办公室特别顾问马太·可洛宁(MaRhew Kroening)在第一期《外交》上发文鼓吹美国是时候对伊朗动武了,他认为伊朗核武器发展计划迫使美国不得不在与伊朗发生常规冲突还是核战争之间作出选择。对于伊朗而言,印巴既然能发展核武器,为何伊朗就不能?答案显然只有一个,伊朗不是美国的盟友。从另一个侧面更可看到该问题的实质,美国的盟友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在6个月内完全有能力制造出核武器,日本也具备这个能力,但这些国家显然从未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对美国而言,伊朗是一个不听话的中南亚大国,面积多达164.5万平方公里,油气资源丰富,是中南亚重要通道与核心区域,不仅是中南亚的产油大国,而且对印度洋的海湾石油通道能够施加巨大的影响。因此,伊朗核问题很大程度上只是美国为抑制伊朗地区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借口,为消除伊朗的影响,美国和以色列可能不惜挑起与伊朗的军事冲突。美国的这些战略措施无疑给中南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挑战。

 

  首先,加剧了中南亚国家之间的争端。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历史上爆发过多次中东战争。现阶段主要表现在以色列和伊朗之间。尽管美国一再安抚以色列不要对伊朗动武,但以色列本身就是美国安插在中东地区一颗钉子,在美国决心与伊朗开战时,以色列必然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美国联合海湾国家在该地区的军事演习无疑具有针对伊朗的味道。

 

  其次,加剧了中南亚民族宗教间的仇恨。尤其反恐战争,阿拉伯世界的反美情绪日益高涨,然而这些反美人士又无法对美国进行攻击,只能以当地的亲美政府和平民百姓作为宣泄的出口,导致宗教仇恨情绪不断蔓延。再如美国及西方国家利用了利比亚部族之间的矛盾,推翻了卡扎菲政权,反对派上台后,却无力制止部族之间的报复仇杀。

 

  再次,将中南亚一些国家的政治局势推向了更为动荡的深渊。20115月,奥巴马直接宣称阿拉伯之春是美国的历史性机遇。显然美国为了实现地缘战略,完全罔顾中南亚国家老百姓的安全与生活,所要求的不是和解,而是要求反对派统一起来,发出统一声音,必要的时候,通过武力夺取政权。美国冷酷的地缘政治思维可见于斯。

 

  

  四、中南亚地区对中国安全的影响

 

  正如斯皮克曼所指出的那样,地理因素是阐明安全问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依据。中南亚紧邻中国,是中国向西边开放与合作的第一辐射带和重要门户。毫无疑问,美国主导的中南亚对我国会产生各种影响。

 

  首先,对我国能源安全影响甚大:一是中南亚地区是我国原油进口最大来源地,2011年,沙特阿拉伯与伊朗是中南亚地区中国进口原油的第一和第三大伙伴。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了5028万吨,自伊朗进口2776万吨,两者合计占同期国原油进口总量超过30%以上。在美国主导下,中国在中南亚的能源利益可能成为其地缘战略的牺牲品,如美国为制裁伊朗,要求中国与伊朗停止能源合作;二是我国对中南亚地区能源运输路线的影响较弱,而美国对该地区大多数能源通道有影响的实力,如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印度洋等。印度洋是中南亚地区国际能源运输线的重要中继站,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赖以生存的石油生命线。美国西亚北非基地群(主要分布于沙特、巴林、阿曼、埃及、肯尼亚、吉布提等)完全控制了现今主要的国际能源运输通道,中南亚地区的海湾、苏伊士运河及红海、地中海,黑海海峡等战略要道均处于该基地群的威慑和影响之下;三是由于美国在中南亚尤其是在阿富汗和中亚设立军事基地,使我国与该地区合作的一些重要油气管道项目直接暴露在了美国军事威胁之下,如中哈原油管道以及中国一中亚天然气管道等。

 

  其次,中南亚可能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一些反华势力向我国西部省区渗透的基地,尤其是新疆和西藏。中南亚伊斯兰教发展新思潮及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与新疆宗教极端势力密切勾结,利用宗教搞分裂活动,为美国及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干涉我国内政提供了借口。新疆伊斯兰极端势力大肆煽动宗教狂热、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制造各种暴力恐怖事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我国政府的打击,美国等西方敌对势力却以宗教自由人权为借口,千方百计对我进行攻击和指责,如1999年美国通过国际大赦组织攻击新疆打击极端势力的举措为镇压宗教破坏人权公约。近几年,美国等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分裂我国的做法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它们利用基督教、天主教加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并趁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入世贸以后与国际接轨过程中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利用各种机会、途径和手段加速推进福音西进计划,并企图在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中发展教徒。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也试图通过在少数民族中发展两教信徒投靠西方反华势力,并使新疆问题国际化。就西藏而言,不仅印度是重要因素,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势力更是蠢蠢欲动。尽管印度一再重申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21世纪以来发展的事实表明,涉藏问题并未从中印关系中淡出。20091025日,印度总理辛格坚决支持达赖窜访中印争议地区。2009118日,达赖开始窜访中印东段争议地区。在此前一周访问日本时,达赖在东京宣称阿鲁纳恰尔邦的大部分地区战前属于印度,是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的。正如国内专家所表示的那样:达赖等于把自己的祖宗都卖到印度去了。这种立场无疑受到印度欢迎的,也是印度支持达赖窜访中印争议地区的重要原因。印度政府不愿意放弃西藏牌的原因很复杂,一方面牵涉到中印边界问题,另一方面两国正处于同时崛起的结构性矛盾时期。因此,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印度仍会在西藏问题上做文章,不会让中国太舒服,也决定了涉藏问题在中印关系中仍会不时浮出水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西藏问题上也不断给中国制造麻烦,如冷战时期,美国是印度干涉我国西藏内政的幕后推手,印度与美国在西藏问题上进行了密切的合作,甚至在1970年印度与苏联结盟后,印美在西藏问题上仍有情报方面的合作。事实上,美国对我国西藏内政的干涉一直都没有间断过,如20117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刚访华不久,奥巴马就在白宫会见达赖,与达赖交谈时间长达45分钟。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美国完全罔顾了中国在西藏经济、社会、人权、传统文化发展等方面作出的努力,美明知道达赖的目的是要分裂中国,却不断在支持达赖,要求中国政府与达赖集团进行实质性、以结果为导向的对话的时候,虚伪地声称自己不支持分裂中国。在当今世界,美国对达赖集团的支持是不可理解的,也是毫无道义的行为。在现代条件下,美国利用西藏干涉中国内政的唯一解释就是美国的霸权战略。可以预见,如果美国实现对中南亚的完全控制,则其对疆独藏独势力的支持将会更直接,危害也更大。

 

  再次,美国帮助印度崛起对中印关系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尽管印度从未公开宣称要与美国联合遏制中国,但从印美军事关系的频繁互动可以看出端倪。印度崛起与中国不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崛起是低调的,不但公开宣称中国的和平主张,甚至作出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而印度的崛起则非常富有攻击性,最典型的例子如印度核试验以中国威胁为借口。印度媒体也不断在宣传印度制造的导弹能够覆盖北京等论调,如201111月,印度试射了烈火—4型导弹,2012419日试射烈火—5型导弹,并宣称这一类型导弹可以覆盖全中国,咄咄逼人之势跃然纸上;再如印度学者在探讨印度海军未来能力时,为鼓动政府加强其海军能力建设,居然宣扬印度核潜艇如要对抗中国,只能部署在南中国海甚至东海。直到今天,印度举行军事演习,设定的打击目标是中国,开发远程导弹,针对的目标还是中国。因此,在美国积极寻求军事同盟遏制中国,印度大肆宣传发展军备乃为针对中国的情况下,印美双方在针对中国上无疑有了某种契合点。换言之,尽管印度不甘心成为美国在中南亚地区被布局的对象,但它也不反对利用美国从中国获取某些战略利益,如印美关系紧密时,可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态度变强硬,要求中国让步。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印度对华立场逐渐趋于强硬,不仅在对中国的一些政策上出现倒退,如2010年两国联合声明未再出现印度承认一个中国的政策没有变的传统表述,同时在外交实践上大力加强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防务合作关系。出现这样的局面,固然要考虑印度国家实力增长可能增加了印度崛起的傲慢姿态,但也与美国大幅度调整对印关系,使之崛起自信心大幅度增强,从而产生不良的崛起溢出效应紧密相关。

 

  

 

  结论

 

  鉴于中南亚对我国安全非常重要,我们不仅应把中南亚作为影响中国安全的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且还应考虑适当的应对方式。客观地看,中国在中南亚地区仍然有较大斡旋空间。

 

  首先,印度不可能全心全意成为被美国布局的对象:一方面,印度立志当世界大国,不可能在外交上完全依靠美国。另一方面,印度在中南亚地区也有自己的战略利益,包括能源、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等,不可能完全听从美国的安排。印度学者甚至呼吁,为维护印度在中南亚的各种利益,印度应重新审视其西亚政策,尤其从整体性的角度与所有西亚国家合作,而不仅仅是原油丰富的海湾地区。印度总理辛格在20123月举行的第4次金砖峰会上更表示,我们相信,对话是解决叙利亚伊朗危机的唯一途径。金砖峰会通过的《德里宣言》第21条和第22条明确表达了金砖国家在叙利亚和伊朗问题上的共同立场,宣言强调制止叙利亚流血冲突只能通过和平解决危机。辛格总理的这一表态表明印度与美国在中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是有较大分歧和争议的。

 

  其次,俄罗斯对中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仍不容忽视。俄罗斯不会任凭美国在中南亚地区扩张,如在阿富汗问题上,正当美国及其盟友声称要从阿富汗撤军的时候,俄罗斯正积极发展与阿富汗关系。201112021日,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访问了莫斯科,这是20多年来阿富汗元首首次访俄。俄罗斯与阿富汗的互动引发了俄美双方在中南亚博弈的思考与讨论。对于伊朗核问题,美国不能不考虑中俄因素,如果美国采取单边行动,其付出的代价将相当大。虽然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经济军事超级大国,但俄罗斯毕竟是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的主要组成部分,继承了苏联大部分的军事力量和技术,而且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有与美国竞争的潜力和实力,美国虽向俄罗斯频频施压,要求其从高加索、中亚撤军,但2006年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访问伊朗、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时明确表示:俄罗斯不会从这个地区撤军。在里海地区非军事化还不符合今天的现实,因为该地区面临新的威胁。美国军事渗透显然是这种新威胁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杨思灵 来源: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24

上一篇:选举政治与美国对华外交政策

下一篇:美国:政治是最流行的“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