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研究
Lakoff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问世标志着隐喻研究摆脱了传统的修辞学的束缚,人们开始用一个全新的认知视角来观察隐喻。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隐喻是人类的认知机制和思维方式,它是人们认知抽象概念和复杂事物的主要手段。政治话语的传播过程是言语传者把自己的政治理念传递给受众并使受众认同和接受的过程。隐喻的使用能激活受众头脑中已有的认知域,从而更好地理解话语中所要表达的政治内涵。本文以美国总统布什的国情咨文为语料,通过分析其中的政治隐喻来揭示美国当今政治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并分析美国政治的走向。
一、美国政治话语中隐喻的分析
Lakoff在Reddy的“管道隐喻”的基础上把概念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三种形式,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每一种隐喻在美国国情咨文中的应用。
结构隐喻是“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某个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种概念”(赵艳芳,2001)。在美国的国情咨文中,结构隐喻比比皆是。典型的例子是“国家是家庭”,人们在对具体概念“家庭”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较为抽象的概念“国家”的理解。源域“家庭”中的元素“家长”与目标域中的“政府”相对应;同理,“子女”也被映射到目标域中的“公民”。源域中的“家长”负有教导儿女、维系家庭正常运转和为子女谋取福利的责任和义务,目标域中的“政府”也具有维护公民利益和规范公民行为的作用。另外,作为一个家庭,需要处理邻里之间的关系,而作为一个国家也要制定相应的外交政策,调节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与冲突。例如:
(1)我们必须做好我国经济的管理工作,给我国亿万同胞所依赖的伟大制度注入新的活力。
(2)在过去四年中,我们减轻了所有纳税人的所得税负担,克服了经济衰退,开拓了新的国外市场,起诉了犯罪的企业领导人,将住房拥有率提高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仅在去年一年,美国就增加了23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
(3)我们的国家还同盟国和友邦一道,坚定不移、卓有成效、持续不断地打击境外敌人。
方位隐喻是用“诸如上下、前后、内外、开关、深浅、中心—边缘等表达空间的概念来组织另外一种概念系统。这类隐喻与我们的生理构造特点和我们观察事物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束定芳,1999)在美国的国情咨文中,大量表示方位的概念被投射到政治经济领域,从而使抽象的概念易于理解。
(4)要使我们的经济保持增长,我们还需要价格合理、有利环保、可靠的能源供应。
(5)要使我国经济更加强大,生产率更高,我们必须让人们更能承受得起医疗保健的费用。
实体隐喻是三种概念隐喻中最普遍的一种,其实质是把“事件、活动、情感和观点等看作是实体或实质”(胡壮麟,2004)。即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其能够被量化分解。本体隐喻可分为实体和物质的隐喻(entity and substance metaphor)、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美国国情咨文中,典型的实体隐喻如“专制是敌人”,把抽象的政治制度看成是具体的事物。如:
(6)美国将与自由的同盟者站在一起,支持中东和其他地区的民主运动,最终将暴政从我们这个世界上扫除干净。
容器隐喻在实体隐喻中占据主导地位,所谓的“容器”指事件、行动、状态等,我们知道,容器是有边界的,因此是可以量化的。美国政治话语中通常把类似美国的民主国家视为容器。如:
(7)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摆脱专制,投入民主文明的怀抱。
二、隐喻思维在政治中的作用
隐喻和政治息息相关,政治话语中充满了隐喻,我们可以透过表层的语言隐喻来探究背后的认知机制和思维方式。美国国情咨文是美国总统在每年年初向国会发表的具有总结性和导向性的工作报告,它集中反映了美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政治价值观,因此通过对国情咨文中隐喻的分析,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握美国政策策略的走向,揭示美国政治的实质。
“9.11事件”后,美国的政治策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单边主义”和“新保收”主义抬头,美国以反恐为名,在全世界开展了一系列军事行动,旨在强化美国的国家安全和推行美国的政治制度及价值观。然而,美国政府要实现这些政治目的,必须“师出有名”,必须博得民众的认同和支持。在布什总统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根据美国的价值观把世界的国家分为“朋友”和“敌人”,这一划分背后隐藏了一个基本隐喻:“专制政权是敌人”,即美国政府把持不同价值观念的国家看成是自己的威胁。在人们的概念系统中,“敌人”是凶残的、毫无人性的,对待敌人是绝对不能手软的。布什总统在国情报告中把北韩和伊朗等国家隐喻为敌人,这就悄无声息地打消了美国民众对这些国家的认同感,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国家看成是美国的天敌,美国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和制裁措施也就被看成是正义的行动。因此,隐喻的使用可以唤起民众的认同感,为政治行动的实行创造条件。比如,美国的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在没有经过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的,显然是违背了国际法的准则,这种单边主义的作法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指责。如何缓解国际社会的压力是美国政府所要面对的问题。布什总统的国情咨文巧妙地应用了“国家是人”这一概念隐喻,把萨达姆政权看成是萨达姆本人,把美国对伊拉克的作战当成与以萨达姆为首的一小撮恐怖分子的战争。在整个行文中,美国尽力避免把伊拉克战争看成是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之间的斗争,尽力减少对立面,缓解国际社会和伊拉克人民的敌意。
美国的外交政策的终极目标是消灭所谓的专制政权,建立以美国为样板、符合西方价值体系的政府。这一政治理念遭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中国政府义正言辞地指出了这一政策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集中表现,中国政府是坚决反对的。因此,美国推行所谓的民主政治受到的阻力可想而知,布什政府认识到“民主政治”的实现绝非是一朝一夕之功,甚至面临着失败的可能。在国情咨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布什运用了“民主政治是旅程”这一隐喻,他把结束世界上的暴政看成是一个“历史性的长远的目标”,提醒美国人民所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而“发展自由远非无望的梦想,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历程”。
我们姑且不论布什政府政策的正确与否,单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旅程”隐喻的应用起到了激励的功能,它能使人们在认识到当前困难的同时,对未来抱有信心。所以,隐喻的激励功能在政治话语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隐喻与政治话语中的哲学理念
中美方的政治差别很大,其根本在于其背后的哲学基础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人类文明的开始,东方的“钻燧取火”与西方的“明火执仗”就尽显智取与豪夺的差别。(凌德祥,1992)中国的哲学理念以儒家为基础,讲究中庸与和谐,其核心在于万事万物的和谐发展,面对对立与冲突,东方哲学讲究调和,反对用战争的手段解决问题。西方哲学推崇竞争和奋斗,用“天人对立”取代“天人合一”。这种价值观在激励个人奋斗与指导个人成功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然而用于外交政策和国与国之间,却是不恰当的,只能被认为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通观美国总统的国情咨文演说,文中所示用的隐喻无不反映了这一特点。比如,美国习惯于把自己隐喻为世界的领袖,认为自己拥有领导世界的责任和义务,把自己国家的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这种隐喻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美国固有的哲学理念的反映。所以我们在考察政治话语中的隐喻时,一定要注意隐藏在隐喻背后的哲学观念,这样可以看出隐喻思维背后所体现的诸如世界观之类的本质的东西,以便更好地洞悉事物的本质。
四、结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美国政治话语中隐喻的特点与分类,并介绍了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应用及其与哲学观念的密切联系。综上所述,隐喻分析是研究政治话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同样,政治语篇研究的深入也有助于我们对隐喻的把握和理解。
上一篇:美国政治:重归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