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国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
法国学校政治教育理论认为,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促进青少年政治认知的发展、政治品格的形成和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这一目的在学校政治教育中主要通过政治课和历史课来完成,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注重“问题式”和“探索式”教学。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和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学习西方政治社会化理论的优秀成果,借鉴政治教育的有效做法,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不断的完善思想政治的工作机制与教育体系。
学校是法国一个重要的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机构,是青少年政治观发展,形成最系统化、最强有力的影响因素。在西方学者看来,“学校向青少年传授关于政治世界以及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作用的知识,向儿童提供各种政治制度和关系的具体观念,并灌输社会的各种价值和态度。学校可以在形成对政治竞赛的各种不成文规则的态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法国学校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两门课程既有明确系统的学科知识,又有层次分明的能力目标。在知识点上囊括了德国和世界历史、社会、经济、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国际政治等领域的基本事实、概念、范畴体系、理论模式等,构建了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体系;在能力方面包括独立获知的能力、描述表达能力、辩论能力、综合评价能力、运用理论处理复杂的社会政治和历史问题的能力等,构成了系统的能力结构。在政治课的教学中,能力要求包括:①具备对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包括能够判断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方向;能对政治经济形势及矛盾冲突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判;对社会、政治、经济有自己的观点并能充分地表达。②能够规范地运用该学科领域的方法和技能;能恰当运用学科概念;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和素材,并且在运用中反映自己的见解。历史课的内容包括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和当代五个历史时代。
在历史课的教学中,能力要求包括:①能够确定历史时代的能力;能够借助拓展的历史资料,分析历史事实和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对历史事实和问题给予评价的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过程和结果的现实意义加以辨析和描述的能力。②具备恰当的运用学科概念的能力;区分原始史料和历史评述的能力;分析、评价原始史料的能力;对史学家的评述加以评价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学校政治教育注重“问题式”“研究式”“探索式”教学。注重联系法国社会实际,从现实问题切入,通过让学生独立地调查、分析、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以独立学习或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性、探索性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独立的见解和实践能力,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对社会政治问题及其价值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态度以及责任感。在具体问题的选择上,多从某一社会问题、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重大政治事件和冲突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弄懂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并明确某一主题,接着熟悉知识,探知与主题相关的事实,进而分析问题,形成判断;对有争议的政治历史事件、人物、观点进行比较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因此,形成了“入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形成判断”的完整的教学过程。
这种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青少年学生将来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所必需的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都是大有帮助的。在大学阶段,受法国古典人文主义“修养观”的影响,政治教育倾向于政治素养的“自我养成”,在实践中更加注重依托哲学社会科学的“隐性教育”。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在某种程度上都承载了政治教育的功能。得益于中学阶段扎实的政治知识与技能储备,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在大学前已初步形成,所以大学阶段的政治教育并不需要继续安排系统的显性课程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政治教育的弱化,而是以一种更为高级的层次和形式体现出来。大学时期的青年参加政治教育实践,体验式政治参与和自我的政治修养达到交融统一。如果中学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着眼于基本的政治知识与能力,大学政治教育则为建立在这些知识与能力基础上源于实践体验的政治品格的升华。
二、法国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政治合法性是西方政治学的核心命题,主要探讨“统治与服从的关系”、统治者“统治权力的来源”以及民众“政治服从的基础”。一般而言,政治合法性是指在价值或事实上,社会大众对政治秩序和政治体系的自愿认可、认同、同意和服从,即民众对现存政权的信任、支持和认同。也就是说,政治合法性强调统治者在对民众进行统治和社会治理时,必须要有正当性的“理据”。通常认为,这种正当性的理据至少源于三个基础(合法性来源),一是意识形态基础,即政治权力从人们的认知、情感、信仰、价值观等心理和理念方面获得支持;二是制度基础,即政治权力的获得与运作遵循公认的程序与规则;三是有效性基础,即统治集团的“治理绩效”。
当然,抛开本质属性不谈,致力于解决政治认同和合法性问题的当代德国政治教育,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方面给我们以重要启示。那就是,在大力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特别加强政治认同教育,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政治认同教育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首先,在思想认识层面,上升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和谐,巩固和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稳定发展的高度,认识到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二,在目的取向层面,将政治认同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努力构建当代中国特色“政治认同教育的基本范式”。其三,在研究视野层面,既继承和发扬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和经验,又大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治学理论,特别是“政治合法性理论”、政治社会化理论和政治教育理论的有益成分,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政治认同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
其四,在规律探讨层面,在当代国际环境、中国的现实和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中,理论研究、模型构建、实证调查与教育实验相结合,努力探索我国不同阶层,特别是青少年政治认同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政治认同教育的基本规律。其五,在学科建设层面,学界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借鉴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关于认同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尽快建立一门以政治认同教育为核心取向和基本内容的政治教育学,厘清其研究对象、基本范畴、基本规律,认清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的基本问题。
三、总结
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对德国社会民主政治制度和基本价值做出判断,并加以认同,增进青年一代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成长为民主制度下的成熟公民。根据这一教学目的,课程设计注重联系德国社会的现状,从现实问题切人,通过引导学生对社会政治实际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有张力的批判,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周与伦 来源:商业2.0 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