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如何应对“互联网+”的新常态
“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思想理论课教学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趋向。“互联网+”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遇,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构建“互联网+”趋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是新常态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走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积极参与教育领域的技术变革的道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的改革方案。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首次将“互联网+”计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意味着“互联网+”开始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扑面而来,这不仅掀起了信息技术领域的革命,也引领了各行各业的改革与创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这种新的社会现象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的深刻影响,考虑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的时代已然到来
2015年7月4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它是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一种发展形式。这标志着“互联网+”与高校教育资源的融合成为高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新常态。主动顺应新常态,积极应对“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必然选择。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求高校“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高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依托互联网构建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平台。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新常态下面临重大挑战
“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互联网的开放性,打破了民族、国家和地域之间的限制,实现了不同地区、国家的人们在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之间的交融和共享,同时也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渗透提供了机会,一些以“普世价值”、“人性自由”、“人道主义”、“人性解放”、“历史重构”等粉末登场的资本主义腐朽、落后、低级趣味的人生观、价值观大行其道。这淡化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容易在思想上引发混乱、模糊了政治信仰、淡化了民族意识,导致了其思想上的资本主义自由化倾向,从而引发无政府主义、虚伪主义和极度的个人主义思想膨胀。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舆论引导力日趋衰弱的局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比任何时期都困难。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授课形式已经不适应“互联网+”的新常态,学生普遍反感满堂灌的学习方式,这就倒逼思想政治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知识。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越来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也由教学主导变成了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服务者。
“互联网+”对教育者的要求更高更严。在“互联网+”时代,个体的知识和信息拥有量已不再与资历、学历、年龄成正比,而是与谁更早更多的拥有网络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原有的知识垄断和权威地位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和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有可能会面临着和互联网争夺课堂教学话语权的局面。面对大学生日益提高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不断增长的知识储备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加强网络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能力,不断拓宽知识面,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互联网+”加重了学生信息负担和教师的网络依赖症。一些学生课上课下都手捧手机,美其名曰是关心时政,获取最新新闻和社会知识,其实自陷于各种信息垃圾中不能自拔。互联网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但是也为大学生思政治教育来了信息泛滥、信息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互联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也容易造成思想政治教师的依赖性。一些教师错误的理解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认为自己的认识不如网络一些视频和录像说的透彻讲的到位,从而主动放弃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放任课堂充斥着各种录像和网络视频,放松了思想政治课程的总体政治把控。
三、思想政治教师必须主动适应“互联网+”的新常态
1、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主动占领校园“互联网+”的制高点。做好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需要。面对“互联网+”的挑战,思想政治教师不能坚守避战,不能任由互联网有毒有害信息肆意妄为。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配合校园党委、团委、思政部、学生处等部门齐抓共管,步调一致的开展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思想政治教师也应该和高校内的现代教育中心或者计算机中心及时建立有工作协调机制,对网上有害信息监控,对流入信息进行筛选和净化,及时掌握网上动态,及早发现潜在隐患,从源头防止有害信息在校园网络上的传播,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互联网+”环境下更要严格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思想政治教师的信仰对学生思想政治信仰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都没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没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自己都没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文化的侵蚀的信心,有什么理由来教育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树立科学世界观?另一方面,网络上充斥着真假难辨的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一部分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扭曲,趋于实惠化、功利化,他们强调个人本位,眼前利益,强调索取,忽视远大理想目标、不求奉献社会,社会责任感淡化,诚信意识淡薄,这些都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自己高尚的、正确的思想道德修养来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改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要在政治上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绝对不允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散布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言论,对散布错误思想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要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同时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管理,通过督导组、领导听课、同行评议、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及时掌握课堂情况,确保课堂上不出现杂音。
3、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互联网+”环境下掌握更多网络技能。在指导学生用好网络的前提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高校应该定期加以培训,使思政课教师能利用科学的信息化手段收集、存储、分析并利用海量数据指导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努力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软件系统,利用计算机编制电子教案,制作课件,学会使用音像器材和软盘、移动硬盘等硬件设备。利用网络平台,开办网上课堂、网上论坛,网上信箱等,及时给学生排忧、解惑、答疑。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统一的为思政理论课教学设计制作手机客户端,开发适用于手机的APP,紧跟时代潮流。
4、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互联网+”环境下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在传统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理论性强、实践性少,不能较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多媒体课件、学习工具软件等融入课堂,把枯燥或者深奥的理论传授转变成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的生动讲解,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除了现有的多媒体教学外,还可以通过慕课,建QQ群、微信群,编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把核心理论、重要观点改编成便于互联网传播的内容,学生、教师、专家学者们可以一起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研讨、答疑,这既能传授理论知识,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时代在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只有紧跟时代努力学习和掌握网络知识,用先进的网络武装自己的头脑,利用网络对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创新,改变当前思想政治类教育枯燥无趣的尴尬处境。“互联网+”时代使信息技术正悄然的改变着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高校思想政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从容面对、积极应对。
作者:刘晶 来源:知识文库 2016年7期
上一篇:当代青年大学生国际政治观教育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