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新常态”下,如何提高高三政治一轮
在高考改革的“新常态”下,高考政治呈现出新的特点,以及高考答题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的效率,本文以道县二中2016届高三为例,分析了学生考试失分的原因,阐述了提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效率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能力。
在高考改革的“新常态”下,高考政治呈现出“小切口,大思维”和时政性等新的特点;而近两年高考政治评分标准的提高及政治试卷难度的提高。高三政治教师必须思考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的有效性问题。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的有效性?笔者以道县二中2016届高三全市第一次模拟考试的分析为切入点来探讨这个问题,以求教于同仁。
一、分析原因,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对永州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道县二中政治试卷的分析,发现学生失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基础不扎实,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理解不透。
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解不透,对重点知识记忆不准确,对易错易混点区分不清楚;学生知识库存量不足,知识运用效率低下。例如,第一次全市模拟考试的第26题的第二问,题目问的是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按理说,这个问题的难度值较低。但是部分学生因对我国外交政策记忆不准确,出现少答了或答错的现象;或者只是把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全部机械的答上却没有联系材料。
第二:审题不清,能力不强。
客观题要审准题干,主观题要明确题眼。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抓不住题干和材料中的关键词、中心句,没有把握住设问的范围和角度。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的能力不强。例如,第一次全市模拟考试中主观题的第25题的第一问,题目问的是: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安全生产的经济意义并对如何做到安全生产提出三条合理建议。失分点一,部分学生答错范围,用政治生活的知识来作答。失分点二,因为审题不仔细,这一个问题有两个设问——意义和建议,有学生漏答了意义只答了建议。
第三:逻辑混乱,答题不规范,欠缺解题技巧。
其一,有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导致答题逻辑混乱,要点与要点之间缺乏逻辑性和严密性。其二,答题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术语使用不规范。存在不用、乱用、错用政治术语答题的现象。二是,答题格式不规范。有学生采用“一段式”答题模式,不分层不分段,要点不明确,主次不分明,重点内容和关键信息不突出。三是,书写不规范。部分学生字迹不工整,乱涂乱改,卷面不整洁,布局不美观。其三,解题技巧的欠缺。选择题解题的一些技巧还不能灵活运用,例如排除法、比较法等。
二、提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有效性是教学的“命脉”,更是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学的“生命线”。能否根据“考”情、“学”情、“教”情来提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的有效性,是全体高三政治教师必须思考并积极探究的课题。笔者提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有效性的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研究考纲,精准把握方向。
考试大纲是直接指导我们复习的纲领性文件。作为政治教师任何时候都必须要认真学习、研究、探讨新课标和新考纲。精准把握考试大纲对每一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增强一轮复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抓住重点难点,精准把握复习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新课标和考试大纲也要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每个知识点的具体要求,以此指导自己的复习。
第二:夯实基础,提高复习质量。
通过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发现学生对书本不熟悉,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在全市的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成绩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解决途径有:一是,教师要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讲深讲透,对易错易混点讲清讲透;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全面把握教材知识,又要明确主干知识,准确把握知识框架和知识层次。这样便于学生在理解中记忆,又在记忆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二是,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过关,督促学生准确记忆和背诵。给学生每天布置背诵的任务,做到“每课一背”——每一堂课上课前,先抽查上一节课布置的背诵任务。默写和提问等也对学生进行检测的方式。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和背诵基本知识。并要求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图。三是,精选练习,内化知识。针对重点、难点和易错易混点,精选高考真题和经典例题来做练习,通过精练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方法指导,规范答题,提升能力。
在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答题方法的指导并规范学生答题。一是,根据高考各类题型,指导解答方法,理清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技巧。高考政治主观题一般分为图表类、原因类、体现类、措施类等,各类题型都有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例如,图表类的主观题,一般采取“五看”(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了又看)的解题策略。①上看,即看标题。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同时还对作答起到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②下看,即看注。有些图、表下面有注。解释性的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注则是组织答案的来源之一。③左看、右看,即看图、表内容时要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遵循纵比比变化(成就)、横比比联系(差距)的解题规则,从比较中得出结论,总结出答案要点。④看了又看,即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注意从图、表中找出内在的信息。各类题型要反复的练习,在练习中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的异同,反思答题思路,总结答题模板,并在后面的练习和考试中检验和运用,从而提高答题效率。二是,强化规范答题。宣讲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布局美观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在答题时要做到规范答题,并在平时的练习中严格要求。树立榜样模范作用,把考试中那些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美观、答题规范的试卷公榜粘贴展示。
第四:关注时政热点,提升读取材料的能力。
新课标高考试题体现着时代精神,时政性特征明显。社会生活和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对近一年来的时政热点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运用所学知识对时政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提升读取材料的能力。教会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时政热点进行分析,做到“热点——教材”的巧妙对接和正确运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原理+扣题十材料”的答题模式。
作者:彭海燕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2期
上一篇:怎样把握好高一政治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