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盛世危言.议院上》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6-08-29 17:03

  近代以来,民族文化承受的压力不仅来自于自身,更表现于外界。如今,面对全球化的压力,在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取得丰富成果的同时,一些学人在学术创新中因受现代西方的影响形成不少基调很高而实际空洞的理论。事实上,对西方文化的过分“崇敬”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东西方文化接触、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因受到某些对西方的误读而正在遭遇少有的冷遇。这种对西方不科学的借鉴,说到底,折射出来一种民族自卑的文化心理。这种心理对本民族文化的弘扬颇为有害,对西方文化及其学者而言亦未必是件幸事。正是文化底蕴的缺乏才形成了一系统列纷杂混乱的中西文化整合理论,其中少有一种对西方文明的自主借鉴。因此,东西方文化整合需要对传统文化静心领略,对西方文明仔细体会。现在谈起西方民主政治中的议会制,最强烈的解析字眼便是三权分立、权力制衡这些看似简单、意义清楚,而实际价值并未真正经过中西置换的东西。《盛世危言》是一部针砭时弊、富国强民的宏论集,《议院上》是其中一篇短文。在西学东渐的近代,它兼采中西文明,对西方议会制进行了充分的解读,其学术价值和文化定位有一定的独到之处。

 

  郑观应于1862年写成《救时揭要》,后在增订刊行时改名《易言》,到1893年再经增补修改,定名《盛世危言》。在当时,《盛世危言》的各种版本发行达10多万册,就数量与社会影响而言,无书可比。该书在以后社会价值依然重大,对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都有过重要影响。《议院上》在五卷本原题为《议院》,但在十四卷本中因为增写《议院下》而改名为《议院上》,《议院上》因而得名。

 

  《议院上》在解读西方政治文明时,表现了准确的价值观定位,在笔者看来,具有“四新”。

 

  一、确立新视角。作者立足于中国的社会实际,以开放的心境、激情洋溢地采摘西方文明之果。在19世纪60年代有关政治改革,仿效西方“开议院”的主张,具有强大的社会震憾力。当时顽固派闭目塞听,较开放的洋务派也仅提倡“中体西用”,其中“用”也主要为“器” (物质)方面。而在《议院上》中第一句话便是“盖闻立国之本在乎得众,得众之要在乎见情。故夫子谓:人情者圣人之田,言理道所由生也。此其说谁能行之,其惟泰西之议院。”文章在这里不但承认泰西之学为“人类优秀成果”。而且要以开放的心境去借鉴、吸收、利用。这种将西方体制视为文明之硕果并要尽力采摘的思想贯穿着全文。

 

  《议院上》在建构中西文化融合理论的逻辑思维方面,始终坚持在热情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借鉴西方经验来办好自己的事。文章最大特色是热情而冷静地看待外来先进文化。该篇政论文章没有简单罗列议会制好处有几项、是什么,也没有以西方为社会背景去发感慨,而是立足中国实际,逼真地借鉴西方文明,并将两种冲突的政治文化巧妙地整合起来,形成强大的震撼力。由于立足于中国国情来宣扬和倡导西方先进制度文明,因此,文章虽然短小,但是在借鉴西方文明时却充满着一种特殊的自信。“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者也。”“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氏持公法以永保太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在近代对于西方文化的解读,国人常有一种自卑的感觉,也有一种苦涩的警惕感。然而,《议院上》作者凭借新视角,热情赞誉西方文明,以解决中国弊端,显示着视野开阔、海纳百川的大家学术风范,更为正确的舆论先导。也许这种解读西方的视角有功利主义倾向,表现出工具主义价值观。但是对外来文化如果采取敬而远之、或者避实就虚、或者有大厦将倾的危亡感和灭失感,都无法在时代的需求下完成这种转换。

 《盛世危言.议院上》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解读

  二、建立新构架。《议院上》对西方民主政治有取有舍,有借鉴有批评,对中华传统有针砭有发挥,将中西两种冲突的政治文化兼采并用,有机地整合于一体。

 

  以中国国情为基础,《议院上》对西方议会制度的“救世”功能辩证地加以发挥和创新。由于国情不同、历史条件不同,英美法德等国议会制度也有不同。文章赞美英国和德国的议会制度为“适中经久”而贬低美国的议院“民权过重”,并斥责法国的议会有“叫嚣之风”。不管这种理解在后人看来正确是否,他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确做到了有取有舍,心中有数。此外,面对中国弊端丛生的局面,文章也没有对传统制度文化加以全盘否定,而是采用科学方法去评价和利用。首先,他清楚认识到“汉立议郎”、“唐宋以来之台谏御史”诚“非即今西之议员”。其次,在认真进行中西对比之后,他提出“本中国乡举里选之制”来建立选拔议员的人才制度。

 

  在接受西方文化以后,如何将“异质”的西方文明与“内生”的传统文化有机地整合起来,达到中西合壁,而不会让两者在新的政治学说领域发生矛盾冲突,文章提出了“参”西方、“本”传统的整合模式。这种模式表明,在中西互动中中国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在当时的文化生态环境中,这种主张既可打破思想界的孤立闭塞,强调西学,又不使中学之本受到损害,从而达到两者有效协调。从稳中求变的角度考虑,这种方式也许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三、创立新内容。《议院上》聚焦西方议院制度,倡导在中国实施西方政治文明,然而统观全文,除议院制度外,还涉及了许多先进思想的论述。首先是“富强救国”的理念。这种理念的追求是实现西方议会制度的前提,在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日益危险的时刻,在尊尚西方先进制度价值的同时,不能机械地照搬移植,还要忠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第二是民本及民主思想。民本及民主思想在字里行间随处可见。“选举之法,惟从公众。”第三是吏治改革思想。文章要求裁撤冗员,开设机构,消除官场恶习。“今之公卿大夫,墨守成规,知古而不知今。”“西人谓我中国人材通病:京官曰畏葸、曰琐屑,外官曰敷衍、曰颟顸。”文章反复陈述要针对官场恶习而开立议院。第四是通才观。人才选拔要注意融“洞悉古今利弊,统筹中外局势”者。第五是加入国际法体系,中外平等遵守国际法。“况今日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绝,则不得不律之公法。”“欲公法之足恃,必先立议院,达民情。”“中国……果能设立议院……彼族……动辄称戈,显违公法哉?”文章反复表达要认清国际形势,以国际法加人世界潮流的思想。

 

  四、体现新价值。 《议院上》整篇文章字句铿锵有力、思想深邃。渎者通过仔细阅读,就会发出观点新颖、字字珠玑的慨叹。在这里,优秀的传统思想通过和西方民主制度学说的整合焕发出新的强大生命力;西方民主制度学说与中国传统优秀思想交相辉映,新学说的价值就如同播下的除旧革新的种子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西方先进制度文化和中国优秀思想文化结合起来,便产生了新型的文化模式。这种价值模式在文中多以格言的形式表现,试摘录几条以相借鉴:

 

  1.“用人行政,一秉至公。”2.“盖官不必备,惟其贤也。”3.“夫国之盛衰,系乎人才。人才之贤否,视乎选举。”“举自一人,贤否或有阿私,举自众人,贤否难逃公允。”4.“本斯民直道之公,为一国取贤之准。”5.“试能本中国乡举里选之制,参泰西投匦公举之法,……君不至独任其劳,民不至偏居于逸。”6.“不知爵禄锡诸君上,则未必能尽知人之明,品第出于高门,则不能悉通斯民之隐。”7.“今之公卿大夫,墨守成规,知古而不知今。游士后生,浪读西书,知今而不知古,二者偏执,交相弊也。”

 

  作者:曹建军 来源:华夏文化 2004年2期

上一篇:政治生态宏观外部环境优化问题探析

下一篇: 政治妥协与西方政治文明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