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形成机理与政治关联的关系
首先对企业政治关联内涵进行梳理,并对企业政治关联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企业政治关联形成机理的相关理论,为政治关联理论的深入剖析奠定了基础。
一、引言
随着政治关联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我国众多学者对政治关联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但从各类期刊的发文情况来看,较多研究关注政治关联对企业价值传导渠道如企业绩效、企业融资、财务救助、市场准入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的研究,鲜见与政治关联基础理论有关的重要研究成果,大部分文章对企业政治关联概念界定不一,衡量标准模糊。因此,本文在对企业政治关联内涵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企业政治关联的形成机理。
二、政治关联内涵
政治关联即“政治联系”,其来源于英文中的Political Connections。自政治关联被提出以来至今,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统一概念,一般指的是企业高层人员或关键人物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一种隐性或显性关系,但其内涵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各不相同,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同文献中政治关联的概念也有差异。
国外学者对政治关联概念的界定多采用实例列举方法,国内学者则多是依据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背景对政治关联进行界定,列示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政治关联概念的具有代表性的界定。
可以看出,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政治关联的界定并非完全一致,但他们对政治关联的界定都是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和政治权利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隐性关系为基础而确定的。之所以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隐性的,是因为二者之间建立的这种关系并不包括政府参股的形式,因此,这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一种特殊而隐性的关系。同时,可以看到,国内外学者界定的政治关联形式均是狭义的,即以企业、大股东或高管本身的政治关联关系为研究对象,而没有把这些主体的连带关系或亲属朋友政治关联关系包括在内。这主要是因为从公开渠道很难获得该类隐性政治关联信息或数据。
三、政治关联形成机理
自1974年Krueger指出,主动与政府部门或政府官员建立并保持良好关系的企业能获得巨大利益后,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这种隐性关系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在Fisman把这种企业与政府部门或政府官员之间的关系称为“政治关联”(Political Connection)后,与其相关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现有研究发现政治关联并非单纯出现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遍布世界各国的全球性现象(Johnson and Mitton,2003;Khwaja and Mian,2005;Leuz and Lee,2006;Fan,Wong and Zhang,2007;Xu and Zhou,2008)。那么对于中国而言,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形成机理是怎样的?本文从不同方面解析了政治关联行为形成机理。具体阐述如下:
(一)寻租理论。寻租理论主张,政府行为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影响资源配置,而这些影响可以带来额外的收益,有特权者为了获得这些超额的收益,便形成了寻租活动。一般而言,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寻租意愿是双向的,政府(或政府官员)把一些规则或标准定的模糊或具有很强任意性,向企业“设租”获取额外收益。因此,存在的寻租空间越大,企业越会主动与政府(或政府官员)建立政治关联。这在我国制度环境不健全地区较为显著,在这些地区,政府透明度较低,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或控制空间较大,从而寻租空间也较大。
(二)交换理论。交换理论认为政府与企业之间是互利的,政府和企业通过交换彼此所需资源而使各自利益最大化。对于迫于提高自身政绩的地方政府,为达到要求指标,其可能帮助本地企业获取其所需资源,或给予本地企业宽松的行业管制,以扶持本地企业发展壮大,而本地企业在自身获利基础上以高额税收等形式回报当地政府。但与政府达成交换协议的企业在获取收益的同时也使企业付出了一定成本,企业在获取政治关联带来的外部资源机会的同时,也面临这付出较高社会成本和代价的“嵌入”风险。
(三)制度理论。制度理论强调任何组织都要适应其所在的环境,包括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处于特定制度环境中的企业一方面因于其避害就利、适应环境规则的行为内生于制度中,另一方面它也影响着制度环境。如企业为维护自身利益积极应对制度环境不利因素,并采取手段拒绝、甚至操纵制度要求从而影响制度环境。另外,缺乏国有企业所具有的国家政策稳定支持、公平待遇,民营企业在正式制度环境中并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不得不通过转向行政规则和私人保护方式建立政治关联寻求保障。
(四)替代机制理论。替代机制理论将制度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主要由宪法、契约制度以及产权制度组成;非正式制度主要由社会习俗、伦理道德、社会价值取向以及文化等组成。替代机制理论认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替代的关系,当正式制度存在不完善、无法有效实施时,非正式制度的存在恰好可以弥补正式制度的不足,从而成为其有效替代机制。在我国转型时期,对民营企业法律保护的正式制度尚不完善,民营企业为了获得正式制度下应有的保护,只能通过非正式的方式获得。
(五)资源依赖理论。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任何组织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得到相关的外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其他因素,包括社会和政策支持以及信息等内容。一方面,企业所需外部资源越稀缺、越重要则企业对该资源的依赖性越强,为获得生存和发展,企业会通过各种途径改变这种依赖的程度;另一方面,企业与外部资源所有者(或控制者)的交往和谈判能力越强,其生存能力也越强(Pfeffer and Salancik,1978)。政府作为资源的掌握者,其政策对企业经营所需某些外部资源会产生重要影响,企业为获得这些外部资源,通过与政府建立政治关联来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从而获得稳定、有利的经营环境,以改变其对外部稀缺资源的依赖程度。
(六)文化传统理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即使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也仍然体现在当前的社会关系中。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观念和行为,同时,传统文化的等级身份意识及行为规则约束,加上在市场竞争中单纯依靠市场化规则发展的限制,使民营企业家意识到改变规则是一个长久缓慢的过程,并不能因为个别企业努力一蹴而就。这些某种意义上促使民营企业家与政府建立政治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是为谋求企业的发展,也是其个人层面的政治追求。除此之外,“关系” 作为我国社会的一种特殊社会构成方式对政治关联也同样重要,我国文化对关系依赖的重视,使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行为受血缘亲情、人情礼仪、协调人际关系等文化规范的约束。
以上分析各个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他们均是由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约束的结果。对于当前市场化改革的中国,政府更具决定性作用,改革并不会一蹴而就,政府职能的变革速度较为缓慢,行政规则下的市场规则使合法性制约相比较发达国家表现出更为特殊的形态。在市场没有完全规范化、法令化时期,表现在实际中的往往是国家各级政府机关、政府部门的行为。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政府为主导、大一统的观念,以及民营企业家身份地位的追求和更高社会地位的愿望,很难使民营企业家与掌握和运用资源的政府不建立起联系。
作者:刘笑笑 来源:商 2016年24期
上一篇:CEO政治关联与公司业绩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