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生活智慧,打造政治课堂
当前,思想政治课的部分内容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在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灵活处理教材,把理论观点的阐述与社会时事热点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一、积累生活知识,丰富教学储备
《新课程标准》要求,政治课堂教学要提倡教学的“生活化”,提倡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主动感悟。前提是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素材的储备,要给学生“半桶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生活化”教学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1.关注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他认为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教学。有些教师不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只会照本宣科地 “满堂灌”,致使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认为政治教学是枯燥无趣的,有的学生甚至放弃学习政治。其实,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政治教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存,提高自己把握外界事物发展的能力。如在教学“中学生要做理智的消费者,需要践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时,很多学生都不理解,他们认为这一原则早就过时了。针对学生的思想误区,政治教师在上课前应要求学生用餐时注意观察周围的浪费现象,然后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谈一谈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感想。接着,教师与学生一起计算学校一顿午饭要浪费多少食物,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舌尖上的浪费”。此时,教师就可以抓住教育契机,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教学内容上。这样一来,教师从生活实践的角度给学生以真切的感受,唤醒了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
2.勤于学习,积累生活经验
学习书本知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但大多数是间接经验。政治教师应向生活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在周围发生的鲜活事实中学习,并加以体会感悟,获得直接经验。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和知识的传递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当前社会时事热点,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如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三个字突然成为网络热词,因为在遥远的斯德哥尔摩,瑞典的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一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笔者立刻收集了关于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材料,并把这一案例贯穿于《人的实践从何而来》这一章节的教学中,从多个角度启发学生分析和思考。在这堂课上,学生既理解和掌握了书本知识,又开阔了视野,可谓一举两得。
二、关注生活情境,开展师生互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交流和反思中逐步掌握和运用知识。因此,作为学习活动设计者,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1.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感受,把教师、学生、情境、教材串联起来,积极为课堂教学预设好意向性的框架。教师只有在课前认真、仔细地设计好每一个方案、每一个步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让生活化材料和情境为教学服务,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如《经济生活》中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消费和企业生产的影响这部分知识,在小高考和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笔者以小明一家逛超市的经历,设计了四个探究式教学情境:情境一,小明发现大部分文具用品在进行降价销售,便对爸妈说:“趁现在降价,我要多买几支,反正要用。”情境二,买完文具,他们又去买米。细心的妈妈发现米价涨了,抱怨道:“米又涨价了。”爸爸连忙安慰道:“别抱怨了,米再怎么涨价也得买啊。”随后,他们又来到家电区,爸爸发现,虽然大部分液晶电视在搞促销活动,但是打完折后价格还是比平日里高,于是对妈妈说:“液晶电视还是以后再买吧。”情境三,逛完超市,他们一家乘公交车回家。由于是周末,车上人多拥挤,爸爸说:“我们买辆汽车吧,这样出行就方便了。”妈妈说:“汽车多贵啊,况且现在油价又涨了,就算买得起也用不起啊,我们还是买一辆电动轿车吧,既省钱又环保。”情境四,回到家,小明的爸爸考虑到电动轿车的动力和续航里程都不如汽车,还是想买汽车。他比较喜欢一汽大众的车子,就在网上搜集了有关企业和产品的相关信息:2015年上半年,一汽大众销量同比下降,为了保证业绩,一汽大众在生产方面作出了如下调整:①2015年7月,为庆祝“厂庆”,成都工厂两个班组放假停产;②对部分车型进行减配,降低生产成本。如大众新宝来一个车型的车尾省掉了防撞钢梁,使用泡沫来代替。通过探究这四个生活化的情境,学生不仅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师生得到了深层次的交流互动。
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政治理论学习的落脚点是指导实践、服务生活,而不是装点门面、束之高阁。通过学习和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学生可以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到“课内明理,课外导行”。
如在教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原理。然后,笔者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请他们谈一谈如何看待自己学习、生活上的挫折,并怎样战胜挫折。学生们纷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如一次考试失败、与父母的一场误会、与朋友的一些矛盾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讲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看法。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既提高了战胜挫折的能力,又让抽象的哲学原理回归生活,解决了实践问题。
当教师把教学视线从课本转向生活后,思想政治教学也逐渐走出了理论枯燥的误区,并开启了学生想象之窗,拨动了学生的思维之弦,政治课堂教学因生活而变得更加有活力。
作者:张东敏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6期
上一篇:新政治观确立的路径及价值探究
下一篇:初中政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