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中如何开展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教学中教与学双方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法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学理念。那么在政治教学中如何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实践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学观念
政治课一般都是以议论文形式来讲述陈述性知识,再加上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重统一要求,轻因材施教的模式,就使学生的学习水平迅速提高受到制约,难以把知识转为能力和智慧,而教师的理解再深刻,终究替代不了学生在主动认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认知收获。久而久之,有可能剥夺了学生主动认知的机会,使其丧失主动求知的信心,放弃主动探索的努力,从而丧失终生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改变过去只重视机械灌输而不重视方法指导的做法,要变灌输为指导,帮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
二、转换角色,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处于积极主动的良好情绪状态时,85%的潜能都能释放出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向性、交互式的空间,主要表现在:一是“导读”,通过精心设计阅读提纲,指导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提纲包括简要提示、教材基本线索和学习要求。二是“导思”,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潜能,问题的设计要立足教材,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拓展思维空间,培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例如:在讲《生产和消费的辨证关系》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对附近农副产品市场进行调查,了解农副产品供求状况:哪些商品供不应求,价格攀升?哪些商品供过于求,价格走低?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对市场大体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学生对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印象深刻,在理解中自悟,在自悟中生疑,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政治学科其实离现实生活很近,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熟悉教材理论的迫切性,从而促使他们主动探究教学内容,并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三是“导学”,通过学法指导来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能力。积极采用“引导、扶持、放手、评估” 的指导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与学生都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单一的主体,必须成为合二为一的互动统一体。这种师生与生生间的多向交往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
三、实现灵活多变的动态性教学形式
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风格不同教学效果也不相同。很多年来,由于评价学生的指标单一,只看成绩,不看过程。学生为了能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好于他人,往往在学习方法等方面“留一手”;再加上从小就接受着“独立完成作业”“独立思考”一类的教诲,使他们在学习上很少与别人沟通,逐渐形成了自我封闭的“围墙”。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在学习竞争激烈的时候,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这不仅影响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利于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因此应该丰富活动的形式,把单调紧张教学过程转变为趣味盎然的活动过程,变单一简单的课堂为多形式、多方位、多渠道、多手段的综合立体大课堂。例如:开展研讨、交流、辩论、竞赛、对话、表演等活动来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或活动在小组,或活动在班级,获得更多竞争、合作的机会。教师在把知识教“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让学生把知识也用“活”。同时,要自觉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加强对知识的横向、纵向和逆向联想从而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使知识聚点成线,聚线成面,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进而使学生的智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创设民主性的宽松和谐氛围
教学环境是贯穿于教学过程,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物质因素与人文因素的总和,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在学校中的发展与教育和教学环境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的学生又具有很强的平等意识,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平等的气氛,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理解。他们不喜欢别人在他们面前指手画脚,他们要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选择接受。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设疑、提问、讨论、总结,平时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与他们加强沟通,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互动起来,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实践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学信息传输通畅,有助于强化师生的凝聚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且在互动交流中启迪真、善、美,从而改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罗桂香 来源:中文信息 2016年6期
上一篇:习近平“政治规矩”新理念渊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