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关于高校公共政治课改革的创新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6-09-26 17:37

  高校德育课程体系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大学公共政治课无疑是高校德育课程的主要表现方式。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意见中明确规定: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但是依目前我国的公共政治课实施效果来看,形势不容乐观。目前我国高校公共政治课依然存在着诸如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弊病,笔者试图创新提出几条改革措施建议,包括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优化公共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

 

  现今我国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政治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对我国政治制度和国情有一定了解和认识,从而正确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不仅我国设立大学公共政治课,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在以不同形式进行着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公共政治课实施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未来的成长、成才和成功。

 

  一、大学公共政治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自1998两课宣布实施以来,其课堂的消极生态就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政治课老师不是照本宣科,便是漫无边际地闲聊,课堂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另一方面,学生大面积旷课,政治课甚至成为大学逃课率最高的课程。部分害怕老师点名的同学即使来到课堂,不是睡觉看小说玩手机,便是背英语单词或做其它专业课程作业。面对这些不断涌现的问题,大学政治课的改革也在一路不断进行。2005年公共政治课经历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在高层亲自批示的促动下,大学本科生必修的政治课瘦身,教材变薄、课时减少[3]。可尽管如此,公共政治课原有弊病依然如癌症般久治不愈。面对这种情形,取消大学公共政治课的呼声愈来愈高,但我认为大学公共政治课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原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剖析:

 

  一是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即将面临人生中各种决定性的选择,却往往由于自身思想不够成熟、法律意识淡薄,而导致现实生活中上许多大学生自杀、谋杀、违法犯罪等现象的发生。所以这就需要学校做出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高校公共政治课是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知识,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端正人生态度,不断提升心理素质,从而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幸,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

 

  二是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德性价值取向似乎越来越模糊和淡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都无时无刻不侵袭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心中。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许多错误的思想观念以手机、网络为载体,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且难于控制,对大学生思想态度影响极大。对此我们更需要集中注意力,加大力度和提高效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二、大学公共政治课的问题分析

 

  主观方面,当代大学生的越来越功利化的学习心理导致其对公共政治课的忽视与不屑。大部分学生认为政治就是脱离生活的意识形态理论,对生活实践毫无直接指导意义,所以根本没必要学习;另外,长期以往的呆板政治课形象也造成了学生潜意识里的误会,以为政治理论仅仅是一些空口号,单调乏味,又无实际意义,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上政治课就是浪费时间和青春,还不如逃课或者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

 

  客观方面:1、课程内容陈旧。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的两课都采用了教育部推荐或本省统编的教材,并且其中大部分内容都和我们在中学时期学习的政治理论大同小异,所以在大学里并不缺乏把社会主义理论背得滚瓜烂熟的人,而是缺少能深刻理解这些理论并将其运用于生活的人[4];2、教学方法单一。几乎所有的大学政治老师都无一例外地采取单一的讲授法传授理论知识,加之深奥乏味的书本内容,大学生根本没有兴趣认真听课,所以才造成逃课和注意力转移现象的普遍发生;3、评价体系不完善。仅仅用试卷测验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德性似乎是一个值得深刻反思的问题。殊不知,当大部分学生都选择用小抄作弊的行为来换取政治高分时,学生的道德人格已经发生问题。那么试问,到底真的是学生的品质本身有问题?还是被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所逼?

 

关于高校公共政治课改革的创新性思考


  三、大学公共政治课改革的具体措施: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新浪新闻记者曾做过一个高校政治课现状调查,记者采访了多所高校的学生,多数人表示,他们听不听课,多半取决于任课老师讲得好不好。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艺术,教师队伍如果不行,教材再好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5]。不难发现,提高教师素质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1)理论功底。无数事实证明,大部分高校政治老师都是政治学或哲学博士甚至教授,所以他们所具备的高深政治理论和哲学思维功底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理论功底影响课堂效率的根本因素在于所有公共政治课老师所掌握知识的单调性和趋同性,而缺乏应具有其自身鲜明特征的独特理解和理论体系,所以在这里应该强调的是需加强大学公共政治课老师理论功底的个性和差异性;(2)教学艺术。教学确是一门艺术,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高校,不仅公共政治课老师未能完全掌握这门艺术,部分专业任课老师也苦于无法吃透艺术化教学这门精深学问,甚至大部分高校老师根本没有心思注重教学氛围的提高,所以导致现代大学课堂教学氛围极其淡薄。我认为,首先,教师自己须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并使之充分展现,责任心、幽默感、人文关怀,这些都是充分吸引学生关注的重要因素;其次,相同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会大相径庭,所以聪明负责的政治老师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适应不同的学生,以达到最大化的教学效果;最后,老师对学生要求的方式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如果老师对学生做出的诸如逃课违规举动仅仅是通过点名等惩罚来处理问题,而不关心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2、丰富课程内容: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都是每一个大学生需要学习和了解的理论,但是是否真正掌握和仅仅掌握这些理论是否足够却须另当别论。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本身是一门非常精辟的理论,而且也为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可是大部分大学生因为对其原典一无所知,所以连它真正的实质和内涵都没有几个人真正掌握。与其单调乏味地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不如引导学生阅读与马克思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主动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和实质;其次,我们都知道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是德性教育的启蒙者,我们也在中学里学习了不少孔圣的思想和理论,可是试问,有多少人完完整整地读完过一本《论语》或者《易经》?有没有一位学生真正学到了孔夫子德性的精华?当今大学生被社会尊称为读书人,却大都连最基本的四书五经都未能完整读完一本。所以大学的政治课与其空洞地告诉学生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不如鼓励学生回归经典,去和真正的大师来一场心灵的对话;最后,社会在不断变迁,价值取向的认识和判断也正日益更新,所以大学政治课上引入时事案例也是十分必要的。众所周知,美国普遍在高校开设通识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在教学模式上,美国大学会结合政治新形势,对课程和形式不断做出调整。如2002年,美国安然公司CEO、哈佛大学校友杰﹒斯基林涉嫌卷入安然丑闻,该校商学院立即采取措施重新调整相关课程,针对该案例设置为期三周的必修课程[6]——学生面对社会现实中的问题进行道德的、法律的研讨和思考,吸取教训,从而间接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和教育。显然,这比直白地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得更有效率和意义。

 

  3、使教学形式多样化:(1)鼓励课堂讨论,开展读书交流会等。目前大学政治老师严重的灌输式本本主义教育过度问题亟待解决。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或是表达个人的价值诉求,或是对某本德育读物的观后感,从而激发所有同学参与政治课堂的欲望;(2)“从做中学。理论背得再熟若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也不过是纸上谈兵之虚。老师应积极带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现实生活出发,努力实现知行结合,让学生切身体会和感悟美德的存在和意义;(3)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除了简单的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做笔记的传统教学方式,老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室的多媒体技术设备,一段新闻视频、加上一首轻音乐也许就能触动学生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从而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追求美。

 

  4、优化公共课程评价体系:学生的道德水平是无法用简单的考试分值来衡量的。虽然要找到一个最合情理又最有效的道德评价指标实属不易,但教育学者们也不应放弃继续探索的努力。我认为,试卷测试只能作为道德水平评判的小部分,更多的依据应该体现在其日常生活的行为举动之中,至于如何获取这个指标,则是需要所有教育学者创新思考的问题,可能来自亲朋好友的评价、又或是同学师生间的认定,进而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中加以客观记录。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诸如口试、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只要是有可能使当前情况得以改善的方法,就值得我们进一步思索其可行性并逐步完善,进而形成制度和体系。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高校公共政治课确实存在诸多不足,并且亟待解决,否则只会持续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教育资源。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呼唤政府、社会和学校教育工作者充分重视其弊病,并指引大学公共政治课走上一条正确且高效的改革之路。

 

  作者:周明桃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40

上一篇:如何有效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下一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分类选课小班化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