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动党的建设创新

发布时间:2023-12-06 17:11

  摘要: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为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开展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党的建设,科学化创新


  十七届四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核心就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不仅应该贯彻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也应该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统领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要性


  1、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所在


  回顾我党走过的革命和建设历程,经过二十八年的革命斗争,毛泽东让中国人站起来;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让中国人富起来,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中国强大了起来。改革初期,西方学者对“经济发展道路的中国模式”是不认可的,现在基本认可了,以至于对政治体制也是认同的。《纽约时报》就2008年金融危机反思美国的政治体制,说美国的救市方案总是一党提出来而被另外一党否决,运作很慢;而中国的4万亿应对金融危机方案很快就见效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有其自身的优越性。所以,邓小平同志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讲过,我们的民主集中制好就好在它灵便、有效。今天,世界在重视中国发展,关注中国模式能不能在世界上推广,可不可以供发展中国家借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的贡献,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与党的领导是密不可分的。


  2、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应对国际形势挑战和风险的需要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经济实力不如发达国家。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如: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我们出台了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仍存在出口下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增大、就业压力增大等一系列问题。所以,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解决好后金融危机阶段的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问题,要求我们把党建设好。


  3、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实现十七大蓝图的需要


  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大建设”新要求。为实现五大建设,四中全会又提出“五化”,即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一步促进目标的实现。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也没有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今年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结构,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维护社会稳定。2008年的“314事件”以及2009年的“75事件”都告诉我们,维护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是同等重要的大事。


  4、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解决党内问题的需要


  89个春秋,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当前党的建设状况总体是好的。同时党内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一些领导干部不重视学习,学用脱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导致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不信马列信鬼神;贯彻上级政策问题,一些干部普遍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能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总之,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因而必须认真解决党的建设问题。


  二、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意义


  科学是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按照党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运行的内在规律开展党的建设。从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来看,科学化的基本要义就是“求真”。即探寻并遵循党的建设和党的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律性是科学化的本质。


  1、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全新的重大命题


  党的建设科学化为党的建设打开了全新的思想空间。以前我们讲马列、学马列多强调政治性。今天提出科学化命题,就是讲马列,不但讲政治性,还要讲科学性。我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马克思主义不但是一种政治,更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978年底开始经济改革,30多年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改革要求政治改革与之相适应,而政治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内容是党自身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就开始思考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拉开政治改革的序幕,受1989年苏东巨变的影响,90年代政治改革的步子放缓,到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至此,为党的建设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想空间,党的自身建设实现科学化就是政治改革的关键所在。


  2、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对执政党建设深入思考得出的重大结论


  毛泽东1939年10月,首次把党的建设作为与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并列的三大法宝之一。并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了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这个命题。这是我党从革命党建设向执政党建设思想的重大转变。


  邓小平1956年“八大”作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首次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把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与“执政”联系起来研究。据考证,这是第一次把我们党称为执政党而不是革命党。1962年邓小平又再次指出“执政党也不是很容易当的。”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80年2月,邓小平提出了“执政党怎样才合格”,邓小平一直在思考执政党建设的问题。


  邓小平提出的问题,为江泽民所高度重视。1994年,江泽民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命题,对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做了深入的阐述,提出了“新的伟大的工程”,初步把它与“执政能力建设”联系起来。


  2002年十六大之后,2005年胡锦涛进一步提出“新的伟大的工程”就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根本目的是要达到永保党的先进性。所以,通过几代领导人对执政党建设问题的深入思考,我党才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


  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途径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途径是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1、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


  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科学的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思想。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就存在一个怎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问题,即理论创新问题,基本要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


  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自身内容,又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保障。首先,要有系统的总结和反思,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进程中推进制度建设。创造性地落实已有的,创造性地健全没有的,创造性地完善残缺的,创造性地纠正违规的。其次,要在健全制度体系上下功夫,增强制度的系统性和严密性。这个体系的基础是党的根本制度即民主集中制,在根本制度基础之上是党内的具体制度,即,党的代表大会制度、集体领导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再次,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落实制度的保障和监督机制。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贵在经常、重在落实。


  3、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坚持科学方法的运用,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途径。所谓科学方法,是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科学的工作方法。毛泽东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加强党的建设的科学方法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的工作。一是继承和发展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方法。二是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方法,重点是提高党建工作的网络化水平。三是借鉴外国政党的有益做法。作者:孙宝洪,本文来自《党的建设》杂志

上一篇:当代中国党政关系研究综述

下一篇:从党的文献看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