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繁荣兵团文化 弘扬兵团精神

发布时间:2023-12-12 14:29

  繁荣兵团文化,弘扬兵团精神,我们要做什么?一是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凝魂”;“魂”之功力,在“凝铸”。二是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聚气”;气之所为,在“集聚”。三是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鼓劲”;劲之进发,在“鼓舞”……


  作者:祝谦


  2012年1月4日,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在兵团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讲话时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兵团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表现,是几代兵团人在稳疆兴疆、富民固边、加快新疆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的精神文化成果。在近60年的发展中,兵团文化体现了引领兵团事业发展、宣传弘扬各民族共同价值观、团结凝聚职工群众、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抵御不良文化侵袭等重大功能。”其引领、弘扬、凝聚、满足、抵御五大功能,是对兵团文化的深刻概括。其提出文化来引领发展、以文化来建立人民的精神家园、以文化高擎人民的精神旗帜、以文化力引导经济力,使文化从跟跑角色成为领跑力量。这是兵团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思想指导和理论引领。


  繁荣兵团文化,弘扬兵团精神,知易行难。我仅就车俊同志的讲话精神,将所思、所想、所悟、所感,絮语若干,以求教正。


  一、关于文化的说长道短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对文化的解读,大体在四个方面:人民大众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血脉、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政党的精神旗帜。


  对于文化的社会解读,所说者众。择其要者,列举如下:


  就其现实性来说,文化是人类生存的精神家园。


  文化本身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是帮助他们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


  文化是每个社会成员都自觉认同,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价值、情感力量,是一种内在的意义。


  英国学者泰勒对文化的描述是:文化是影响和解释人类生存方式的知识、制度和观念的有机复合体,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体现。知识是文化的基础,制度是文化的核心,观念是文化的灵魂。


  林林总总,难以尽数。文化学者放言,对文化的定义,世界上有300多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所以,美国学者洛威尔也只能无可奈何地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以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文字规范它的意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它无处不在。这个见解很能帮我们了解文化无所不在又似乎不知它在“何处”的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在平时谈论中,或在文字表述中,我们爱把文学艺术称为文化,是因为它通过语言、动作、线条、色彩、情境表达了人类心灵深处的共同情感;爱把哲学、宗教称为文化,是因为它们以不同方式诠释了人类的起源、社会的万象、生命的归宿;爱把制度、风俗称为文化,是因为它们从不同角度约定了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做事风格;爱把环境、建筑、器物称为文化,是因为它们承载了人类想要表达的思想诉求,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但是,人们尚未把内心的诉诸看作文化,如:当你看到一件商品,很快就会判断好与不好;当你看到一处景致,很快就会判断美与不美;当你看到一个人,很快就会判断他的穿着得体不得体,等等,你所有的判断、评论,都是内心的“文化活动”。可见文化的纷繁形态。


  正因为文化的这种无所不在像空气、无处不“照”像阳光的普适性,也因为文化对于人类是一种精神上的内在需求、普遍需求、也是终生相伴的需求。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还因为文化作为历史文明的积淀、作为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解决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深层次追问,就决定了文化对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主导性、制约性、推动性。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把文化置于发展的中心位置”、“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文化的繁荣”。


  就此看来,兵团就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出繁荣兵团文化,弘扬兵团精神,是拨繁举要、提纲挈领的。


  二、关于文化的表现形态举要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文化都是它的民族精神和思想灵魂。尤其是上世纪末以来,学界把国家的实力定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文化发展更为世界各国倾心倾力。最著名的例证,莫过于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发明的“软实力”学说。所谓“软实力”,即不用强迫他人,而是通过吸引、感召、影响,就能达到自己所想达到目的的能力。


  一个世界强国,除了靠实力主导世界,还要靠文化引导世界。这种“软实力”体现在世界事务中,是设置议题、制定规则、建立标准的能力。也就是说,大家来参加游戏,你不能参与制定规则,那就只有“玩玩”的份,赢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之际,撒切尔夫人说过一句话:中国还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大量出口的是电子产品和服装,而不是思想观念。此话不中听,但中肯。中国文化不走出去,不在世界上取得更大话语权,即使输出再多的产品,也只能是“提篮小卖”的游商走贩。


  我们可以看一看美国的“软实力”,它的文化输出并不复杂,人称“三片文化”:大片、薯片、芯片。美国大片(曾占国际电影发行市场的92.3%)控制人们的视觉娱乐,从而输出美国价值观。炸薯片控制人们的胃,宣扬的是美国快餐文化。电脑芯片控制人们的创造性和文化安全。你想,人们眼里看的、胃里装的、手里用的,它都想控制起来,并没有刀光剑影,这种“软实力”何其威猛。


  今天,人们对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发展“软实力”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有学者议论,一个现代国家的宏观分类,往往划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大板块”。然而“四大板块”不是平行的。它就像地球的构成,地壳是政治,虽然无所不包,但却是表层的。地幔是经济,虽说比地壳要深入一些,但经济手段解决不了所有的社会、伦理等问题。地核是社会,尽管已经深入到“核”的部分,但它仍不属于心脏地带。地心是文化,只有文化才称得上一个国家的心脏与灵魂。


  因为,所有的问题,追根溯源、归根到底都是文化(或日文明)的问题。不从文化上找原因,永远刨不出问题的“根”,要改变落后的现状,只能是空想。看中国、看世界,先进者,皆为文明引领;落后者,皆为文化蒙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通过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需要通过文化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需要通过文化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获得生产力的解放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我们进行兵团文化构建的意义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收获理想信念的坚定和共同奋斗思想基础的夯实;从事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收获共同记忆的保存以及当代人的自信心、自豪感;开展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度阐释和文化元素符号的提炼、推广,收获认同感的强化和软实力的提升;举国一致地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和精神文明创建,收获社会情绪的和谐、文明风尚的形成……


  我们知道,繁荣兵团文化,一是要抓牢现代文化的引领,二是不能忽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劝诫、智能开发、意识诱导与精神激励的积极作用,三是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要兼收并蓄,不可偏废。如:知识就是力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等,后人对此百学不怠,百读不厌,百思不倦,写作座右铭,道理正在这里。


  文化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如此巨大,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力如此凸显,兵团人应该认清繁荣兵团文化,弘扬兵团精神的作用和价值,从而义无反顾地去抓好兵团文化的发展繁荣工作,让它出奇、出彩、出成果。


  三、关子繁荣兵团文化,弘扬兵团精神我们要做什么


  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后,兵团的发展和稳定已经摆进了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已经引起了东中部各省市的倾心关注,已经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有了热切的期望度。这是兵团在“众目睽睽”下办每一件事的压力。兵团工作与自治区一致,围绕的是中央确立的战略目标: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那么,兵团文化将为“战略目标”实现发挥哪些作用呢?


  一是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凝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首先要实现“四个认同”(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祖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兵团260多万各族儿女站在这个“起跑线”上,才能动作整齐、步调一致;其次是要形成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当兵团人具备了这样的精神品格,才能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第三是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这是兵团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品格。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没有差异,不成世界。兵团人要锤炼自己的意志,拓展自己的胸怀,放眼未来,海纳百川,这样才能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家庭和睦,人际和气。


  当然,“魂”,远非这三条,但是,只要我们从文化这个精神领地将人们的“魂魄”凝铸起来,人们的改革精神就会高扬起来,跨越斗志就会激扬起来,社会发展就会蓬勃起来,人民生活就会幸福起来,长治久安的局面就会开创出来。


  “魂”之功力,在“凝铸”。


  二是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聚气”。毛泽东有一句平实却力透纸背的话: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气、神,是人活着的全部价值所在。兵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兵团人必须要有一股非同凡响之“气”:气宇轩昂、气势如虹、气冲霄汉、气吞山河,“力拔山兮气盖世”。


  试想,科学发展,没有气势如何打开局面;改革创新,没有气势如何排除阻力;开放发展,没有气势如何吞吐吸纳;经济建设,没有气势如何力拔头筹;社会变革,没有气势如何富民强区;民生改善,没有气势如何加快进程;城乡文明,没有气势如何开辟境界……


  兵团要处理好“三大关系”、抓实“三化”建设、实现“三个提高”,关键是要“干”。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只有凝神聚气地干、一往无前地干、永不懈怠地干,用汗水浇灌,让幸福花开。


  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关键在人,在人的精神,在人的气概。当人们把“气”凝聚起来。形成不畏艰险的气势,气势之下无弱者,就能开创“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新局面。


  气之所为,在“集聚”。


  三是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鼓劲”。中央为新疆制定的战略目标,也是兵团的战略目标;中央安排的19省市给新疆的对口支援,也含对兵团的支援;中央对新疆的政策扶持,兵团也得到同样“享受”。这些是振奋人心的世纪“亮点”,只要我们把它文而“化”之,升而华之,列阵现代文化,作为“精神原子弹”,震响在兵团各地,就能为各行各业提神、长气、鼓劲,以强大的精神动力,掀起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高潮。


  今天,兵团面临一个历史的新机遇、新形势、新气象、新局面,兵团人都面临扪心自问的新时刻:创造兵团美好的明天,我们不干,谁干?现在不干,何时干?


  劲之进发,在“鼓舞”。


  四是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造势”。毛泽东一贯强调,要做好某一件事,必须舆论先行,要“造势”。兵团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自然也不例外。兵团文化要勇于担当,要把舆论氛围搞得浓浓的,要把文化气势搞得足足的,要把建设热情鼓得满满的,要把人的精神提得“嗷嗷”的,营造一个势如破竹的态势、志在必得的态势、义无反顾的态势、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态势。


  我们要为兵团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造势,要为19省市对口支援造势,要为民生工程造势,要为教育、为环保、为旅游、为铺排在兵团大地的所有项目造势……


  势之恢宏,在“营造”。


  五是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给力”。当今世界,公认文化是一种最重要的软实力、巧实力,相对于经济、科技、军事硬实力而言,它的影响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它从无形变有形,从情感变力量,从精神变物质,这为无数事实所印证。我们知道,在文明状态下,一切行为都是文化行为,一切商品都已成为文化的载体,一切财富都凝结着文化价值,所以,现代文化,必须站在时代的至高点上,以俯仰天地的境界,悲天悯人的情怀,大彻大悟的智慧,出科学的理论、高尚的精神、正确的舆论、优秀的作品,以激情澎湃的时代华章,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鼓与呼,给力各条战线:干、干、干!天山脚下红烂漫。


  力之张扬,在“文化”。


  四、关子繁荣兵团文化的期许


  兵团文化,与“丝绸之路”一样绵长、与大漠驼铃一般悠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屯垦文化”。它有纵深、宏阔、苍劲的底色,成就了丝路文化千姿百态的种类、五光十色的意境和沉甸甸的厚重。


  今天,我们如何促进兵团文化鼓满风帆,如何“鼓满”、如何“扬帆”呢?尽管这不是一日之功,急不得,但也慢不起,要从当前起步,像打仗一样,一仗一仗打下去;像做文章一样,一笔一笔写出来。是否可以从这些方面人手做工作:


  第一抓认识到位。一要落实“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现在学术和文化上的思想大解放。要倡导争鸣,多听诤言,让人敢想、敢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气不争不高。“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们要有这样的胸怀和雅量;二要抵制“双化”:“西化”和“分化”。解决好排除干扰、识别“毒草”的问题。用:扎篱笆、筑防线、建堡垒、堵“杂音”、压敌声、批缪论、扫黄毒、打非法,练出我们的文化“法眼”;三要实现“双硬”: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抓经济这一手过硬,已是不争的事实。现在我们抓文化软实力,也必须在“硬”字上下工夫。做到:工作部署,有硬要求、硬举措;加快发展,有硬手段、硬办法;检查考核,有硬杠杠、硬标准;组织领导,有硬班子、硬队伍。各级主要领导要把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要求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四要制定“双工程”:文化精品工程和屯垦文化工程。经济抓名牌,文化抓精品、抓特色。精品能力透纸背、动感天下、以一当十。特色则一枝独秀、唯我独有、独占鳌头。五要抓住“双建”: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就是说,要有人管事,要有地方干事。


  第二抓内容出新。一抓主题:是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铸就兵团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使爱国主义成为万方乐奏的主旋律,使改革创新成为万众一心的主动力;二抓主轴:解决好价值观的问题。让每一个兵团人都活明白、弄清楚,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么活着”的问题,树立人生信仰,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三抓主导:实现三个“解放出来”。这是当前思想解放的延续。一是从唯GDP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二是从“怕”的思想障碍中解放出来(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三是从“私想”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要一切从私利出发)。只有扫荡思想牢笼的残影,兵团人在向现代文化转型上,才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四抓主流:抓现代文化的先进教材。这种教材,“克里空”不行、自说自话不行、艰涩难懂不行、隔靴搔痒不行。必须做到:少而精、深而易、浅如水、明如镜、鲜似花、活似鱼,土像瓜果、俗像吃穿。有了这样的大众教材,朴实理论,明白哲学,兵团文化才能在坚实基础、肥沃土地上成长起来;五抓主宰:要培育响亮的话语权。用“北京语言”,说好“兵团话”。以兵团精神、兵团气概、兵团速度、兵团效率、兵团作风……创造“风景这边独好”的新景象。


  第三抓传播效果。一抓贴近,不能从本本和概念出发,不能用脱离实际的说教强加于人,不能将说的和做的搞成“两张皮”,不能只有场面上的轰轰烈烈,搞形式主义。要说实话,鼓实劲,求实效。要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反映群众的切身感受,多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使兵团文化的传播可亲可信、深入人心。二抓普及,要像毛泽东所教导的那样,从人、口、手、“小放牛”、“兄妹开荒”做起,从“下里巴人”做起。多写“不像理论”的理论文章,就像不像诗的“打油诗”那样,要让普通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只有基础牢固,才有可能提高,才可以“阳春白雪”。三抓质量,要克服“四谁”,千万不要走进“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文化死胡同。文化要武装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如果没有人看、没有人听、没有人读、没有人想、没有人信、没有人用,那么,就丧失了文化的意义。四抓手段,解决过河的“船”和“桥”。如抓媒体,搞活动,造氛围。有效传播兵团文化,不是一役之功,要经常讲、反复讲,要有“钉子精神”,挤和钻。认真做到“每事问”,追求“零距离”,实现互动,引起共鸣,产生共振。五抓落实。繁荣兵团文化,弘扬兵团精神,不只是定计划、作安排、喊口号,关键在落实。所以,我们必须从一件一件具体事情抓起,必须从一言一行丝丝入扣地做起,必须从一点一滴毅然决然地改起。实现兵团文化在基层落地、扎根、开花、结果。让兵团波澜壮阔的事业,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开辟的航道上,登上这艘历史的巨轮,扬帆远航!本文来自《兵团党校学报》杂志

上一篇:党课模式创新浅析

下一篇:英年早逝的工运领袖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