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浅谈从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

发布时间:2015-07-16 12:09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列宁提出了建立新型革命政党和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开启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实践发展历程的经验启示我们:必须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保持思想统一;必须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掌握真实本领;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党;学习型政党;历史演进;经验启示
 
  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坚持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在尊重客观规律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和突出特点。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就理论“掌握群众”而言,加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宣传和教育,使之指导建党,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党和人民就将是一种强大的、战无不胜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列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了建立新型革命政党和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首要的是关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学说。它体现了注重思想理论建设的特点和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历史演进
  (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诞生
  伴随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 便成为时代的任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关键是同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原则争取和教育工人群众。为了给建党做好思想准备,他们于1846年初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通过这个组织与各国工人团体建立广泛联系,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各种错误思想,逐步统一认识,把真正的革命者团结起来。在对“正义者同盟”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批判了在同盟中占统治地位的魏特林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使同盟抛弃了“人人皆兄弟”的超阶级口号,确立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口号,制定了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新纲领,这就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不仅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周详的纲领,论述了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政治主张、战略策略、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而且还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目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
  (二)列宁提出了建立新型革命政党和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世界革命的中心从西欧转向俄国。列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粉碎了各种非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创建了一个根本不同于修正主义泛滥的第二国际西欧工人党的新型革命政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推进到新的阶段。
  首先,列宁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列宁认为,必须广泛传播和灌输马克思主义,为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思想基础。从1893年开始,列宁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团结教育了一批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明确提出了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列宁认为,自发的工人阶级运动不能产生社会主义意识,社会主义意识必须靠从外面灌输。灌输的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大众化的过程。
  其次,列宁创立了新型革命政党学说。为了给建党扫清道路,他在1894年写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彻底批判了民粹主义,指明了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虽在1898年3月宣告成立,但实际上并未建立起来。1902年3月,列宁发表《怎么办?》,全面系统地批判了伯恩斯坦主义和经济主义,提出了建党的基本原则和计划,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1904年5月,列宁写了《进一步,退两步》,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所以,1920年春,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
  再次,列宁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最早提出了执政党建设思想。列宁特别注意提高党员的质量,增强党的战斗力。他认为,严格入党条件,为的是纯洁党员队伍,提高马克思主义修养水平;夺取政权后要及时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管理俄国”是党的最主要的政治;提出实行党政职能分开,加强党和国家机关建设,发扬党内民主,开展自由讨论,强化监督,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改进工作作风,把受过教育训练的优秀分子,经过严格考试,选拔到党和苏维埃国家机关中来;扩大中央委员会,防止党的分裂,指明了领袖应具有的个人品格等等。
  (三)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先进分子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建了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中国共产党党情相结合,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法宝、一项伟大工程,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建设的“伟大的工程”的目标、任务、要求,注重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科学地制定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能力。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绝大多数、长期处于农村环境中,创造性地解决了如何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的问题。在党的建设中,我们党不仅发扬了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优良传统,凸显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作用,创造了在全党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着作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而且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以及民主集中制、“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原则和方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认识党的历史方位、地位和使命,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新的伟大工程,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
  首先,邓小平强化了执政党意识,明确了执政党建设目标。一是强调从执政地位出发,加强执政党建设,突出执政党意识。1980年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党是执政党”274,“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276,我们长期没有搞清楚,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吸取的教训。二是明确了执政党建设的目标。1983年,邓小平号召: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 39。从而鲜明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目标。为此,强调了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党的领导制度;健全党内民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开展反****斗争等。
  其次,******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党建目标上,他指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党建理论体系上,形成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包括了思想路线、先锋队性质、阶级基础、群众基础、民主集中制、干部队伍、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等一整套理论。

再次,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围绕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三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和基层党的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全面构筑反腐倡廉体制,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等战略部署。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实践发展历程的经验启示
  (一)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建首位,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实践的一项重要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不断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和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潮。1875年,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与拉萨尔派合并一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才会有组织上真正的团结和统一,所以他们告诫德国党领导人绝不能拿原则作交易。当哥达纲领草案公布后,他们尖锐地指出这是一个“极其糟糕的、会使党精神堕落的纲领。”为了肃清拉萨尔主义,帮助德国党划清同它的界限,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彻底清算了拉萨尔主义,进一步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针对“苏黎世三人团”要求取消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地位的错误,恩格斯指出:“这里涉及的是任何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内根本不容讨论的问题。在党内讨论这些问题,就意味着对整个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提出怀疑。”针对欧美工人党特别是德国党内“青年派”的教条主义,恩格斯批评他们学院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歪曲得面目全非。针对杜林向马克思主义展开的全面进攻,恩格斯撰写了《反杜林论》,有力地批驳了杜林主义,教育了工人阶级和全党。
  列宁从创建政党起,一贯重视科学理论的重要作用,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旗帜,“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274。所以,没有科学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社会党,就不会有国际共运,“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312虽然理论的意义重大,但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而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针对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泛滥所造成的第二国际各党的思想混乱,列宁指出:“必须做到巩固的思想一致,不许有意见分歧和思想混乱”[10]。他认为,必须通过公开的全面讨论,在一切原则问题上同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划清界限。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成为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决定性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思想统一的党。早在红军创建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问题。根据红军生活在落后农村和农民出身的党员成为主要成分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指出:“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11]85因此,必须通过思想教育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解决党员思想入党的问题,从而实现党的思想统一。“而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 [12]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后来经过实践在延安整风时期达到成熟。针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些地方、部门和同志只抓经济和崇拜GDP等倾向,邓小平及时指出:“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48针对现代化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并深刻总结“****”风波的经验教训,邓小平明确指出:“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287******强调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广泛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活动,切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是共产党人的基本素质”,要“集中精力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重大理论创新成果”[13]36。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实践,都突出了思想理论建设的功能和作用,达到了增强思想理论素养、铸牢理想信念灵魂的目的。
  (二)必须努力学习各种知识,为革命和建设奠定坚实的本领基础
  十月革命胜利后,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和俄共(布)高度关注通过学习提高党领导国家的本领问题。列宁指出,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共产党必须适应从“说服俄国”、“夺取俄国”到“管理俄国”任务的转变,学会“管理俄国”;必须开展“文化革命”;发展和健全党内民主,严格党的纪律;加强党和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根据当时经济建设任务紧迫而繁重的情况,列宁还要求共产党员学习商品经济知识,学会同商人做生意,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学习国内外一切先进的东西,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俄共(布)中央十分重视党校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和使之掌握科学知识方面的作用。1919年3月,列宁主持召开的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对如何办好党校作出了明确规定。到1922年,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共建有各级各类党校200多所,学员不仅学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还学到了管理和业务知识。
  1939年5月,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毛泽东指出了党所存在的“本领恐慌”问题,号召全党来一个学习竞赛,强调:“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11]18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要求全党必须学会经济工作,学会管理工业、城市和做生意。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形势的变化,毛泽东认为,对于经济建设我们党过去的经验是不够的,只能认真学习,学会建设,掌握经济规律。他要求领导干部奋发努力,在提高马列主义水平的基础上,使自己成为精通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专家。20世纪50年代,顺应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毛泽东敏锐地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把党的工作的着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14]。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的自然科学和技术,学习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管理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1978年12月,针对新形势新任务,邓小平发出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结合我国的实际,要着重学习经济学、科技、管理、业务、文化以及法律和道德知识等。他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干部“四化”;培育“四有”新人的思想都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学习内容。通过解放思想、学习教育、整党活动、改善党的领导、改革领导体制、实现干部“四化”等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本领,是邓小平党建思想的一个突出特色。
  ******从创新的角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总结历史经验,揭示政党发展规律,提出着名的“创新论”。******强调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倡导的“三讲” ;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都充分体现了学习思想。他号召大家一定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努力学习,全面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15]702高级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15] 656

  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政治责任的高度强调学习问题。2004年10月,******指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认真查找并正视自身能力建设上的不足和差距”,“努力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他指出:“要把组织学习同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把搞好党员学习作为完善党的组织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党组织既成为党员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大熔炉,又成为党员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的大学校。”他要求全党“下功夫学理论、学科技、学管理。”[13]35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加强学习既是提高本领的迫切需要,也是一种政治责任,必须乐于、勤于和善于学习,必须带头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
  (三)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实践保持生命力的源泉之所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诞生之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一点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表现得更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16]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理论创新。
  首先,我们党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创造性地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反对“两个凡是”和开展实践标准的大讨论中,邓小平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另一方面一定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15] 626******根据时代发展和国内外、党内外形势变化,及时总结了实践经验,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创新发展,增加了“与时俱进”的内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提出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号召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指出“坚持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和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13]91。
  其次,我们党创新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再次,我们党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邓小平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这里最早涉及到了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问题。随后******又强调了通过开展“三讲”教育、真正做到“三个代表”、高举旗帜、理论武装、从严治党等来“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15] 598。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度重视,不仅提出了改进“三个执政方式”、注重“五个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而且作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的战略部署。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继续深化,也是其重要途径。建设学习型政党在新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同时也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关于党建理论的坚持和深化。从根本上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政党建设的思想回答和解决的是在阶级斗争条件下,在革命和战争的环境中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党建的根本目标是要使党成为革命的领导核心,带领人民夺取政权。所以他们的学说实质上是关于革命党的学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回答和解决的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在和平与发展的环境中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党建的根本目标是要使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人民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思想实质上是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学说。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2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3.
  ******.******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06.
  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 列宁.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16.
  [1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13] 总政治部.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0.
  [14]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1.
  [15] 中央文献研究室.******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6] 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9.

上一篇:浅谈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

下一篇:浅谈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下的网络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