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发布时间:2015-07-16 12:11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它的实施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需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现实需要。落实实践课的有效性。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途径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弱化之势。原因很多,其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课的相对弱化和缺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索马克思主义实践课的原则与模式,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需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现实需要。

  第一,实践课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客观需要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看出,党的教育方针不仅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的特征,也凸显了实践性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应深刻领会教育方针的丰富内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人的全面发展。

  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又联合下文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和高校管理者深化教育改革和创新,积极开拓实践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课中观察、理解、分析社会,消化课堂理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实践课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利用课堂教学等形式,与大学生共同讨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未来趋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大学生通过学习讨论掌握了这些道理.就可谓“知”。但获“知”并不是人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获“知”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了“践履”。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要特点。大学生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走出校门.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这对达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健身心、完善人格等教育目标,以及完成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满足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培养任务都极为重要。

  第三,实践课是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现实需要  当前,不少大学里,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普遍认为“上公共课难,上政治课更难”,学生则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政治课毫无用处”。因此,在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可以屡见这样的场景:这边老师苦口婆心讲原着、析理论.那边学生们或入梦乡,或埋首于其他书籍、杂志。更有少数同学.只要是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干脆不来。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很多,其中对实践课的不重视是重要原因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教师由于受政治纪律和本身水平的局限,基本上还是采取传统的“满堂灌”教学,缺乏和学生的思想互动。所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感兴趣甚至反感也是可以理解的。

  实践课的设置则有利于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课的设置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理论与实践并重为特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让学生参加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工具,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提升对理论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魅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育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日趋多样化。但重要的是,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规律,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科特点创造性地探索适合大学生实际的实践课程。

  第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课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针对性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高校其他学科、课程相比,其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政治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特点非常鲜明。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的改革中,要力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严肃、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彻底的理论批判精神,突出培养和造就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时代性原则。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正因如此,学生既会感觉到理论强大的生命力,也会感觉到理论变革带来的困惑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的方式、内容,要更多体现时代性和多样性,不能因为实践课不好组织而搞统一形式、统一内容、活动单调的“一刀切”式的所谓“实践”。再次.双向互动原则。老师在实践课中也要积极引导,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后,务实性原则。大学生对形式主义的东西很反感,不少高校课程表上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但不少是应付上面检查的,在现实教学中根本无法兑现,或者一些实践课名不副实,仅仅上讨论课或者找些视频资料一放了之。要让实践课落到实处,一定要务实,不做表面文章,不走过场,认真组织好每一次实践课,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重视,才能顺利达到教学目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的教学模式  鉴于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一般承担数百甚至上千学生的授课任务,在实践课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充分利用课堂、校园、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更大的教学空间中得到提高。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一下几种:一听,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或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员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做工作报告;二看,组织学生观看反映社会新变化、新进展、新观念的记录片或新闻影像资料;三走,走出教室进行社会调查,走进农村,社区,走向工厂、街头,了解社会,剖析社会,思考社会的发展;四谈,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对感兴趣的实际问题进行专题探讨。五写.教师给学生提供参考性实践课题,让学生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科研论文等等。此外.虚拟实践.网上调查.兼职等等都是很好的实践课方式。总之,要根据学校、学生以及社会资源的具体情况采取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课,让学生从社调、实践、参观访问中理解国情、民情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自觉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第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课中的教师角色  在许多高校。不少老师因为实践课不好组织以及认识上的误区,对实践课基本上放任自流,而学生也不把实践课当回事,根本起不了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作用。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践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教师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合作的和谐关系。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减少知识的传授.更多地去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做学生意见的倾听者.困惑的解答者。教师还应具备有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帮助学生沟通与各部门的关系,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创设宽松的活动时空,使学生能有条件去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形成观点,以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困境。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和加强思想政治素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任何一种方法的成功必须建立在整体优化调整的基础上。关于整体优化,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笔者对上好包括实践课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有这样几点认识


  第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坚定的信念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教师不知道除了相关理论外应该讲些什么,只好照本宜科;有的教师知行不一,自己在课堂上给学生讲的是一套,课下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屑一顾,怎么能谈得上教育引导学生呢?所以,教师要端正态度,用心去了解这门课,研究它,树立对这门课的热爱之情。老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德才兼备、知行同一、正气盈怀的形象,这样才能凝聚学生的人心。对于学生不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错误态度.老师不要讥讽,不要态度冷漠,而是要走进学生,同他们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困惑。“润物细无声”,老师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在马克思主义教学过程中形成良性的互动过程。

  第二,高校的管理者要真正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同党中央和国家主管部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重视程度相比,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管理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态度就非常微妙,虽然在口头上声称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但在马克思主义教学的“软件”和“硬件”上都让人感觉到同其他课程相比有差别。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都是大课堂上课;实践课只是表现在课程表中,而无具体时间让老师去操作;在职称评定、教师进修等方面也因是单纯的教学岗位而受限等等。在这样的氛围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普遍感到受轻视,不少人寻找机会,以求离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行动小,实效微弱。所以,从国家和民族的大业出发,从教书育人的根本之际出发,高校管理者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视落实到实处,真正调动在职师资的积极性。

  第三,课程改革、教材编写要符合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生动充实  大学生普遍感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单调的”、“教条的”、“空洞的”,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内容和社会实际严重脱节以及教学的僵化所致。为解决这个问题,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为契机,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改革。特别是在教材编写上,要有创新,减少直接的政治说教,使教材能融思想教育于知识学习,融意识形态教育于公共价值教育之中.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提高学生的接受度。

  俗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面对挑战,我们要以创新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坚持“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上有大的突破性进展,真正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实效性。

上一篇: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集中体现——论学习

下一篇:试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