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主义的“去激进化”趋势
民族主义是世界上最强烈、最富有情感力量的思想意识,它如同家庭对于家庭成员的天然亲和力一样,对人们产生最直接、最自愿、诉于亲缘本能的感召力。只要世界上存在着民族、国家以及外部世界对这一民族利益的挑战、压力或威胁,民族主义就会激发起人们维护民族利益的热情、责任与使命感。
民族主义又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夹杂着强烈非理性的情感色彩的情感力量,是一种情绪大于理性的、能把非理性冲动甚至自私的动机掩饰在崇高理由之下的煽情力,是一种崇高与幽暗交织甚至被动员者自己也无法理解的复杂激情。在激进的民族主义成为话语霸权的情况下,一旦务实的政府出于民族的长远利益而主张温和、让步、理性妥协,民族主义就会挟道德主义的话语优势,居高临下地挑战坚持务实理性立场的政府的权威,斥责政府的“卖国投降”言行。尤其在群体性情绪聚结的环境中,民族主义的气氛会形成一种“广场效应”的心理暗示,让不相识的人们,突然间产生同仇敌忾的破坏性、法不责众的非理性行动倾向,且其后果远非任何当政者所愿意看到。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三个阶段
大体而言,我们可以把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最早阶段是民族主义复兴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在1990 年代中期,中国民间民族主义开始进入相当活跃的时期,并出现激进化的趋势;第三阶段,从现在起今后数十年的相当一个时期内,中国民族主义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并有可能逐渐走向温和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间自发的民族主义是在1990 年代以后崛起的。一旦百年以来的屈辱产生的压抑感随着国力上升而有了释放的机会,人们就会油然产生“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的心理。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的增强,标志着民族主义的复兴时期就此开始。这种心态在突然崛起的落后民族中都曾经出现过,包括现在的印度也是如此。
1990 年代中后期,是民族主义显示激进化趋势的阶段。后冷战时代,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交往频密,彼此接触机会大增。对于双方来说,由于在政治、历史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彼此间新的利益博弈规则一时还没有建立起来,一旦进入利益博弈与利益冲突过程,双方都还夹杂着冷战时期的思维定势,这就更容易触动中国人作为历史上的受伤者的敏感神经,成为激发民族主义情绪的重要原因。“银河号事件”“南斯拉夫炸馆事件”“撞机事件”以及申奥过程中发生的相关事件,均激发起中国民众为维护民族利益而与西方对峙的情绪。1999 年,美国飞机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是激进民族主义的起点。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刚愤的激进民族主义思潮在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当中迅速抬头。
民族主义激进化的原因
首先,从民族心理角度来说,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危机形成了一种深层的“受害意识”。中国是一个在历史上享有无尚荣耀的民族,自近代以来,遭受挫折与凌辱之后,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这种受伤者的敏感情绪,有强烈的发抒宣泄的冲动。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与国家实力增强,由此产生的民族自信心为这种心理宣泄提供了可能。此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国内获得的由政府发布的相关信息的高度同质性,特别容易形成对事件过程的单方面的理解,进而激发起百年中国人的悲情意识,形成强大的民族主义浪潮。
其次,中国的民族主义往往与中国政治文化中特有的泛道德主义相结合,形成激进化趋势。基于受害的历史记忆而产生的高度敏感心理一旦被激活,泛道德主义会进一步把任何现实的温和冷静的态度与言论,解读为“对外软弱”,解读为委曲求全的“绥靖主义”,形成对当政者的道德压力。泛道德主义与“左”的政治文化心理积淀有关。中国人三十年来与世界其他民族共同分享着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为什么“愤青”们仍然会以偏执、好斗的方式来处理国际问题?这是因为,曾经激进的极左的政治文化,曾经如此深深地渗入民族的骨髓与精神生活之中,“左”的思维方式对人们思想的支配与影响作用的式微,要远比经济变迁缓慢得多。教育制度中存留的“左”的陈旧的内容,成年人的立身行事的方式,都会在无意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我们的民族只有经过长期的、自觉的自我批判与自我反省,才能真正地成熟起来,并走向真正的文明。
未来中国民族主义“去激进化”的趋势
虽然中国的民族主义有潜在的激进化的倾向,但从长远的趋势来看,在正常情况下,激进民族主义将会退潮,温和理性的民族主义将会成为主流:第一,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迅速崛起,观念更具稳健性,心态更为平和理性,这使他们的民族主义更趋向于理性与温和化。第二,政府已经意识到民族主义的两面刃特点,开始对民族主义情绪进行有意识的控制与引导。第三,开放的环境使中国人对外部世界更加了解,从而改变了原来封闭环境中形成的固有观念。第四,中国人的自信心更强了。一般而言,内心充满自卑感与压抑感的人,在受到刺激之后,更容易表现得亢奋、悲情与反应过度;相反,经济发展与国力强大培育出来的民族自信心态,与中产阶级理性相结合,更容易滋养成宽容坦然的处世态度。由于国力的强大,中国人对外部的反应也就越来越平和了。
总体上,中国民族主义已经进入到一个去激进化的时期,但是,也不能对这一过程过分乐观。未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仍有隐忧。首先,中国的民族主义是一种反应型的民族主义,经济危机、西方的消极影响,都有使反应型的民族主义再次激进化的可能。其次,大国特别容易产生高调民族主义。此外,极左主义的话语纷扰仍然会影响我们对问题的处理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