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主义的民主潜质
【摘要】关于民族主义与民主的理论关联问题,很少有学者进行深入持续的研究。这主要是因为历史上民族主义思潮往往与反民主运动联系在一起,表现在理论上就是民族主义阻碍了民主的发展,也有学者曾经分析过二者的关联,但他们认为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民族主义才有利于民主的发展,或者是特定类型的民族主义才有助于民主。本文的主旨是探讨民族主义的民主潜质,即不论哪种类型的民族主义,其蕴含的共同要素中,有一些要素对民主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主义 民主 民族情感 民族认同
一、民族主义的共同要素
有人统计,目前,关于民族主义的概念就有200多种不同的概括。虽然有不同的概念界定,但大多数学者在对民族主义进行具体分析的时候总是倾向于把它们分为对立的两大类,如广义的与狭义的,非自由的与自由的,反动的与进步的,侵略性的与防卫性的等等。其实,真实存在的民族主义之间的差别并非如想象中那么明显。表面看起来不同的民族主义有差异也有共同点,并且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或许可以相互转化。
为了运用这种方法,有必要将民族主义宽泛地定义为一种赋予民族成员共同身份认同、并激发他们对民族共同体效忠的集体情感。根据这个定义,民族主义至少有四个共同的要素。
第一是民族。民族是一个历史的、稳定的共同体。无论什么内容的民族,都是民族认同的载体和成员效忠的对象。第二是民族成员对本民族的心理依恋,包括民族认同和民族效忠。这种心理依恋以归属感为基础,往往表现为渴求自尊、同情我族、热爱家园和勇于自卫。第三是民族成员对外族的态度。没有外族,也就无所谓本族。包括如何划分本民族与其它民族的界线,如何与外人打交道等问题。第四是民族成员对民族共同体的忠诚程度。如果一个民族得不到其成员的效忠,它将难以生存,更谈不上与其它民族竞争了。不同民族主义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四个要素的具体构成。具体列表如下
表中横向与纵向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屈辱感未必带来疑外仇外的倾向,自豪感也不一定会造成对外关系中的骄横态度。列表的目的是要指出,四个层面的不同特点可以产生各式各样的组合,真实存在的民族主义正是这样的组合,绝不可能被简单地套入二元模式之中。
二、民族主义与民主的理论关联
不可否认,民主的核心问题依然是人民主权。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衍生出三个相关的问题:谁是“人民”?人民为什么会关心他们共同的政治命运?公民的民主意识是什么塑造的?这三个问题都可以从民族主义那里找到答案。
1.民族确立了人民的边界
讲人民主权、首先要对“人民”进行定义,也就是说,要框定“人民”的范围。民主从来都是某个范围内的民主,只能包容那些生活在某一特定政治共同体内的人。民主制度越复杂,厘订成员标准就必须越仔细。
那么,对民主边界的确定可以依靠民主机制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民在投票之前,还是需要首先就谁有权参与投票达成共识。这就产生了循环论证。既然民主机制无法解决民主边界,则说明民主边界的确定是一个比民主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必须依赖情感这一原生性因素来解决,即对于民主边界的划分,我们要从认同感上寻找答案。
那么什么因素可以帮助人民对自己的政治共同体产生认同感呢?历史告诉我们,民族主义在划分政治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所以盖尔纳说,不管在哪儿,都是民族主义创造出民族,而不是相反。就算是相距千里,素昧平生的陌路人,一旦受到民族主义的洗礼,他们就会将彼此视为同胞,从而产生共同的政治认同,把彼此划入到边界以内。
如前所述,“民族”一词既可以指种族、文化群体,也可以指民族国家。而民主制度需要的是一种对主权国家的集体认同,那就需要看种族、文化群体与主权国家是否重合。当然,也并不是说在这样的国家,民主注定失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特别的制度安排,使民主得以运作。
2.民族情感培养了人民对共同命运的关注
上面论述的是民族主义有助于确定民主运作的政治范围,下面论述民族情感因素对民主顺利运行的作用。其作用原理是民主体现的是普世性原则,依赖于公民对政权的自愿认同,但维系这种自愿认同仅仅依靠抽象的民主价值观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具体的民族情感相结合。
民族主义情感对于民主运作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现代民主是纵向的,是代表与被代表的互动关系,如果在共同的民族认同情况下,互动便会事半功倍。第二,现代民主管辖的范围比以往的小城邦要辽阔得多,受人口数量和地域的限制,就会产生了交流的不充分和民主普遍性的矛盾,而民族主义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矛盾。第三,从民主政治的结果看,民主决议和法律应该具有持续的效力。如何使人民相信并接受这一观念呢?民族主义能诱导人们相信本民族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3.民族认同塑造了公民的民主意识
民族认同对公民民主意识的塑造取决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否一致,认同对于群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群体团结其成员的依据,还是一个社会组织机构自身合法性的依据。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民族国家只是诸多群体组织形式中的一种,因此,国家认同始终只是人类多重性认同中的一个层面。
共同的民族认同主要作用是有助于培养民众之间的信任,妥协与合作,社会信任是维系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概括而言,社会信任在两方面有助于民主的运作。
(1)信任促进妥协。世界上利益冲突无处不在。在解决社会冲突方面,民主政治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也只能把问题解决到让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地步。那么少数人就需要有心理准备容忍自己讨厌的决定,接受不太令人满意的结果。如果没有信任,妥协是不可想象的。
(2)信任加强合作。宽容、妥协和互相谦让只能防止利益和思想分歧的人们互相伤害。为了使民主运作顺畅,需要各阶层、种族、地区、政党、政府部门等的合作。在上述关系中,不可能有完备的行为守则,或中立机构会在它们之间进行协调。因此,社会中人们的互相信任就成了它们能否合作的关键。
综上,没有一个民主制度能仅靠对抽象原则的皈依来维持。要得到广泛的支持,任何民主制度都必须设法说服民众这些制度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制度。民族主义具有惊人的同化力量,它在界定民主范围的基础上,以民族情感为依托,以民族认同为依据,构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并在这个共同体内,促使民主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彭萍萍.民族主义研究综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3):121.
蔡拓.全球问题与当代国家关系[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470-471.
李明明.试析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认同[J].现代国际关系,2003,(7):19.
钱雪梅.论文化认同的形成和民族意识的特性[J].世界民族,2002,(3):1-2.
上一篇:试析邓小平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