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列宁关于发展国民教育措施的思想

发布时间:2015-07-24 10:39

【内容提要】列宁在苏维埃俄国初期发展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就发展教育的措施提出了十分有意义的思想。如主张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资,节省其他方面的开支用以发展教育;调动工农群众自身的积极性办好教育,动员城市工人团体和组织帮助发展农村教育;利用报纸、电影等手段促进文化教育。


【关 键 词】列宁/国民教育/措施/教育思想


【 正 文 】
在苏维埃俄国初期,为了迅速地发展国民教育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列宁领导党和政府采取了种种有效的、有力的措施。并且,列宁在实践中就这个问题形成了重要的思想。当前研究列宁关于发展国民教育措施的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列宁提出,必须提高教师的地位,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作用。教师是教学与教育的基本力量。可是在旧俄国,教师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他们收入少,物质生活条件差,工作得不到统治阶级的尊重。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面对发展教育的任务,列宁提出,必须提高教师的地位。1923年初,他在《日记摘录》中提出:“应当把我国国民教育的地位提到在资产阶级社会时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的高度。这是用不着证明的真理。”(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第2版,第43卷,第358页。)“而不做到这一点,就谈不上任何文化,既谈不上无产阶级文化,甚至也谈不上资产阶级文化。”(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第2版,第43卷,第357页。)在这一时期,列宁从尊重教师和提高他们的地位的角度出发,主张称教师为“人民教师”。有一次,中央政府负责教育工作的同志给列宁打电话,当谈到教师问题时对教师使用了一个不太礼貌的称呼。列宁听了后十分气愤地说:“用这样难听的字眼来称呼教师,真太不象话了!他们有自己的光荣称号——人民教师。这个称号应保持不变。”(注:《回忆列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卷,第210页。)教师被称为“人民教师”,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意味着在无产阶级专政国家里教师社会地位的重大改变。在列宁来看,提高教师的地位,最重要的一点是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1921年,他亲自签署了一系列有利于改善教师物质生活条件的法令,如《关于农村学校的伙食安排》、《关于教育和社会主义文化工作者按其专业归队》、《关于文教单位的房舍保证》、《关于改善学校和其他文教单位的供应措施》等等。这些法令的贯彻落实,使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1923年,苏俄的经济状况和粮食供应状况尚未根本好转,但列宁要求有关部门增加对教师的面包分配额。
列宁提出,提高教师的地位,还应该从政治上信任和关怀教师。十月革命胜利初期,一些教师由于受到资产阶级反动分子政治谣言的欺骗,对无产阶级革命不理解,对苏维埃政权采取不支持的态度。对于这些教师,列宁的看法是,他们在旧社会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数额不多的薪水,同无产阶级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只要实行正确的政策,进行长期的耐心的团结、帮助和教育,绝大多数人能够转到拥护苏维埃政权的立场上来。事实果然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许多教师改变立场,逐渐靠近了苏维埃政权。就此,列宁1918年6月在全俄国际主义者教师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教师在下决心和苏维埃政权合作方面做得很慢,现在大家愈来愈相信这种合作是必要的了。”(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 5年10月第2版,第34卷,第392页。)他肯定,这是一种“从反对苏维埃政权到拥护苏维埃政权的转变”。他在讲话中还向教师发出号召:教师大军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教育的大军,所有的教师应该使生活和知识摆脱对资本的从属,摆脱资产阶级的思想枷锁,充满信心地走到工农群众中去,同他们一起为社会主义事业而战斗。1919年1月,列宁在全俄国际主义者教师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肯定地说:“大多数教师是同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紧紧站在一起的,他们现在都深信社会主义革命有其深刻的根源,深信社会主义革命必然会扩展到全世界。因此我认为,在为社会主义革命而进行的斗争中,在反对那些一直维护资产阶级旧偏见、旧制度和虚伪立场,幻想可以把旧制度的一些东西保留下来的教师的斗争中,大多数教师是一定会真心实意地拥护被剥削劳动者的政权的。”(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2版,第35卷,第421页。)这一论断,体现了他对苏俄教师队伍的充分信任。同一时期,他在党纲草案中提出:“不仅象现在这样把教师的一部或大部彻底争取过来,而且要把全体教师彻底争取过来”(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2版,第36卷,第106页。)。他在逝世前夕留下来的文章中仍然坚持这样的态度,要求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苏俄的教师队伍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
列宁认为,在团结和争取旧社会过来的一批教师的同时,党和国家应该培养一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新教师队伍。苏维埃国家经济建设、政权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党和国家必须培养新的教师队伍。1920年11月,列宁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现在我们要培养出一支新的教育大军,它应该同党和党的思想保持紧密联系,贯彻党的精神,它应该把工人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他们,使他们关心共产党员所做的事情。”(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2版,第39卷,第403页。)在列宁看来,能不能建立这样一支新的教育大军,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能否顺利进展。
第二,列宁提出,必须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发展教育,需要国家不断加大对这项事业的投资。苏维埃俄国初期,虽然经济极为困难,但是列宁非常关注这个问题,领导政府尽一切力量增加了对教育的投资,特别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1922年政府有关部门讨论预算时,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指导思想有偏差,主张缩减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开支。对此,教育人民委员部部务委员克鲁普斯卡娅表示反对,并写出了书面反对意见。列宁非常重视这件事,把克鲁普斯卡娅的书面意见批转给人民委员会两位副主席,让他们在人民委员会会议上支持克鲁普斯卡娅的意见,不得缩减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开支。由于列宁的支持,人民委员会会议批准了教育人民委员部的经费预算。同年,列宁还给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写信,要求把修造大型舰只的数量减少1/3,节省经费,并把节省下来的经费转给教育人民委员部,发展学校教育。他写道:目前这样规模的舰队对我们来说是过分奢侈,“我确信我们的海军专家实在过分热心了。舰队我们不需要,而增加学校经费迫切需要。”(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第2版,第43卷,第305页。)按照列宁的意见,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并作出决议,削减了修造舰只的经费,增加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这件事体现了列宁对教育的深切关怀和发展教育事业的无比决心。
列宁逝世前夕,仍十分关注增加教育投资的问题。在《日记摘录》中,他在论及必须削减许多政府机关的开支时说:“应当在最近修改我国季度预算的时候,实际着手干起来。当然,首先,应当削减的不是教育人民委员部的经费,而是其他部门的经费,以便把削减下来的款项转用于教育人民委员部。”(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第2版,第43卷,第357页。)在此文中,他在论及必须尽快发展苏俄的文化教育事业时说:“使我们的整个国家预算首先去满足初级国民教育的需要,这个工作我们还做得太少,做的还远远不够。”(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第2版,第43卷,第357-358页。)在他看来,苏维埃国家的一些国家机关编制太大,人员太多,使国家的财政负担过重,浪费太大。他特别指出,国家出版总局的编制大得不象话。这说明人们没有关心读书的人,没有关心有没有书读的问题,而是关心了出版机构。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就是把那些臃肿的、形同虚设的机构一律撤销。这就是他所说的:“在无产阶级和农民的国家里,还有许多经费可以而且应当节省下来用以发展国民识字教育,办法就是把那些半贵族老爷式的玩艺儿,那些……可以不要、可以长期不要而且应当不要的机构一律撤销。”(注:《列 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第2版,第43卷,第358页。)在他看来,撤销和精简了一些机构,必须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使国家的更多的卢布可以用于发展国民教育。
第三,列宁提出,必须调动工农群众自身的积极性来办好教育。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仅要依靠国家力量,而且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包括调动工农群众自身的积极性。因为只有工农群众产生了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他们才会主动地参加各种业务学校和读书班,改变自己文盲的状况,有一定文化知识基础的人才会主动地承担任务,尽其所能地帮助周围的人识字读书,扫除文盲,有条件的人如家中有图书或其他学习资料的人才会主动把自己的东西贡献出来,供大家学习使用。所以,列宁1919年2月在党纲草案中提出:“在苏维埃政权的全面帮助下,进一步发挥工人和劳动农民在教育方面的主动性”,“吸引劳动居民积极参加国民教育事业(发展国民教育委员会,动员识字的人等等)”(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2版,第36卷,第106-107页。)。这说明,列宁充分地注意到了调动工农群众这方面积极性的重要意义。
列宁还主张发挥城市工人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他逝世前夕在有关文章中指出,由于城市工人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政治思想觉悟一般来说比农民高,所以应当发挥他们的作用,以促进农村的教育工作。他说:“在城市工人和农村雇工之间建立交往,在他们之间建立一种他们之间可以很容易建立起来的友好互助形式,这是我们的责任,这是执政工人阶级的基本任务之一。为此就必须在工厂工人中组成许多以经常帮助农村发展文化为宗旨的团体。”(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第2版,第43卷,第359页。)按照列宁的想法,城市工人中组成的这种文化团体,应该经常下农村,帮助农村发展文化教育。或者可以使城市一些工厂的党支部各自与农村的某个党支部之间建立固定的联系,使城市工厂党支部抽调文化教育的力量,下到农村,在农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当时,西伯利亚西部一些地方已经有这方面的活动,积累了初步的经验。针对此,列宁说:“经常下农村的做法在这方面一定会起特别重要的作用,这种工作我们已经在进行,还必须有计划地加以发展。”(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第2版,第43卷,第359页。)

第四,列宁提出,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推进文化教育工作。他主张通过成人教育学校推进这一工作。如他在起草的党纲草案中提出,苏维埃政权从各方面帮助工人和劳动农民学习文化知识,包括创办成人学校、人民大学、讲习所等等。党的八大通过的《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纲领》载入了这样的条文。列宁主张通过报纸推进文化教育工作。1921年2月,他在《论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工作》一文中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报纸是统治阶级欺骗和愚弄劳动群众的工具,十月革命后,“我们开始使报纸成为启发群众、教导他们在赶跑了地主和资本家之后怎样生活,怎样建设自己经济的工具。”(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2版,第40卷,第335页。)当时,《消息报》的发行量是35万份,《真理报》的发行量是25万份,它们对于推进教育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列宁要求进一步办好这两份报纸,如要求它们少发表一些“空泛议论和抽象口号”式的文章,多发表一些“切实的、在行的,适合群众水平”的文章,要求增设文化知识教育的栏目,“通过这两种报纸每天都可以给人民提供重要的和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优秀的和古典的文学作品、普通教育的教材、农业教材和工业教材。”(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2版,第40卷,第337页。)
列宁主张通过编写和发行工农读物推进文化教育工作。1918年12月,他就编写一套工农读物作了具体的指示,并且亲自拟定了一系列题目,如什么是苏维埃政权,怎样管理国家,土地法,国民经济委员会,工厂国有化,劳动纪律,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战争,我们是怎样提出和约的,什么是共产主义,政教分离等等,还特别提出:“叙述要非常通俗,是给文化程度极低的农民看。”“该读物提供的材料应当做到可供当众宣读,也可供家庭阅读,可以单篇翻印,也可以稍加补充译成其他语言。”(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2版,第35卷,第396页。)要达到用工农读物推进文化教育的目的,必须搞好读物发行工作。从这一点出发,列宁提出在全国建立图书馆网和阅览室网,有组织地、合理地把读物送到这些网点,供工农群众阅读。他说:我们将把读物合理地分配下去,“分配给合理地为全国,为广大工人、士兵和农民服务的图书馆网和阅览室网。那时人民就会以百倍的干劲、百倍的速度、百倍的成效来要求获得文化、光明和知识。”(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2版 ,第40卷,第336页。)
列宁还主张通过电影等艺术形式推进文化教育工作。1922年1月,他同国家有关方面负责人谈了关于发展电影事业的意见。他提出,电影要为社会教育工作服务,为此要放一些宣传教育性质的影片,如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策、国际联盟的政策、柏林的饥民等等。他说:“要特别注意在农村和在东部地区兴建电影院的工作,在这些地方电影院还是新鲜事,因而我们的宣传将会特别有效。”(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2版,第42卷,第383页。)同年2月,列宁再一次就这个问题同有关领导同志谈了意见。他说,要从拍摄新闻记录片入手,生产一批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反映苏维埃制度优越性的新影片。又说,在放映电影时要注意教育片和娱乐片的比例,在城乡观众中推广内容健康的教育影片,对娱乐片要进行必要的审查,淫秽的影片不能放映。

上一篇:关于恩格斯社会发展的合力思想及其启示

下一篇:准确把握唯物史观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