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试析战后中美日三方在日侨日俘遣送合作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5-08-05 09:51

【摘 要】抗战结束后,在日俘日侨遣返问题上,中、美、日三方由于各自的利益所在,三方密切配合,在遣返日俘日桥的过程中,保证了各自的利益。
【关键词】日俘日侨;遣返


抗战胜利后,滞留中国的日俘日侨有三百万。史学界如陈祖恩《上海日本人居留民战后遣送政策的实相》一文,以上海日侨日俘为中心,探讨国民政府对日侨日俘遣返过程、遣返政策等的真相[1];池凤臣、王凤山《生命的驿站——百万日侨大遣返纪实》,从日侨由来、遣送经过、历史回声等三方面叙述了这段历史;蔡亮、苏智良《博爱与宽恕——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纪实》,从日侨由来、遣返和现实的反思等三方面,对葫芦岛大遣返做出了客观的评价;曲晓范《战后中国对东北地区日本侨民的安置和遣返——近现代中国政府和人民妥善处理中日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范例》,则从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背景、遣返的复杂多艰、国共合作遣返日侨等方面,探讨了中国政府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这一任务;刘国武《战后中国对日俘日侨的遣返》,叙述了全国的日侨日俘遣返工作,分析了******政府在遣返中的错误行为和遣返对中国政局的影响。以上研究集中在遣返工作的开始、经过、结果,对中、美、日三方在遣返问题上的深层次的原因没有深入的研究。基于此,笔者不揣浅陋,作此尝试。
一、中国方面体现中华民族仁义厚道的传统美德。1945年8月15日,蒋介石发表《抗战胜利对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广播讲话》的广播演讲,声称:“我中国同胞们须知‘不念旧恶’及‘与人为善’为我民族传统至高至贵的德性;我们一贯声明只认日本黩武的军阀为敌,不以日本的人民为敌,今天敌军已被我们盟邦击溃,我们并不要企图报复。”蒋介石这种“以德报怨”的大国心态,无非是给日本人和世界人民一个姿态,表明我中华礼仪之邦,仁义厚道,宽宏大量。
2、留用日侨日俘技术人员,为****作战服务。为了和******打内战,国民政府留用了大批日本军事人员。台湾省主席陈仪留用日侨“五千六百名文职技术人员及共约二万二千四百名受赡养者,共二万八千人”。阎锡山竟想把华北的日军完全留用,“阎许以凡留用人员,无论官兵均晋两级,发双响,这样留用了投降后的日军三千多人。”

二、美国方面消除日本在华影响,独霸中国。对于美国来说,遣返日俘日侨是消除日本在中国的影响的最直接的方式。“消除日本在中国的影响将通过撤走日军而完成,但显而易见,要消除日本在中国的影响,还要求遣返日本平民,”
2、扶蒋****,遏制共产主义在远东的扩张。美国以遣送日俘日侨为借口,帮助******运送军队到华北东北,还为限制共产主义在远东扩张的战略需要。 “其实杜鲁门总统在他的回忆录中,道出了他此举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其****的立场”[10]。
三、日本方面保存有生力量,以图东山再起。日方为了把这300万有生力量顺利遣返日本,冈村宁次拟定了一个所谓的《和平后对华处理纲要》,以示对中国的友好,骗取国民政府的同情。“有关加强对华支援,应以真正掌握中国民心为主。”“但延安方面如有抗日侮日之行为,则应断然予以讨伐”[11]。以此来博得国民政府在对待战犯、遣送日侨等问题上的宽容。
2、利用国共相争,从中捞取好处。日本深知国共矛盾,他们利用这些矛盾,讨好******政府,从而来确保日俘日侨的顺利遣返。在芷江会谈时,今井武夫向蔡少卿提出保护日俘问题。“由于在华北、华中方面延安共军仍在飞扬跋扈,因此日本军队立足于大局的观点,将其所有的步枪等是否可在港口附近进行移交?当然,我方希望在贵方监督下负责确实进行移交。”[12]在有关受降问题上,蔡少卿明确表示只能向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投向,如果其他部队强迫日军投降,日军可以拒绝并武力自卫。所以,他们在华北、华中的多处和中共军队发生冲突。1945年12月23日,蒋介石召见冈村宁次时,特别的问道“日本侨民有何困难,也可提出”,冈村回答说“目前没有,如发生困难,当即奉告”[13]。可见,冈村依靠国民政府遣送日侨、日俘的设想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 陈祖恩 着《上海日本人居留民战后遣送政策的实相》,《社会科学》2004年第12期。
池凤臣、王凤山 着《生命的驿站——百万日侨大遣返纪实》,《党史纵横》2006年第8期。
蔡亮、苏智良 着《博爱与宽恕——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纪实》,《检察风云》2006年第17期。
曲晓范 着《战后中国对东北地区日本侨民的安置和遣返——近现代中国政府和人民妥善处理中日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范例》
刘国武 着《战后中国对日俘日侨的遣返》,《求索》1999年第5期。
任骏 着,《见证1945——日侨日俘大遣返》,南京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50页。
中国社会科学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 译《马歇尔使华》,中华书局1981年7月第1版,第99页。
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编《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第1版,第340页。
《马歇尔使华》,第96页。
[10] 《见证1945——日侨日俘大遣返》,第60页。
[11] [日]稻叶正夫 着,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 译,《冈村宁次会议录》,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第1版,第45页。
[12] 今井武夫 着,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 译,《今井武夫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388页。
[13] 《冈村宁次会议录》,第89页。

上一篇: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民主权及其实现

下一篇:回析邓小平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