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西方大众文化对前苏联青少年的腐蚀及警示

发布时间:2015-08-05 09:51

(一) 对政治不感兴趣,缺乏远大理想。一些青年人感到政治抽象空洞,早已失去了保 尔·柯察金时代那种革命热情和理想。他们认为,“理想毕竟是理想。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宁 愿手中能拿到一只山雀,要比向往天上的一只仙鹤来得实惠些。”所以一些年轻人讨厌政治, 对集体事业也漠不关心,而热衷于个人和小家庭的安乐窝。这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由于思想空虚,失去政治信仰,不少青年人经常到教堂寻找精神寄托和安慰。据苏联学 者近两年在一些地区进行调查表明,在20岁以下的年青人中,有70%左右是信教的,在21至 30岁之间有10%是信教的13。有些宗教团体几乎一半是新增加的年轻人14。由于悲观厌世,有 钓青少年整日蓬头垢面,蓄胡留发,隐居深山老林,成了“嘻皮士”;还有极少数人浑浑噩噩, 萎靡不振,靠吸食麻醉剂来打发日子。
(二)追求名利,轻视体力劳动。青年中,追名逐利,追求体面的社会地位,轻视体力 劳动,竭力摆脱体力劳动,已成为普遍的趋势。其表现是:千方百计要求升学,特别是上大 学。大学毕业后,不少人又不服从分配,宁愿用非所学,也不去艰苦的地方工作。免强服从 分配者,情绪低落,或持临时观点敷衍塞责地对待劳动,或频繁不断地调换工作单位;农村 青年大量外流;城市青年不愿当工人;普遍讨厌低技能的体力劳动。1975年,有人对基辅市 中学生进行一次民意测验,让他们给所指定的42种职业分别评分。结果,得分最高的是“科 学家”(79分),得分最少的是“街头售货员”(—52分)。二者竟相差一百多分!
(三)贪图享受,“消费主义”思想严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时髦,追求物质享 受的趋势也在苏联整个社会中有所发展,这在青年中尤为明显。他们向往西方高度的物质消费 生活,模仿西方人的衣着和行为举止,以拥有小汽车。别墅、外国时髦服装、家具、“名牌货” 为生活理想。苏联《共产党人》杂志主编柯索拉波夫承认,在过去年代,“人是自豪的字眼”, 而现在代替它的是“小汽车的拥有者”。1982年4月,当时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阿寻耶 夫在阿塞拜疆共青团三十一大上说,“拜物病”对学校的渗透以及个人主义的种种表现,使苏 联当局感到不安。一些普通学校的高年级学生都喜欢穿高档服装,佩戴金饰物。他们以拥有 高档物品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威望。苏联《社会主义工业报》说,有一种令人不安的 倾向:有些年轻人认为凡是进口货都是“有名气的”,他们对自己同伴评价的标准是穿什么样 的美制牛仔裤和戴什么样的手表。……
(四)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现象严重。首先是,青少年酗酒成风。据苏联一家刊物披露, 1925年,18岁以下的酗酒者占16.6%,到1980年,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酗酒者已高达90— 95%15。目前,全苏嗜酒成癖者1100万人,其中青少年占40%。
再者是,两性关系混乱,离婚率高。据一次典型民意测验,80—90%的青年男女公开主 张婚前发生两性关系。因此,女青年婚前怀孕现象相当普遍。每年有40万私生子出生,占新 生儿的10%。年青夫妇关系越来越不稳定,·1960年,全苏结婚与离婚的数字比例为10:1而 目前则为10:3.3,即每年离婚数字已达结婚数字的1/3。里加、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大城 市,离婚率则为45—50%。俄罗斯联邦的马加丹州甚至高达72.9%。此外, 目前,全苏1/3 的家庭处于破裂离婚状态。
其次是,受西方的影响所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特别是自七十年代中期起,苏联同西 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1971至1975年,到苏联的外国旅游者为1500万人,1976年至1980 年增加到2500万人,其中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占40%。他们带来大批西方宣传品,向苏联公 民进行“资产阶级宣传”。西方的电视广播宣传对苏联也无孔不入。据统计,1981年,主要西 方电台每周以俄语集中对苏联广播的时间是: 自由广播电台,d69小时,美国之音,178.5小时;英国广播公司,36.3小时。苏联人在一昼夜收听各主要西方电台节目的情况是:美国之音,900万人;英国广播公司、自由广播电台,各400万人19。其听众主要是青少年。团中央第一书记帕斯图霍夫1982年在共青团十九大上承认“一部分青年不加批判地收听敌台广播”。这对他们影响极大: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崇拜西方的音乐、舞蹈和艺术;向往西方的“民主”和“自由”。对列宁格勒两千名青年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把“出国访问”作为“人生目标”的占57.5%。一些达不到目的的人,只好模仿,于是逐渐堕落,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据苏联官方调查材料,28%的犯罪青少年“都竭力模仿西方人的行为举动和服饰”。

上一篇:解析罗尔斯与自由主义传统

下一篇:对希腊人团结起来抗击波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