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小康社 会理论。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 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 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互 为条件,互为前提,辩证统一,统一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 应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立足于当代,把人的全面发展同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衡量标 准,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 质。培育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 要的“小康新人”。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尺度,是社会进步的集中表现。全面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 发展是互相促进的。******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 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 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这就深刻地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们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 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 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 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关系实际上决 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但马克思主义从不把人的发展归结为单个人的 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因为,每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社会关系。 首先,人是在社会中产生的,人是社会劳动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详细考察了人从自然界 演化出来的过程,深刻揭示了社会劳动在人猿到人转化过程中的作用,用“劳动创造了 人本身”的着名论断说明了人和社会的内在联系。其次,人在社会中存在。人从根本上 而言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人的存在” 。社会决定着人们意识和意志,决定着人的活动的动机和原因,决定着人的一切行 为。第三,人在社会中发展。人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分工与合作,在与他人的交往与关系 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和社会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用他人和社会的经验丰富和提高自己 ,在相互合作和竞争中产生人作为个人所不具有的能力、智慧,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 自己、发展自己。社会关系促进着人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同时也规定着人的发展的趋势 与结果。马克思主义强调是社会关系使个体变成社会的人,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的 存在无不历史地受到他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体系中的地位制约,人的发展无不现实地表现 在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中。社会关系的不同使我们科学地区分了不同时代的人和同一 时代不同阶段、不同阶层的人。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 ,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人的需要与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自觉 、自主的活动是人的主体活动,活动主体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需要与能力。需要是人 的内在动力,能力是人从事活动,满足需要,即实现目的的本质力量。能力在活动中创 造出需要的对象并使主体与对象联系起来,使需要得到满足与发展。因此,需要和能力 是人类活动发生与发展的主体根据。人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与能力的总 和,构成了人的本性的基本内涵,也就是人的“全面”、“完整”的基本内容。人的需 要与能力的产生是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的存在无不历史地受到他在具体的社 会关系体系中的地位所制约,人的发展无不现实地表现在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中,人 的社会活动无时无刻受人与对象的各种关系的制约与规定,因此人的需要与能力的全面 发展又必须以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为前提。“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 ,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人的存在就是人与社会的协调和谐关 系的存在。只有在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真正形成的理想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才可能充 分实现。
马克思主义设想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真正完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但 决不能片面地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以******为核心的党的第 三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创新和重要实践。******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理想 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在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 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 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 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论述把人的全面发展从 共产主义延伸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人的全面发展提到了全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这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精神,丰富和 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 关系,还要深刻认识在当代世界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极端重要 性,在具体实践中致力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致力于形成比较完善 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致力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在提 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上下功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十六大报告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三个素质的首位,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重要目标,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增强综合国力和推动人的 全面发展的重视。因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有助于降低社会管理和市场交易的费用 ,从而使经济建设在稳定、有序、公正、合理的轨道上发展。纵观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 与变化,不难发现,不少后进国家正是通过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借助教育发展和 科技进步,最终跃居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现代化理论家英格尔斯在《走向现代》一书中 提出了“人的现代化”的命题。他认为国家落后也是一种国民的心理状态,因此,人的 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以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 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 首要素质,它解决的正是国民的精神支柱
和精神动力问题,在人的各种素质中起主导性 的作用。毛泽东曾指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 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邓小平也非常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他指 出:“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10] 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和中心环节,从而突出了思想道德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又旗帜鲜 明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从而突出了思想道德建设在执政兴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且要求建立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从而指明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任 务和努力方向,完成了地位和作用上的新定位。******认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 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当前,在 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我们要做到“两个坚持”:(1)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大力开展社会主义 思想道德建设。(2)坚持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当今世界,智力活动在经济领域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国力的较量,归根结底也就是人 的素质的较量。而科学、文化和技术已成为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越来 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空前地加大了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的力度和速度,高科技及其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综合国 力的核心和国际竞争的焦点,谁占有高科技,谁就占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国与 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在是否拥有科学文化力量以及多大程度拥有科学文化力 量。当前,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科学技术水平、文化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必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当前我们要做到 “四个加强”:
首先,加强科学知识的学习、积累和运用。科学知识是人类改造自然界所获得的规律 性的认识和总结,是人类心智征服物质世界,发现客观真理的真实记录。它不仅能帮助 人们形成智力、能力和生产力,同时也有助于形成新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品格,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既要脱贫更要脱愚,因为愚昧是摆脱贫困、走向现代 化的大障碍。虽然目前我国总体意义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发展目标,但脱贫任务并 没有真正和彻底完成,每年还存在一定的返贫人口。更重要的是,脱愚任务还远远没有 完成,这才是落后的根本原因。为了脱贫和脱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在全国大力 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良好氛围。
其次,加强科学思想的武装和运用。科学思想是人类智力的集结、智慧的结晶,是认 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科学思想一旦形成理论体系,并同社会需要、技术发展相结 合,同亿万人民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人类社会所取 得的所有历史进步,所创造的一切人间奇迹,无不是在科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科学思 想的确立,为科学世界观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需要科学思想的指导 ,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武装每一个建设主体。因此,必须在全民族中确立科学思想,用正 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人,善于掌握和运用科学思想武器,这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 一项极其重要的使命。
再次,加强科学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普及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思想,运用所学得的知 识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一个方法论问题。科学方法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它包括唯物 辩证法、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一些具体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唯物辩证法。马克思议 的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为了切实有效地开展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伟大工程,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学习和掌握 科学方法的过程中,要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同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 ,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提高人的健康素质
身心健康,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个人的健康素质则会影响人的一生, 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整体健康素质则会影响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现代社会开始 日益注重人的健康素质的提高。《全球21世纪议程》指出:“如果没有健康的人,也许 不可能有健康的发展,大多数发展活动会影响环境,从而通常会引起或加剧健康问题。 与此同时,如果缺少发展,也会对许多人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这段话高度概括了人 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的历史经验 教训证明,第一,人类的健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在社会生产力中,人是首要的能 动因素,是最根本的社会发展动力。无论是近代工业中的机器,还是现代社会的计算机 和微电子技术,都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延伸和放大;第二,人的智力、精神、体能等因 素在科学技术以及所有的社会活动中起绝对的主导作用。人的健康不仅包含身体健康, 更重要的是身心健康;第三,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健康是人世间生 命的第一财富。英国健康经济学家经过科学测算得出结论:约20%的国民生产总值是由 劳动者的健康素质所决定的。由此可认为,人类的健康为社会生产发展提供了保障;第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提高和改善人类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增进人类健康水平是 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不可持续 的经济发展中,往往是经济增长的同时使环境污染甚至遭到破坏,进而引起或加剧人类 的健康问题。只有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 做到综合平衡,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使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好处时,免受人 口爆炸、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之苦。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地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当前, 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坚持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有人讲,21世纪将是行为科学时代 ,行为医学将取得重大发展,一些被称为“现代文明病”或“生活方式病”的慢性非传 染性病将随着我国进入小康社会而日益增多,如高血压、冠心病和恶性肿瘤等。这些病 绝大多数与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而健康教育则是帮助人们建立“科学、文明、健 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构筑健康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全的人格,尽可 能地适应环境,最终达到相对完满状态。国际上把健康教育称为“廉价的保健对策”, 这对经济建设无疑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2)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医学之父苏格拉底曾有名言,传了 二千多年,他说:“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说明运动和阳光一 样,可以促使人的多种功能得到改善和加强,从而使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健康美丽 。健康是生命的根本,生活的前提,事业的基础。
(3)开展医疗保健和心理咨询服务
,促进人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加强青春期、孕产期 、更年期、老年期健康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现代保健专家提出,21 世纪纪是人们走出“亚健康”的时代。所谓亚健康,是指人的肌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 但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是界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低质量状态及体验。 它与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生活态度、社会压力、生存环境等有关。由于其隐潜性 而易被忽视,是真正可怕的“健康杀手”,是危害每个家庭和困扰国家财政的不良因素 。通过医疗保健和心理咨询,防范于未然,使更多的人达到真正的健康。
(4)继续开展计划生育教育,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稳定的、行之有效的人口与计划生 育工作方针,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控体系和管理机制,把人口与计划生 育工作纳入社区服务和综合服务体系,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需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建优美整洁的生活环境。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发动群众 参与卫生工作的一种好形式。继续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增强人民的卫生文明意识,促进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建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拥 有健康的基础上去拥抱和拥有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收稿日期:2002-12-20
【参考文献】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6.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 2.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02.20.
毛泽东着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39.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2.
上一篇:高新技术行业动态联盟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