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新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和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 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整体文明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新 阶段,我们党明确提出并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从一个重要层面表明,当代 社会主义已经跳出了传统社会主义自我封闭、孤芳自赏的认识窠臼,正在以宽广的视野 认识历史和认识世界,从而愈益接近和融入人类文明大趋势,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
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战略性课题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党把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建设提到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的高度,提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地位,意义非同寻常,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 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1.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反映
社会文明概念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状态的整体性把握,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 部分,与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三大领域。物质文明体现的 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相依存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是精神文 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人类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创造的思想文化和精神成 果,它对物质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既可以起强有力的引导促进作用,又可以起破坏阻碍的 反作用;政治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反映,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的诸多成果往往要以政治这一制度化、组织化、程序化程度高的活动和形 式体现出来,政治文明是反映特定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的标志之一。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创造的一系列进步政治成果,具体包括政治意识文 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政治意识文明尤其是政治理论和哲学思想是政治制度的基石,是政治行为实践的指南 ;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意识文明的结果,是政治主体在政治行为模式上的程序化、组织 化安排;政治行为文明是政治意识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的具体实践,通过政治行为主体 的政治实践活动,政治主体与政治客体之间不断发生着认识和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 双向运动。正是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人类政治文明才呈现出不断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的上升过程。应该说,每一时代的政治形态中都凝聚着人类在上述三个 领域中所取得的积极政治成果,并为人类进一步从事更高级的政治实践活动提供了宝贵 的政治资源。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社会主义所处的社会形态和 时代特征决定了它理应建立起比其他社会形态更高级的现代政治文明,这种政治文明包 括更为丰富的内涵。因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主体上否定了政治生活中少数人对于多数 人的统治,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倡导和确立了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使人类政 治文明的主体扩展到了大多数民众,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体上一系列反映人民当家 作主的政治法律制度和体制安排,使社会主义政治真正有可能建立起高度发达的、充分 体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民主政治模式;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上,建立在马克思 主义政治学说基础之上的先进政治理念,反映了社会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 尽管在社会主义政治实践中,不论前苏联、东欧各国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 设上都一度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偏差甚至失误,但我们并不能由此否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理念的先进性和价值取向的合理性,相反,我们更应该从这些偏差与失误中,从给社会 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造成的损失中,深刻理解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促使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成为衡量 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标尺,成为人类政治文明中的一面旗帜。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工作实践中必须从根本上把握“基本国情”和“中国特色”。党的十六大精神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基本国情”和“中国特色”的深刻阐述和集中体现,因此我 们必须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基本理论、基本方针和基本 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国政治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第一次以党的文件形式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的部署,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又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对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必由之路的揭示。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要实现 伟大复兴必须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社会主义文明只有在借鉴和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新的文明成果。所以,我们必须以开放 的态度学习和借鉴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政治文明成果,努力构建一套能够与世界各国沟通 的文明价值体系。回顾人类的发展史,翻开20世纪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篇章,我们不难 发现,政治文明从来就是人类文明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部人类文明进步史也就 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史,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 的实践过程中,****、民主、政治文明等一系列范畴被确立起来,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 建设文明社会的共同选择。因此,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就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吸取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营养,只有这样,才能加 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质与量的积累,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所有制方面,我国已经真 正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飞 速发展;在分配方面,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制已经成为社会现实,人民的利益结 构已经得到重大的调整。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 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根据这一思想,面对崭新的社会经济和体制结构,我们党必须 转变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水平,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表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政治 文明,既是经济基础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执政者有效管理社会的 惟一选择。
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与时俱进,创新理念
1.坚持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早在2001年年初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同志论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 治国方略时,首次代表我们党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概念。他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于一个国家的 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法治属于政治 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建设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 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 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第五部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 改革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容,它既有深刻的 理论原则,又有具体的实践措施,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社会文明学说的重大创新。
2.大胆进行政治理念、政治思想的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首要的任务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政治理念、 政治思想的创新。正如十六大报告所强调的,“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只有通过政治理念创新,才能推动 政治活动、政治行为、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创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中,最根本 的是揭示国家的阶级本质、阶级属性。与此相联系,国家不仅有阶级统治的职能,而且 有公共管理的职能。现代社会的经验表明,国家政治统治职能除了阶级统治(包括暴力 的与非暴力的)外愈来愈多的是协调阶级关系,调整各阶层的利益。当然,在世界范围 内还存在阶级斗争的条件下,国家还有保卫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公民合法权益和 生命安全,保卫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安全,防止外国敌对势力的侵犯的职能,无 论是何种性质和类型的职能,都要依据宪法和其他法律。此外,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 代社会发展战略的条件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维 护生态平衡,也是现代国家的一个重要职能。上述这些变化都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由此可见,如果不进行政治理念的创新,就不可能正确指导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改革 ,就不可能推动政治行为的文明进步。
如今,全球化浪潮澎湃汹涌。我们对政治文明的创新,不但要总结、提升自己的实践 经验,而且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特别是当代文明的优秀成果。我们绝不能照搬西 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但应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所创造 的政治民主体制、运作方式;我们决不搞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鼎立,但应该学习和借鉴 经济发达国家权力制衡和权力监督的政治机制、运作方式;我们也不搞西方的政党制度 ,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但应该完善和健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度 ,改善和充分发展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制度;我们也不会搞西方的议会制、两院制,但应 该完善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产生方式,使之真正代表 民意,使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制度化、规范化。总之,要真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只有创新政治理念,进行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才能实现。
由此可见,将政治文明这个概念正式提到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加以阐述和正式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命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与时俱进的创新,是对马 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重大发展,是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一次飞跃。
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无论从何意义上来说,20世纪的革命和斗争都为社会主义在新的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而当20世纪的大幕徐徐落下时,经历了曲折坎坷的中国社会,通过自身的改 革与发展,已经出现了走出低谷,迎来更大发展的曙光。处于这样一个重大转折时期的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其兴盛与否对于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无疑具有极为重要而现 实的意义,深入思考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新目标,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十分必要的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是一个全新的理论,也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目标。作为一个全新的 理论,它显然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新发展;而作为一个全新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则是我们党在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的基 础上提出来的,是我们党要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同志在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 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 设实际、符合人民愿望的目标”。所以,只有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视角,从社会发展 目标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才能充分理解它的重要意义与深远的社 会影响。
1.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 平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反映了人民的愿望,顺应了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邓小平同志用小康一词概括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个目标。在党的领 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到2000年年底,全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 康水平,第二步战略目标如期实现。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变化主要还是体现在人民群众 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说明我们上个世纪末社会建设的侧重点还在于解决温饱问题 。当人们告别了温饱、实现小康、丰衣足食的时候,新的社会需求就会产生并凸显出来 ,比如对民主自由的向往、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盼。作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在已经基本上实现小康目标的基础上,必须重新审视广大人民群众新 的愿望和要求,不失时机地提出新的奋斗目标,以此来团结动员广大群众一道前进。而 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顺的是 百姓需求之理,成的是社会进步之章,必将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和广泛支持。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政治文明的建设在社会整体文明 中的重要地位认识的深化,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探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已经基本实现的小康目标有什么不同?这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也 是为世人所瞩目的。******同志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 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充分说明了我们所要建设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不 应该是一个缺少政治文明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政治文明与其他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整体 文明的社会。这是符合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规律的,是我们党对三个文明关系认识的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倡导政 治文明建设,是新世纪的新理念,是对邓小平两个文明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 国社会不断进步的体现。如果说物质文明建设体现了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不懈追求, 精神文明建设体现了人们对主观精神世界的追求的话,政治文明建设则体现了人们对和 谐的社会关系、理想的社会制度的追求。三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相影响,缺一不 可,共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事实上,三个文明都是人类 活动取得的积极成果。人类改造自然界取得的成果属于物质文明,人类改造自身主观世 界所取得的精神成果那就是精神文明,人们改造社会所取得的政治成果就属于政治文明 。从三者所涉及的关系来看,物质文明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政治文明体现的是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精神文明体现的是人类与主体自身的关系。从三个文明表现的内容 来看,物质文明表现的是人类对富裕的物质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人类对自然控制力的提 高;精神文明所表现的是人类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人类文化素质的提高;政治文 明表现的是人类对社会体制和制度的追求,反映了社会关系的进步。它们都是与人的活 动分不开的,是人的活动取得的总体的社会成果,是社会整体文明所不可缺少的内容。 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六大才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目标 之中,积极致力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这是具有战略 意义的明智之举,必将对我国未来社会的整体文明和全面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由此可见,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是当代中 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进行理论创新 的又一具体成果表现,是对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前景的精心规划和科学部 署。我们相信,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迈向伟大的复兴,中国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必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中走向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毛泽东 邓小平 ******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 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耿白峰.浅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3).
上一篇:农村社区的定义及建设层次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