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29

宅基腐闹不住
首页 > 毕业论文 > 外国人中国毕业论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末末很烦躁

已采纳

最好是外国人

325 评论

吃客5588

、外国人的民事诉讼地位(一)有关外国人民事诉讼地位的一般原则外国人的民事诉讼地位经历了从排外到合理待遇等几个发展时期。目前国际社会的普遍实践是给予外国人同内国人同等的民事诉讼地位,即赋予外国人在民事诉讼方面的国民待遇。因此,国民待遇原则(也称平等待遇原则)是有关外国人民事诉讼地位的一般原则。但为了保证本国国民在国外也能得到所在国的国民待遇,各国一般都规定在赋予在内国的外国人国民待遇时,以互惠或对等为条件,即该外国人本国对内国人也应在民事诉讼地位上给予国民待遇。(二)外国人在中国的民事诉讼地位1.以对等为条件的国民待遇原则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条第1款的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这表明,依照我国法律,外国当事人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活动和我国当事人有同等的起诉和应诉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并享有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各项权利。同时,他们也必须像我国当事人一样承担诉讼义务。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的外国当事人不能只承担诉讼义务而不享有诉讼权利,也不能只享有诉讼权利而不承担诉讼义务,尤其不能享有特权。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条第2款进一步明确规定,外国法院对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我国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因此,我国采取的是以对等为条件的国民待遇原则。2.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能力与诉讼行为能力当今世界各国和相关的国际公约都保证外国人可自由地向内国法院起诉的权利,而且即便没有国际条约的规定,根据国际习惯,也应该给予外国人在内国法院起诉的权利。我国对此无明文规定,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能力应依法院地法,即当事人是否有民事诉讼权利能力的问题应由法院地所在国的法律决定。至于当事人是否具有民事诉讼行为能力的问题,则应由当事人的属人法决定,但即使根据其属人法无民事诉讼行为能力,如果依法院地所在国的法律却有民事诉讼行为能力时,应当认定为有民事诉讼行为能力,即此时应依法院地法。3.诉讼费用担保诉讼费用担保是指审理国际民事案件的法院依据本国诉讼法的规定,为防止原告滥用其沂讼权利或防止其败诉后不支付诉讼费用,要求作为原告的外国人或者在内国无住所的人,在起诉时提供以后可能由他负担的诉讼费用的担保。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诉讼费用不包括案件的受理费,而是指当事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的旅差费、出庭费及其他诉讼费用。目前,如无条约义务,许多国家的法院在国际民事诉讼中都在不同程度上要求外国原告提供诉讼费用担保,只有少数国家不要求原告提供担保。对于诉讼费用担保,我国经历了从要求外国人提供担保到实行在互惠前提下免除诉讼费用担保的过程。另外,我国与一些国家签定的双边司法协助条约一般都包括互相免除缔约对方国民诉讼费用保证金的条款。4.诉讼代理在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中,各国立法都允许外国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代为诉讼行为。但一般都规定,外国当事人如果想要委托律师代为诉讼行为,只能委托在法院地国执业的律师。此外,在国际社会的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种领事代理制度,即一个国家的驻外领事,可以依据驻在国的立法和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在其管辖范围内的驻在国法院依职权代表其本国国民参与有关的诉讼程序,以保护有关自然人或法人在驻在国的合法权益。1963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中肯定了领事代理制度,该制度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其有关司法解释,外国人在我国法院参与诉讼时,可以亲自进行,也有权通过一定程序委托我国的律师或其他公民代为进行。但需要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必须委托我国的律师代为诉讼。涉外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还可以委托其本国人为诉讼代理人,也可以委托本国律师以非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另外,外国当事人还可以委托其本国驻华使领馆官员以个人名义担任诉讼代理人。最后,我国立法对领事代理制度也采取肯定态度。至于授权委托书,如果在我国领域内无住所的外国当事人委托我国律师或其他人代理诉讼,委托书是从我国境外寄交或者托交的,应当经过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我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后,才具有效力。5.司法豁免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39条的规定,对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外国人、外国组织或者国际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应当依照我国有关法律和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办理。这一规定涉及国家豁免、外交特权与豁免和国际组织豁免。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明确规定了外交代表享有民事管辖豁免,我国1975年加入的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对外交代表进行民事诉讼的司法豁免和例外作了规定。

296 评论

陳詞濫雕

一、引言 相对于中文媒体而言,我国大陆媒体仍属于“少数媒体”:,我国出版的中文报纸为2100种、期刊8800种、广播电台290多家、电视台450家、网站29万个和两家通讯社;【1】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英语媒体还只有一个英语电视频道(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CCTV-9)、一个外语电台(国际广播台,英语台为其大台)、约十家日报和周报(包括《中国日报》及其子报、《上海日报》和《深圳日报》等)、约十家英语杂志和约十大英语网站(包括中央各大媒体创办的网站)和新华社的英语发稿等。【2】 虽然我国的英语媒体总体规模与中文媒体相比,差距较大,但从我国英语媒体的轨迹看并考虑我国是一个以中文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应该承认这些英语媒体的建立本身已说明我国在对外传播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当然,在肯定我国英语媒体发展的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英语媒体还存在一定:不仅总体规模还相对较小,其力也有待于提高,不太符合我国正在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本文首先评析了我国英语媒体的总体发展现状,在肯定我国英语媒体发展的成绩的同时,也了英语媒体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论文最后并疏理了了我国英语媒体在过去20年中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英语媒体发展现状 从19世纪末王韬首先提出要自办外文报纸,到20世纪30年代国人开始创办外文广播电台和报纸,中国的外文媒体发展和中文媒体一样总受到中国局势的影响,使得外文媒体不能得到“积累”发展:即当中国政权实行交接时,外文媒体一般也要重起炉灶,从零开始,不能在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1949年11月29日,国民党政府炸毁成立于1939年的国际广播电台便是破坏这种文化继承性的一例。【3】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外文媒体发展在历史上一直未能形成较大规模。虽然在短时期内也曾出现以上海为中心的外文报刊,但是这些报刊主要是外国人在华创办的,与王韬提出的国人自办外文报纸毕竟不同。 新中国成立后,外文媒体开始得到有序发展,但在“文革”期间,英语媒体的发展也是步履维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文媒体才逐步形成一定规模并开始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中英语媒体的发展尤为迅速。 我国英语媒体20年来的发展按时间先后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广播书刊时期、 报纸时期、 电视时期以及互联网和三大传统媒体“共存”时期。这四个时期的前三个时期中,我国的三大传统英语媒体(广播、报纸和电视)轮流走上中国对外传播的舞台。 首先,我国的对外传播媒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天能用43种语言播出211个小时的广播节目,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听众来信突破90万封左右,已进入世界对外广播三强之列,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广播电台之一。【4】 在平面媒体方面, 在“文革”中停刊的一些外文刊物(如《中国妇女》)陆续复刊。在“文革”中没有停刊的刊物则进行大幅度改版,以适应新的形势。此外,一批新的对外报刊开始创办,其中包括英语日报《中国日报》、侨报《华声报》、《了望·海外版》、《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海画报》和《新民晚报》美国版等。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1981年6月1日在北京创办的《中国日报》。《中国日报》是我国全国性的大型综合性英文日报,它的创办结束了我国自1951年以来没有英文日报的局面,成为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之一,其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据估计,《中国日报》及其报系也是我国唯一能够依靠市场实现收支平衡的英语媒体。我国的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基本实现成为“世界性大通讯社”的目标,目前已成为世界六大通讯社之一。目前,新华社国外分社已达100多个。该社大量用英语、法语、俄语等外语发稿,在国际上的采用率有明显提高。【5】 1997年9月20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国际卫星频道(CCTV-4)和2000年9月25日开播的英语频道CCTV-9开创了中国的英语电视,并迅速成为受众主要信息源之一。 由于通讯卫星的,中国电视终于能覆盖全球,并正在逐步进入美国、西欧等西方主流,成为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主力之一。【6】 随着互联网日益流行并成为第四媒体,网络媒体也很快被应用到我国的对外传播中来。目前,我国网络媒体的对外传播已形成6+3新闻网站的局面:即六大中央级网站和三大地区性网站。六大中央级网站包括人民日报网络版、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站(英文)、中国国际广播台网站、中央电视台的英语网站和中国网,他们基本都依托原有传统媒体;三大地区性网站分别为北京的千龙网、上海的东方网和广东的南方网,也都得到了北京、上海和广州地方媒体的大力支持。 网络媒体在逐步成为我国的对外传播的媒体之后,与各大传统媒体间的竞争没有想象那样激烈,相反出现了一种多种英语媒体并重的发展趋势,并且在功能地位、经营管理和传播效果上实现互补,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多门类、多渠道、多层次的英语媒体对外传播格局。 三、我国英语媒体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英语媒体得到很大发展,但是英语媒体的发展确实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从这次我们对上海的英语媒体生存发展情况来看,影响其发展的问题说到底主要还是人才、资金以及体制上的问题。 人才危机是英文媒体面对的共同的问题。从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英语媒体人才危机主要表现在这两方面:一是人才不稳定。新闻单位培养好的或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跳槽现象突出。据调查,相对低廉的待遇是他们不断跳槽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因如此,英语媒体的编辑和记者都相对较年轻,平均年龄都在30岁以下。【7】二是新闻单位缺乏专业化复合人才。仅仅懂英语或新闻的记者还不能成为我国英语媒体的合格记者,而必须做到既精通英语又通晓英语新闻业务和专业知识,如和等。《上海英文星报》副总编陈卫华告诉笔者,报社的记者大多20来岁,刚刚从大学毕业,工作经验不足,专业水平不高,要写经济报道或是金融报道就极为困难,报社即便要写这方面的报道也只能做些简介性的或是描述性的报道,有厚度的深度报道是不可能的。【8】 资金问题也是困扰英语媒体发展的又一个因素。由于政府现在大量减少对媒体的财政拨款,要求媒体自负盈亏,这对英语媒体极为不利。据上海卫视英语新闻部的负责人介绍说,由于专门针对老外的节目,政府的投资有限,因此在新闻节目制作上往往有很大一部分要采用中文稿进行编译,无法派记者外出采访制作第一手的新闻节目。据了解,《上海日报》聘请外国专家的成本是非常之高,但高的成本与相对低的广告和发行收必然会影响到报纸的扩版,影响到报纸的进一步发展。英语媒体的盈利能力不强,加上目前受政策限制,媒体融资渠道缺乏,资金问题无疑成为英语媒体发展的又一个绊脚石。 此外,体制也是束缚我国媒体的一个因素。笔者走访多家英语媒体后发现这些英语媒体的负责人都提到体制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干预程度还较高,市场化程度较低,媒体的生存手段较单一,大多数英语媒体只能依赖广告收入,使得英语媒体竞争意识相对较差。在当前的环境下,这将会到英语媒体的生存状况。 因此,总的说来,我国英语媒体当前面临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我国英语媒体生存和效果之间的矛盾,一般来说,一家媒体的生存境况越好,它也就越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我国英语媒体在经济效益不理想的情况下还要加强对外传播效果,不淡化外宣使命,这将是个突出的问题。 第二是计划经济思维管理与市场经济意识经营之间的矛盾。随着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要做到自负盈亏显然也必须以的市场意识去经营。在媒体竞相改革的今天,包括英语媒体在内的大多数媒体都在尝试着用市场化的手段去求生存图发展,但是在媒体的管理上却相对落后,尤其是外部管理更加滞后。政府对英语媒体的管理用的还是计划经济下的老一套,这种管理和经营的相对背离的局面已经给英语媒体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困难。管理创新将一个不能再回避的新课题。 第三是我国英语媒体新闻产品与外国受者消费之间的矛盾。如果从产品的角度来说,这就类似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矛盾。这里的问题是改变我国英语媒体一切以我为主的局面、如何提高我国英语媒体的有效传播问题。 总之,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的英语媒体要更大的发展,需要作出多方面的努力。政府应该加强对英语媒体的宏观管理,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规划,并提出一定的发展战略。另外由于政府不可能对所有的英语媒体进行投资,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英语媒体都承担对外传播的使命,因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类,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媒体用不同的发展模式。通过进行规划管理,给英语媒体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四、中国英语媒体发展趋势 纵观我国英语媒体近20多年来的发展,大致呈现出以下三种趋势,而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保持这样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功能多样化、品种结构齐全、传统媒体仍占主导 我国英语媒体在创办之初大多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目的是让外国人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最终改善中国的投融资环境,其作用略显单一,但目的非常明确。 随着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变化,英语媒体的作用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由于生存问题越来越迫切地摆在面前,我国英语媒体开始更多从受众需求角度来考虑对媒体的报道方针,并逐步突出其服务性与娱乐性的等多样化的功能。 这样功能多样化还体现为英语媒体的品种结构比较齐全。除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外,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英语媒体也逐步得到发展。从英语媒体的品种结构发展趋势来看,多种媒体种类并存的格局已经形成,但仍以平面媒体将占主角,广播媒体不景气是趋势,其生存将是岌岌可危。网络媒体虽然作用日渐突出,但是其前景还是难以预料。传统媒体在相互竞争中,报纸和电视的影响力和作用还会继续,尤其是电视英语发展空间仍然非常广阔。 趋势二、地方性英语媒体崛起 我国的英语媒体一直是以中央级的英语媒体为主导,例如中国国际广播台、《中国日报》、央视英语频道、新华社,还有对外综合性月刊《今日中国》(CHIINA TODAY)等,地方性英语媒体相对较少,甚至没有。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性英语媒体的发展是我国英语媒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明显的趋势。80年代中期以来,出于对外宣传的考虑,许多大中城市开始创办自己的英语媒体,诸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以及国内其他一些城市先后开办了广播电视英语新闻,甚至开始办起了日报。例如创办于1999年10月1日的《上海日报》,这是全国第一家地方性英文日报。深圳和广州则早在1997年就创办了《深圳日报》和《广州英文晨报》。长远来看,尽管地方性英语媒体的生存和发展确实还面临着不少问题,但它们还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因此,地方性英语媒体将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在更多大中城市出现。笔者认为,随着我国英语媒体的发展,我国英语媒体体系将形成了以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和《中国日报》等中央媒体为主导的,并以地方性英语媒体为辅的多层次的格局。 趋势三、英语媒体地位得到提高,但影响力仍有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媒体得到了较快发展,它们的总体地位逐渐得到提升。在英语媒体密集的北京,英语媒体已经成为传媒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媒体(如《中国日报》和央视英语频道CCTV-9)逐步成为外国受众(尤其是在中国的外国人)的消息源,频频在国外媒体中被转载。这一点在上海的英语媒体的发展状况就能看出这种趋势。据《上海日报》王宁军介绍2001年上海媒体被外报外刊转载的新闻数量总共约1000多篇,其中《上海日报》就有600多篇,占60%强。[4]而据上海卫视外语部的戴骅主任介绍说,CNN每周平均采用卫视英语新闻3—4条。[5] 2002年3月份《上海英文星报》有关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头版设计被美国新闻博物馆收藏,而且这份报纸的评论版较有特色,在读者中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就整体而言,我国的英语媒体在国际和国内的影响力还偏弱,传播效果尚且佳。尤其是一些地方性的英语媒体的影响力基本上还是局限在地方范围内,有的还没有开设评论版,这将直接削弱报纸的影响力。 根据笔者近年来对《中国日报》网站、央视英语频道和《上海日报》的网上和实地调查情况看,外国受众接触英语媒体频率还偏低,很多读者只是偶尔看看。因此,英语媒体传播效果往往也不很理想。这当然有客观因素,如外国人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媒体存有歧视和偏见,但也有主观原因,如我们英语媒体的报道方式还不够活泼,消息来源单一,信息质量不高,数量有限等等。 注释: 【1】赵启正:“中国传媒: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新闻记者》, 2003年1期,第10页. 【2】郭可:英语媒体语言风格, 2001年,未出版论文。 【3】刘继南:1999年12月,大众传播和国际关系,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44页。 【4】夏吉宣:Email采访,2002年5月14日 【5】甘险峰:2000年,中国对外新闻传播史,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未出版博士论文,61页、71页。 【6】江和平:个人采访,北京,2000年4月14日。 【7】郭可:英语媒体语言风格,2001年,未出版论文。 【8】陈卫华:个人采采,上海,2002年7月23日。

138 评论

d1329256550

论文不好写啊。

263 评论

大萌的饰界

是的。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将外文参考文献翻译成中文版本。

翻译要求:

1、选定外文文献后先给指导老师看,得到老师的确认通过后方可翻译。

2、选择外文翻译时一定选择外国作者写的文章,可从学校中知网或者外文数据库下载。

3、外文翻译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从外文文章起始处开始翻译,不允许从文章中间部分开始翻译,翻译必须结束于文章的一个大段落。

外文翻译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外文文献的出处不要翻译成中文,且写在中文译文的右上角(不是放在页眉处);会议要求:名称、地点、年份、卷(期),等 。

2、作者姓名以及作者的工作单位也不用必须翻译。

3、abstract翻译成“摘要”,不要翻译成“文章摘要”等其他词语。

4、Key words翻译成“关键词” 。

5、introduction 翻译成“引言”(不是导言)。

6、各节的标号I、II等可以直接使用,不要再翻译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等。

328 评论

不管三七

19世纪中叶,护士地位低下。出身名门的南丁格尔决心以身作则,改变这一现状,自愿当了一名护士。1854年,英、俄在克里米亚开战,南丁格尔亲自奔赴前线。她替伤员清洗、消毒、包扎、按时换药、改善伙食,还经常跪在地上擦洗地板,洗涤带血的衣裤。每天晚上她都要提一盏灯,在4公里的巡诊线上,挨个查看病情,给伤员唱歌,送去安抚和爱心,从无间断。为此,她经常工作20小时以上,累得头发掉光仍然坚持不懈。由于她的努力,伤员的死亡率从60%降为。后来,直到英、俄停战,最后一名士兵离开战场,她才回到家园。回国后,她又把英国人民为奖励她而募捐的5万英镑悉数拿出,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她还著书立说,为现代护理学的创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鉴于此,国际红十字会在她逝世后,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英国人民为她立起了手持油灯的巨型铜像,“提灯女郎”南丁格尔被称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人”。

198 评论

亲爱的猫猫99

外国人快速学好汉语的“终南捷径”[1] 汉语由口语与书面语两个部分组成,如同其他绝大多数的语言一样。要学好汉语,就必须将口语与书面语这两个部分同时学好,而绝不能偏废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这是因为,一个人,不论他(她)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即使他(她)在汉语口语的听说方面学得极好,但在汉语书面语的读写方面却学得极差或几乎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么,就绝不能说他(她)已经学好了汉语。试想,一个读写能力极低或既不能读又不能写的汉语学习者,几乎就等于是一个“半文盲”或“文盲”,怎么能说他(她)已经学好了汉语?而在现实生活中,像这种汉语口语听说能力极强或很强,但汉语书面语读写能力极差的人,特别是那些汉语口语听说能力极强或很强,但汉语书面语读写能力极差的的外国人,却比比皆是。一位国外的汉语教学专家,早在三年前就已经敏锐地指出过这样的一种奇怪现象:“根据我们在西方国家教汉语的经验,虽然去中国专门进修一、两年汉语的学生在回国后,口语既流利又得体,但是,他们无论是在阅读报纸、文学作品和其他书面材料,或者是自己写信、写报告和文章时,仍旧还有不少困难。这些问题一直到高年级,甚至到毕业时还继续存在。”[2]“长期居留在中国从事外交、经贸等任务的外国人绝大多数是汉字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一般没有能力单独进行日常的书面交际,如通信和处理各种业务文件。”[3]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在汉语口语方面的听说能力极强,却在汉语书面语方面的读写能力竟如此之弱呢?其原因就在于:汉语的口语使用的是一种由有限的语音元素(一共有57个语音元素,其中声母21个,韵母36个)经由简单的组合规律组合而成的语音系统(一共有400多个无声调的音节和1 000多个有声调的音节)。而汉语的书面语所使用的却是一种由几千个书面符号即汉字(常用汉字为3 000多个)经由复杂的组合规律组合而成的汉字系统。并且汉语口语的语音系统与汉语书面语的汉字系统,二者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必然的或规律性的联系。仅上述原因就足以使得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在汉语口语方面的听说能力极强,却在汉语书面语方面的读写能力竟如此之弱,以至于那些“长期居留在中国从事外交、经贸等任务的外国人绝大多数是汉字文盲或半文盲”。那么,对于长久以来在汉语书面语学习方面一直在困扰着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的这一难题,其破解之道究竟何在?特别是,面对全球日益高涨的学习汉语的热潮,中国人何时才能拿出一套可以使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像学习汉语口语那样容易地学习汉语书面语的切实行之有效的并且成本极低而效率又极高的汉语书面语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方案呢?如果不能破解这一难题,或不能很快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或方案,那么,很显然,汉语国际推广计划就只能仍然以高成本在慢速中前行,而汉语也很难像英语那样作为一种产业而被迅速地做大做强。实际上,苏永全中文电脑速记技术[4]与电脑网络的紧密结合,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迥异于传统纸笔书写系统的现代化的先进的书写系统。而有效地使用这种现代化的先进的书写系统,不仅可以使我们以每分钟100~200字的速度99%以上的准确率进行中文速记即听打,而且可以使外国人在汉语书面语的学习方面与汉语口语的学习保持紧密的同步,使外国人可以最低的成本,即以最低的时间、精力与金钱投入,在短时间内同时学好汉语的口语与书面语,即不仅在汉语口语的听说方面学得好获得成功,并且同时在汉语书面语的读写方面也同样学得好并获得成功。概而言之,使用苏永全中文电脑速记技术以同步高效完成听说教学与书写教学任务的具体实施步骤,可描述如下:1.在学生已经口头学完汉语拼音的声母与韵母之后,即开始借助普通电脑键盘,根据苏永全中文电脑速记技术对声母和韵母的定义,使用不同语速的声母和韵母的录音文件,训练学生在电脑键盘上反复练习汉语拼音的声母和韵母,直至学生将声母和韵母都定位于他(她)双手的十指之上,如同他(她)前此已将声母和韵母都定位于他(她)的发音器官上一样。2.在学生已经口头学完第一课的单词和基本词组之后(请务必注意,此处所说的是单词和基本词组,而非汉字!),即开始教学生使用苏永全中文电脑速记技术在电脑键盘上反复练习“书写”(也就是输入)这些单词和基本词组,并要求边念边“写”,直至这些单词和基本词组与相应的发音、字形与意义完全联结或融合在一起,并固化在大脑中。3.在学生已经口头学完第一课的句子之后,即开始教学生使用苏永全中文电脑速记技术在电脑键盘上反复练习“书写”(也就是输入)这些句子,并要求边念边“写”,直至这些句子与相应的发音、字形与意义完全联结或融合在一起,并固化在大脑中。4.对其后第二课、第三课等的单词和基本词组及句子,重复实施上述的第2步和第3步。如同上述那样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引进苏永全中文电脑速记技术,并将该技术作为整个汉语教学过程中一项不可须臾离之的重要的教学工具加以使用,则苏永全中文电脑速记技术就将成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在攀登汉语顶峰时可以加以利用的“终南捷径”。而苏永全中文电脑速记技术之所以可以成为外国人快速学好汉语的“终南捷径”,则是因为:1.使用苏永全中文电脑速记技术进行汉语书写的原理,与人使用其发音器官口说汉语的原理,二者是一样的,并且前者是在仿生学的意义上对后者所做的一种人工模拟。因此,汉语书面语的学习就变得与汉语口语的学习一样的比较容易。2.跳过了繁难、枯燥、耗时并需要重复练习同时又不得不一笔一划进行书写的汉字练写过程。3.通过使用键盘,与(汉语)思维或口语同步地进行书写。衷心希望海外三千万正在学习汉语的和更多的即将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都能借由此一“终南捷径”以最低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学好汉语。

309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外中学毕业论文

    问题一:大一写论文需要注意什么?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

    太极武者NO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国外毕业论文参考中国文章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

    尛尛尛舒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外国人中国毕业论文

    最好是外国人

    宅基腐闹不住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毕业论文中外国人名

    按照百分比的,像名字这种直接引用就可以了,你得明白查重的原理,就好规避重复率了;不过这比较复杂,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追问

    吴珊珊珊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外国人看中国毕业论文

    自从读到马克思把中国人比喻成“袋子里的马铃薯”的文字之后,我就一直注意“外国人怎么看中国”的问题。可以说,“外国人论中国”主题的论著已经汗牛充栋了。每每读到其中

    别针换别墅嘞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