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复制843111
浅谈声乐艺术二度创作的要素声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演员需要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对于一位演唱者来说,要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激发内在感情和外在表情,让歌曲的情绪感染听众。如果一个演唱者的能力强、水平高,作品所带给观众的感觉是非常美好的。相反,如果作品好,而演唱者水平却不够高,演唱组合再努力、再用心,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小。演唱者是要通过声音把作品的内涵、情感成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因此被观众接纳,所以,作品的二度创作至关重要。一、什么是二度创作在音乐艺术的创造活动中,音乐创作,即作词、作曲是第一个创造过程,称一度创作。音乐表演,是第二个创造过程,不仅把乐谱上的记载和基本情绪相对,而且在演唱中揭示出了作品深层内涵,显示了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艺术个性,从而使作品因其演唱而增色的声乐表演就称作二度创作或者叫做再创作。如果说一度创作称为盖房子,那么二度创作就是房子的装修,也是演唱者所能够征服观众的重要手段。二度创作是沿着一度创作主旨方向上的创作,是因演唱而加强一度创作主体的感染力,而不是削弱或改变主题。其次,二度创作应该尊重一度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民族、地域风格。再者,就是二度创作方案一定要在自己的技术能力许可的范围之内。二、二度创作在声乐演唱中的要素1.忠于一度创作思路的内容与情感。二度创作绝不是任意、自由和无限制的,它有一个原则和范围。这个原则和范围也就是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之间维系的一种辩证统一关系的纽带。因此,二度创作的首要原则就是:必须在一度创作规定内容主体的范围内活动,即不能离弦走板,歪曲内容和作者的基调,违背作者当初创作的初衷。演唱者在演唱一首歌曲是在“解释”原创作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在自己的意识中反映出不同的感受。从音乐创作过程来说,作曲家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通过乐音、歌词加以表现,他们总是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地通过音乐作品,抒发对时代生活的感受和种种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心体验。每首歌曲都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思想感情,作曲家的深情厚意蕴藏在每一个音符之中。特别是由于音乐是以抒发情感为特点的艺术,因此,对作品的内涵与情感的把握就显得更为突出。歌唱者要在诗歌主题和一朵朵音符的花丛中,引发自己的感情,并引申这种感情。歌唱者对歌曲的感受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2.情感想象在声乐中的运用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一种驰骋想象的空间。要丰富演唱者的情感体验,就应在实践中充分挖掘音乐形象的情感因素,引导他们由浅入深地去体验音乐的情感。挖掘音乐情感应当引导他们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调式和调性有全面了解。从节奏方面看,要掌握好舒展的节奏使人沉静,激扬的节奏使人振奋,战场上催人奋斗的战鼓与节日欢庆的锣鼓都向我们表明了不同节奏所具有的作用。挖掘音乐情感不能忽视音乐的表现手段(速度、音高、力度)对音乐的情感起积极作用,从而懂得表现激动、兴奋、欢乐活泼的情绪是与快速度相结合的。田园风格的比较抒情,则往往与适中的速度相配合,而赞歌、挽歌、沉痛的回忆等则大多用慢的速度。也就是说,同一曲调用不同的速度产生不同的情绪,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在一起。3.掌握作品的风格,突出个性的体现。任何歌唱者,要唱好歌,不能没有良好的演唱技巧和对作品的二度创作。这就要求表演者不仅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独到的解释,并且还能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长,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表演方式,从而形成独特的个人表演风格。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重新去诠释作品。当然,这种个人风格的体现,决不能失去原作的风格色彩,掌握歌曲的地域、民族风格特点是十分必要的,谁也不应把延边地区的歌曲唱成西藏民歌,把群众歌曲唱成京戏;也不能把俄罗斯的浪漫曲唱得像德国的艺术歌曲。个人风格的体现是在忠实于原作艺术色彩的基础上,发挥表演者的创造个性,是音乐表演的真实性和创造性的结合。声乐艺术中情感的运用是基础,技巧是手段,二度创作是二者的完整统一。只有这样,声乐才能提高到艺术境界,才能感染人,才具有美感。二度创作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是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的。作为声乐演唱者一定要好好学习和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来为作品的二度创作服务。这样,我们的演唱才能打动听众,声乐演唱的艺术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sunbaby8893
目前,社会上各类音乐培训机构不计其数,这类机构中,音乐学习往往都比较传统,即凭借老师的经验和感觉,儿童声乐教学更是如此,教与学的双方常常都要付出较大的体力代价。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催生了各种教学手段,多媒体软件课程教学就是其中非常重要且应用广泛的一项。许多教育机构开始研发这类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多媒体软件技术并推向市场,例如:古筝、钢琴、尤克里里、非洲鼓等都已开始应用于各类音乐培训机构。在这些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儿童声乐启蒙课程也应运而生,并给我们的儿童声乐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一、完成了声乐教学观念的转变
长久以来,我们的传统声乐课教学始终保持在教师“弹”学生“唱”,教师“唱”学生“模仿”的状态。对演唱的声音技巧、歌曲内容的理解等都是以心口相传的授课方式进行的。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很多儿童在一段时间后对声乐学习失去了兴趣,并且受这种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儿童声乐教育并没有从音乐审美角度出发,而是纯粹的进行声乐教育,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多媒体软件课程给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声乐教学模式,和时代相接轨的触屏系统让课堂更加贴近我们现在的智能生活。软件中的表演示范视频、K歌模式、乐理讲解等等,无一不在说明现在的声乐教学是以声乐演唱为主旨,并集合生理、心理、语言、表演、体态、音响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学科。在声乐学习中让儿童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才是学习声乐的最终目标。这种美与快乐还包括环境的布置,学习中除了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还要给儿童提供练唱环境和舞台实践环境。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运用,使传统的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儿童学会学习、应用、创新才是当代声乐课程的关键。教学内容从单一的、狭窄的音乐技能转向多学科结合的世界音乐文化教学,教学活动的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的探索和创新者。此类多媒体软件教学系统等现代教学媒体资源从主要为教师示范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进行学习创新的工具。
二、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儿童声乐教学强调儿童声乐基础的训练,教师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和上课内容辅以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方面的学习。而许多教师只重视儿童声音音准、技巧等歌唱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和表现。然而声乐是表演艺术,发声的方法只是歌唱表演的基础训练之一,其最终目的是用美妙的声音把歌曲的内容以及情感传达给听众。多媒体声乐课程软件的开发,系统全面的设计了课程内容,较为合理的安排了乐理、视唱练耳等知识的讲解,每节课还配有热身运动、发声练习等。例如中央音乐学院设计研发的课程体系“艾范儿”,整个课程体系设计有162节乐理知识讲解,48节视唱练耳,120节发声和气息练习,76节歌曲解析,48首考级曲目、歌曲MV、热身运动、K歌模式等,每节课都有专业老师录制的视频教学。这种系统的课程体系不仅让儿童学习了专业的声乐演唱,还大大提升了儿童的舞台表现力,增强了儿童的心理素质、舞台形象、与伴奏的配合、演唱的肢体语言等综合能力,同时儿童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强化了整体素质的培养。
三、开启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声乐教学教师通过讲授和示范,利用有限的教学手段钢琴、黑板等方式表现,这种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儿童的'自我思考能力,在有些较抽象的问题上,不容易理解透彻。多媒体软件课程与时代同步,采用智能的触屏模式,整合了上课所需的多种教具,如钢琴、节拍器、黑板等。整个内容由动画故事的形式开启讲授,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环节让整个教学生动。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整节课都是教师与儿童的互动,在轻松愉悦中学到了知识,体验了声乐的美妙。多媒体数字软件课程中的动画技术,不仅解决了声乐演唱技巧和乐理中的抽象内容,练声曲也利用各种辅助技术手段,在屏幕上呈现出模拟键盘,每一条发声练习都配有不同乐器的伴奏模式,利用音色的变化使单调的发声训练更加生动、具有歌唱性。录音技术,让儿童在学习完歌曲后可以进行K歌比赛或录音,并且通过这种录音模式,可以让儿童以听众的角色对自己的声音进行客观的评价,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四、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与综合素质
这种多媒体软件课程的研发,每个章节内容都设计到位,还有专业教师录制的视频讲解,对于专业院校出身的教师来说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但很多社会培训机构引进此软件后,具体实施的教师音乐专业性不强,只是经过一些简单的培训就上岗教学,过多依赖软件课程内容,按部就班,这样的结果自然达不到我们的教学预期。多媒体软件课程只是我们的一种教学手段,利用现代的科技,使我们的教学与时代同步,它只是让我们的课堂锦上添花,但不能让它主导我们的课堂。为了更好地使用它,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音乐专业修养,对声乐具备一定的理论与演唱能力,熟悉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并不断的学习,吸收先进的理念为教学提供支撑。
(二)注意个体差异的教学
在一些比赛担任评委的时候发现,很多机构或者老师教出来的孩子,无论是演唱还是表演都千篇一律,这种多媒体软件课程的应用,更是让教学可能出现复制性,每节课的内容,方法,模式都一样,孩子的演唱,表演也都按照软件设计好的内容进行,让孩子缺失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利用软件教学的同时,教师更要合理设计自己的课程,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及所擅长的音乐素质和声乐能力,量体裁衣,对儿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儿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演唱方式与学习方法。这类软件在儿童声乐大课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便利。但在声乐大课的教学中,儿童的年龄、程度、性别等因素都是我们要考虑到的。多媒体软件课程,歌曲、表演等模式都比较有限,教师在利用软件教学的同时,应注重到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性,例如对于男生和女生的歌曲选择、表演等都应有所区别。尤其是男生的声乐演唱,从歌曲的选择到表演都应选择符合男生男子汉气概的歌曲与肢体动作。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关注到每一个儿童,避免“复制”性教学,除了共性还要有个性化的展示。
(三)注意对儿童嗓音的保护
儿童的生理有别于成人,身体各个机能都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包括我们声乐学习的重要器官声带、喉头、胸腔等,适度的开发是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的,但过度则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儿童在歌唱时的表现,时常提醒学生不要使劲喊着唱,或大声吼叫,一定要控制声音保护好自己的嗓子。训练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各年龄段的儿童进行适量的训练。研究显示,4—6岁是幼儿期,声带非常稚嫩,音域较窄,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那么这个阶段的声乐学习应以兴趣爱好为主,让孩子欣赏和学唱一些儿歌,顺其自然的发声。7岁以后是儿童学习声乐的最佳年龄,刚开始学唱要小声歌唱,不要模仿成人歌曲的唱法,训练时注意把握适度原则,演唱时间不要过长,演唱曲目不要太难。变声期更是要注重对声带的保护,处于变声期的儿童,由于发声的持久性差,所以容易产生疲劳感。教师应科学合理的安排声乐教学进度,并且根据儿童身体不同发育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五、结语
在时代与科技的进步下应运而生的各类教学软件,是为我们的教学更好服务的。在软件辅助的同时,还需教师过硬的专业和精心的课程打磨,使才能我们的教学充满趣味性,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声乐,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妙享受。
声乐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学好声乐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声乐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声乐毕业论文 范文 篇一:《民间音发展趋势》
一、如何建构先进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 一要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
儿童声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 声乐教学的特点是经验性和师承性,几乎对所有人而言,声音训练的原则都是相同的。但和成年人相比,儿童的心理因素和生理条件,差
浅谈声乐艺术二度创作的要素声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演员需要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对于一位演唱者来说,要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激发内在感情和外在表情,让
题目有点大,可以找专业的老师指导,因为声乐的毕业论文一般的要写的可能是这么几条:1、声音的技巧:即谈论声音是如何发出而且应用的2、情感表达:即作品的情感,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