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江南小水龟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项目编号:59278329); 国家八五攻关项目一项; UTC(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容闳项目资助课题一项;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一项;论文: 张旭 陈沛霖 风冷冷水机组与DEC联用系统性能及应用前景 暖通空调 vol29(6) 1999,12 张旭 陈沛霖 空气热湿处理的不可逆热力学分析及Le数研究 同济大学学报vol27(5) 1999,10 张旭 薛卫华等 供暖房间热舒适模糊分析及最优室内计算温度的研究 暖通空调 vol29(2) 1999, 4 张旭 陈君红 陈沛霖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传递过程的解析解及验证 同济大学学报, vol26(4) 1998, 9 张旭 陈沛霖 直接蒸发冷却过程不可逆热动力学分析 同济大学学报, vol23(6) (分别被CA和ELF ANTAR FRANCE 摘录) 1995, 12 张旭 陈沛霖 供暖散热器辐射放热量的实验研究 同济大学学报,vol23(6) (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1995, 12 (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9278329) 张旭 官燕玲 顾瑞英 我国中部地区连续供暖房间室内热环境动态分析 暖通空调,vol27(6), 1997,12 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9278329) 张旭 叶天鸿 孙承波 控制强热源诱导含尘浮射流最佳通风量的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Vol29(3) 1997, 9 张旭 陈文良 于文剑 等 常用供暖散热器对流-辐射放热量比例的实验研究 暖通空调,Vol 24(6)(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四等奖) 1994,12 (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9278329) 张旭 王正慧 等 TIEC中传递过程的理论模型及其解析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Vol30(4) 1998, 12 张旭 陈沛霖 A NON-EQUILIBRIUM THERMDYNAMICS MODEL FOR SIMULTANEOUS HEAT & MASS TRANSFER IN FORCED AIR STREAM. Tsinhua HVAC'9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10 张旭 陈沛霖 秦慧敏 空调空气处理中热湿交换的不可逆热力学分析及Lewis数的取值范围的研究 98全国暖通年会论文集 1998,11 张旭 陈沛霖 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传递过程近似解析解 全国高校工程热物理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1998, 5. 张旭 陈君红 陈沛霖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传递过程的研究全国96暖通空调年会论文集,(年会优秀论文奖)1996, 8 张旭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传递过程的研究 中国工程热物理95年会论文集 1995,10. 张旭 陈沛霖 机械通风冷却塔中传递过程不可逆热力学分析 全国高校工程热物理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6, 5. 谭良才 张旭 大空间浮射流流动规律的数值分析及试验验证 同济大学学报, vol26(6) 1998,12 官燕玲 张旭 大空间中强热源诱导含尘气流控制模型实验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vol29(3) 1997, 9 谭良才 张旭 沙高原 大空间中强热源诱导含尘气流控制模型实验研究 通风除尘, vol16(2) 1997, 4. 薛卫华 张旭 供暖房间设计计算的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vol30 (4) 1998,12 陈沛霖 张旭 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传递过程解析解及实验验证 暖通年会论文集中国建工出版社 1998,11,1 沙高原 张旭 谭良才 CO2模拟开敞大空间中瞬态含尘气流的实验研究 通风除尘, vol16(1), 1997, 2. 谭良才 张旭 圆环紊动浮射流流动的数值分析 全国暖通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建工出版社 1998,11,1 简瑞民 张旭 沙高原 强热源诱导含尘浮射流的浓度示踪及捕集效率 同济大学学报,vol27, (2) 1999,12 谭良才 张旭 自由紊动圆环浮射流流动规律的研究 全国高校工程热物理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8,5. 薛卫华 张旭 供暖房间热环境参数的实验研究及人体热舒适的模糊分析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0(2)
平亮装潢小余
我毕业论文做的事机车散热器的。。他的总传热面积计算一般有经验公式。。但是经验公式很难找到。。你可以利用所算的换热器的试验曲线查得。。比如《柴油机设计手册》500页就有柴油机和内燃机车的散热器传热系数的试验数据!
小S妈是顾大厨
传热--换热器晨怡热管 2007-12-16 21:49:44 一、换热器的分类按用途分类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再沸器、冷凝器、分凝器等按传热原理和实现热交换的方法分类:间壁式换热器、混合式换热器二、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间壁式换热器主要有:管式、板式、翅片式三种类型1、管式换热器:蛇管式换热器(沉浸式蛇管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套管换热器、列管换热器列管式(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生产中应用最广的换热器。主要优点:单位体积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简单,操作弹性大,可用多种材料制造,适用性较强,尤其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管式(管壳式)换热器。当两流体的温度超过50℃时,由于热应力可能引起设备变形、管子弯曲,甚至破裂,应采取热补偿措施。根据热补偿方法的不同,列管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固定管板式(带热补偿圈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换热器的两端管板和壳体制成一体,使壳程清洗困难,所以要求壳程流体清洁且不结垢,两流体温差小于70℃。U型管式换热器 U型管式换热器每根管子弯成U型,流体进出口分别安装在同一端的两侧,封头内用隔板分成两室。每根管子可自由伸缩。适用于高温、高压的场合,管内清洗困难,所以要求管内流体清洁且不结垢。浮头式换热器 其一端管板不与外壳连为一体,该端称为浮头。便于清洗和检修,应用较为普遍,但结构比较复杂,造价较高。上述几种列管式换热器,都有系列标准,可供选用。规格型号中通常表明型式、壳体直径、传热面积、能承受的压强及管程数等。如:FA600-130-16-2换热器FA:浮头式A型,换热管为Φ19×2mm。正三角形排列。壳体公称直径为600mm,公称传热面积为130m2,公称压强为16kgf/cm2,管程数为2。2、板式换热器(1)夹套式换热器(2)螺旋板式换热器优点:总传热系数高,不易结垢和堵塞,能利用温度较低的热源,结构紧凑。缺点:操作压强及温度不宜太高,不宜检修。(3)平板式换热器优点:传热系数高,结构紧凑,具有可拆结构。缺点:处理量小,操作压强低,小于,操作温度不能太高。3、翅片式换热器(1)翅片管换热器(2)板翅式换热器三、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强化由传热速率方程Q=KS△tm可知增大传热系数K、传热面积S或平均温度差都可提高传热速率Q,所以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强化也从这三方面考虑:增大传热面积:主要提高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 (2) 增大平均温度差:一般采用逆流操作(3) 增大总传热系数:是在强化传热中重点考虑的方面。欲提高总传热系数,就须减少管壁两侧的对流传热系数、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主要设法减少其中较大的热阻。一般:管壁热阻不会成为主要热阻。污垢热阻:应防止结垢和及时清除垢层。对易结垢流体,可增加流速,在管程内流动。对流传热热阻:可采用提高流速和增加对流体的扰动来提高传热系数。四、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的核心是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要计算传热面积,先要知道K及△tm,K值与设备结构、尺寸及流体流道等有关,而△tm与两流体的终温有关。因此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需考虑许多问题。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或选用时应考虑的问题 流体流动通道的选择 流体流速的选择 流体两端温度的确定 一般设计中冷却水两端温度差可取为5--10℃管子的规格和排列方法 我国列管式换热器系列标准中采用Φ25×及Φ19×2mm两种规格的管子,标准钢管长度为6米,所以合理的管长应为米、2米、3米、6米。其中以3米和6米管长为多。L/D为4—6。管程数和壳程数的确定 为了提高管内流速,可采用多管程,但同时导致流动阻力增加,平均温度差下降。当温度差修正系数低于时,可采用多壳程。折流挡板 目的提高壳程对流传热系数,最常用的为圆缺形挡板外壳直径的确定 材料选用 流体通过换热器的阻力(压强降)计算 2、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和设计计算步骤估算传热面积,并初选换热器型号(1) 确定两流体在换热器中流动通道根据传热任务,计算传热量 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两端的温度,计算定性温度,并确定流体物性 根据两流体的温度差,确定换热器的型式 计算平均温度差,并根据温度差校正系数不小于的原则,确定壳程数或调整加热介质或冷却介质的终温 依据总传热系数的经验范围或生产实际情况,选取总传热系数 由总传热速率方程估算传热面积,并确定换热器的基本尺寸或按系列标准选择设备规格 计算管程、壳程阻力核算总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选用的换热器实际传热面积应比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约大10%--25%。
使冷却液减少损失。砂磨机是一种常用的机械设备,其中冷却液罐的作用是使冷却液减少损失。作用是某种对象在某个时间(或无)某个空间(或无)的某个过程中,作为手段、工具
引言 化学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强、应用性广的学科,而化工杯则是化学实验不可或缺的实验器具。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们将以化工杯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在化学工程领域中的应
建议使用研究生学位论文库的 相关主题的论文 搬过来就能用 如果你是硕士论文的话 因为要机检
随着工程机械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大量工程机械所消耗的资源、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产生了难以估计的负荷。为保护人类十分宝贵且有限的地球资源,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高
建议使用研究生学位论文库的 相关主题的论文 搬过来就能用 如果你是硕士论文的话 因为要机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