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尸体的秃鹰
中外谚语表现出的道德规范是一样的“少 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和英语中的A lazy youth, a lousy age.(少年懒惰,晚年糟糕)相对应。“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和英语中的A useful trade is a mine of gold.(有用的手艺是一座金矿)呼应。英语谚语中表示节俭的,有Labour overcomes all things.(勤劳压倒一切。)Thrift is philosopher's stone.(节俭是点金石。)Frugality is the mother of liberality.(节俭是慷慨之母。)等等。而在汉语中表示节俭的成语谚语就更多了,这里不一一举例。2.汉英谚语中其观点大多一致。·例 如,与“谦受益,满招损”对应的英文中有“Humility often gains more than pride.”。与“人贵自知之明”相对应的有“He is not wise that is not wise for himself.(不自知者是不智的)”。另外汉语中有不少谚语对妄想在行家门前班门弄斧的人加以讽刺的,如“孔子面前读经书”,“关公面前耍大刀”,英语中也有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决不要想教鱼如何游泳)。·中 英谚语对于名誉的重要性都各自珍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折骨头,不愿败名声”。Take away my good name and take away my life.(取我好名声等于取我生命--有点侠客剑士“剑在人在,剑毁人亡”的意味)。·Faith moves a mountain.(忠诚移山)和The cross on the breast and the devil in the heart.(十字架挂胸前,魔鬼在心中)是分别表示诚实意思的褒贬两种谚语。汉语里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和“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与之对应。这里需要注意一点,西方谚语中的诚实是对主(“十字架”)的忠诚,而汉语中则提倡的是“仁义道德”。这也算是宗教和儒对西方和东方文化影响的印记。留心的话,在后面许多方面谚语的对比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或多或少这样的痕迹。3.在某些地方东西方的差异开始明显化。汉语中有这样的说法,“交一个朋友千难万易,得罪一个朋友三言两语”和英语中的A friend is not so soon gotten as lost.(交一个朋友没有失掉那么快)意思相同;“朋友易得,知己难求”就是A faithful friend is hard to find.最好的翻译。·汉 语中,朋友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感情色彩(褒义),而在英语中似乎还有消极的意思,和许多用来形容朋友的消极的谚语。他们一边说着A man without a friend is only half a man.(没有朋友的人只算半个人),Friendships multiply joys and divide griefs.(友谊增添欢乐减轻痛苦)。是朋友和个人利益冲突时,又有了新的说法。Love your friend, but look after yourself.(爱朋友,但要照顾自己)Friends are thieves of time.(朋友是偷实践的贼)。不 难看出,从正反两种角度来看待朋友的利弊,有着辩证的味道。在西方的道德体系中,个人、自我永远是第一位的。西方友情观在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冲击下,友情是互惠互利的代名词,蒙着一层厚厚的功利注意色彩。He that has a full purse never wants a friend.(钱包丰厚的人从来不需要朋友),Hungerknows no friend.(饥饿不识朋友,即人在饥饿时就顾不到朋友),不仅如此,西方还讲究朋友落难时,千万不要伸出援手,以免殃及自身利益,如:Never catch at a falling knife or a falling friend.而中国文化传统中,特别是在儒家学说中,自身利益与国家、集体、家庭、朋友的利益比起来是小利益,这种文化氛围中,友情重于个人利益是公认的道德观。君子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可以“士为知己者死”,这也是西方思维无法理解的原因吧。西 方的友情观和东方推崇的“士”和“君子”的友情观完全相悖(“士”和“君子”本身也是儒的产物)。个人猜想会不会和中国自古有“连坐”一说有关--亲朋关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一人犯罪,株连九族。呵呵,瞎猜。插 句题外话,一著名美国影评人,将一个“第一次被重视、被当做人看待的”杀手转而为救人牺牲性命(典型的士为知己者死)看成是影片剧情的漏洞(曰:情感转变突然),就是出于他不理解东方的文化吧。自诩看过200~300部中国电影就可以对中国电影妄加评论指手划脚了?(呵呵,一肚子气,敬请留意近期推出《为香港电影鸣不平--观香港电影的秘密》)4.关于帮助等东西文化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中 国的传统道德观念,讲究“礼、义、仁、至、信”。仁,就是要慈悲为怀,乐善好施;义,要仗义疏财,助人为乐。所以产生了“一人有难大家帮,一家有事百家忙”“互助互助,穷能变富”等无偿奉献的谚语。·还 有一种是临时借用,以解一时之须的情况,在汉语谚语中更是不求感激。虽然这一借一还的简单行为,其实安暗藏许多玄机。英文的谚语中就把这“玄机”公诸于世,毫不避讳。如借出者的担心,He that has but one eye must be afraid to lose it.(只有一只眼的人当然怕失去它,隐义为 不借理所当然。)害怕借入者不能如约归还,Lend your horse for a long journey, you may have him returned with his skin.(借马给人去远行,可能还你一张皮)。甚至因为借贷过程产生的矛盾都有预料。Lend your money,and lise your friend.(借出你的钱,失去你的朋友)。还有些谚语直截了当劝人不要借钱和物给他人。Lend and lose, so play fools.(借出等于失去,所以装傻吧)。当然,英语谚语中也不乏鄙视借债者的说法,He that borrows must pay with shame and loss.(借债的人必然要用耻辱或是损失偿还)。其 实在中国,借还过程中上述英语谚语中的问题也存在。只是中国的仁义教育中“黄金不为贵,仁义值千斤”直白的表达出借出者担忧是“不仁”(其实感觉应该是不信)之举,但借出者的担忧和常常遭受的损失又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所以,中国的谚语从借入者的角度强调“借债还钱,天经地义”“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甚至有些谚语还劝人还债要连本带利,如:“借人家一只鹅,还人家一峰驼”。个人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义”字当先,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就算出借时也有担心、犹豫,可深入骨髓的传统精神和道德标准在左右着人们的行为。·东 西相较,说不上孰优孰劣,不过现代人的实际行为中传统的已所剩不多,更西化,被同化了。不论是否进步,至少说明,古代的信任体系比当代更有说服力。5.面子问题。这 个面子和上面讲到的名誉其实相似。名誉常常与道德连在一起,一个有道德的人也就会有好名声,通常也会有好面子。只是不尽然。中国讲的“面子”有受人尊重的意思,衣冠不整,行为不当等小节不影响名誉,可还是会失去面子。·相 关的谚语有褒有贬。“人怕不要脸,树怕剥掉皮”,“人不要脸,鬼都害怕”还有“死要面子活受罪”是说“打肿脸充胖子”型的。·对于可能影响到面子的流言蜚语,国人害怕的心态也可以从谚语中见一斑。“谣言可以杀人”“棍棒伤皮肉,恶语伤人心”,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阮玲玉也以死回应“人言可畏”。·西方的传统道德观念认为,名誉很重要,人应该检点自己的行为,但只要自己不危害社会和他人,不违犯法律,他人如何评价自己并不十分重要。所以在英语的谚语中,同样的“棍棒”杀伤力骤减。Sticks and stones may break my bones,but words will never hurt me.(棍棒石头可能打断我的骨头,但话语决不会伤害我),其实说白了就是难听的话不回伤筋动骨Hard words break no bones.·比 较来看,中国人要面子,而且很在乎周围人的评价,追其根源可能因为“儒”的影响下,人和环境社会是一体的,人只有在社会中得到的评估(好与坏)才是判断名誉面子的标准。同样,对于西方谚语中不在乎他人看法、社会评价的特点,不难看出个人主义、个人至上的影子。·另 外,在中国,社会舆论和评价有时还是一道捍卫道德的无形的墙,对违犯道德的坏人坏事起着抑制,警惕的作用。传统文化中的“见义勇为,打抱不平、眼睛里揉不得沙子”都是“人言”正面作用的例证。西 方文化中,按照基督教的说法,人人都有罪。一个人想要抨击别人的罪,首先要想到自己也有罪。“不要评断别人,上帝就不审断你们”。体现在谚语中,Physician, heal thyself.(医生,先治治你自己)。而且,英语文化中把搬弄是非的人看得比贼还坏。A tattler is worse than a thief.对你说是非的人也会说你的是非。Who chatters to you, will chatter of you.其 实换一个角度来看,他们“不说是非”,不只是虔诚于上帝,更多的是出于尊重隐私。在西方,隐私是凌驾于道德之上的,个人隐私神圣不可侵犯。(注意,还是强调“个人”隐私)。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规矩的、有道德的人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明人不做暗事”。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是无需隐瞒也瞒不住的“肚里没邪事,不怕冷风吹”“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总 体上来说,中国和西方谚语在传统道德观念上存在的同异有以下几点:1. 表达传统道德的基础(真善美)的谚语基本相同,这也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道德标准;2. 中国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并在汉语谚语中体现出来的传统道德观念上留下烙印;而西方谚语同样无可避免的受到西方宗教(如基督教)的影响,例如在表示忠诚的谚语中The cross on the breast and the devil in the heart.(十字架挂胸前,魔鬼在心中),十字架代表主,忠诚的对象也指向了“上帝”。3. 汉语的谚语中体现了以“仁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并以此潜意识的规范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西方的传统道德无法避及的受到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冲击。在谚语中体现出来的是,自己最重要,不要帮助别人和朋友,以免祸及自身。这种自私自利的观念是中国传统道德所不耻的。4. 很重要的一点,汉语谚语表现出来的人是社会人,他们在社会环境中于朋友,亲人,周围邻人甚至帮助和需要帮助的人都产生关系,一荣俱荣,他们也受到环境的制约,如社会舆论,社会人的看法,议论,甚至流言蜚语。在这种社会环境中维护名誉和面子都必须“君子坦荡荡”不做见不得人的事,也没有什么好隐藏的私密。相对来看,西方谚语中的人是个人的人,是英雄的人,是隐私的人。他们不屑向周围的别人求救(如借钱),也不愿意帮助别人或借出钱物给别人,他们更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只要遵循自己的标准就可以了。西方谚语中的名誉和道德有关,可面子似乎就和道德无关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个人隐私,即隐私至上。5. 不过,这样不难发现,中国人活得有价值(在集体中体现价值),但也活得累,生活在无数双眼睛里,无数张嘴下。西方名言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或许有时不必太拘于所有细节反而容易成功。
逸轩设计
毕业论文thesis[英][ˈθi:sɪs][美][ˈθisɪs]n.论文,毕业论文; 论点,论题; 命题; 复数:theses易混淆单词:THESIS例句: completed his doctorate in 1999 with his thesis on the technical subject of structural design. 1999年,朱竞翔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写的是结构设计的技术问题。 is a beguilingly simple thesis, one particularly attractive to the western business executives who have joinedthe china gold rush. 但这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简单论点,对参与中国淘金浪潮的西方企业高管尤其有吸引力。 have a grand new thesis of the emerging markets. 我们现在得出了一套全新的新兴市场理论。 question now is whether the overstretch thesis was wrong or simply premature. 目前问题是,过度扩张说是错误命题还是只是言之过早。 thesis is that women still do so badly at work mainly because we are not ambitious enough. 书的主题是:女性的工作表现仍如此糟糕,主要是因为我们不够有雄心。同义词:dissertation[英][ˌdɪsəˈteɪʃn][美][ˌdɪsərˈteɪʃn]n.专题论文,学位论文; 学术演讲; essay[英][ˈeseɪ][美][ˈɛsˌe, ɛˈse]n.散文; 随笔,杂记文; 尝试,企图; 试验; vt.尝试; 试验; 经常说的:English dissertation(英语论文)Graduation thesis(毕业论文)
snowangeltan
论文(Paper)或:dissertation(论文)或:thesis(论文)经常说的:)~Englishdissertation(英语论文)Graduationthesis(毕业论文)
小眼睛晶
毕业论文的英文翻译是thesis,音标是英 [ˈθi:sɪs] 美 [ˈθisɪs] 。
n.论文,毕业论文;论点,论题;命题
1、There is no empirical evidence to support his thesis.
他的论文缺乏实验证据的支持。
2、How well does this thesis stand up to close examination?
这个命题经得起推敲吗?
3、He has finished his thesis.
他的论文完成了。
4、She's finished writing her thesis.
她那篇论文写出来了。
5、Please write an abstract of this article 〔 thesis 〕.
请写一份这本书〔这篇论文〕的摘要。
The article has a clear-cut thesis and arguments, but lacks reasoning.
文章论点、论据鲜明,但缺乏论证。
不一定,看学校规定
建议选择文学方面的题材比较好些,我就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当时我选择的是西方文化方面,材料比较少。但是如果要想拿到优秀论文建议最好别选文学,这个没有什么新意,而且也
可以啊,英语专业都论文都是要求英文的。另外有的英语相关专业,如英语教育,商务英语也用英语写。其他专业则要求中文,并且字数要求多过英文。---我是结合我校本科毕业
我感觉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我刚才查了好多地区教育部门下发的关于毕业论文的红头文件,里没根本没有规定毕业论文必须是中文,但毕业论文中都提到字数,我想所谓“字数
可以写,根据相关专业拟定的论文要求攥写相关的论文题目,迪士尼电影大部分都是英语发音,可以讲讲这部电影的语法以及发音,英语专业的论文必须是与英语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