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纵览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余杰吴敬梓一生以移居南京为界可分前后两段。前期,他与小山一样,以声色犬马的生活方式游离于“正常”的生活轨道之外。“少年时,青溪九曲画船,曾记游冶……朝复夜,费蜀锦吴绫,那惜缠头价。”(《买肢塘》)“王家昙首,伎识歌声春载酒,白板桥西,赢得才名曲部知。”(《减字木兰花》)吴敬梓不像小山一样真正沉醉到情爱之中,而更多地标榜一种不见容于俗世的生活姿态。不是为游冶而游冶,而是在游冶中体验自由。胡适说,吴氏的家产是在秦淮嫖掉的,我倒觉得,“泥沙一掷金一担”是他有意为之。只有丧失了财产,挣脱了宗族的约束后,他才能以纯粹的心境进入到文学创作之中。“枭鸟东徒,浑未解于更鸣”!(《移家赋》)33岁、不名一文的吴敬棒移家南京时,他在族人眼中已是“传为子弟戒”的“败家子”。到了“白门三日雨,灶冷囊无钱”的地步,他仍拒不参加傅学鸿词科考试。当“长老苦口讥喃喃”干涉他的自由时,他“叉手谢长老,两眉如戟声如虎”。[45]他的“痴憨”、“颠憨”、“隐括”终一生而不变,与小晏何其相似!《儒林外史》以王冕作为“隐括全文”的“名流”。他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能耐,就因为他是一个“嵌崎磊落”的人,一个“有意思”的人。王冕既是葆有童心的放牛娃,又是才华横溢的畸人。他画荷花,“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因为他自己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惹得乡下陔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眼里。”这是何等任情自遂、天真自然!面对“灭门知县”的威逼,王冕宁可风餐露宿逃亡在外,也不肯低头。他处茅屋之远而怀天下苍生,一语道出入股取仕的实质:“这法子却定得不好!将来读书人即有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凤四老爹在小说中看似可有可元,实则为一大关键。据考证,凤四老爹的原型为侠客甘凤池。[46]当时浙江总督李卫在奏折中这样描述甘凤池:“查此辈棍徒,造作讹信,往来煽感,着实痛恨,断难容其漏网。臣细思江浙好事悻谬之人,莫过于现在拿获之甘凤池等各犯。”(《雍正朱批谕旨》)对于这样一个叛逆者,吴敬棒却由衷地赞美道:“官府严刑密网,多少士大夫见了就屈膝就范,你一个小百姓,视如上芥,这就可敬了!”《懦林外史》以四大奇人的故事作结。当“那南京的名士都已渐渐销磨尽了”的时候,奇人却出现在市井中间。会写字的季遇年,“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着笔性写去”。“他若不情愿时,任你王侯将相大捧的银子送他,他正眼儿也不看”。他这样迎着施御史的脸痛骂:“你是何等之人?敢来叫我写字!我又不贪你的钱,又不慕你的势,又不借你的光,你敢叫我写起字来卜独立人格,意气风发。吴敬梓把“四大奇人”当作“述往思来”的一流人物。儒林中一片狼藉,而井市中则有闪光的人格,吴敬梓已悄悄换了一套崭新的价值标准。为什么在市井中反倒能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心灵的自由呢?做裁缝的荆元,会弹琴、会写字,也喜欢做诗。朋友问他:“你既要做雅人,为甚么还要做你这贵行?何不同些学校里的人相与相与?”他道:“我也不是要做雅人,也只为性情相近,故此时常学学。至于我们这个贱行,是祖父遗留下来的。难道读书写字,做了裁缝,就玷污了不成?况且那些学校中的朋友,他们另有一番见识,怎肯与我们相与!而今每日寻得六七分银子,吃饱了饭要弹琴,要写字,诸事都由我。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脸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也快活厂这席话真石破天惊。吴敬梓认识到,人格独立的背后是经济独立。被权力网络所覆盖的儒林中,只有爬墙藤一样的附庸,而元岩上松一样的独立者。市井人物操持着被士大夫所蔑视的职业,他们却在这职业中获得了真正的经济独立。好一个“诸事都由我”!儒林人士即使爬到宰辅这样的最高位置,怕也不敢说这样的大话。吴敬梓突破传统的道德评判,揭示出产生“奇人”的经济基础。这一点,此前无人认识到。开头出现王冕,中间出现风四老爹,结尾出现四大奇人,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他们全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游离于统治秩序之外的平头百姓。他们的冰清玉洁、古道热肠、淡泊明志,都与丑态百出的儒林和官场形成鲜明对照,正如胡适在《吴敬梓评传》中所说:“不给你官做,便是专制君主困死人才的唯一的妙法。要想抵制这种恶毒的牢笼,只有一个法子:就是提倡一种新的社会心理,叫人知道举业的丑态,知道官的丑态;叫人觉得‘人’比‘官’格外可贵,人格比富贵格外可贵。社会上养成这种心理,就不怕皇帝‘不给你官做’的毒手段了。而一部《儒林外史》的用意只是要想养成这种社会心理罢了。”然而,这种社会心理终究很难养成。吴敬梓这个嵌崎磊落的败家子是寂寞的,他笔下的奇人们也是寂寞的。荆元为知音于老者弹琴,“弹了一会,忽作变徽之音,凄清宛转,于老者听到深微之处不觉凄然泪下”。读者读到这里,掩卷深思,怕也要“凄然泪下”了!余秋雨!口无所臧否,心有所褒贬———《儒林外史》提倡一种新的社会心理,叫人知道举业的丑态,知道官的丑态;叫人觉得“人”比“官”格外可贵,人格比富贵格外可贵。社会上养成这种心理,就不怕皇帝“不给你官做”的毒手段了。———胡适《吴敬梓评传》在浩若星海的中国古典小说中,被鲁迅许以“伟大”二字的,只有两部书,其中之一便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写士林阶层的。在中国的古代,所谓的士林,既是知识分子的世界,也即是官场。这是部批判知识分子的书,也可以说是一部揭露官场昏晦的书。这样说来,在当代的中国,确实很有重读《儒林外史》的需要了。作者吴敬梓(公元1701年—1754年),生长在长江北岸安徽省全椒县一个“名门望族”的大家庭。曾祖和祖父两辈官运亨通,在明清之际,有50年“家门鼎盛”的时期。但他自己的祖父在同辈中功名很小,而且早逝;他从小被出嗣给长房吴霖起,即是他的养父,吴霖起只做了几年县教谕,后来因为得罪上司而丢官,郁郁而终。吴敬梓13岁丧母,23岁丧父,本身既不热心功名,又轻视钱财,随意挥霍,慷慨仗义,上代留下的家产在几年之内被他挥霍得所剩无几,以致“田庐尽卖”、“奴逃仆散”,一时“乡里传为子弟戒”(《减字木兰花·庚戌除夕客中》)。加上考场失利,刺激甚重,“那得双眉时暂开?”回乡之后,由于不堪冷遇,于雍正十一年移家南京。从此时直到54岁在扬州逝世,主要靠卖文和朋友周济过活,也是在此期间完成了《儒林外史》这部鸿篇巨著。吴敬梓自幼处在名门望族的社会环境中,而成长的家庭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中年后又骤然陷入贫困不堪的境地。在他一生所经的这种由“渐”而“骤”的家庭破落过程中,他在家乡全椒县、在苏北赣榆县(其父任职之地)、在南京都曾久住,到过扬州、安庆、芜湖等城市;从宗族几代关系以及自己的人际关系看,他接触的士大夫阶层很广泛,认识与熟知的人物也非常多。他看的嘴脸,受的冷暖,经历的人事,体验的世情,都极其丰富深刻。这就培养了他富有正义的敏锐感觉和体察现实的清醒头脑,使他能够看透清朝黑暗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堕落与无耻,看透政治的罪恶与社会的腐败。正是这种身世经历,成为吴敬梓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直接渊源。《儒林外史》对于士林阶级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含泪的批判。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正像果戈里所说:“我们的骗子们,我们的怪物们!……让大家笑个痛快!笑真伟大,它不夺去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像个被绑住的兔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鲜明的目的,那便是“作者之意为醒世计,非为骂世也”。作者虽然极尽讽刺之能事,却是要挽救被讽刺的这一群,正所谓“善者,感发人之善心;恶者,惩创人之逸志”。作者以悲天悯人的手笔描写了八股制度下众多儒林人士的悲剧性命运,进而展开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情画,抨击了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使《儒林外史》成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圣品。《儒林外史》历来被评价为古典现实主义巨著,即为现实主义作品,其中很多故事与人物直接来源于生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就曾说过:“《儒林外史》所传人物,大多实有其人,而以象形谐声和庾词隐语寓其姓名。”《儒林外史》擅长运用“皮里阳秋”的笔法,也就是“口无所臧否,而心有所褒贬”。作者的看法并不是直接拿出来硬塞给读者,而是在具体形象的塑造中微言大义。周进和范进的中举,匡超人的转变,杜少卿的豪举,马二先生的迂腐,这一切都是通过具体的情节来表现深刻丰富的思想。作者并没有直接向我们褒贬什么,但每个形象都饱含着巨大力量的褒贬,传达着作者明确的正义观,我们必须从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各种形象的关联、发展上体会和了解。这是一种富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叙事方式。该书另一个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小说,或者说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基本上不可能通过详细描写其一生经历,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所以,吴敬梓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生相。这就如同从人物漫长的性格发展史中截取一个片断,再让它在人们面前转上一圈,把此时此地的“这一个”,放大给人看。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净,情节流动迅速,好像人物脸谱勾勒一成,这段故事便告结束,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这些精工提炼的精彩情节。胡适在《吴敬梓评传》中所说:“不给你官做,便是专制君主困死人才的唯一的妙法。要想抵制这种恶毒的牢笼,只有一个法子:就是提倡一种新的社会心理,叫人知道举业的丑态,知道官的丑态;叫人觉得‘人’比‘官’格外可贵,人格比富贵格外可贵。社会上养成这种心理,就不怕皇帝‘不给你官做’的毒手段了。而一部《儒林外史》的用意只是要想养成这种社会心理罢了。”
小月半月月
微风。细雨。空气中飘着厚厚的泥土芳香。 农历2012年2月27日凌晨5点30分,我起床准备去上学。 “你的曾祖父去世了。” 胸口猛的一疼,泪水瞬间决堤。岁月将他的年龄永远定格在79岁,不是说要看着我小学毕业上初中,初中毕业上高中,还要亲自送我去上大学吗?不是说要把你所知道的全部教给我吗?不是还有佷多事要等我长大后才能告诉我吗?又为什么要骤然离去,连一抹背影也未曾留下。时光时光你慢一点,再慢一点,那是陪伴我走过人生最初十年的人啊!我还有好多话没有对他说…… 他――就是我的曾祖父。 曾祖父出生于1933年,那个遍地狼烟的时代。父亲早逝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人他默默承担起一切。本以为生活即使不富裕,但也会就此安宁,谁曾想29岁又经历爱妻病逝,幼子夭折,长子(我的爷爷)病重,我不知道他是怎样走过那些艰难的岁月,又当爹又当妈的抚养重病的长子,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支撑他走到了今天,只是生活你为何这般冷酷无情,将他原本坚实挺直的脊梁硬生生压弯,还要那样一个饱受命运折磨的老人刚过上安逸的生活便黯然离世,你,不公平,不公平…… 在那个年代,大多数家庭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上学更是件奢侈的事情,所幸父亲在世时将他送入堂叔开设的私塾学习,才不至于当个睁眼瞎,但是父亲去世后,便只能辍学回家务农,我的爷爷也因为从小多病只读完了初中,而我的爸爸如今写的一手好字更是他精心培养的结果。 可能是因为长期劳累,晚年的他患上了半身不遂,到底是哪一年,我也记不清了。只是记忆深处偶尔闪过几个片段,那时的他,并不是坐在轮椅上。在仅仅十年的人生里,我从未感到这般无力,死神离我们是那样近,瞬间便可夺走至亲至爱之人的生命,我沉默了。 由于我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又比妹妹大了整整五岁,他对我是百分之百的宠爱,连重话都不曾说过一句,那时候的我幼稚到把他的胡子剪下来,又接到自己的下巴上,不小心戳破了他的下巴,我吓的直哭,他却除了哄我,一句责怪之语也没有。他慈祥,他和蔼,他博学。五岁起,他便教我认字写字,读诗,背诗。为我讲历史文化故事,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只上过私塾的人会这般渊博,或许穷尽一生,我也无法达到他的境界。他之于我,是亲人,是长辈,是老师,是三生难遇的缘分。 他教给我的并不只是浅显的舞文弄墨。他的一生,说平凡,却也不平凡。苦难,重负,家庭,责任。他教给我做一件事,就必须把它做好,切不可半途而废;教给我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教给我看未来的方法——理想;教给我怎样在这纷扰繁复的世界中,始终只做自己;教给我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中国人;教给我…… …… 眼泪还是在流,我拼命向他的房里奔跑,爷爷怔怔地坐在炕头,红了双眼,爸爸跪在爷爷旁边,脸上挂满了泪珠,我呆呆地站在屋子正中央,望着“熟睡”的他,疯狂摇头,怎么可能?他只是睡着了而已,不会的,不会的。 不久,天亮了。瓦蓝瓦蓝的,晴得通透,又是,新的一天。另一个房里, 五岁的妹妹正熟睡着,姑姑很快赶来,哭成了泪人,远在北京的妈妈也买了车票往回赶,电话中她的声音哽咽。 …… 下葬那日,天依旧很蓝,晴空万里。我们踩着清晨浓重的露水,送这位历经半个多世纪,饱受人间风霜的老人最后一程,地里的麦青刚冒出绿芽,地中间站满了身穿丧服的孝子,那里慢慢隆起起了一个土堆,一个生命就这样,逐渐被掩埋。 回到家,望着空荡荡房间,我压抑得说不出话,那些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就像放电影一般于我的脑海之中不断浮现,就好像,他从来不曾离去。 昨天你还在和他斗嘴谈聊天,今天你找遍整个世界,却再也没有他的踪迹。 或许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得到,不断失去。望着桌子上他的遗像,虽苍老,却依旧炯炯有神。那眼里,有期许,有沧桑,有坚强。他曾跟我说,让我一定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他说,只有那样,才能不低人一等,才能,光耀门楣。 他的离开,让我知道了,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一直陪着你,没有人可以一直护着你,谁也不是万能的。以后的路,要靠自己走。他教给我的道理,都已融进血液,永不改变。他的容颜,早已刻进我的人生里,永不消逝,他的人生故事,我要讲给每一个人听,流传不断。他不是伟人,也没有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多大贡献,他只是旧中国穷苦大众中的一个,他将自己的角色演绎的淋漓尽致,他是儿子,是父亲,是祖父,是曾祖父,是一家之主。他用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凭空而来的。 我想,这,便是他说要等我长大之后才能告诉我的话吧! 他的一生,用文字,不能言其万一。 一路走好,逝者安息。
七彩娃娃豆
回首中国的近代史,有愤怒,有悲痛,有感慨,有自豪。愤怒帝国主义的无耻侵略,悲痛中国人民的受苦受难,感慨仁义志士的为国捐躯,自豪中国人民的伟大与坚强。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将中国人民推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在历次的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量的中国人民。他们截取中国的经济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强占中国租界,强租中国港湾。在外国主义列强的压迫和蹂躏下,中国几乎已经没有独立的领土主权可言,“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当时爱国志士发出的悲愤呐喊。 有压迫就会有反抗,随着帝国主义的压迫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人民再也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各地的起义不断,其中以义和团运动声势最好大,对帝国主义的打击最大,意义也重大,这次起义使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 在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的时候,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直到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有志之士,发动了新骇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的社会出现了一丝光明,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中国又一次的面对了新的危机。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能改变中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统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开始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而此时的中国也迎来了新的曙光。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首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显示了他们的伟大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展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带领着中国人民一步步地向自由与解放迈进。其中牺牲了很多的民族英雄,他们为祖国奉献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和青春。在这场漫长的解放道路上我们党经历了很多艰难与险阻,其中十万里长征谱就了他们英雄的赞歌。 在这部近代史中有一段时期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那就是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遭受了难以形容的灾难,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们同胞的残忍屠杀,是每一个中国人需要铭记于心的。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为深重的灾难面对日本们的空前侵略中国人民采取了一致对外的政策,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制日本的侵略,终于在1945年的八月日本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在这曲折的百年中,中国经历了动荡的百年,在摸索中前进了百年,这一百年告诉了我们太多的东西,作为一个国家不能闭关锁国,作为一个民族更不能软弱无能,任何时候都应该团结在一起,随时随刻为祖国奉献。 百年屈辱中我们自强不息,在硝烟与炮火中我们没有被打垮,反而一新面貌站了起来。痛定思痛,我们现在不要有懈怠心理,尤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掌握先进的技术,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采纳
好运咪咪熊
我的家族近代史:那风雨飘摇岁月中的记忆回首我泱泱华夏数千年历史,其中最不乏的便是战争的岁月。一九四九年十月,在经过八年抗战后的土地上站着一群见证者,见证着伟大的历史时刻,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经风雨的洗礼后真正地伫立在世界之林!中国也这在这一刻向世界证明,何为中华儿女的风骨、何为大国气概。中国的近代史,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我们也只能从课本上或资料上知晓一二,然而再完备的资料也不能描绘出那段历史的精彩与深刻。虽然我们没有经历,但我们的祖父祖母一代却是从那段日子生活过来的人,他们的记忆虽不如史书之缜密、资料之严谨,却可以更加形象生动的为我们阐释战争岁月的那段历史。他们的细致言传,使我产生了以此文详细记录的想法,并谨以此文表达我对在那段历史奋斗的先人崇高的敬意。此次记叙本文章的目的就是记录一下近代史中有关我家族的故事。所谓近代,便是从一八四零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所为近代史,便是在这段时间内无数革命先烈用泪水与汗水甚至生命铸就出的史诗般的华章。近代史是一部辛酸史,更是一部励志史,这是一段代表了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的历史。与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深的铭记,这段历史需我们拿出最崇高的敬意来慢慢品读。近代史的开端便是那场臭名昭彰的鸦片战争,当鸦片被当做一种另类武器投入大清国的时候,一个王朝的恶覆灭亦或是一个民族的一场劫难的降临已是冥冥注定。当我问起祖父那是一个怎样的岁月的时候,祖父为我讲述了当他像我这么大的时候,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祖父对这场战争的描述。“我到现在还记得父亲提起那段历史时他眼中复杂的神情,是恐惧?是愤怒?亦或是历经多年仍无法释怀的悲伤。你曾祖父告诉我,那时候全国上下都被这一种东西抢去了魂儿,这东西可碰不得,若是碰了,便会让人六亲不认,不出几日富人变穷,穷人更穷。那时候啊,鸦片像长了翅膀是的,几乎是有人的地方就能看见长长的烟袋,深陷的眼窝,还有鬼一样的人干儿。朝廷的老爷们对它爱不释手,普通百姓也是不受控制的去吸,甚至呀,保家卫国的将军们士兵们都抽了这个玩意儿。而那些个洋人根本不把人当人,只要有白花花的银子揣进自己的兜里,那死了再多的人也和他们没有关系。”我听了这些话之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听了爷爷对曾祖父神情着重的描述我没有一丝丝的怀疑,心里只有对这段沉重历史的震惊与无奈。鸦片战争,这是毁了无数个家庭的噩梦,更是清政府逐渐走向腐败的强力催化剂。一想到曾经无意看见的网络照片里面吸食鸦片的人们,便不难联想那是怎样一个灰暗的时代,似乎无边无际永无尽头。回想今天我们的幸福光景,心中莫名升起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与其说是一种惭愧,倒不如说是对今日珍贵幸福生活的珍惜。而享受当代和平生活的我们,理应珍惜这些可以让人安逸奋斗的日子,可以说我们承蒙了先人的荫护,如若贪图享受无所作为,那便枉为青年,枉为我中华之青年。在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便打开了进入中国的大门,其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便彻底的让中国沦为了人间地狱。清政府高层仍自顾不暇,又哪里会管那些底层平民百姓的死活。而我的族人,在那个时代便是并没有多大社会地位的劳动人民,他们饱经了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残害。我曾奶奶说过,那个年代并不是想着吃多少能不能吃饱,而是每天都在绞尽脑汁的想着什么东西能吃能填饱肚子不至于饿死。那时候的人们啊,活的都不如现在的一头牛,起码牛能吃饱,而那时候,人干的比牛多,吃的却连牛都不如。“你们年轻人在书本上学习到的那些洋人们干的事一点都没错,像一把火烧了圆明园,搬走了无数咱们国家价值连城的宝贝;签他们洋人自以为是制定的协议,说好听了是协议,说不好听就是明抢!让我们国家失去了多少土地!;还有那数不清说不尽的赔款,分明就是看我们好欺负。但你们年轻人了解的这些事,还不及那帮人做过的丑事的九牛一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什么是滔天的恨意。尽管现在我们的国家发展的这么好,和当初的那些个敌人们也搞起了合作,但在我们老一辈看来,这种恨意永远都不会消失,这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耻辱,历史能随时间淡去,但这些耻辱是怎么也忘不掉的。”听了这些话,我足足愣了有几分钟之长,爷爷告诉我这些都是出自曾祖父之口,我的震惊并不是仅仅因为曾祖父言语上的这些表达,更加震惊到我的是,曾祖父作为一个当时社会的底层人民居然对民族的仇恨有着如此深刻的执念,可想而知这段历史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是怎样的存在。“铭记历史,不忘使命。”此刻牢牢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再往后,便是他日本帝国“堂而皇之”的的侵华战争。落后就要挨打,此为必然。中国在经历了之前那些沉重的打击之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而此时日本趁虚而入,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侵华战争。这次的这段历史,我问了祖籍山东的姥姥,而这次,姥姥非常平静的为我讲述了那段惨绝人寰的日子。“我记不起那段日子都发生了啥,但我一回忆起那段日子的时候,我就记得天空是黑的,从来都没蓝过。那时候日本人每次来到村子的时候,我们全村人都要不要命的跑出去躲起来,有的跑得慢的孩子就会爬上树藏着,可眼尖的小日本怎么会看不见,直接拿枪朝那树上扫去,把孩子打下来之后,再用刺刀一刀一刀的剜他的肉,孩子才那么小啊,他做错了什么,就这么被日本人折磨死。日本人走了之后,他爹娘看见这孩子死得如此模样,哪还能受得了,直接疯了去。”听完这些之后,我看见姥姥淡如止水的目光中,似乎涌出了几滴浑浊的老泪。解放以后,我们中国便迎来了新生。以前我对历史的作用也并非十分参透,但听了家族中老人们口中讲述的之后,我便知晓了了解历史的重大意义。历史的警示作用无论何时都不会消失,这就像华夏的风骨,不会消失也不被允许消失。文章接近尾声,我的内心却仍是思绪万千,但最清晰的仍是那句话:历史会随时间淡化,但却永不会被忘记。铭记历史,是我们的责任,亦是对无数先烈最崇高的敬意。
奋斗1989
我们不把企业文化贴在墙上
我们不把企业文化贴在墙上,一个成功的企业是有很多因素的结合的,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企业文化也有很多,以下分享我们不把企业文化贴在墙上。
西门子家族已不是西门子主要股东,但家族的精神气质仍在这个国际化的现代企业中传承。“我并不相信你仅仅通过阅读一本书就可以认同并接受一个价值。它就像体育运动一样,你需要不断地去训练去练习。”娜塔莉说。
出身名门,有贵族头衔,又是“富六代”,但在认识的人口中,娜塔莉?冯?西门子是个热情、勤奋,毫无骄奢之气的普通人。“你一定会喜欢上她的。”西门子医疗器械部门公关总监克雷默先生对我们说。
6月27日,在慕尼黑市中心西门子总部,我们终于见到了这位西门子家族第六代传人。和人们的描述差不多,她看起来的确招人喜欢。身材均匀,面容精致,一身灰色洋装,节制而不失风韵地配饰着项链和手链,棕色的头发整齐地扎在脑后,她热情地招呼我们:“房间的温度还可以吗?”“来喝点水吧!”就像好久没见的老朋友。
交谈一会儿,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她身上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娜塔莉拥有哲学博士的头衔,她的博士论文《亚里士多德的友谊论》还曾在德国古希腊哲学界引起关注。
娜塔莉是西门子家族中少数几个仍在西门子公司工作的成员。虽然她的高曾祖父,西门子的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曾希望家族成员能在公司的重要岗位中就职,但随着西门子的发展、股权结构的改变,是否在西门子工作已成为家族成员的自由选择。
“我们没有获得公司职位的权利,也没有义务要成为公司的一员。”娜塔莉说。她选择进入西门子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她把在这里工作当做是一种享受,“因为在这里能遇到精彩的人,做精彩的事,学到很多东西。”
娜塔莉在西门子总部负责顶尖人才计划,她希望同事们像对待普通人一样对待她。她很少提及自己的家庭。每当我们提出涉及家族的问题时,她总会找到方法绕开,并报以一种精致但“拒人以千里之外”的笑容。
因为低调,很多人不知道,娜塔莉的另一位高曾祖父也是个重要人物—19世纪最后的几位博学家之一以及德国洪堡大学的杰出校长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维尔纳和赫尔曼都是那个时代德国重要的科学家,只是维尔纳选择进入商业领域将科学付诸实践,而赫尔曼选择了教育。因为他们之间的友谊,他们的孩子共结连理。家族的科学传统使娜塔莉从小就对科学充满热情,对新技术充满好奇。“我绝不会在一个没有创新的公司里工作。”她说,这也是她选择在西门子工作的原因之一。
娜塔莉是家中的独女。说起自己的祖辈,她满是感恩:“我很幸运能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我也希望我的父母为我感到骄傲。但我永远都不可能像我的高曾祖父们那样成功。”
其实,在很多同事眼里,她已经在西门子发挥着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冉珊鹤博士在西门子工作了17年,曾是娜塔莉的同事。她说,娜塔莉的到来为西门子重新注入了被遗忘的家族精神。
1997年西门子搭上手机起飞的风潮,推出第一款手机,从此与摩托罗拉、诺基亚展开数年缠斗。2004年西门子手机排名全球第四。然而当时手机规格面临技术升级的关卡,尽管西门子的软件研发规模堪称业界之最,却已流露出力不从心之态,几次赶不上新品推出的脚步,账面连连亏损。到了2005年,当时的CEO决定停止相关产品的创新,还以赔售5亿欧元的打包手法,连卖带送将手机业务切割给明基电通。
正当西门子在通讯业遭遇滑铁卢之时,2007年,公司又爆出“贿赂门”丑闻。公司内多个业务部门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一一陷入官司,成为德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贿赂丑闻。舆论的谴责使西门子的名誉受到很大的影响。
此时,娜塔莉加入了西门子。2008年,西门子正式宣布从通讯行业中淡出,转而专注于能源、工业、医疗等传统优势项目。“娜塔莉清楚西门子在这些传统领域更具优势。她知道公司必须要做的是适时而变,但仍保留个性。”在冉珊鹤看来,她用个人的表达方式向员工、客户传达了公司愿景,让西门子在传统的家族精神中重新找到了立足点。
娜塔莉很忙,办公室是她待得最多的地方,也是她最喜欢的地方。当采访因为一个临时会议不得不结束,她在送我们出门时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接受中国媒体采访。真不敢想象我就要上中国的杂志?了!”
企业文化的基因
Q:您认为是什么造就了西门子的成功?
A:我认为有三个因素。第一、致力于充满激情的创新;第二、优质的教育。我们为员工提供诸多内部培训。通过培训,我们培养了许多有能力的人才;最后一个因素,我认为并不是典型德国公司的特征,即西门子很早就走向了国际市场。我们的公司于1847年创立,而在1850和1851年,我们就已经在英国及俄罗斯拓展业务。这构成了我们国际化的背景。我认为这一点非常独特。所以对于创新和教育的热情以及一个出色的国际化背景,促成了我们的成功。
Q:您觉得西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A:西门子是一家上市公司,但我认为现在公司文化中还保留了许多西门子作为家族企业时的特征与元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公司文化起源于公司的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也就是我的高曾祖父。
首先是对于创新的激情。他对于科学有着绝对的热情,但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把科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同时,他也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当他创立公司时,他的父母刚去世,还要担负起照顾八个弟弟妹妹的职责。他对于家庭的关怀驱动着他力争经济上的成功。早在德国出台第一份社保体系的法律很久之前,他就创办了一套社会福利体系。我认为这很重要。现在“勇担责任”依旧是我们公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此外,我们还拥有一个国际化的背景,就像我刚刚和你解释过的一样。并不是很多公司都像我们一样在创立之初就能够走向国际。
西门子公司文化的第四个元素在于对未来的长期规划。我们想要做可持续发展的事业。这些都在我高曾祖父的所作所为中有所体现。他的一句名言就是:“我决不会为了短期利润而牺牲未来!”这表明他总是站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立场。
我认为我的高曾祖父一直是个先锋,而我们公司也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我的高曾祖父是电气技术的先锋,西门子则既是提高能源效率及工业生产力的先锋,也是经济型个人健康护理及智能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领头羊。如今,这些元素仍然保留在我们公司里。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创立者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企业文?化。
Q:西门子的文化是如何从一代人传递到下一代人的?
A: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才能。公司高层的态度往往影响着企业文化。如果领导团队忠诚于我们的价值观,他们就会通过他们的领导风格让年轻员工学习这些价值。当你选择加入西门子时,你就决定了接受这一套价值体系。因为我们的集体是基于一套共同价值观的,即勇担责任、追求卓越及矢志创新。加入西门子意味着你愿意加入一个以这些价值观为基础的集体。领导团队就是员工的榜样。
Q:为什么西门子内部没有关于企业价值观的培训?
A:我们有很多有关我们价值观及发展史的材料。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你是通过行动去领会价值观,而并不是通过阅读。你需要有一个榜样。我认为这还是与领导才能有关,如果你有一个基于共同价值观的领导团队,那么你就拥有了诸多榜样。这就是员工适应理解公司文化的方式。我并不相信你仅仅通过阅读一本书就可以认同并接受一个价值,它就像体育运动一样,你需要不断地去训练、去练习。仅仅读一本有关足球的书并不能教会你怎么踢足球,你必须要付诸实际行动。同样的,当你有一个范例的时候,你就会模仿着去做并最终接受这一价值观念。
Q:中国工厂里会张贴巨大标语写明企业的价值观,如创新、质量、可持续发展等等。在西门子的工厂里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标语提示?
A:我觉得员工现在已经真正理解了我们的价值观,当然我们也在价值观上和员工有很多沟通。对于价值观的沟通是我们所有培训的一部分。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领袖的榜样力量。
基业长青的奥秘
Q: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司中有很多德国及日本的公司。您认为是什么特殊元素孕育了西门子这样的公司?
A:我认为有两点。首先,我们拥有一个超越了市场周期的企业文化,即这是一个拥有长期愿景的企业文化。其次,西门子拥有理解社会思维转换的能力。当我回顾公司创立之初,我的高曾祖父发现如何把电流转化为能量的时候,我们就经历了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因为它开启了一个新的电力时代,一个电气技术的时代。能够理解并应对社会上发生的思维转换让你得以与一个长期的公司文化相联系,从而使西门子获得长足的发展。每当我们巧妙应对思维转换的时候,我们就取得了成功。
Q:西门子是如何保证创新的呢?
A:从一方面来说,矢志创新是我们的价值观之一,也是我们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把5%的收入投资于研究与开发。在欧洲我们在专利拥有量上排名第二。在我们的组织机构里,创新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里。即使在金融危机的阶段,我们也从未削减过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资。但是单靠研发投资而没有相对应的企业文化和有能力的人才也是不够的。我还认为你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来进行创新。调查显示只有6%的研发创意能够变成试点项目,而仅仅有2%的创意能够获得市场成功。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能鼓励员工在面对研发失败风险时仍能勇于创新的文化。
家族与企业
Q:现在,西门子家族已经不是公司的主要股东。您如何看待西门子家族在公司中的作用?
A:我认为我们拥有正式的和情感上的双重角色。正式的角色就是说,我们虽然并不是最主要的股东,但是我们还是最大的单一股东和唯一的战略投资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每一个德国上市公司都要有理事会和监事会。现在,我的一个叔叔是我们的家族领导,他是监事会的成员。
西门子家族另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情感上的,这并不是一个姓氏不明的企业。拥有这个公司名字的人就在这个公司里工作。我觉得我们就是大使,我们的名字象征着公司的整体性,而我们的投资显示出我们拥有长期愿景。这些都为西门子增加了个人情感上的元?素。
Q:您如何看待您在西门家族中的角色?
A:我非常开心。我很自豪我能够为这一拥有悠久历史的家族做出贡献,而这个企业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文化成就,我认为能够为它的先驱精神做出贡献并保持这个传统十分重要。这是我的动力。
Q:在西门子家族中有不变的价值观吗?它们和公司的价值观一样吗?
A:就像我提到过的,我们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企业创始人的影响,而我们的公司创始人也是我们家族的创始人,所以他也同样塑造了我们的家族。同一个人塑造了公司及家族的文化。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家族就有了两大传统。其一就是对于创新及科学的热情。我的家族成员都很喜爱科学。其二,我们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家族里所有的`成员都以此为荣。
Q:您的高曾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A:一个先驱,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他是一个把科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人。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可以承担战略风险,同时又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有这样一个例子。在19世纪的时候,他在做一个为西门子员工设立的住房项目。在那个时代,人们刚刚从乡村迁移到城市里,在成为西门子的员工之前,他们都是农民。所以这个住房计划中的房屋都包含了花园,让这些农民依旧可以在家里耕种。他们可以在小花园里种植植物,保留他们耕种的传?统。
所以,我的高曾祖父是一个很细心的人。我同时认为他也是领袖的典范。他知识渊博,能承担战略风险并执行计划。当他架设从欧洲通往美洲的海底电缆时,船必须要以一定的速度运行,否则电缆自身的重量将会使其折断,他们就将前功尽弃。这是一个风险极大的业务。我的高曾祖父亲自计算了航行速度以及项目相关的其他物理必需条件。这向我们展示了他有效结合知识与企业家精神的能力,他也借此引领着员工完成了这一项目。
Q:我们走访了几家德国企业,有一些也是家族企业,发现某种程度上家族精神的传承比私有股权结构可以更好地实现长远战略规划。在这一层面上,您是否觉得您的家族影响了西门子公司?
A:我认为我们家族的长期愿景塑造了我们公司的文化。家族是一代人对一代人的传承,所以你的成功必将在某一天交付于你的后代。从我们公司创始人开始,拥有长期愿景就是我们家族传统的一部分。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们公司的一大原则。
在大多数企业家看来,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延续大体是这样一种过程:“在企业成立初期,由管理者提出方向并对全体员工施加影响,其后员工之间互相影响,公司再在企业发展的各个时期对企业进行巩固和意识加强。新的员工加入时,由于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方向,他自然而然会受到企业整体氛围的影响,潜移默化地融入企业文化。”
但随着市场运行速度的不断加快,人才市场的高速流动也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近些年来,许多公司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员工加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高效地建立企业文化并使其能够保持非常稳定的延续性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一些企业率先做出了尝试,联想公司从几年前开始引入了老员工给新员工讲故事的形式,这种形式新员工迅速了解联想公司的整体文化特性和在企业中的角色感觉。从面对面的讲,发展到用VCD大面积的讲。这的确是一种非常值得借鉴的思路,言传身教缩短了新员工融入企业文化的过程,然而别人的故事,毕竟和自己的感同身受还有距离。
体验经济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全新观念:工作就是游戏,员工扮演着各种角色,文化是这出戏的调性;新人融入的过程实际上是如何迅速找对角色定位,找到角色感的过程。公司在当搬进新办公地址时,就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进门仪式,由老员工背着新员工进入新办公室的大门;新员工加入时,要举行挂同心锁的仪式,记录着全体员工加入团队信息的D型锁串联在一起,悬挂在办公室中。这都是在使员工通过自身的体验来感知“尊重人、积累与传续”的企业文化。
在为客户提供的拓展训练课程中,有一个项目叫做“求生”:要求一组队员不借助任何外力共同翻越一个4米高的障碍墙。项目的一个核心难点是最后一名队员怎样完成任务。惠普公司的一个新员工团队在经过了剧烈的争辩过程后用一种最初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方式获得了成功,这使这个组的成员都迅速地理解了惠普公司的一句企业格言:“Crazy idea is not a bad idea”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就是管理者应当想办法“成为导演,让你的企业文化活化,让企业文化变成可体验的事物。”需要提示的是,设计活动需要本着几个基本的原则:第一,活动不管采用什么形式,要与企业文化所传达的精神保持一致;第二,活动本身要有特色、能吸引人;第三,一旦一种方式被员工广泛认可,要尽可能形成传统。
鬼谷子师从孙武,他的学问和知识估计可以装满一个图书馆,就是个奇才。
你可以到七七计算机毕业论文的毕业设计题目列表中找一份。有完整的论文和源码等,很详细
多年来许多专业和业余的巴金研究者们为巴金家族历史研究付出了大量心血,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也有不少说法和观点与史实有出入.本文根据现在确实掌握的古籍材料,探讨商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
中国铁路发展史上,詹天佑是第一位中国铁路工程师。在他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奋发拼搏,战胜千难万险,成功地建成了我国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是我国铁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