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2

楠辉之恋
首页 > 毕业论文 > 被遗忘的美的毕业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坨Lemon

已采纳

关于美的高中议论文800字5篇

“美丽”这个词语,有很多含义,有的是风景美,有点是打扮美,最深一层是心灵美。那么关于美的高中议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美的高中议论文8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一日,偶然经过公园小树林,看到一位清洁工正在清扫落叶。那一堆一堆的落叶堆得十分整齐,就像一座座小山规则有序地排列着。看着这些落叶,又望望灰蓝的天空,我陷入了沉思。

不知不觉已入深秋了,我却一丝都未察觉。想来,自己越来越忙碌了,忙碌到连身边的一切都被无意间忽略,自己的目光也越来越不敏锐了。就连路边的花丛里的花是什么色也忘了观注,连自己身处什么季节都一无所知,若不是这次的偶然,恐怕要等到过年了才会感慨:“嗯?一年就过去了呀?怎么一点也不觉得?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啊!”

现在才发现人们总是容易忽视和无视周围的一切变化。忽然眼前一亮,一片红艳的叶子自动与树枝脱节飘了下来,是那么地缓,是那么地轻,就像在跳最后一支生命之舞,当然也是仅有的一次用最后的生命尽情跳的绝别之舞!

叶轻缓地飘落,一阵微风吹来,它便接着做了几个旋舞动作,最后终于躺在了我的手心里。它是那么红,那么艳,那么夺目耀眼。要知道,那可是它用最后的生命力为自己妆扮的夕阳之妆,就像那传统的贞洁少女,赴死的灿烂。那是多么美啊!

这样想着,我又把视线转移到了那葱郁依旧的松柏之树上。它们似乎永远都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不知疲倦。当然,它们的叶刺又是那么与众不同,它们似乎很完美,但它们依然孤寂,它们是孤独的强者。

在人们看来,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处于不败之地,正所谓:兴者必有衰之时,胜者必有败之刻。相比之下,落叶树们恰恰显得十分真实、自然。落叶们就是它们的真实凭证。所以我更喜欢落叶树。喜欢它们枝叶繁茂,绿意盎然的时候;喜欢它们落叶飘零的时候;更喜欢它们披着皑皑白雪的时候。因为我从它们身上看到的不是苍凉而是希望,绿色的希望之光将在来年普照它们。

回头,看见清洁工已经清好了落叶、并点燃。望着缓缓升起的缕缕青烟,我突然想到清诗人龚自珍的那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些落叶也不是无情物啊!它们也将在火中化作灰尘,与泥土合为一土,把从根中得到的又都还给了根,延续着下一代叶们的生命。人都言:根乃树之源,树之魂。我想,叶才是那树真正的精魂所在吧!

在回去的路上,我小心地托着那片红叶,我想这片美丽的落叶我将永远珍藏。

家里面井然有序,窗明几净,各种家什摆放错落有致,这是一种整洁的美;端庄秀丽,静谧可人,这是一种沉静的美;落落大方,清新自然,这是一种自信的美;平和洒脱,超然物外,这是一种闲适的美;粗犷豪放,不拘小节,这是一种大气的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地自然之灵气铸就成了一种浑然天成的美,美得清秀而丰盈,是集自然之大成的一种超脱的境界。“小荷才露尖尖角”般的灵秀,使人摆脱俗气,过目难忘。这些叫人忘俗的天然之美,可能谁都会见过,只是大多忘记了欣赏,没有真正感到那种透视的美。

美的感觉存在于心中,很多时候无法用文字表述出来,很多美好的思绪在脑海中一闪即过,无法捕捉。美不是空谈,而是要去体验、去感受、去欣赏。

倘若说欣赏自然之美需要睿智和一双善于发现真谛的眼睛,那么欣赏人间真情,则需要有细腻的情感。在高速发达的现代社会,大多因生计而疲于奔波,身边的零散琐碎的事情往往被忽略了,渐渐地把日子过得淡然无味,一头雾水,不知道生活到底为了什么?“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荫蔽?”,作家冰心的细腻由此可见一斑,这应该是她最真挚情感的表白。细腻的情感燃烧时,身边的细微的美肯定会熠熠生彩、璀璨夺目的。此时的生活还会索然无味么。

常常感动于亲情的温暖,感动于朋友间情谊的真挚,可当有人溺水时,岸上的人或许大声呼救,或许焦急万分,但无论如何最感人的还是纵身跳下去救人的那个人,这是一种真诚无畏的美。人在落魄时,萎靡不振,孤独无助,那个能助你排忧解难的人,恰似明月的青辉毫不吝啬地倾洒入你的心田,登时那种诚挚而热心的美会感动你一生。具有先天缺陷的人,常常感动生活的苦涩,上苍的不公正,那个能助你抚慰心灵创伤、改变你命运的人总是叫人敬佩,这种无私而拯救心灵的美会让你永志不忘。

身边的琐碎事情看起来凌乱而繁杂,不经意中大多放弃了,长时间的漠然必然麻木不仁,也就无从谈起美的存在。

欣赏美其实很简单,如果你对内在世界的美丽漠不关心,那你无论如何也看不见外在世界的美丽。摈弃掉偏见和固执,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就呈现在你眼前了,因为美就在你的心中。找到心中的美,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美。

美的极致便是安详,美是一种毫无标的的愉悦。人如果能抛弃偏执,丢下无谓的烦忧,哪怕一片树叶,一朵小花,都能发现它的美,只要用心,生活中的美和喜悦便会不请自来。

生活不都是快乐和幸福,同样生活也不可能全是落寞和寂寥。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看阳光和雨露,恬淡而愉悦,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看花草树木,清新而爽快,用一种欣赏美的眼光去看看大海,寥廓而深远……

生活中的美充斥在各个角落,要的是你学会发现,学会欣赏。练就一种修养,一种品位去适时捕捉和欣赏生活中的美,为心灵开一扇窗,让智慧的光芒和生活中眩目多彩的美呈现在你眼前。

说起美,大家一定会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的确,美无处不在,美也是多种多样的。

清晨正在睡梦中的我被美妙的闹铃声吵醒了,一边揉着朦胧的睡眼,一边看着那湛蓝的天空,不断发出感叹,今天真美。

走在上学路上的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一边唱着“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

来到学校,站在长廊向远处望去,一切景物尽收眼底,最美的还是那高大的贺兰山,清晨的阳光不那么刺眼,那被积雪覆盖的贺兰山发出金色的光,远处还有鸟儿的放声歌唱,让我不由的想起一句话“生活真美好”。

天气转凉了,太阳不在那么耀眼,树光秃秃的,早晨起来,一片冰雪的世界,再看看小鸟,不见了,但贺兰山却更美了,山顶上白雪折射出灿烂的光,孩子们打雪仗。堆雪人,派热闹的景象,雪,真美。

在雪中,清洁工人们拖着疲倦的身子,拿着大大的扫榋,清扫着马路两边,为既将到来的一天做着贡献,也许没有人注意到她,也没有人去帮助她们,但城市的美是因为有了清洁工人美好的心灵而显得更美,因为她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而美,她们才是美中之美。

美并不是表面上的美,人与人之间的情也是一种美,爸爸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老师把知识毫无保留的教给我们,孤儿院里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和常常为慈善机构献爱心的人们也是一种美,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

世界因为人而变的生机勃勃,而人间因为有美而变的阳光灿烂,一首歌唱的美,“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用你的爱心去架起人与人之间美的桥梁。明天将会更好。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明镜,静静的平铺着,好像时间也随之而停留,来欣赏着这一刻平静的美好;它虽无大海的雄伟壮勇,傲视天下的气势,但它仍然具有它那平凡的猗涟,给予你美的享受,它会使你内心平淡,没有喧器世俗的打扰,仿佛世间只剩下了你和它。

平凡也是一种美,我国古代又有几个皇帝愿意一生都呆在那四面高墙的皇城当中,他们又有几个不愿脱去一身的龙袍,平平淡淡的做一名布衣百姓,过着真正属于自己看似平凡其实不平凡的人生呢?我国东晋时期的大散文家诗人陶渊明,又何偿不是这样,他看透官场的黑暗,看破人心的险恶,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从此便隐居深山,做一个平凡的隐士,过着平凡的生活,生活在自己的人生准则当中,生活在自己的毕生追求当中,所以他才会发出这样的诗句“衣沾不足惜,但是愿无为。”

或许就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太不平凡了,所以他们生活在这么沉重的思想压力和精神压力下,往往会使他们痛苦,烦恼;郁闷。那还不如把自己的愿望定的平凡一些,实际一些,那时你不仅会轻松和坦然的面对眼前的一切,而且还会以你的一个状态去迎接每一次挑战并且交出你的的一份答卷。到那个时候,平凡的你会惊奇的发现自己并不平凡。

平凡使你平静,平凡使你坦然,平凡使你看淡一切,平凡使你心如止水,一颗平静的心伴你实现你的精神理想。那时候,平凡的你终会进放出不平凡的光辉!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家里面井然有序,窗明几净,各种家什摆放错落有致,这是一种整洁的美;端庄秀丽,静谧可人,这是一种沉静的美;落落大方,清新自然,这是一种自信的美;平和洒脱,超然物外,这是一种闲适的美;粗犷豪放,不拘小节,这是一种大气的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地自然之灵气铸就成了一种浑然天成的美,美得清秀而丰盈,是集自然之大成的一种超脱的境界。“小荷才露尖尖角”般的灵秀,使人摆脱俗气,过目难忘。这些叫人忘俗的天然之美,可能谁都会见过,只是大多忘记了欣赏,没有真正感到那种透视的美。

美的感觉存在于心中,很多时候无法用文字表述出来,很多美好的思绪在脑海中一闪即过,无法捕捉。美不是空谈,而是要去体验、去感受、去欣赏。

苍颜白发,他们佝偻着背,瘦弱的双脚支撑着一副逐渐老去的身躯。他们在风中笑着,尽管自己的牙齿已所剩无几,但笑容洋溢在阳光中,依旧是那样慈祥美丽!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他们就是乡下的老人们,临田而居,居住的小屋在我家周围零散地分布着,显得渺小。他们的子女在小镇城市里都有自己的一番事业,生活也是在小康富裕的水平,他们的子女也想把他们接到城市里去居住,而他们都不愿意。他们反倒喜欢乡下夜晚的安静,尽管闷热异常;他们喜欢自己的那片田,种着自己大半辈子都在捣腾的果蔬,尽管烈日当头;他们喜欢自己的小屋,那里有他们几十年来生活的点滴,尽管破旧不堪。他们就是那么普通,却又让人心生一丝说不清的敬佩!

而他们又美在哪里呢?

他们美在朴实!他们不喜欢城市的喧闹,不喜欢城市的繁华,不喜欢奢侈的生活,不喜欢不劳动的日子。他们习惯了自食其力,习惯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次,我无意中路过一间小屋,听到了这样一个对话——“爸,和我去小镇上过好日子去,别在这儿累死累活的了,我买了新房了!”“唉,不要,我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你那儿夜里又吵,空气也不干净,还是这儿好!”他们就这样坚守着自己的土地,愿意这样一直朴实着,愿意在这闷热异常的乡下享受宁静的夜晚!

他们美在无私!他们的一亩亩田地里,种着许许多多的食物,那些都是在夏日里,烈日之下,他们弯腰无数次,才辛苦埋好的种子,辛苦插好的秧苗。待到成熟时分,他们又总是兴的,一边摘着果实,一边道着心中数不尽的欢喜,这是他们用汗水和双手换来的!接着,他们便这家送一点,那家有送一些,有好东西,总是大家一起分享。有一个老公公就时常给我家送玉米,他送来的玉米却总是最嫩的,那淡淡的玉米香中似乎还夹杂着老公公的汗水味儿。每当我收下时,看到他的皱纹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溢在眼角、嘴角。他们总是以别人的快乐而快乐!

他们美在善良!他们会把那些多出来的果实摆在我家旁边卖。久而久之,我家旁边竟成了一个小菜场。他们互帮互助,一人先到,就帮其他人管着他们的摊位。炎炎烈日之下,若有人没带伞,在阴凉处的人就会把他们带的伞借给他。若是有人没有零钱找别人,零钱多的那户人间就会用100元的零钱换一张100元。他们都没有私心,都是那么善良,乐于助人!

他们生活在底层,经常被人们忽视,但他们的心灵都是最美的,他们都心灵都是经过洗刷,洗去了过去的记忆,只留下纯洁,他们只求怎样安安静静地过完余下的日子,就满足了。他们就是那样的不起眼,可又那样的引人注目。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朴实才是最美的华丽!

美,就在这些老人们的身上!美,就在我们身边!那些华丽的并不代表美,而那些朴实的往往都透着美的气息!

110 评论

纳木错dolphin

《史记·信陵君列传第十七》记载:信陵君窃符救赵以后,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分工日趋细密的今日,人很容易被职业定型,讲究专业之下,古代淹通博知的“通儒”,或中古西方兼擅不同领域的“文艺复兴人”,都极难见诸今日。“专精”当然没什么不好,对社会来说,每一份子的专精,就是整体进步的基础;但单就一个“人”来说,心力、知识太过集中在一个地方,往往会让眼光随之狭隘,心灵日渐局蔽,造成与他人、社会,乃至天地的隔阂。周志文当然有工作上的专业,但却不易以某个职称范围之,他任教上庠多年,无疑是个学人;又常在报端媒体发表作品,小说、评论、散文等结集成书者各有数种,当然也拥有文人的资格;对音乐、绘画也有甚深见解,极早就为报纸写艺评。但周志文作为一个学者,却不在乎各种奖助的业绩,不立山头,不争地盘;身为作家,他鲜少谈论自己的作品,更别说“打书”了,文稿一经出版,便完全放手,让作品与读者自行接触,绝不饶舌介绍。这些行为,都与当下一般的学者、作家不同。所以要定立他的身份,倒不如用传统的“士”来说明。今天习惯用“知识分子”来格义传统“士”这个观念,但两者毕竟是不太相同的,除了深厚的知识外,传统的士人,总得能写一笔好字,对音乐艺术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文学上要有拿得出来的表现。才艺学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士”必须是一个有理想与原则的人,也就是孟子所谓的“尚志”。然而有理想,免不了惄如疢如地忧时怀民;坚持原则,免不了磕头碰脑地遇到许多挫折;高尚其志的结果,当然是满肚子不合时宜……这些现象,周志文大概都有。“忧时”大概是中国士人最常见的情感了,他们对世间有无比的热情,以国家的休戚、百姓的苦乐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总是将注意力放在安危治乱上。他们目光敏锐,看到许多危乱的病根与潜伏的祸患,免不了先天下之忧而忧,但手上又没有权力势位可以解患矫弊;纵使揽辔登车想要澄清天下,但易退难进的性格,使他们不能也不愿参与权力斗争,而有权力的人也未必想听,或根本听不懂他们的话,所以只能将这些忧患转为文字著述,期待有一天能被注意。从作《易》者的忧患,到黄宗羲处明夷之时而“待访”于将来,莫不是这个道理。周志文文如其人,冲澹恬静,从不用贾谊“天下大事可堪痛哭者一、流涕者二”那样耸动的言词,但仍然经常可以看到他对时事世情的忧虑。但忧时向来不能发挥什么实质上的作用,滔滔天下,不能家喻而户晓,即使焦唇弊舌,依然是没多少人理睬的。如此一来,焉能不寂寞?周志文的散文,从笔调到内容,几乎时时可以感受到寂寞,这种寂寞,大多来自周志文的不与俗同,倒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品味太过精致高华,饮茶、音乐、思考,莫不如是。认真品味,原本是文化提升的必然现象,但在一个粗糙的时代,讲究品味是违俗逆时的事儿,我们习惯将价值信托给价格,把美感交付给流行,至于是非善恶,则选择一个群体投靠,一如投身庄园的中古农民,放弃身为人的自由,以换取心理上的安全感。习惯KTV的耳朵,怎能分辨演奏家指下的表情?嗜好声光影像的眼睛,如何判断画中简单的线条?政商广告过度刺激后的情绪,焉得察觉幽微细腻的情思?流行以外的精致,我们既没能力,更没兴趣。在举世齐唱下里巴人的时代,周志文仍旧不愿随俗地讲些大家听不太懂的话,所以他的书从未登过畅销书排行榜,他的意见,从未被多数人接受,大部分人甚至根本不在乎他说了什么,其孤寂自是难免。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世莫我知的寂寞,当然不自周志文开始,而是每一个时代的常态。《论语》中最能见圣门气象的“浴沂风雩”章,肇自孔子对着子路、曾晳等学生的一段问答,原文是这样的:“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移为白话,大概是“别认为我年纪稍长于你们(而不敢放怀直言),你们平日常说‘没人了解我’,假如有人了解你,愿意用你,你们将有什么作为呢?”这里面“居则曰:‘不吾知也’!”很传神地描摹出了孔门弟子世莫我知的不甘。子路等人虽然不为世用,但并不寂寞;虽然心有不甘,但不至于悲怆,因为上面有孔子这样的老师,身边又有志同道合的友朋;然而后来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最为典型的是屈原,整本《屈赋》,几乎无处不在呐喊时乖俗逆,不为人理解的痛苦。因此,“求知音”便成了千古以来知识分子的共调,伯牙绝琴于子期的故事,被一遍遍地引用;但知音难逢,岂是努力寻求即可获得的?所以寂寥之士只能将目标放在渺不可知的其他空间,如屈原的“上下求索”;或寄托于遥不可及的未来,如司马迁的“以俟后圣君子”。这些求觅知音的背后,正藏着无数寂寞的心灵。照理来说,伴随世莫我知,知音难求的悲凉,自然极容易兴起另一种文学主题:怀乡。怀乡在传统的诗词歌赋中数不胜数。所谓的怀乡,自然是生长环境的家乡,但中国的怀乡之作,却远不止这个层次。怀乡,是因为人在异乡;而“异乡”,并不只是地理坐标上的意义,更是心灵上的存在感受。所谓的“异乡人”,表面上固然是指独居客地的人,但更多时候,“异乡”是由主观心态上形成的。无论身处故里或是异地,只要周围没有知音、没有了解我的人,那么这个环境对我而言就是一个陌生的“异乡”——一个理念不能被了解、感情没有交集,甚至连语言都无法沟通的异乡。既然是怀乡,免不了会在故乡与异乡间作些对比,通常将心目中的故乡写得祥和美好,而异乡则是幽冷阒黯,像王粲登楼所见的异乡荆州便是“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以景写情,对照出身在异乡的寂寞愁苦。周志文当然有心灵的故乡,笔下那些伟大的音乐艺术,以及精彩的人物事迹,无不展现作者故乡的生气勃然与丰盛多姿。但有趣的是,周志文作品中很少有“异乡”之感。即使在更为异乡的异乡布拉格,似乎也没见到周志文有什么异乡人的感觉。在布拉格的一年,不是没有沮丧,但主要的基调,却是徜徉在布拉格璀璨耀眼的建筑音乐人文历史之中,大有“此间乐,不思蜀矣”之感。所以,虽然周志文的散文时时有着寂寞,时时有着对故乡的向往,却看不太到他对异乡──现实环境的愤懑与怨怒。周志文对存在环境的感受,呈现了逐渐平和的趋势,《三个贝多芬》(1995)中,还不时可以看到周志文对时局、文化的不满,以后,就很难看到这类谴责性的口吻了。这不是说此后的文章开始“未央歌”化,周志文依然直视人性的幽暗面,但对社会与个人的种种不善,不再诟斥责难,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同情,乃至于衷心忏悔,甚至连造成大灾难的纳粹、文化大革命,都以向内的反省戒惕取代了向外的指责。有了美好的心灵故乡,仍能对现实环现不疏离,不怨怼,随遇而安,这是相当难能的。周志文之所以如此,大概因为他特别能欣赏或同情他人,不管是煊赫一时的大人物或是微不足道的小老百姓。他的同情,不是站在优势地位的滥施怜悯,而是“彼亦人子也”,那种以同为“人”的立场,设身处地地同其情。这种视角之下,无论是卑微鄙琐的小人物、巨奸大猾的坏蛋,都有身为人的一面,既有人的脆弱,也有人的善良。因为这种同情,所以使得周志文特别能看到一些被我们忽略的人物。钱宾四先生说我国历史,特别看重一些“无表现之人”。所谓“无表现之人”,是指那个人并未在所处当下的政治、社会有所作为,像是夷齐、颜渊,对殷周鼎革,春秋兴坏,绝无贡献,甚至关联性都极少,如果以记录历史大事为标准,原本是没资格进入史书的。但司马迁却将他们写入了《史记》。此例一开,以后的二十五史,也都为这些“无表现之人”另辟汇传。为什么史家特别重视这些人呢?原因无他,因为社会的治乱、百姓的苦乐,并不是只靠政治经济手段就可以解决的,政治经济军事,最多只能满足人类动物性的存活(而此一存活,又蕴涵了更多的不安定),而这些无表现的人,反而能指出向上的路,说明我们除了动物性存活外的更高可能。周志文的散文,也爱写“无表现之人”,像是平常我们不会注意的小人物,在庞大的交响乐团中,将注意力放在伴奏位置的长笛手(《长笛》);在舞台上,将目光转向巨星背后的伴舞者(《配角》);在社会上,不讨论政商名流,而写小巷里的算命师、公园中的老人、地下道的小贩、出租车司机,甚至对草木鸟兽,也撇开松柏竹菊等传统诗词的千年主角,或潮流当红的玫瑰、兰花,而写一些随处可见的相思树、野姜花,乃至过猫、马齿苋等野菜。即使写到了富贵的牡丹、营销全球的郁金香,也一定要黜落人工精心培育后的国色,别有寓意地强调土生野长的美。倒不是因为受“五四”影响,带着知识分子赎罪的心态去写小人物,而是真从小人物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像是在理发妇人身上可以看到天使(《皮匠与理发师》),从乞讨者的姿势看到了赎罪(《布施》)。《配角》中说:“我愈来愈注意在主轴之外可能发生的故事,在其间,原本是配角的人常常扮演主角的角色。”这与年鉴学派的看法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年鉴学派认为历史不应该将焦点放在英雄人物身上,而该注意长时间的一些东西,像是社会制度与时代心态,乃至气候地理,因为真正决定历史事件的,正是这自然环境、制度文化与庶民思想。周志文当然不是年鉴学派,但他笔下这些无表现的人所展现或美或丑,或同或异,种种平实凡庸的表现,反而是许多历史事件的源头。但周志文也不是全然悲观,另一篇《警语》,记载了与光头党的邂逅。光头党源自德国,可算是纳粹种族意识的余裔,因为经济因素或某些情绪,总以仇视或攻击外国人来宣泄无名的愤怒。在布拉格时,朋友警告他小心当地这些“民族主义分子”,结果周志文遇到的光头党,却是晒着太阳,拿香蕉逗小孩玩儿,周志文的结论是:“一个在和暖的太阳底下吃甜甜的香蕉的人,一个爱逗小孩的‘民族主义分子’,绝不至于对其他族类做出什么仇恨或暴力的动作吧!”周志文笔下的一般人,虽然有愚昧、冷漠等各种缺点,但只要一点美的感召,人性中温情善良的一面,依旧会出现的。王尔德说:“在惠斯特勒的画出现前,伦敦没有雾。”天地万物,虽然有着物理性的存在,但我们不一定能看得到,必须透过某些观念,才能看到种种现象,了解它们的意义。换句话说,得要先有那些心思敏锐的聪明人,为我们架构出一个观念,我们才能看到某些价值。《易·乾·文言》说“圣人作而万物睹”,就是这个道理。文学的功用之一,正是让我们多看到一些东西。读周志文的散文,就经常可以获得这方面的惊喜。也正因这种敏锐的同情心,使得周志文对逝去的过往,有着特殊的掌握。周志文的散文,经常有种沧桑感。东海变为桑田当然是可能的,只要给地球足够的时间;但生活在都市,却根本用不着地理时间,只要数年工夫,人文景观便能给我们足够的沧桑之感,这便经常成为周志文书中的底色,比如学校的图书馆、巷口的海产店,无不在写生活周遭的沧桑。这种今昔的比勘,呈现出来的不止是景观的变化,更多的是某种东西的失落。周志文对一些美好事物的消逝,是极为敏感与重视的,但沧桑本是世间常态,变化更是时光推移的必然,《新天堂乐园》说:“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任谁也没有办法挽回。附属于那个时代的所有东西,也一个个地被带走,终于一个也不剩。对于这件事,只有如安东尼奥尼说的:‘我们只有调整自己去适应它。’面对变异世界的一切事,除此之外还有更好的方法吗?”但周志文的散文似乎并不甘心只是被动地适应,反而努力地“记录”,想要透过翰墨,替已然逝去的东西留下泥爪,让后死者与于斯文。人世的一切美丑善恶,文化的各种意义,都必须依附事实方能显现,而事实则有待被人意识之后才算存在,而意识则靠我们的记忆保存。如果记忆消失,历史不复记载,那么对人而言,事实等于从未存在,意义也就跟着丧失;意义的丧失即是文化的死亡。对此,周志文显然是极端关切的。“记忆有点像漫漶的石碑,上面龙飞凤舞的字迹都慢慢不见了,到后来,石碑的模样也整个变了,只成了一块普通的石头,横放在地上,让人家当垫脚用。”对记忆与历史,周志文是充满焦虑的,反映在散文中,便是好写过往,经常是当下有所见闻,便拏着过往的经验知识相互比勘,从而产生各种情思感触。稍有年纪的人,大概都喜欢追忆过往,何况是有着三千年记忆的周志文。但他记录过往,不是好汉吹嘘当年之勇,也不是白头宫女指点昔日繁华,更不是《洛阳伽蓝记》的铜驼荆棘;周志文笔下所有过往的起点与终点,是在当下。人不能失去记忆,但记得就一定好吗?有道是:“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有些东西,忘却了反而好,时过境迁后,倒也了无挂碍;但周志文记得,所以饱尝了几十年的折磨。所以他说:“还好人的记忆有限,一些伤痛的事,过一段时间就会忘了,深藏在内心的事,久不提起,也就淡了、忘了,最后终于消失……再严重的悲伤,包括国恨家仇,在时间的淘洗下都会消失无踪的。”(《像风一样》)我们之所以痛苦,除了生物性的压力外,很重要的另一来源,便是记忆,减少一些记忆,就减轻一些负担,日子将过得更逍遥自在。证据在另一篇《蒲公英的族裔》:吉普赛人因为没有记录,没有历史,所以无法团结振作,千百年来受尽欺压;但也正因没有历史,不记录苦难,使得吉普赛人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每天都能快乐而轻盈地过着日子。人毕竟不能真的没有记忆,我们靠着记忆才能定位当下,解释现象,建构未来,了解存在的价值。但记忆却又是不太可靠的,个人的记忆会随着时间与心理因素模糊、消失、纠缠、偏颇;至于集体的记忆,也就是历史,未必比脑神经的传导与储存可靠,更可能因为时空的转变、情感的作用与人为的操作,而遗忘、误植,乃至于扭曲。记忆与历史决定我们的存在感受,因此决定了我们的未来,但人又善于选择性地记忆与遗忘,有意无意地扭曲过往。如果所记得的都是丑陋、痛苦与仇恨,那将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呢?借用章学诚的书名《文史通义》,不但六经皆史,文士翰墨、词人篇什,莫非史录。前人说“《诗》亡而《春秋》作”,在拥有历史发言权者陷入意识形态或零碎化的今天,周志文以散文点出这个时代我们所忽略的一面,其用心,或可说是“《春秋》亡而《诗》作”了。

357 评论

爱吃烤鸭的小猫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总是会有许多人抱怨社会丑陋,穿行于社会的人们丑陋等.其实人们的这种想法是过于偏激了,在社会中还是存在许多的美,就是因为人们不去发现,只是一味的通过表面就下结论.有个故事是这样的:一天,美和丑相约一起去海边游泳,美穿的是美丽的外衣,而丑穿的则是丑陋的外衣.二人游泳完后,丑先上的岸,随便拾起一件外衣就穿上了,随后美也上了岸穿上了外衣,二人就回家了.但回到家中才发现衣服穿错了,此时丑发现自己很美,而美发现自己很丑.其实美和丑都是相比而言的,这个故事就是说明美和丑有时只需要一件外衣就可以改变,关键是自己有没有发现.生活中就是如此,当一个满脸乌黑,一脸疤痕的女孩走到你的身边,第一反映就是怎么有这么丑的人,其实当你细心打量你会发现,他的笑容很是灿烂,看起来很美,再当你和她相处一段时间,你又会发现她有颗很善良的心.当你走在一块荒芜的田地里,田里堆满了垃圾,并且臭气熏天,就连忙碌的苍蝇也抽出了时间来光顾.此时你感觉到的除了恶心应该不会还有其他的感受了,你会很扫兴的想尽快离开这里,但当你停下焦急的脚步时,你会发现旁边有郁郁葱葱的小草正在茁壮的生长,还有含苞待放的花朵迎着阳光显得格外娇艳欲滴.这些美就是存在在丑陋中间,关键是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这就要求我们要多留心,多观察,善于从丑陋的背后去发现那美丽.2007年10月2日世界夏季特奥会在上海隆重开幕了,这是一群特殊的人在一起为了自己的运动梦想而奋斗.他们都是一些有着特殊身体的人,他们都是有缺陷的人.假设从外表去看的话他们也许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丑,但当他们站在运动场上的一刹那,你会发现他们是最美的,他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思想素质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也有所改变.一些抽象的东西人们也可以去发现他的美,这就是进步,是人们善于发现美的进步,断臂的维纳丝人们给予的是崇敬,美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凡高画了一生的画,到死后人们才发现他的画美的一面.从而使其画成了无价之宝.而凡高遗憾终身,如果人们善于去发现美,就不至于出现这种下场.在我们的周围美就象影子一样和我们行影不离,只是我们没有去注意他,没有去细心发现.美丽与丑陋其实有时就是一步之遥,美丽中有丑陋,丑陋中有美丽,这就要我们去善于发现,当我们用眼睛去细心品位丑陋中的美丽时,你会发现这也是一种幸福,从身边去发现那些被人们摈弃的丑陋,把那美丽的一面带到自己的心灵世界,让自己的心灵在美丽中得到净化.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用美丽去敲开这扇窗,让心情变的更舒畅,何乐而不为呢?让我们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丽以及那些被遗忘的美丽.

296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被遗忘权毕业论文

    〔记实〕不能遗忘的历史ZT台儿庄战役最后的指挥官(令人感慨!!!)台儿庄战役最后的指挥官(令人感慨!!!)仵德厚老人,1910年生,今年93岁。仵德厚老人现住在

    xiamisally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遗憾的告别毕业论文

    关于遗憾的议论文5篇范文 遗憾无不散落在人生的每一个墙角。风拂过,化为一快磐石。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遗憾的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关于遗憾的议论文1

    CuteGourmet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忘不了的唯美句子毕业论文

    1我们匆匆告别,走向各自的远方,没有言语,更没有眼泪,只有永恒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发出深沉的共鸣。2不知道有多少个星辰醉心其间,挥一挥手又怎能抹去这不绝如

    豆豆侠3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毕业论文非遗美学范文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论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

    青春冰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难忘的毕业论文800字

    毕业耳边回荡了一首歌“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 小学毕

    remotesummer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