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砸死你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青春期的男女,其发病因素主要与内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及微生物感染有关。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许多学者运用现代医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对痤疮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兹就近些年中医药针对痤疮3个主要发病因素的实验研究情况做一概述。 1.单味中药抗痤疮丙酸杆菌的研究 黄畋等选用48种中药进行了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菌实验,结果显示对痤疮丙酸杆菌高度敏感的中药有丹参、连翘、虎杖、黄柏、山豆根、大黄、黄连和茵陈蒿;中度敏感的中药有黄芩、龙胆、大青叶、金银花、地榆、百部、秦皮、椒目、当归、川芎、重楼、紫花地丁。其中15种属于清热药,3种属于活血药。可见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中药,其作用符合中医治疗痤疮的清热活血原则。 2.中药复方抗痤疮丙酸杆菌的研究 榻国维等用消痤灵酊(丹参、连翘、穿心莲、白芷、黄芪、甘草等)进行了体外的抑菌实验,结果证实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张祓等报道金菊香煎剂(金银花、野菊花、黄芩、栀子、桑白皮、地骨皮、全瓜蒌、熟大黄、香附、益母草等10味药,浸泡30分钟,2煎,每次20分钟,2次滤液混匀,浓缩至200m1)原液分别稀释到75%,50%,25%,体外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实验显示,药基平板厌氧菌培养均未见菌落生长。沈冬等用复方蛇草汤(白花蛇舌草、丹参、益母草、黄芩、龙胆、夏枯草、苍术、白蒺藜、连翘和生石膏)煎剂的75%,50%,25%和蒸馏水分别对培养基上来自痤疮患者皮损的痤疮丙酸杆菌的敏感实验表明,痤疮丙酸杆菌对100%的复方蛇草汤煎剂高度敏感,对75%,50%煎剂中度敏感,而对25%煎剂及蒸馏水不敏感。 3.中药对皮脂分泌影响的研究 周华等选用16种中药的乙醇提取物,外涂仓鼠耳以测定其对皮脂分泌的调节作用,结果鱼腥草、橘皮、人参分别能使皮脂减少20%,29%和30%。丹参酮是丹参的脂溶性有效成分,周展超等报道外用2.5%丹参酮治疗痤疮50例,8周后总皮损消退率为41.9%,对其中lO例患者做治疗前后的皮脂溢出率测定,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皮脂分泌率有明显下降(P
长期以来压疮一直是临床护理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是护理工作需要攻克的顽症。一些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体质虚弱需要长期卧床,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影响易发生压疮,不仅给病人带来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关于大肠杆菌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2、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研究进展3、山东省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4、大肠杆菌m
主要是由球形马拉色菌感染所致的一种毛囊性损害的皮肤真菌病,16-40岁好发,为毛囊性半球状红色丘疹,直径2-4mm,有光泽,周围可有红晕,多发于胸背、颈、肩、上
代表的是一种细菌,一般存在人们的胃部当中,在生活中必须要把食物加热之后再去吃,而且也需要经常消毒,不要吃生冷的食物。
细菌